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附博士生学业情绪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docx
《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附博士生学业情绪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附博士生学业情绪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近年来博士生群体心理问题频发,博士生心理状态逐渐成为社会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科研活动作为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博士生科研状态直接影响其整体心理状态水平。那么影响机制是什么呢?具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摘要随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研究生逐渐成为中国科研活动中的主要群体。博士研究生的科研状态与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学术水平紧密相关。通过对大学10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在扎根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三级编码,将生理压力、心理压力、个体能力压力、科研情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确定为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的五大影响因素,并将五大因素归纳为内在压力因素以及中介压力因素。通
2、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在压力因素是影响博士研究生产生科研倦怠的根源因素,但内在压力因素只有通过中介压力因素的作用才能最终导致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状况的发生。因此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的产生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内部压力因素相互作用下,再通过中介压力因素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关键词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扎根理论;内在压力因素;中介压力因素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中国学历教育的顶层,其不仅是吸收知识的学习过程,还具有浓厚的科研成果输出属性。随着中国博士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生参与科研学术活动的比例逐年增高,科研贡献率不断提升,日益成为科研活动的主力1。博士生进行科研活动是其培
3、养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博士生科研状态直接影响其整体心理状态水平。除此之外,博士生的科研心理状态也与博士生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学术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博士生群体心理问题频发,博士生心理状态逐渐成为社会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学界针对博士生心理状态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焦虑方面,对该群体科研心理状态关注较少,且对于科研心理状态的研究多聚焦于高校教师群体,较少关注博士生群体。因此,研究以博士生为研究群体,以科研倦怠这一心理状态为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对造成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因素进行质性分析,最终得出适切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相关概念梳理美国心理学家曾将倦怠(BUmOUt
4、)引入职业领域,将倦怠定义为“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所导致的疲惫状态”2。有学者将个体职业倦怠的发生归因于PI报与付出间不匹配3,也有学者从三个维度对倦怠进行廓清4,包括:情感耗竭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人性化人际关系疏离、低效能感自身评价消极倾向增长5。后来,还有学者认为倦怠感的产生与工作者的产出与回报失衡状态相关,亦有学者将倦息归结为“没有达到需求和完成期待的个体之知觉6。目前,学界关于倦怠状态而开展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前面学者三维度定义的信效度,因此笔者也将依据其概念作为研究开展的理论基础。基于三维度定义可以将科研倦怠表述为科研活动参与者无法达成科研目标、科研成就感以及科研目
5、标期待时,产生的焦躁、失望、疲惫感。博士生科研倦怠是博士生在培养过程中体验到的幸福感降低的一种消极情绪,其三维度内涵包括:科研热情耗竭、科研效能感低、科研去人性化。从心理学角度观测,投入与倦怠是幸福感的两种原型7,幸福感包括激活与快乐,投入意味着高度激活与快乐,倦怠意味着低度激活与快乐8。由此可见,博士生科研倦怠意味着对科研投入的降低,势必也会影响博士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造成科研质量下降、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对于博士生科研倦怠的研究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NVivol2软件对访谈原始资料进行提取与分析,中期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归因判断。质性分析
6、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进行建构,以获得解释性理解的实证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是经典的自上而下的质性理论建构方法,其运行的前提在于搁置前期心理预判,仅通过对经验材料挖掘事实。在访谈材料整理过程中,将会进行开放、关联、核心三级编码。研究选取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性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被试,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二)研究样本从研究目的出发,通过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为被试,其中5人在科研活动中未感倦息,因此剔除无效样本,最终留取102人的访谈记录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样本情况
7、如表1所示。表1样本基本情况类别人数男性55性别女性47全日制45培养方式非全日制57人文社科类37工科31学科领域理科28其他624岁及以下72530岁45年龄层次3136岁3837岁及以上12(三)研究过程1 .访谈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鉴于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访谈进行的形式并不限于面对面访谈,访谈者和被试也会通过电话、视频等多样的渠道进行。在访谈之初笔者会向接受访谈的被试介绍性说明科研倦怠的基本内涵,使被试在接受访谈时形成初步的自我预判,从而确保访谈的效率和质量。访谈内容包括被访谈者和统计学意义上的个人情况,以及“你是否在科研活动中感到倦怠?让你觉得倦怠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2 .编
8、码研究利用NViVol2软件将有效访谈记录对原始材料词义提取、归纳、整理。依据扎根理论,对提取出的码号自下而上进行三级编码。在编码的过程中也会通过人力进行更为细致的微调以及归类,目的在于形成更为细致、人性、可靠的码号,最终形成27个本土概念与13个意义范畴。在关联式编码过程中进一步将意义范畴整合形成5个关系类属,在第三级编码过程中归纳出类2个核心类属。3 .码号饱和度测试为保隙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在形成初步的核心编码之后,将编码重新编制为一份开放性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大范围的投放。该问卷的目的是进行码号饱和度测试,以发现是否有新的码号出现,不断补充经验材料,确保归因分析的有效性。研究数据分析(
9、一)开放编码开放编码是对访谈原始材料中的语句、语词进行概念化,并将相似、相同的本土概念归纳为一个意义范畴的过程。2开放餐喝过访谈BK蛤材料中的鼻Pift句意义范畴攻读W上的同学年龄普遍偏大.因此时的问题很多、号Ifi的事情也比较多.无形中Mln许多科研长力年Itai力年用力寓男度的科研文会.沟研活访经常使我的身体处于爱健康状叁,经常想能被盘健状态健IK状分同貌的同学早巳工作,己经或为率里的主要收济来ITtEB独立生活.而博士科研只能领取侬德的朴助,有时还要家中料贴自己男性性引限力性别压力MHft的同学成家、工作.加及谭If十的我前途未卜,每想到这就他得很疲做女性件JMFR力导第对我的指导方式属
10、于“微骅J导府工作很忙、掇机会很少导绮管同方式导建有的时候不能理薪我的科研拆求,科研建议对我东说没有建设性,不想与导师沟通与导师沟通不16同学之网邮龄杂距比较大.而Il研究方向不冏.也较分放.对于科研何超没有办优相互交通同学关系在职攻读博L学位使很多r作任务要分兵玲附,.自即同Ir对此育妙智法.同小之间人际交往不怪同事关系-WTJRX天顺浪博年脩比较大,家里开始对花矍、给蜻、生子等方关注起来,科研和个人问Ig精力很窿分纪婚育向Ifi在读博科期间.家里的长子也面临ILt学问题,财孩子培养Jt法等同Ie占用我很大精力教育子女-生活j科研精力-分配平倚关系家中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束雄差.J
11、Bff我的关注和用岐.占用了很多科研时间购养老人博士谭题及到很多学科的交叉.这让我很媾将各个学科的东西IUiL在起.找不到创斯的珀度学习迁移能力在科研活动中.长常健RHl己的知识储耕It太少,很*将问Il研究透沏,有些求我知识的新能力科5能力我的研究方向涉及到很多数第收集.演算、Itm,01我经常并不清禁谈相何操作研进度獴慢实践掇作t力在科研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多圉谁,让我感到假定科研旬性毕业有发文要求,向期刊投稿连续被拒之后,我就萌生/退学的念头扰挂折能力其实与初来设博,主要是为了以后能凭俯高学历找一份好1:作,实际上没育太多学术上的追求功利性科研动机科研确机我的学科没有很多机会组织大家一起进
12、行学术探讨.整体上学术城榻并不好学术侬刖我的学科对于用土生发文的质量要求很高.为r达#|这样的林必缜拼命写文*,Wttw自己就此机Jl学术饕求科研情景科研就是一条看不见未来的道路.时常让我变得很疲盘.才的时候!(至会否抵“情靖科M情精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首先对提取出的原始语句进行整理,剔除无效与模糊的回答,将剩余的有效句子进行开放式编码。编码采用“样本号一问题号一回答语句编号”的形式。访谈原始材料中的真Sfift句本土假念意义应*柘天在实验和数据中挣扎.总是一个Bi理接Ir-个图难困雉我用大的科研活动恭本郡生实验、运算这抑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提旅性机械科研性质我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拈坡塔
13、里Ul找*,特别的没有施理现存很多用人单位招眄对于年龄有一定的Bl制.博士斯业后很多工作鄱因为年触的关系没法找就业年龄像我们这冷土博士很戏在一线城市的好大学找到心仪的JI作,尤其是学术性的岗位就业质量当时读博姑为r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好升.但现在科研活动率涉做多精力.想W做好本职工作更1(件升压力音升Hi力非的学科对于毕曼的要求太高了,很多好兄师也都延期毕业L这也让我觉得无心科研毕业压力延华压力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将相同意义的句子范畴化,剔除矛盾句子,经过多次筛选、清洗、整理,最终得出27个本土概念和13个意义范畴,具体如表2所示。(二)关联式编码关联式编码是在意义范畴中寻求内在联系,将零散的
14、范畴通过线索串联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组合形式。通过关联式编码能够更为透彻地分析出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影响因素。在关联式编码过程中,将已获得的13个意义范畴,一一联系,梳理出5个关系类属,如表3所示。(三)选择式编码通过选择式编码,围绕“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的影响因素”范畴,将生理压力因素、心理压力因素、个体能力压力因素确定为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内在压力因素,将科研情景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归纳为中介压力因素。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对于博士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判依据主要是博士生的科研产出数量及质量9,因此,科研文章发表的压力成为博士生科研倦怠的中介影响因素之一。此外,科研成果的产出与博士生毕业、择业、就业等问题紧密
15、相关,基于此社会环境因素同科研情景因素共同构成科研倦怠的中介因素。(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建构通过对访谈原始材料的归纳分析,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三级编码过程,将原始材料整理为27个本土概念、13个意义范畴、5个关系类属,最终归纳为2个核心类属。在此基础上架构出博士生科研倦怠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生理乐力因素心理压力因家内在压力因素科研心理素质个出力压力因素科研倦怠就业压力晋升压力延期毕业压力图1悔士生科研倦怠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影响因素模型阐释通过扎根理论的指导,确定生理压力因素、心理压力因素、个体能力压力因素、科研情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博士生科研
16、倦怠的五大因素。但是各个因素间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且对于科研倦息产生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进一步将五大因素归纳为内在压力因素和中介压力因素两大类因素,二者共同发生作用,从而导致博士生科研倦怠显现的发生。(一)内在压力因素在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影响因素中生理压力因素、心理压力因素、个体能力压力因素属于内在压力因素,三者构成了博士研究生是否感受到科研倦怠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心理情况较差,对自身能力不自信的时候,极易在科研活动中感到倦怠,这种倦怠感长期积累最终将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首先,从生理压力因素层面来看,博士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情况不同,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疲惫感,从而影响其
17、长时间投入到高强度的科研活动中,同时这种生理疲惫感也极易引起心理状态上的波动。就年龄因素来看,博士生入学年龄范围较宽,因此博士生的年龄普遍较高。参与此次访谈的107名博士生中,年龄在30岁以上的同学就有50名,占比为47%。年龄较高的受访博士生普遍表示科研活动导致他们的生理疲惫感增强。就性别差异来看,女博士生较男博士生更容易感受生理压力以及科研倦怠。参与此次访谈的博士生中有47名女性,占比为44%,在访谈过程中女博士生普遍表示在科研活动中由于不同的生理结构以及社会角色使她们更容易感受到生理压力。就健康状况来看,受访博士生大多数都表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亚健康的困扰。实验强度、科研压力、作息不规律
18、、长时间伏案工作、锻炼时间少都让博士生更容易产生健康困扰,健康问题的产生进一步影响到科研活动效率。其次,从心理压力因素层面来看,心理压力的来源多来自于科研活动中人际关系交往阻碍以及生活和学业间的平衡。就同学关系来说,一方面,由于博士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同专业间差异巨大,即使是同一专业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因此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受到阻碍,无法进行观点的交流,遇到学术问题也无法通过相互交流获得启迪,这些状况都极易造成倦怠感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访谈中近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面临着人际交往困难,在较高的学术压力下同学们各自忙于科研,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较强的疏离感,这种人际交往的疏离感极易导致博士生的孤独
19、感、无力感。就同事关系来说,在职攻读学位的博士生由于要兼顾工作和科研,精力分配出现问题时易于造成同事间的摩擦。就师生关系来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极易使博士生对于科研活动产生抵触情绪,造成科研倦怠。在博士研究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与导师关系不良极易导致博士生丧失科研热情,导致科研倦怠的状况发生。同时,不同培养方式下的博士生都面对着生活与科研难以平衡的问题,精力分配的不均极易造成科研热情耗竭的状态,从而导致科研倦怠。对于全日制的博士生来说,他们不仅要考虑科研问题,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就业、婚恋、生育等问题,这些问题又易使全日制博士生感受到很强的精神压力。对于非全日制博士生来说,他
20、们不仅具有上述问题,同时还要平衡日常工作与科研活动的精力分配。总之无论培养方式如何,博士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因素便是导致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内在压力因素的其中一部分。最后,从个体能力因素层面来看,博士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自信以及科研心理素质低下都容易引发科研倦怠的产生。就科研能力来说,博士生对于自身科研能力的研判多与科研成果的多少联系在一起,但科研成果的产出是日积月累的成果,因此单一的评判标准往往使博士生对于自身科研能力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博士生对自身科研能力不自信的情况产生。这种不自信使博士生在科研困难面前缺乏韧性和奋斗的精神,在经历失败之后极易陷入科研效能感低的心理情绪中
21、,导致博士生科研心理素质较低的状况发生。博士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低下使其对科研的热情逐渐流失,从而导致情感耗竭的状况出现,造成科研倦怠。这种来自于个体能力的压力又会反作用于博士生的生理与心理,导致这两者压力的产生。综上所述,生理压力因素、心理压力因素、个体能力因素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而是呈现相互影响的状态,三者共同构成影响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内在压力因素。(二)中介压力因素如果没有中介压力因素发挥作用,单纯依靠内在压力因素也不足以造成博士生科研倦怠感的产生。因此,研究将科研情景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归纳为影响博士生科研倦怠感产生的中介变量,即指内在压力因素对博士生科研倦怠的影响是通过中介变量实现的。从科研
22、情景因素层面来看,科研动机、科研情境、科研性质构成了的科研情景因素与博士生科研倦怠的产生的小环境。具体来说,科研动机与科研倦怠的产生相关。科研动机是支撑博士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博士生投入到科研活动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向,其中功利性科研的动机是导致科研倦怠产生的主要因素。与纯粹的科研动机相比功利性科研动机夹杂着更多的因素,使博士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缺乏内心的坚定信念,因此在面对科研阻碍时缺少真诚动机的驱动让博士生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倦怠情绪的产生。而科研情境亦与博士生科研倦怠的产生相关。科研情境包括学科建设、学科学术氛围等,研究中受访博士生
23、表示所从事的学科研究方向的前景、能获取到的学术资源也是造成他们感到倦怠的原因。近20%的博士生表示他们对自身研究的内容前景并不看好,15%的博士生表示其无法获得科研研究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以上两方面都在逐渐损耗博士生的科研热情,造成科研倦怠的发生。此外,科研性质也与科研倦怠相关。对于博士生来说科研活动是其学习生活的重心,但科研活动单调、机械、艰难的属性使长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的博士生易产生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低效能感的状态,这些状态正是科研倦怠出现的显著指标。从社会环境因素层面来看,社会环境构成了博士生科研倦怠产生的大环境。就业压力、晋升压力、延期毕业的压力构成了社会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对于就业压力
24、而言,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博士生由于研究方向精深,且对自身就业质量要求较高,同时社会对于博士生角色的设置较高,导致博士生在就业过程中压力倍增。对于未来就业前景的迷茫消耗了博士生日常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倦怠感的产生。就晋升压力而言,在非全日制博士生中普遍存在,博士学位的获取与其工作晋升紧密相关,因此博士学位的获得不仅是对科研活动的一种认可,更成为工作升迁的基石,双重压力导致了部分博士生产生了科研倦怠。就延期毕业压力来说,在受访的107名博士生中有近93%的人坦言其具有此方面的压力,延期毕业不仅打击了他们科研的积极性,更使他们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压力倍增,从而极易陷入科研倦怠与难以达到毕业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士研究生科研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附博士生学业情绪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博士研究生 科研 倦怠 影响 因素 分析 博士生 学业 情绪 现状 调查 提升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