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大儿童护理讲义0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心理护理.docx
《南方医大儿童护理讲义0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心理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医大儿童护理讲义0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心理护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心理护理学习目标1 .了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2 .理解小儿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3 .理解小儿不同时期的心理卫生特点以及心理护理。4 .掌握常见小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如何干预。第一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而心理的发育是建立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之上。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情感、思维、判断、意志和性格等方面,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物质基础。(-)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1 .感知的发育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地取得信息的能力。(1)视感知发育: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可短暂注视1520cm内的物体,瞳孔有对光反应。新生儿期后视感知发
2、育迅速,1个月后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34个月时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89个月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时已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时可区别垂直线与横线;5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6岁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2)听感知发育: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生后37日听觉良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316个月时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3)味觉和嗅觉发育:!味觉: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45个月时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嗅觉:出生时嗅觉已基本发育成熟:
3、34个月时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4)皮肤感觉的发育: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等。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的触觉已很灵敏,而前臂、大腿、躯干则较迟钝。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钝,第2个月起逐渐改善。出生时温度觉就很灵敏。2 .运动的发育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有自上而下、由近到远、不协调到协调、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运动发育与脑的形态、功能发育部位、神经纤维髓鞘化的时间与程度有关,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两大类。(1)平衡与大运动:!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s;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坐:6个月时能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翻身、
4、爬:7个月时能从仰卧位至俯卧位交替进行;8-9个月可向前爬;$站、走、跳: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18个月时可跑步和倒退行走,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个月时会独足跳。(2)细动作:新生儿两手紧握拳;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纸:1215个月时会用匙,乱涂画: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3 .语言的发育语言的发育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新生儿已会哭叫,以后咿呀发音,6月龄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2月龄时能说简单的单词,3岁时可组成短句,4岁时会讲简单的故事。再认:以
5、前感知的事物在眼前重现时能认识。重现:以前感知的事物虽不 在眼前出现,但可在 脑中出现。(二)心理活动的发展1 .注意的发展婴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有意注意。56岁后儿童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2 .记忆的发展记忆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3个不同的系统;长久记忆又分为再认和重现两种,1岁以内婴儿只有再认而无重现,随年龄的增长,重现能力亦增强。幼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解、语言、思维能力逐渐加强,有意识的逻辑记忆开始逐渐发展。3 .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分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两种。1岁以后开始产生思维,但3岁以前只有最初
6、级的形象思维;3岁以后开始有了初步抽象概括性思维;6-11岁以后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具有进一步独立思考的能力。4 .想像的发展新生儿无想像能力;12岁儿童仅有想像的萌芽,学龄前期儿童仍以无意想像为主,有意想像和创造性想像到学龄期才迅速发展。5 .意志的发展出生时没有意志,随着语言、思维的发展,婴幼儿开始有意志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逐步形成和发展。6 .情绪、情感的发展新生儿因生后不易适应宫外环境,较多处于消极情绪中,表现为不安、啼哭。婴幼儿情绪表现特点为时间短暂,反应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易冲动和反应不一致。随年龄的增长和与人交往的增加,情感逐渐稳定,产生信任
7、感、安全感、同情感、友谊感、荣誉感等。7 .性格和个性的发展婴儿期由于一切生理需要均依赖成人,逐渐建立对亲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幼儿期已能独立行走,说出自己的需要,故有一定自主感,但又未脱离对亲人的依赖,常出现违拗言行与依赖行为相交替现象。学龄前期小儿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增强。学龄期开始正规学习,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应是学会与他人竞争,也学会合作,同时学会守规则。青春期体格生长和性发育开始成熟,社交增多,心理适应能力增强,但容易波动。在感情、伙伴、职业选择、道德评价和人生观等问题上处理不当时易发生性格变化。第二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过程等各种能
8、力及性格方面,对这些能力和特征的检查称为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即是用较精确的、量化的检测方法研究小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心理测试仅能判断障碍的程度,没有诊断疾病的意义。(一)能力测验1 .筛查测验(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DDST主要用于6岁以下儿童发育筛查,实际应用时对4.5岁的儿童较为适用;共103个项目,分个人一社会、细运动与适应性行为、语言和大运动4个能区。(2)绘人测试:适用于59.5岁儿童。要求小儿依据自己的想像绘一全身人像,以身体部位、各部比例和表达方式计分。(3)图片词汇测试(PPVT):适用于49岁儿童的一般智能筛查。测试儿童听觉、视觉、知识、推理、综合分析、语言词汇、注意
9、力、记忆力等。PPVT的工具是120张图片,每张有黑白线条画4幅,测试者说一个词汇,要求儿童指出其中相应的一幅画。2 .诊断测验(1) GeSeIl发育量表:适用于4周至3岁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和适应性行为5个方面测试,以发育商(DQ)表示。(2) BayIey婴儿发育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精神发育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3) 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适用218岁儿童。内容包括幼儿的具体智能(感知、认知、记忆)和年长儿的抽象智能(思维、逻辑、数量、词汇),评价儿童学习能力和对智能迟滞者进行诊断及程度分类。以智商(IQ)表示。(4) We
10、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适用于46.5岁儿童。通过编制一整套不同测试题,分别衡量不同性质的能力,将得分综合后可提示儿童的全面智力才能,获得儿童多方面能力的信息,客观地反映学龄前儿童的智能水平。(5)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适用于6岁半至16岁儿童。这两个量表主要目的是测查儿童的一般智力水平、言语和操作智力水平,以及各种具体能力如知识、计算、记忆、抽象思维等。这套量表是智力评估和智力低下儿童诊断的主要方法。(二)适应性行为测试智力低下的诊断与分级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评定结果。国内现多采用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即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此量表适用
11、于6个月15岁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评定。各年龄阶段都包括6种行为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作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此量表可用于临床智力低下的诊断,也可用于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筛查。第三节小儿心理卫生与心理护理现代健康的新概念是除身体健康外,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整体。儿童心理卫生的总目标是按照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在禀赋的气质基础上,尤其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教育、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来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r婴儿期此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是信任对不信任。新生儿就表现
12、出一定的适应性知觉能力,在与周围人亲近时开始建立相互关系。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哺乳,肌肤的紧密接触、爱抚的动作、亲切的语言和无微不至的照管,使孩子感到满足和有安全感,从而产生信任感并建立依恋关系,逐渐发展成为孩子对周围世界的热爱。父亲在婴儿心理健康发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父母双全、和睦幸福、充满爱心、又善于给孩子恰当和足够刺激的家庭环境是婴儿正常心理发育的必要条件。此外,彩色的玩具、动听的音乐、和谐的环境、舒适的衣裤等都是促进小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相反,若经常经受痛苦、危险和无人爱抚,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并将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2”幼儿期此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是自主对羞怯或怀疑。幼儿随着运动功
13、能的发育开始探索外部世界,逐渐明确独立与依赖之间的不同,并开始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独立自主感。此阶段若父母不允许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对其独立行为缺乏耐心,进行嘲笑、否定和斥责将会使小儿产生羞愧和疑虑。因此,家长、老师要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小儿,对合理的自主行为给予支持和鼓励,避免过分干预。帮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规则。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强。3学龄前期此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是主动对内疚或罪恶感。小儿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并能以现实的态度评价个人行为。此期的心理社会发展取
14、决于父母、教师对小儿自创活动的反应。如果小儿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去创造和实践,以及父母对其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自主感就可以得到增强。相反,如果成人总是指责孩子的行为,禁止他们的一些离奇想法或游戏活动,或要求其完成力不能及的任务,就会使儿童产生内疚感。学龄前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此期可塑性较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抓紧时间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培养优良的品性。4 .学龄期此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是勤奋对自卑。学龄期是成长过程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对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追求将事情做得完美。如果在孩子完成任务或活动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其勤奋感就会增长。反之,孩子的努力得不到肯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方 儿童 护理 讲义 03 小儿 神经 心理 发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