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医患交流技巧讲义.docx
《复旦医患交流技巧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医患交流技巧讲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讲医学的人文精神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sts即人性与教养,亦即人的精神文化。人文包括了人的文化、知识、宗教、信仰、道德、法律、文学、艺术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凡属人类精神活动的内容皆可包括其中。人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人文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追求的是人类生存价值的提高。第一节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偏离了人文的轨道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回到为人服务的基点上来第二节医学应该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一、古代的医学人文精神英国科学史学者斯蒂芬曾指出:“医学是人道精神和人道思想最早产生的领域”。我国的传统医学将医术称为仁术。“仁”是仁爱之意,爱什么?自然是爱人!所以晋
2、代的论医中便有“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的大医精诚一直被视为医德的典范,孙思邈在其中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西方国家的古代医学亦是如此。希波克拉底誓言中便有医生的目的应在于为病家谋幸福的话,而迈蒙尼提斯祷文说得更清楚:“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二、现代医学的成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把医学推进到实验科学时代。科赫则创立了“传染性疾病病因确定”的4原则。两位德国人的学术被奉为经典,为现代实验医学铸造了定式,即任何疾病都是身体局部的病变,而且
3、都由一个特定的病因引起,只有针对此项病因治疗,才有可能治愈疾病。即“特异性病因”说。“特异性病因”学术在其后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创造了空前的辉煌。仅1874年至1900年的26年中,22种传染病的致病因子被查明,包括鼠疫、白喉等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了基础。但是“特异性病因”学术是将疾病视为与人的整体无关的局部问题。而这样一来,则势必致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三、临床诊疗工作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疗的诊疗技术亦突飞猛进地发展,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势必不能尽数掌握。一部分医生掌握了这些技术,擅长治疗这些疾病,而另一部分医生掌握了另一些技术,
4、擅长治疗另一些疾病。于是临床医学形成了许多专科,而且专科越分越细,如今在一些大医院中甚至有了4级学科之说。医生成了专家,对一些专科疾病的治疗得心应手,固然是好事,但人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互相关联,肝病可以及脾,肺病亦可影响心脏。缺乏人文精神导致对人的整体性的忽视,也会使医疗科技的发展有时走向它的反面。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还使临床医学带来“物质化”的倾向。而物质是可以进入市场的。当市场使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合法化之后,也必定对缺失了人文精神的医学带来冲击。第三节新人文主义及其在医学中的体现一、新人文主义提倡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英国科学史学者萨顿将科学的“真”与人文的“善”结合起来,创造了科学的人文主义
5、,称之为“新人文主义”(newhumanist)。新人文主义以科学为基础,同时肯定人文的价值,强调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使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现代医学当然也面临着这样的抉择。二、新人文主义的医学人文观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因与日本作家池田大作合作出版了面对21世纪的对话,其中便提到对医学非人文化的批判:“当科学之光照在人的生命之上时,人的生命成了精神交流断绝的客体,人的生命被物质化”,“医生对于生命尊严的敬畏观念降低”,“尽管医学应以医生与患者的人格交流为基础,现在却已濒临崩溃”。萨顿的“新人文主义”的医学人文观(medicalhumanist),发展了传统的医学人文观念。表现在:
6、新人文主义的医学人文观既继承了传统的医学人文观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尊严的精神,也重视生命的质量,认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强调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统一。临床医疗应该是医学领域中最富于人文精神的科目,医学的人文精神应该贯彻在临床医疗的各个方面,比如:L将人视为生物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人,克服病与人、身与心、生物与社会“二元论”的医学观。2 .将医学服务的目标定位于满足人对身心健康、生命质量的需求。3 .全面转变治疗观念,尽量减少对机体的损伤。4 .努力为病人提供最优化的治疗。5 .限制某些高新技术的滥用,提高医疗的安全度。三、临床医学的人文走向6 国医学人文学者杜治政教授总结有10
7、个方面:1 .从追求生命的延长到追求对人的整体关怀和生命质量的提高。2 .从单纯的治疗到治疗与关怀或重。3 .从关心病到关心病人,关注“全人”的整体医疗。4 .从只重医疗技术到关注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5 .从局部大动干戈到微创手术。6 .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协作。7 .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8 .从医生包办到病人自主、医患互动。9 .从医学中心到社区医疗。10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第四节医学人文精神对医生的要求医生是医学的实践者,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医学的人文精神贯串于医生的言行举止之中,贯串于医生医疗行为之中。所以提倡医学的人文精神,除了要求医生掌握医学科技外,还对医生的文化、道德、审
8、美修养及社会适应诸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一、对医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二、对医生道德品质的要求:三、对医生审美观的要求:四、医生应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 .医学科技不断发展,医生需要不断地、终身学习医学新知,医生应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不然就会落伍。2 .医生还应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需要治疗,更需要安慰。医学是一个群体的事业,医生需要同行的配合和协作。医学是一个需要传承的事业,医生对于自己的师长和学生应该敬、爱。这些都需要在“待人以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历练,获得这种处世能力。3 .医疗是一种高风险事业,国家、社会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生和病人的权益,必定有相应的法
9、律和规定,医生皆应该努力学习,模范遵守。第二讲中外关于医德的论述医德(medicalmorals),医学之道德也。本章所述,只取一个狭意的理解,即指临床医师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尽管道德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一定的隋级烙印,但本文涉及的是医生,这样一个特定的职业人群,在执业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则无论古今中外皆大同小异了。第一节我国传统医学中关于医德的论述我国传统医学中关于医德的叙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关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言行汉代的张仲景见到当时社会纷乱、疫病流行,便努力钻研医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著成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极为重要学术价值的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董奉,为
10、贫穷之人治病不取报酬,病人痊愈之后在其宅之周围种一杏树以为纪念,日久成林,故至今“杏林”二字常用于形容医德高尚的医生。唐代的孙思邈,两朝授官不就,行医以济苍生,曾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St于此”。再摘录一些我国传统医学古籍中的相关记述如下:“汉太医丞郭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后汉书.方术传“范汪,性仁爱,善医术,尝以诊恤为事。凡有疾不以贵贱皆治之,所活十全八九。”古今医统“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南齐褚氏遗书“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鸳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原机启微“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
11、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生死之系,庸人假医以自诬,其初则要厚利,虚实补泻未必适当。”林逋省心录“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轻财如粪土,而乐意耐事如慈母医镜医镜,籍以对照之意也,其中记述名医高尚医德之事甚多,又如:“金辂,精保婴术,终身不计财利,不避寒暑,不先富后贫。”“沈金鳌尝说:吾辈读书,无论事之巨细,皆当怀利济天下之心,非沾沾为博功名便一己为也。”“程衍道儒而兼医,其医人也,虽极贫贱,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详审,反复精思,未尝有厌怠之色。”“朱丹溪弃举子业而致力于医,迎候者无虚日,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道,亦不为止。仆夫告痛,谕之日:疾者度刻如岁,而自逸耶
12、!”龚廷贤在万病回春录中说:“医道,古称仙道,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意,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告我同志,当以太上好生之德为心,慎勿论贫富,均是活人,亦是阴功也。”则是批评了“今世之医”嫌贫爱富的倾向了。费伯雄则说得更深入了:“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如何?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如何?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易地以观”就是“站在病人的立场上看”嘛。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名著千金方中的一段话,常被后人引用:“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悲恻隐之
13、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危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姨,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愉蛾,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者可谓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先发大悲恻隐之心”,是说先应对病人有同情心,“皆如至亲之想”,则是待病人如亲人的意思。“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把病人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然后“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自然可以称得上是苍生大医了。二、关于医生应该谦虚谨慎的言行医学是为人治病的学问,在这方面我国传统医学中亦有许多论述,很值得学习。兹择其要者摘录如下:“凡为医者,性存温雅,
14、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故为医无才、无学、无识不可也,为医而恃才、恃学、恃识亦不可也。必也平心以察之,虚心以应之,庶乎其可也夫。”回春录序“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得无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缔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千金方“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园而行欲方,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图、不为义疾,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千金方“王琢章,性慈祥,对病者每谆谆告诫如父母,每处方必再三推究,有所增减,虽深夜必使人叩病
15、者门告知,或且深自引咎,改易前方,不自怙过也。”医镜这里,每处方必再三推究,、“有所增减,虽深夜必使人叩病者门告知”,多么认真负责啊。不但如此,若处方有变动,还“且深自引咎”,自我检讨,“改易前方”,改进治疗,真令人敬佩。医生用药不当,病人不一定知道,如冷庐医话中说:“用药或误,则轻者至重,重者至死,病家不识药性,以为疾不可治,而不知医实杀人也,可D既也夫。”“病家不识药性”还以为是“疾不可治”,自然不会引起纠葛,但医者应该“慎独”才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对医德有深刻的论述,他在“论大医精诚”中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衙耀声名,皆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瘗一
16、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骄傲自大的人,真应引以为戒。龚廷贤在万病回春录中更尖锐地批评一些医生的不良言行:“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病,惟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设使前医用药尽是,何复他求;盖一时或有所偏,未能奏效,岂可概将前医为庸耶。”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也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这里说的是同行之间的关系了,相互尊重也是医生重要的道德行为。这位陈实功在“五戒十要”中还说到医生应该尊重病人、为病人保密的事:“凡视妇女及孀妇尼僧人等,必候
17、侍者在傍,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貌,虽对内人不可谈,同闺闽故也。”三、关于医生应努力钻研医术的论述医德与医术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医德也需要良好的医术支撑,而努力学习、钻研医术也是为医者应有的道德。我国传统医学中对这些观点,也有许多论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性,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又需妙解阴阳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俣哉。”千金方“凡为医者,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院阴阳、善切诊、精察视、
18、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人之才识,自非生知,必假问学,问学之益,广博难量,脱不虚怀,何由纳受。不耻无学,而耻下问,师心自圣,于道何益。”本草经疏“今之名医,心存仁义,博览群书,心通道艺,洞0阴阳,明知运气,药辨温凉,脉分表里,治用补泻,病审虚实,因病制方,对症投剂,妙法在心,活变不滞,不衔虚名,惟期博济,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普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名医,垂芳万世。”医箴“为医之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是故前人之教,必使之先读儒书,明易理、素问,虽本草、脉经而不可少略者何。盖非四书无以通义理之精微;非易无以知阴阳之消长;非素问无以识病;
19、非本草无以识药;非脉经无以诊视而知寒热虚实之症。”医门法律做一个好医生要“博览群书”,不但要读本草、脉经,还要“读儒书,明易理”。我国传统医学中对于医生的医德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所谓“医生当有割股之心”。今天看来,仍然是值得学习的。第二节国外医学中关于医德的论述一、古印度有关医德的记述妙闻集是古印度重要的医学典藉,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可能略早于希波克拉底文集。书中多述及一些外科疾病的治疗问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外科学著作。妙闻集中对医生提出了“四德”的要求。四德即: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聪敏的知觉和对患者的同情。强调要尽一切力量为病人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献身精神。还强调
20、医生应有良好的外表:要剃尽毛发,穿白色的衣服,要穿鞋。走路宜慢不可与妇女私谈和开玩笑。与妙闻集同期的1罗迦集则是一部内科的专著。同样要求医生努力为病人治病“不论白天黑夜,不管你繁忙与否,都必须全心全意为解除病人的疾苦而努力。不能丢弃或伤害你的病人,即便是为了你自己的生命或生活。”同样对医生的言行举止也都有规定:“应该仪容端庄,言词温和谦虚、让人愉快。进入病人的家,应该有同意你进入的人陪同,进去之后必须专注于病情。即使病人的生命已经无可挽救,也不得挑明,以免给病人或其家人带来惊恐。除非由其丈夫或监护人陪同,不能接受女病人的任何赠予二、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医德阿拉伯医学继承了巴比伦、亚述、古波斯的医学
21、传统,加接受了古希腊、古印度医学的影响。在中世纪当欧洲医学处于“黑暗时期”之时,阿拉伯医学成了医学界的一盏明灯。阿拉伯医学当然也包含了丰富的医德方面的内容。要求医生一生廉洁、正直、忠诚、老实。要求医生慈爱、宽恕别人等等。对病人应该一视同仁。如当时医生的誓词是:“我以真主的名义宣誓:您给我们的力量、真理、尊严、谦虚和慈善,让我们懂得我们的职业就是照顾生命和智慧。这是您最宝贵的礼物。让我们热爱这一神圣而虔诚的职业,以便为全人类,不分穷富、智愚,不分穆民非穆民,不分黑人白人,耐心坚定地服务。让我们用美德和恭敬,用智慧和专心,用我们心底对您的爱和激情,来为您的仆人,您最宝贵的创造物服务。”三、希波克拉
22、底誓词古希腊的医学以科斯学派的希波克拉底为代表,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有许多关于医学道德的论述。其中最著名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词。希波克拉底誓词在欧洲影响甚大,许多国家将其视为医德的标准,凡学医者皆须按此宣誓,以表示忠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希波克拉底誓词全文如下:“我谨在医神阿波罗、阿斯克雷庇斯,健康之神海基雅、痊愈之神巴拿西以及男女诸神之前宣誓:我决尽我之所能和判断履行此誓言。我当尊业师亲如父母,与之同甘苦,共有无;视其子女如昆季;如彼等愿从我学医,我当心传之以业而无须酬报与契约;对于吾子及我师之子,以及凡照医法与我订约宣誓之生徒,我均将以口授、书传及其他方式尽心而传之;凡未宣此誓之人,我当弗教。我决尽
23、我之所能与判断为病人利益着想而救助之,永不存一切邪恶之念。即使受人请求,我亦绝不给任何人以毒药,亦绝不提此议。我绝不行堕胎之术,我决定保持我之行为与职业之纯洁与神圣。我绝不给膀胱结石患者行刀割之术,而听其由精于此术之匠施之。凡我进入任何人之房舍,皆为病人之利益,决不存任何谬妄与害人之企图,更不诱使男女奴隶或自由民行淫秽之事。凡我执业或社交,所见所闻,无论与我之医业有无关系,凡不应宣泄者,我当永守秘密。倘我履行此誓,始终不渝,愿神灵佑我事业永昌,以医济世,受人尊敬;倘我食言背誓,而则甘受一切责罚。”第三节近代国际组织对于医德的论述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通过纽伦堡法典对人体试验作出10项道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旦 交流 技巧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0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