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
《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章项目概况2一、项目基本信息2二、建设条件2第二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内容5一、设计依据5二、设计范围及内容5第三章 设计方案7一、道路工程7二、交通工程9三、给水工程H四、排水工程12五、照明工程15六、电力管沟工程18七、通信管道工程19八、管线综合规划设计19九、绿化景观工程 21第四章工程图纸设计深度 23一、各阶段设计的设计文件23二、设计深度要求23三、图纸编制标准25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信息Ll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建设工程。新建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位于挂绿新城新城大道西侧,增城区第一中学 东侧,线路呈南北走向,北部
2、起点与荔湖大道相交,分别与四条规划道路平交, 南部终点与南北大道相交,全长约1. 1km,按城市支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30kmh,红线宽度为20m,双向两车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 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L 2项目建设单位L 3项目性质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新建工程。L 4项目建设规模新建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位于挂绿新城新城大道西侧,增城区第一中学东 侧,线路呈南北走向,北部起点与荔湖大道相交,分别与四条规划道路平交, 南部终点与南北大道相交,全长约1. 1km,按城市支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30kmh,红线宽度为20m,双向两车道。主要建设内容
3、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 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二、建设条件本项目位置处于增城区石滩镇低碳园总部西侧。2.1 地形地貌增城区北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山地以低山为主,占增城区面积8. 3%, 是九连山脉的延长部分,山脉呈东北与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与低山,其 间形成了东江与增江。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的35. 1机台地 多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23. 2%。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占增城 区面积的35. 4%02.2 气候、气象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增城地处低纬,地表 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
4、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 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多雨的气候。1、气温年平均气温21. 6,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 0,极端最低气温一1.9; 7月最热,平均气温28. 3C,极端最高气温38. 2C.全年日最高气温H35C的日 数,平均为4. 5do2、雨量年降雨量1872. 2mm, 8蜴集中在49月,其中5、6两月的月雨量均在330mm 以上,而11、12月均仅有28uo全年降水日数148. 8d, 29月各月降水日数 均在IOd以上,其中6月为20d, 11月和12月最少,仅有5d。尚未记录到降雪 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 m,相对湿度年变化较大,3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
5、82% 87%o其余各月在72%78%之间。3、光照全年日照时数1976. 3h, 3月日照最小,仅有98.7h, 7、8两月最多,达210h 以上。4、风向风向季节变化明显,57月多吹南风,其余各月以北风为主。全年只有4 9以静风频率最高,在2530%之间,其余的13月及1012月均以北风频率 为最高,在2435%之间。风力较大,年平均风速2.3ms, 11月至次年2月各 月平均风速在3. 0ms左右,3-10月各月平均风速在1.82.5ms,之间。全年 大风日数3d, 1月份尚未记录到大风。2.3 3地质条件参考周边道路,未发现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为第四系 人工填土、软
6、土和花岗岩残积土。1、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人工填土包括填筑土、素填土、杂填土和种植土。填筑土由灰色,湿, 压实,由碎石、砂砾、粉质粘土组成,局部路段夹有块石,顶部为路面结构层。层 厚为L50m11.00m,平均层厚为3 66m。素填土主要分布在路线南段的周边机耕路、 建筑场地围蔽区及苗圃区,土色、灰色,稍湿,欠压实稍压实,主要由粉质粘土、 砂及碎石组成,部分顶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夹杂少量建筑垃圾。层厚为 0.80m-17. 70m,平均层厚为5. 77m。杂填土主要分布在路线中后段的农田、堆填区内, 土色、灰色,稍湿,松散欠压实,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及碎石夹生活垃圾组成, 局部夹杂少量建筑垃
7、圾。层厚为0. 70m3. 60m,平均层厚为2. 00m。种植土主要分布在路线后段的农田里,灰色,由粉质粘土和砂粒组成,湿,可 塑为主,局部软塑,粘性一般,含少量腐殖质。层厚为0.50m240m,平均层厚为 0.95m。建议处理方法:填筑土经过分层碾压,可以直接利用,对密实度差的素填土 翻挖后分层回填并压实,可部分利用填筑路基,杂填土和种植土予以清除。2、残积土及风化岩:残积粉质粘土及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在大部分钻孔有所 揭露,分布不均匀,层厚变化大,均具遇水软化、松散、崩解特点。另外花岗岩地 区若岩石风化不均匀或发生变质,容易存在孤石或风化深槽现象。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地震设防属六度防震区
8、,地层稳定、地质条件好无断裂 结构,土地平整连片,属于适宜建设用地。2. 4水系与水资源增城水系属珠江支流东江水系,水资源相当丰富。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 河流有东江、增江、西福河等3条,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官湖河、兰溪水、派 潭河、二龙河、雅瑶河和金坑河等6条。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140亳米,径流量 19. 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客水179.5亿立方米(其中增江的龙门水28. 7亿立方米, 东江北干流150.8亿立方米),主客水合计约2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万多立方 米,居全省前列。除地表水外,地下水资源亦较丰富,全境地下水蕴藏量超过3亿立 方米,可利用量约2亿立方米。
9、南部还有潮水进入。第二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内容一、设计依据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2 .增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增城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4 .增城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5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7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省市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则。二、设计范围及内容新建低碳园西侧道路北段,位于挂绿新城新城大道西侧,增城区第一中学 东侧,线路呈南北走向,北部起点与荔湖大道相交,分别与四条规划道路平交, 南部终点与南北大道相交,
10、全长约1. 1km,按城市支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30kmh,红线宽度为20m,双向两车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 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勘察设计成果文件提交的份数和提交时间要求序号资料及文件名称提交日期份数备注1初步设计成果文件(含概算及计算书等)按工作计划按发包人要求提 供附相应成果文 件电子版(含 符合评审要求 的软件版)2初步设计阶段相关报建、报批成果 文件按工作计划按报建要求及按 发包人要求提供附相应成果文 件电子版3施工图及预算(按施工图审查单位 意见修改并审查通过,包括设计说 明、主要材料清单等文件)按工作计划按发包人要求提 供附相
11、应成果文 件电子版4勘察成果文件(含测量、物探以及 初勘、详勘报告)按工作计划按发包人要求提 供附相应成果文 件电子版5施工报建的成果文件按工作计划按报建要求及按 发包人要求提供附相应成果文 件电子版注:设计图纸深度要求详见第四章。第三章设计方案一、道路工程设计原则1、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对片区规划路网进一步分析研究,合理确定道路 等级、各种技术指标,研究解决相交路口设计及道路交通流组织等。2、妥善解决好各种交通流对片区路网的要求,并预留发展余地。3、技术标准及指标均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具体要求。4、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解决好人、车、路、环境各种要 素的关系。5、设计总体原则符合标
12、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工程在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6、设施的设置位置和密度应与所在街道功能相适应,根据使用的人数、频 次、方式、服务半径确定合理间距。7、设施的设置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不应影响城市环境景观,宜满足通透 性要求。设计主要使用的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 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 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
13、应用指引(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广州市市政道路精细化、品质化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引(2018年09月)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2017)城市道路品质化提升建设指引(2017)当国家规范、标准不足以应对设计的具体问题时,也可参考地方现行规范、 规程、标准或其它国家有效的规范、标准。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支路(2)设计速度:30kmh(3)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取值道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TOO型标准车(5)净空高度机动动车道24. 5m ;自行车、行人22. 5m (6)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3. 5m(7)抗震设防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设防
1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重要性修正系数1.3。(8)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9)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参考路面结构1、车行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20C)下封层:IcmES-3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 层:32cm 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石屑2、人行道结构设计面层:8cm花岗岩面砖调平层:3cm MlO水泥砂浆底基层:15cm 4%水泥稳定碎石花岗岩砖饱和抗压强度2120MPa,饱和抗折强度29MPa,防滑系数20. 5, 体积密度22.5gCm ,吸水率VI%,孔隙率V3
15、%,磨耗率(迪法尔法)V4%,坚 固性(硫酸钠侵蚀)质量损失W15%,硬度(莫氏)27.0。3、侧平石根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5年10月实施的广州市政府投资项 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本工程侧平石均采用花岗岩材料,花岗岩材料石质应保 持一致,且无风化和裂纹现象;侧石表面应进行处理,并保持色泽一致,外露面 加工精细度、光亮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花岗岩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要求,抗压强度等级为CC40、抗折强度等级为Cf4.0、防滑等级为R3.相应防滑 性能指标BPN650车行道侧石尺寸为IOOCmXI5cmX30m,外露高度仍保持为15Cnb平石为 100cm 25cm 12Cm
16、的花岗岩平石。人行道压条全部采用花岗岩压条,尺寸为120CmXI6cmX 15cm,下部设置现 浇C20碎基础。4、路基本项目道路均为新建路基,其路基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使用的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应保持中湿状态, 支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少于30MPa。以上内容必须满足主管部门的技术和设备等要求。二、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 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 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道
17、路交通信号灯设计标准和主要设计参数交通标线根据道路车行道宽度和道路平面设计图合理布置车道和进行车道划分。车道 宽度一般为3. 75-3. 5米。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涂划(道路边缘线、中心双实线、导向 车道线、导流线等实线均采用振荡型路用涂料涂划)。标线涂料应符合国标 GB5768-2009及JT/T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GN48T989道路标线漆(热塑型) 的有关规定。车行道边缘线、中心线、导向车道线、导流带边缘线采用线宽15cm;停止线 采用线宽40cm;人行横道线白色粗实线采用线宽40cm。交通标志交通标志颜色以现行规范要求为准,指示、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色图案.标志
18、中中英文字大小为2: Io标志面板反光材料主要采用V类反光膜.以3mm厚铝板做底板,铝板底部采用 IOCm的铝滑槽加固。标志的支撑方式单立杆:单立杆主要支持小型标志.因支持牌面大小的不同,单立杆有所区别, 支持L 5平方米以上的单立杆采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钢管制作,支持L 5平方米 以下的单立杆采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钢管制作。交通信号系统交叉口信号灯按车道功能设置,每组信号灯为红、黄、绿(箭头)三色灯具,附 于车道下游的立柱式灯杆上,所有灯具采用LED灯具。灯杆基础必须安装地线,接 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姆。信号机要具备多时段、多相位、带标准的RS-232通讯接口及通讯软件的功能。 输出大于或等
19、于32路,每路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5A,还须要防雷设计,并可通过标 准的RS-232接口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或信号机与中央计 算机之间的通讯,达到协调控制的目的。信号机机箱必须安装在信号机生产厂家 要求的信号机基础上,并保证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姆。信号灯要求满足国家规范GB14887-2011。所有箭头灯具要求可以分别显示红 色箭头,绿色箭头和黄色箭头。电子警察电子警察数据接入交警大队现有的电子警察审核平台,并负责将电子警察数 据接入广州市公安局卡口综合系统,广州市电子警察管理平台等各业务系统,解决 技术问题并包含相关软件开发。电子警察所用的设备必须具有开放性,软硬件需 要
20、全部免费提供开放接口和底层SDK开发包,可提供给第三方进行系统集成开发。交通监控交通监控图像采集点需采用全高清、WlFl采集、云存储等成熟先进技术。交 通监控点的位置应能避开建筑物、树木、交通标牌或其他物体对摄像机监控视角 的影响,要求交通监控点与其他交通设施互不遮挡。交通监控点的设置要具有连 续性,保证能“看透”整条道路的运行状况,不留死角。交通疏解本工程为现状改造项目,现状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少,施工前向传媒通告本项 目的施工疏解情况,让广大驾驶员了解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提前绕道而行,施 工期间交通组织分外围交通疏导和施工区域的交通疏导两部分。三、给水工程主要规范此处引用的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及
21、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 行。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7、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GB50013-2006)(GB50016-2014)(GB50289-2016)(GB50282-2016)(GB50268-2008)(05S502)(13S201)(GB50974-2014)管材及接口本工程给水管材选用给水球墨铸铁管(K9级),选用T型
22、接口,橡胶圈承插连 接。管道附属构筑物1、检修阀门给水干管的阀门根据配水管网分段、分区检修的需要设置,一般情况下设在 连接管的下游,以保证阀门关闭时,减少对支管的供水影响。阀门间距一般为 500-IOOOm,同时,给水管上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须设置一个阀门。配水管网中的阀门布置,应满足事故管段的切断需要。其位置结合连接管以 及重要供水支管的节点设置。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一般在支管上设置阀门,以使 支管的检修不影响干管供水。阀门井井盖应高于阀门全开的高度,并留有20Cm的操作高度,阀门并做法详 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02,井盖、井座均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井盖 收口尺寸根据采购的井盖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碳园 西侧 道路 北段 建设 工程设计 任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