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12面颈部局部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理工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12面颈部局部解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名称中文口腔解剖生理学英文Oralanatomyandphysiology授课对象20_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第及教学周周三第1-2节上课教室西三教学楼202教室授课章节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掌握:1、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层次及内容2、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及手术显露面神经主干和分支的标志,3、面侧深区的境界、层次与内容及临床意义4、咬肌间隙、翼颌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其交通熟悉:1、颌面部境界、表面标志。2、面部软组织特点。3、舌下间隙、颊间隙、颗下间隙、撅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其交通了解:1、面部比
2、例及其他关系2、美容角、对称、协调及面部皮肤皱纹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教学要求: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及手术显露面神经主干和分支的标志,面侧深区的境界、层次与内容及临床意义;咬肌间隙、翼颌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其交通教学难点:咬肌间隙、翼颌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其交通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己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教材与教具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所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具:多媒体专
3、业词汇腮腺导管Paro【idduel:面神经8cialnerve: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下颌神经mandibularnerve:翼外肌lateralpterygoidmuscle;咬肌间隙masseterspace;翼颌间隙pterj,gomandibularspace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介绍本次课安排。5分钟基本部分: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一、面部分区及表面标志5分钟(一)、颌面部分区(二)、表现解剖标志一、皮肤二、皮下组织七、腮腺嚼肌区5分钟(一)、境界5分钟(二)、层次内容由浅入深为:(一)皮肤。(二)皮下组织,(三)腮腺嚼肌筋
4、膜:(四)腮腺:5分钟1.腮腺的位置与毗邻:10分钟2.面神经与腮腺;10分钟(D找面神经主干:(2)显露面神经分支的标志3.腮腺内主要神经血管的排列:10分钟(五)嚼肌:5分钟教学内容与八、面侧深区(一)、境界(二)、层次内容九、面部及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交通20分钟(一)、眶下间隙时间分配(二)、颊间隙(三)、咬肌间隙5分钟(四)、翼颌间隙(五)、颗下间隙(六)、颍间隙(七)、咽旁间隙10分钟(八)、翼腭间隙(九)、舌下间隙见第二章第七节舌下区。5分钟讲授内容注解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一、面部分区及表面标志(一)、颌面部分区颜面部是指上至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
5、缘之间的区域。临床上通常以通过鼻根及鼻底的二水平线为界,将颜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颌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则有颜面的中、下1/3部分组成。根据解剖特点,可将颌面部分为以下各区:眶下区、翻区、鼻区、唇区、领区、颊区、腮腺嚼肌区及面侧深区。(二)、表现解剖标志异小柱:为两鼻孔之间的隆崎,鼻底;锥形外鼻之底。见面沟:为鼻侧与面部之间的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缝合后瘢痕不明显。唇面沟:为口唇与颊部之间斜行凹陷。鼻面沟与唇面沟合称为鼻唇沟。须下点;为领部最低点,常作测量面部距离之标志。耳屏:居外耳道前方,颊弓根部之下。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0.50.8Cnb其体表投影为自
6、鼻尖到眼外角连线的中点。须孔:位于下颌体外侧面,成人约在第一、二双尖牙的下方,下颌骨体上、下缘中点处。三、皮肤1、颌面部皮肤薄而柔软,皮下组织疏松,易于伸展移动,有利于外伤缝合及成形手术。但在须部尤其是鼻翼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清创时必须注意,以免发生缝合困难。2、颌面部皮肤与皮下层的弹性纤维及肌纤维紧密相连,致使皮肤在外伤或手术切开后,创缘易于裂开,缝合创缘时,皮肤有内卷形成内陷的倾向。因此手术时,皮肤切口的方向应尽可能与皮肤皱纹或沟一致,以利于切口的早期愈合,并使其在愈合后形成不明显的疤痕。3、颌面部皮下组织中有面神经分支及其支配的表情肌,手术除应注意皮肤皱纹及沟的走向外,更
7、应避免面神经分支的损伤。处理软组织损伤时,应注意表情肌缝合,以免表情肌功能受损。4、颌面部皮肤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为皮脂腺囊肿和痒的好发部位。5、颌面部血运丰富,因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力强,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另外此部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交通,炎症时有向颅内蔓延的可能。四、皮下组织七、腮腺嚼肌区(一)、境界腮腺嚼肌区:前界为嚼肌前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上界颊弓及外耳道,下界下颌骨下缘;外盖皮肤,内以茎突及其诸肌为界。(二)、层次内容由浅入深为:讲授内容注解(一)皮肤。(二)皮下组织,内含颈阔肌的面部延续。在腮腺区有耳前淋巴结及耳大神经,在嚼肌区尚有面神经分支及腮腺导管。(
8、三)腮腺嚼肌筋膜:此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二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腮腺前缘复合为一,继续覆盖嚼肌,形成嚼肌筋膜。腮腺嚼肌筋膜有以下三个特点:腮腺鞘浅层特别致密,而深层薄。腮腺鞘与腺体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腮腺,将其分成许多小叶。因此,在脓肿切开时,应注意分开各腺体的脓腔,以利引流。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纤维条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连同小动脉、静脉、淋巴及神经进入外耳道,因此,化脓感染可在外耳道与腮腺之间互通。(四)腮腺:L腮腺的位置与毗邻:2 .面神经与腮腺;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密切,出茎乳孔后初被腮腺覆盖,继而分支、成网并穿过腺体,出腮腺边缘,以五大分
9、支支配面部表情肌。临床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时,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移动性,一般采取二种方法解剖面神经:一是先找到从茎乳穿出的面神经主干,然后循主干向远心端分出五条分支;另一法则相反,先找出腮腺有的面神经分支,再循此至主干。(1)找面神经主干:面神经出茎乳孔时,主干的位置在上为外耳道、下为二腹肌后腹、后为乳突、前为茎突之间的间隙内,继而向前、外、下越过茎突根部进入腮腺。因此,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和方法有三:沿外耳道软骨下缘下方显露面神经干;沿乳突前缘在二腹肌后腹与茎突之间显露;经位于外耳道后方的鼓乳裂向下、向内至茎乳处找到面神经干。(2)面神经颊支、颊支、撅支的显露:先在腮腺前缘找到腮腺导管,
10、在导管的上、下分离面神经上颊支和下颊支。上颊支常越过导管的浅面。较粗大的颗支在颗弓下方,平行出腮腺前缘。较细的颜支(23支)上行出腮腺上界,越过颊弓的后段。(3)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显露:在下颌骨下缘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的浅面可找到下颌缘支;也可在面后静脉的浅面找到。3 .腮腺内主要神经血管的排列:腮腺内的耳撅神经、面后静脉及其属支撅浅静脉和颌内静脉都在面神经的深面。颈外动脉位置深,在下颌支中、下1/3交界处进入腮腺,有时全部走行在腺体内侧。4 .腮腺浅面有耳前淋巴结,腮腺内及咽侧有腮腺深淋巴结。血运来自颜浅动脉和颌内动脉的分支。静脉注入颈外静脉。感觉神经是耳颠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泌神经中副交感纤维
11、来自耳神经节,交感纤维来自颈外动脉神经丛。(五)嚼肌:嚼肌位于腮腺及腮腺嚼肌筋膜的深面。嚼肌与下颌升支之间即嚼肌间隙。八、面侧深区(一)、境界面侧深区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是腮腺鞘,外界下颌支,内界翼外板。此区位于腮腺嚼肌区的深面前部,包括2个间隙:上部为颍下间隙,下部为翼颌间隙。(二)、层次内容此区为蜂窝组织包绕的神经与血管,相互交错,层次不明显,由浅层到深层大体排列如下:1 .翼静脉丛:位置较浅,亦伸延于颤肌和翼外肌之间。2 .颌内动脉及伴随的颌内静脉:经下颌骨黑颈部的深面,走行在翼外肌的浅面,经翼外肌两头间入翼腭窝。所以,在颠下颌关节手术、黑状突骨折时可能伤及颌内动脉。讲授内容注解3.
12、翼外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后即位于翼外肌的深面,很早就开始分支,耳颗神经向后经叙突颈深面到腮腺;下牙槽神经在翼外、内肌之间下行,经翼外肌下缘,进入翼下颌间隙;舌神经走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颊长神经向前出翼外肌两头起点之间穿出,位于舌神经的前方。九、面部及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交通颌面部蜂喑隙是指颌骨与肌肉之间、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筋膜之间、以及皮下等处的一些潜在的间隙。在正常情况下,它们是被疏松结缔织、脂肪组织所充满,并可有涎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当发生化脓性急性蜂窝织炎时,这里就形成脓性的间隙。虽然可以将颌面部分成许多间隙,但是,脓性的扩散可以使各间隙互相交通,严重者甚
13、至向上进入颅内,向下侵入纵隔。了解颌面间隙的位置、内容及交通,对颌面部间感染的诊断和切开引流都是重要的。(一)、眶下间隙眶下间隙上界眶下缘,下界牙槽崎,外界颊骨,内界鼻侧,皮肤为盖,上颌骨前壁为底。此间隙内含表情肌、疏松结缔织、脂肪组织、颌外动脉、面前静脉,有时存在眶下淋巴结。此间隙感染可来自上前牙、双尖牙的感染扩散;亦可扩散到颊部、眼眶及上唇,还可通过面前静脉进入海绵窦。(二)、颊间隙烦间隙是指颊部皮粘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其境界与层次内容见第二章第四节。此间隙感染多来自上、下后牙的感染、淋巴结炎。感染也可向后蔓延到嚼肌间隙及翼颌间隙,向上到颍下间隙及撅间隙,向下可达颌下间隙。(三)、嚼肌间隙又
14、称嚼肌下间隙,位于嚼肌和下颌升支之间的潜在间隙,上界为颔弓下缘,下界为嚼肌在下颌支附着处,前界嚼肌前缘,后界下颌支后缘。此间隙内含疏散结缔织及嚼肌血管神经。(四)、翼颌间隙翼颌间隙又称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上界为翼外肌下缘,并上通题下及颗间隙;下界为翼骸肌下颌支附丽处,下前方通舌下间隙及颌下间隙;前界为翼下颌韧带,并前通颊间隙;后界腮腺鞘,并后通咽旁间隙。此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磨牙感染、飘下间隙感染和翼下颌传导麻醉的污染。(五)、颠下间隙频下间隙位于翼颌间隙的上方,上界颠下喳,下界翼外肌下缘,前界上颌骨后壁;后界茎突及其肌肉;外界额弓及下颌支上份;内界翼外扳。此间隙内含翼静脉丛、颌
15、内动、静脉,下颌神经的颊长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以及上颌神经的上牙槽后神经。此间隙感染可来自上颌后牙的感染扩散,翼颌间隙感染,上颌结节麻醉污染。(六)、撅间隙颜间隙位于撅区,是撅肌所在的位置,借颗下喳和颊弓与撅下间隙分界。颤间隙又可分为三部:1.颗筋膜间间隙:位于颗深筋膜下部分两层附着在颊弓内、外缘之间的间隙。2.颜浅间隙:位于颗深筋膜与颗肌之间。3.颗深间隙:位于颍肌与颗窝之间。(七)、咽旁间隙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深叶与咽侧壁之间,上达颅底,下至舌骨平面,前界翼下颌韧带,后界为椎前筋膜。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又将它分为二部分:、咽旁前间隙:与扁桃体相邻,扁桃体炎可侵入此间隙;、咽旁后间隙:有
16、颈内动、静脉及第9、10、11、12对颅神经,在炎症或手术时应注意防止将其损伤。咽旁间隙与翼颌、撅下、舌下、颌讲授内容注解下及咽后诸间隙相交通,感染还可沿神经血管上通颅内,下延纵隔。(八)、翼腭间隙翼腭间隙或称翼腭窝,位于颗下窝的内侧,为一伸长的三角间隙。前界为上颌骨后壁,后界蝶骨翼突,上为蝶骨大翼,内界聘骨垂直板。(九)、舌下间隙见第二章第七节舌下区。教案附页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学生参考:专业书籍: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解剖
17、生理学彩色图谱皮昕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有关网址:http:WWadmincms1456/index,jspweb2008web/html/思考题与作业1、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2、腮腺床及其寻找标志3、颊间隙、翼颌间隙的位置、内容与交通4、翼外肌与血管神经的关系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课程名称中文口腔解剖生理学英文Oral
18、anatomyandphysiology授课对象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1学时授课周节第及教学周周五第1-2节上课教室西三教学楼202教室授课章节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二节颈部局部解剖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掌握:1、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2、气管颈段的位置、境界、前方的层次及毗邻、气管位置的移动及临床意义3、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熟悉:1、颈部的境界、分区及体表标志2、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通连了解:领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教学要求: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气管颈段的位置、境界、前方的层次及毗邻
19、、气管位置的移动及临床意义;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教学难点:颈筋膜间隙、气管毗邻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教材与教具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具:多媒体专业词汇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triangle);气管(trachea);颈动脉三角(carotidtriangle)引言部分:5分钟复习上次课内容、介绍本次课安排。基本部分: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二节颈部局部解剖教学内容与时间
20、分配一、概述(一)颈部的境界和分区K)分钟1、颈部境界2、颈部分区(二)颈部体表标志5分钟在颈部有许多具有临床意义的体表标志:1.胸骨上窝:2.锁骨上窝:3.胸锁乳突肌:4.颈动脉结节:5.舌骨:6.甲状软骨:7.环状软骨:(四)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交通5分钟1、颈筋膜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2、颈部筋膜间隙及其交通三、颌下三角10分钟(一)、境界(二)、层次1、皮肤。2、颈浅筋膜,3、颈深筋膜浅层,(三)颌下区内容L颌下腺:2.颌下淋巴结:3.面前静脉:4.颌外动脉:5.舌神经、颌下腺导管及舌下神经:四、气管颈段10分钟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一)、气管颈段前方层次及毗邻(二)、气管切开时注意事项五
21、、颈动脉三角10分钟(一)、境界(二)、层次由浅入深为:1、皮肤。2、颈浅筋膜,3、颈深筋膜浅层。4、颈脏器筋膜,向两侧形成颈鞘。5、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面总静脉:.舌下神经: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二节颈部局部解剖一、概述(一)颈部的境界和分区1、颈部境界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四肢的部分,以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分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与胸部、上肢和背部分界。2、颈部分区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将颈部分为前、后两部:后部称为项部;前部以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为界,将每侧分为三部:由前向后依次为颈前三角、
22、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后三。两侧颈前三角合称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及颈后三角合称颈侧区。1)、颈前三角:前界为颈前正中线;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上腹又将该三角分为: .颌下三角:介于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之间。 .下颌后窝:前界下颌支后缘;后界乳突;上界外耳道;内界为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及第IXXII对颅神经。 .颈动脉三角:介于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及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介于胸锁乳突肌、肩大骨肌上腹及颈前正中线之间。 .须下三角:介于两侧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之间。2)、胸锁乳突肌区: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及其浅面和覆盖的部位。3)、颈后三
23、角: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中l3o肩胛舌骨肌下腹又将其分为以下两个三角: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之上。 .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之下,又称锁骨上窝。(二)颈部体表标志在颈部有许多具有临床意义的体表标志:1 .胸骨上窝:为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常利用此窝触诊气管,以判断气管的位置是否居于正中。2 .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1/3上方。在窝底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及第一肋骨。3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其前、后缘明显,起始端的二头之间为锁骨上小窝。4 .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越过其前方。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环
24、状软骨处向后加压,可阻断颈总动脉的血流。5 .舌骨:双目平视时,舌骨体平须隆凸下缘,其后方适对第3颈椎,在舌骨体的两侧可摸到舌骨大角,为找寻舌动脉的标志。6 .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其上缘平面对第4颈椎,前上部向前突出处为喉结,男性的喉结明显,女性的喉结不明显。7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环状软骨弓平第6颈椎,此软骨可作为计数气管环的标志。(四)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交通1、颈筋膜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颈浅筋膜;为全身浅筋膜的一部分,呈一薄层,包绕颈部,颈阔肌在此层内,颈部浅层的颈丛皮神经、颈外静脉和颈淋巴结在其深面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缝合颈部切口讲授内容注解时,应将切断的颈阔肌及其筋
25、膜对位缝合,以避免瘢痕明显。.颈深筋膜浅层:上方附着于下颌骨下缘、颊弓、乳突基底、上项线及枕外隆;下方附着于胸骨柄前缘、锁骨、肩峰及第七颈椎棘突。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套包围颈部。除颈阔肌及浅层的脉管、神经外,几乎包被着颈部全部结构。.颈深筋膜中层;为一梯形筋膜屏障,上连舌骨,两侧至肩胛舌骨肌外缘,向下附着于锁骨和胸骨柄的后缘,并包被舌骨下肌群,形成其胴鞘。.颈脏器筋膜;包绕颈部脏器如喉、气管、甲状腺、咽及食管等,分脏、壁两层:脏层贴附于上述各脏器的表面,壁层包于全部脏器的外围并形成颈鞘。.颈深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覆盖于椎前肌和斜方肌的前面,将其浅面的颈深淋巴结、颈鞘内的大血管、神经与其深面的膈
26、神经,颈交感神经干及颈丛神经隔开。颈淋巴清扫术时,手术在此层筋膜浅面进行,以免损伤该筋膜深面的重要神经。2、颈部筋膜间隙及其交通.颌下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由颈深筋膜浅层在颌下腺处分为浅、深两层所形成,浅、深二层向上分别附丽于下颌骨下缘和下颌舌骨线。深层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的裂隙处变得疏松,颌下间隙借此与舌下间隙相通。颌下间隙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面前静脉及颌外动脉。颌下间隙与舌下、须下、翼颌及咽旁诸间隙相交通。由于下颌磨牙的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的下方,因此,下颌磨牙根尖的炎症,可穿破下颌骨舌侧骨板,侵入颌下间隙。.领下间隙:上界下颌骨正中联合,下界为舌骨,两侧以二腹肌前腹为界。下颌舌骨肌
27、及其表面的筋膜形成此间隙的顶,借此与舌下间隙分隔,颈深筋膜浅层形成此间隙的底,间隙内容主要为频下淋巴结。因下颌舌骨肌在下颌体前部的附着处位于下颌前牙根尖之下,故须下间隙的牙源性感染较少。下唇、领部、下颌前牙及舌尖等处的淋巴汇集到须下淋巴结,上述部位的感染侵及领下淋巴结,因而腺源性感染较多见。三、颌下三角(一)、境界颌下三角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后下以二腹肌后腹为界。其底由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上缩肌等组成。(二)、层次由浅入深为:1、皮肤。2、颈浅筋膜,包被颈阔肌之一癌。在颈阔肌深面的浅筋膜内,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颈经过。下颌缘支在嚼肌前下角以后距颌下缘约1cm,在嚼肌前下角以
28、前全部平颌下缘并越过面前静脉及颌外动脉的浅面。3、颈深筋膜浅层,在颌下区下方附于舌骨,向上分为浅、深两层,形成颌下腺鞘,浅层附着于下颌骨下缘;深层附着于下颌舌骨线,其间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和血管。(三)颌下区内容L颌下腺:为颌下三角内容的主要内容物,腺与鞘之间连以疏松结缔组织,易于分离。腺体的浅面,上部与下颌体内侧面的颌下腺窝及翼内肌下部邻接;下部越过颌下缘,居颌下原鞘浅层的深面。腺体深面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等相邻,腺体内侧有延长部及颌下腺导管,在舌骨舌肌浅面,经下颌舌骨肌深面进入舌下区。2 .颌下淋巴结:36个,主要位于颌下腺鞘内,颌下腺与颌下缘之间,也有淋巴结潜居腺体内或腺鞘之浅面。3
29、 .面前静脉:在颌外动脉的稍后方与该动脉并列于嚼肌附着端的前缘,越过颌下缘,穿颌下腺鞘浅层,向后下方走行于颌下腺后部的浅面,经二腹肌后腹的浅面,进入颈动脉三角。4 .颌外动脉:经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后腹深面,穿入颌下腺鞘,经颌下腺的深面和上面的沟中走行,出腺鞘后,在嚼肌附着端的前缘,钩绕颌下缘至面部。颌外动脉发出腺支营养颌下腺。5 .舌神经、颌下腺导管及舌下神经:三者均位于颌下腺的深面,在舌骨舌肌浅面,自后向前经下颌舌骨肌的深面进入舌下区。在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为:舌神经、颌下腺导管及舌下神经。舌下神经位于二腹肌中间腱的上方,手术分离颌下腺下缘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其深面的舌下神经。舌神经
30、下方连于颌下神经节,通过该节,再以节后纤维与颌下腺相连。四、气管颈段(一)、气管颈段前方层次及毗邻气管颈段是上接环状软骨、下平胸骨颈静脉切迹与气管胸段相延续。气管颈段前方由浅入深为:皮肤、颈浅筋膜、颈深筋膜及颈白线(为气管切开必经之路)、颈深筋膜中层及其包被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在颈深筋膜中层与气管之间,有由颈脏器筋膜壁层和脏层形成的气管前间隙,其中有甲状腺奇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层动脉。在颈段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有甲状腺峡部横过。(二)、气管切开时注意事项1 .采取头后仰正中位,使气管移向表浅并保证不伤气管两侧的颈动脉。2 .多在第35气管软骨环的范围内切开,不宜过
31、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伤及食管或喉返神经。3 .切勿伤第一气管软骨环,以免术后发生喉狭窄。4 .切开时不应低于第五气管软骨环,以免引起无名动脉损伤五、颈动脉三角(一)、境界颈动脉三角上界为二腹肌后腹,前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上腹,后界为胸锁乳突肌。颈深筋膜浅层形成该三角的顶,其底由咽中、下缩肌、甲状舌骨肌及舌骨大角之各一部构成。(二)、层次由浅入深为:1、皮肤。2、颈浅筋膜,包被颈阔肌之一部,在颈阔肌深面,有颈皮神经及颈浅神。该三角的后上部尚有耳大神经及颈外静脉经过。3、颈深筋膜浅层。4、颈脏器筋膜,向两侧形成颈鞘。5、内容: .颈总动脉:在颈动脉三角的下部,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露出,沿气管及喉的外侧
32、上行,在平甲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该三角内,颈总动脉位置较浅,仅复以皮肤、颈浅筋膜及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及颈鞘,是显露该动脉的常用部位。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出后,二者均上行进入二腹肌后腹的深面。颈外动脉结扎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术中应将颈内、外动脉鉴别: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颗浅动脉或颌外动脉,如无搏动,可证实被阻断的动脉为颈外动脉。 .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外侧,在颈动脉三角内,可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以上,从胸锁乳突肌前缘露出少许。讲授内容注解.面总静脉
33、:由面前、后静脉在下颌角附近合成,越过舌下神经及颌外、内动脉的浅面,约平舌骨高度,注入颈内静脉。.舌下神经: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颈动脉三角,呈弓形跨过颈内、外动脉的表面,在舌骨大角上方,再次经二腹肌后腹的深面进入颌下三角。舌下神经发出降支,在颈鞘前面下行,与其疏松结合,且与第三颈神经分支组成舌下神经祥,由神发出分支,布于舌骨下肌群。教案附页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学生参考:专业书籍: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解剖生理学彩色图谱皮昕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有关网址:http:WWadmincms1456/index,jspweb2008web/html/思考题与作业1、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与内容2、气管颈段前方的层次与毗邻关系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