传播学研究的边界及对象问题刍议+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记者新闻报道初探.docx
《传播学研究的边界及对象问题刍议+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记者新闻报道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研究的边界及对象问题刍议+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记者新闻报道初探.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播学研究的边界及对象问题刍议摘要:自近代以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史既是学科间的分化史,同时又是跨学 科的融合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传播学具有非学科(属) 性,传播学研究是“无界而有的”的:一方面,就研究范围(领域)来说,传播学 研究没有边界,是跨界或“无界”而“全域”的;另一方面,就研究对象而言,传播学 研究是拥有特定的研究目标、目标问题或标的的。这表明,传播学兼具无界性和 有的性双重学科特性。研究问题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传播学的唯一学科身份标 识,传播学的研究问题是传播本身的问题。在日益鲜明化的问题意识指引下,未 来传播学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传播本身的问题研究。关键词:传播学
2、;边界;跨界;无界;有的;研究问题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细分化)程度一度被视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 化程度的标志,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几乎可以说,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同 时也是人类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化(细分化)过程。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专业化分 工使得学科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因而学科领域之间的边界日益清晰。但与此 同时,伴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门 学科之间显现出不断交叉、融合(综合)的趋势,出现了诸多的交叉学科或边缘 学科,学科领域之间的边界因界面的彼此重叠而越发模糊。可以说,自近代以来, 一部社会科学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学科问的分化史,同时又是一部跨学科的
3、融合史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所谓“一体两面一、传播学研究的无界性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传播学的边界问题或学科合法性、正当性即 独立性(自主性或主体性)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议题。进入媒介融合和大 数据时代,传播学的学科特性交叉性或边缘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这也更 为鲜明地印证了一般被称为传播学鼻祖的施拉姆所形容的“十字路口”这一交叉 学科境地。既然传播学天然地是一门交叉学科,而且是一门多学科多重交叉的特 殊的交叉学科,它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边界很自然地变得极为模糊。交叉学科 的交叉性同时意味着开放性,意味着向与之交叉的各门学科开放,那么,作为多 重交叉学科的传播学更是全方位地向各门社会科
4、学学科开放,因而成为一门如沃 勒斯坦所说的“开放的社会科学”。从学科的诞生历程看,传播学至少是与其所谓 的“四大奠基人”的学术活动所属的学科政治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相互 交叉而向这些学科开放的。确实,就人类现实经验而言,传播现象或活动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所谓“社会在传播中存在”“社会即传播”“文化即传播”“人即传播” 等等论断无不表达出人类传播现象的普遍性和无界限性),遍布和贯穿于整个人 类社会及其发展历程。因此,如果认定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传播现象或活动,那么就研究范围(领 域)而言,传播学研究是没有边界、无界限的,或者说,是跨(边)界乃至于“全 域”的。基于此,传播学(研究)旨在划定(
5、学科)边界的边界问题其实是一个 伪命题。鉴于传播学研究几乎可以打破和跨越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边界,涵盖整 个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领域,而不受任何学科范畴(领域或范围)的束缚, 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是跨学科研究。正是在这个极端的意义上,施拉姆称传播学 为“领域”(field),而非“学科”(discipline)。后来还有学者称之为“场域”“走廊”“海 港,海洋L这里所表达的应该就是传播学的非学科性。正是传播学的这种独特 的学科属性非学科性决定了传播学的任何“学科化”努力注定是徒劳的,而 “去学科化,才是传播“学,发展的正道。那么,对传播“学”而言,所谓的学科化或学科建制不够的“学科危机”同样是
6、一个伪命题。传播学研究之所以是“无界”而“全域”的,传播“学”之所以具有非学科性,恰 恰是因为传播学是一P号交叉学科,而交叉学科一般都是“后发”学科。在过去两千 多年的人类学术研究历程中,社会科学中的众多先行学科逐渐以逻辑的形式占据 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没有给后来的后发学科留下任何空白区域或地带, 后发学科因此而必然地成为交叉学科。换而言之,随着人类社会科学的不断拓展、 深入和学科的不断增多,几乎没有一个领域可以为某一门学科垄断,沦为它的专 有品。因而,人类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共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是“后发” 的学科越有可能成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据此,后发的传播学不再拥有独立的 研究
7、领域或范围即所谓“自留地”或“根据地”,其研究领域(即人类传播现象或活 动空间)都不是为其所独有、独占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如语言学、符号 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等分享乃至于共享的。作为交叉学科,本来传播学应该同与之交叉的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影响,进 行知识跨学科的输入与输出,实现知识在学科问的相互借鉴。或者说,处在“十 字路口”的传播学应该成为各种知识交汇的平台。但自传播学诞生以来,尤其是 就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实践而言,为追求和维护、捍卫所谓的学科合法(正当)性, 传播学不断地划地自限,出现了学术的内卷化(VolUtion)倾向,从“独立”走向“孤 立”。对此,有学者做过实证研究
8、,通过分析传播学主要期刊的引文指数,发现 它们引用其他社会科学的文献越来越少,引用传播学自身领域内的文献越来越 多。当然,其他社会科学期刊引用传播学的文献就更少了。对此,有学者对美国 著名新闻传播学刊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所列出的35本“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新 闻与传播学著作进行检索发现,“除了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被社会学、营销学 和农业推广学之类的学科广泛引用外,其他的传播学著作被传播学之外的学科引 用的量并不大,有些著作甚至没有被人引用过也就是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既不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不为其他学科所引用。结果是:传播学在整个学术 知识体系中的贡献率很低。这就表明,从学术发展的历程看,传播学研
9、究在学科 主体性(或自主性)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情境下,在“学科独立焦虑的影响下,在 “地盘保护”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越发划地自限,传播学为自身所确立的边界越来 越成为与外界学科隔绝的壁垒。其结果是:传播学既丧失了创新和增益自身学科 知识的条件,同时又失去了为整个社会科学贡献知识的机会。二、传播学研究的学科规定性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传播学自诞生以来,一直饱受身份认同危机 的困扰。在传播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相互跨界、展开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过程 中,人们不禁要问:传播学到底研究什么?或者说,其学科的身份标识或表征到 底是什么?其学科知识的核心要素又是什么?概而言之,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 赖以存在
10、的依据何在? 一般来说,一门学科成立的标准或要件包括独立或独特的 研究领域(范围)、研究范式及研究方法等要素。但如前所述,交叉学科或边缘 学科因其“后发性,而不拥有独立的研究领域(范围)。与此同时,同样因为其“后发性”,交叉学科也不具备独特的研究方法,其所 使用的所有的研究方法无论是科学实证(包括质化的、量化的)还是哲学思 辨的,无论如何多样化几乎都是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共享的。由此,特定的 研究范式(即观照视角和分析框架)似乎就成为一门交叉学科唯一的身份标识。 确实,不同学科面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即使面对相同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研 究范式,因而研究范式成为一门学科之所以是该学科而非其他学科的重要表
11、征。 这种能够区分学科门类、作为学科标志的研究范式也被称为学科范式学科研 究范式。一门学科对应一种学科(研究)范式。然而,对交叉学科来说,这似乎是不 适用的,因为事实上,交叉学科往往缺乏一套像一般性学科所具有的统一的学科 研究范式,它所拥有的只是分属于不同学科的各种理论范式。这些理论范式因具 有不同的学科属性而繁杂、多元,相应地,这些理论范式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则极 为庞杂和繁复。作为多重交叉学科,传播学尤其如此。有西方学者曾经对7本西 方传播教科书中的相关传播理论数量进行统计,发现总共出现249种不同理论, 但其中195种理论仅仅出现在一本教科书里,而同时出现在三本教科书以上的却 不到7%o还有
12、学者试图通过统计相关传播学理论被引次数来找出最核心的传播 学理论,但结果令其失望。这一三十年前的统计数据表明,传播学在西方发展数十年后仍旧没有发展出 一套普遍认同的核心分析框架即统一的学科研究范式。随着学科分化和融合进程 的加快,传播学统一的核心理论和研究范式的缺失现象只会不断加剧。为此,有 中国学者早年曾提出:以信息人为研究母题即基本的人性论假设,建构起一种 整合经验主义、批判主义和技术主义等理论范式的“综合传播学”范式新人本 主义范式,但这种统一的综合(合成)型学科研究范式迄今也没有成型,而仍然 是个“纲领交叉(或边缘)学科合法性(独立性)之所以受到质疑,就在于被 认为缺乏一套统一的(学科
13、)研究范式。交叉学科之所以缺乏统一的(学科)研 究范式,盖因为这种统一的(学科)研究范式是跨学科不同理论范式综合、合成 的结果。而跨学科、学科间的融合型学科范式是难以获致的,其根源在于:不同 学科理论范式之间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根本分歧难以弥合,基本的学 理假设和逻辑前提不可通约(共享)。由此可见,统一的学科研究范式并不能一 至少尚未能成为交叉学科身份确立的要件。如果说,研究领域、研究范式及研究方法都难以把一门交叉学科同其他学科 区分开来,那么,一门交叉学科之所以是该学科而非其他任何学科或区别于其他 任何学科的“质”即其内在规定性到底在哪里?或者说,其存在的先决条件、终极 依据及其性质
14、和特征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那么,唯一剩下来的能够作为一门 交叉学科的独特性表征的似乎就只能是研究对象了。一般认为,如同没有一个研 究领域(或范围)是一门交叉学科所独占的,也没有一个研究对象是一门交叉学 科所独有的(研究对象往往为交叉学科与同其相交叉的其他学科所分享和共享)。 因此,研究对象似乎也成不了交叉学科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所在。然而,在此需要明确的是,严格说来,研究对象不仅不等同于研究领域,而 且它也并非指向某一或某类事物(包括人)或现象(这些往往表现为具体的个案 或案例)。它特指研究问题研究所指向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者在某一 研究领域中所发现、提出和所要解答的疑问、疑惑、困惑所谓“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学 研究 边界 对象 问题 刍议 基于 批判性 思维能力 培养 大学生 记者 新闻报道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