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
《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XX市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根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山东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回顾与面临形势(一)基础与现状“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在提升服务、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努力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互动发展,金融业总体保持了良好较快发展
2、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8.6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92%;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比2015年提高L5个百分点。金融业完成税收33.77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10.81%,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产业地位和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主要金融指标增势良好。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732.8亿元和3396.6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70倍和1.84倍。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叶三五”期间,全市共实现直接融资939.43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
3、家、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16家,总数分别达到14家和397家,均居全省“第一方阵”。保险“助推器”和“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2020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19.1亿元,是2015年的1.63倍;保险赔付支出36.3亿元,承担各类风险责任5.71万亿元。机构组织体系日趋健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58家,初步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多种金融业态共生并存、协调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设立全省首家民营银行。2020年末,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其中地方法人银行10家,XX市商业银行完成上市;保险市级分支机构54家,保
4、险专业中介机构136家;证券公司分公司2家,证券期货营业部30家;地方金融组织85家,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民间融资、交易市场等业态稳妥有序发展。地方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先后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关于加快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设立XX市金融发展贡献奖,建立健全金融辅导、应急转贷、首贷培植、银税互动等一揽子金融惠企“工具箱”,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2020年末,全市小微企业、涉农贷款余额分别是2015年末的2.04倍和1.72倍。深化金融开放合作与创新发展,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才贷、金融辅导、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等多项工作获评全省优秀等次或经验全省推广,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
5、创新试验区工作顺利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因企而异、分类施策、及早介入、高效处置,一批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有效化解,不良贷款率稳居全省前三低位。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对“7+4”类地方金融组织实现统一归口管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非法集资及网络借贷风险处置工作,在全省处非综治考核中,我市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是全省唯一地市。同时,全市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总体实力不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扩张不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6、金融结构不够合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过度依赖银行体系解决,直接融资发展相对不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偏弱,规模体量和品牌影响力都难以比肩同行业领先水平;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不减,输入型、涉众性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关注并推动解决。(二)形势和机遇世界经济深度调整,金融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呈现分化发展态势。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些都对宏观经济特别是金融发展带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7、。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继实施,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推动,宏观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日益巩固,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比较牢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领域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诸多“既要又要还要”问题使宏观调控政策时度效把握难度增大,部分领域和地区显性和隐性的金融风险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加快推动金融业转型跨越,是“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命题。我市开启“精致城市幸福XX”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金融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精致城市幸福XX”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彰
8、显东部城市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政治担当,奋力推动实现“五化”发展目标,金融工作责无旁贷。必须坚持“两手硬、两战赢”,一手抓金融安全稳定,一手抓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在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方面求突破、见实效;必须坚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系统要科学把握“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内涵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遵循金融发展规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金融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底线
9、,发挥优势,弥补短板,推进我市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和高水平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二、“十四五叩寸期金融业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牢牢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做大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做优空间布局、做稳金融秩序上下功夫,着力优化金融组织结构、融资结构、空间结构,多维推进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深化金融开放合作,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层次
10、多元、覆盖广泛、竞争有序、风险可控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精致城市幸福XX建设提供坚实金融保障。(二)工作原则坚持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畅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渠道,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城市国际化等重大战略,全面提高金融供给质效,有效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坚持问题导向与前瞻引领相结合。针对金融产业体量小、服务辐射能力不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薄弱、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相对落后等现实问题,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工作短板。顺应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布局
11、,推动金融业提质增效发展。坚持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有机统一。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责边界,更好发挥政府规划统筹、政策引导、依法监管效能,在融资增信、信用建设、风险防范等领域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金融市场化配置资源作用,引入更多合格金融市场主体,增强市场活力,提升服务水平。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合理平衡。统筹抓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在金融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领域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推动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树牢风险意识,健全金融风险预防、处置责任体系,不断提高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水平,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守住金融安全底线。(三)总体目标金融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25年力争
12、达到6%左右。金融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社会贡献度明显提升。金融组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牌照齐全、竞争有序、错位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显著增强。支持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到2025年末,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700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超过6500亿元和5000亿元。金融对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五化”等重大战略支持更加有效,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海洋金融、绿色金融等实现精准化服务、特色化发展。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把握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快推动七大产业集群、十优产业链、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等领域优
13、质企业上市。“十四五”期间,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扩展到200家以上并及时动态调整,力争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支持金融业务、产品和模式创新,加大新兴金融培育力度,努力打造一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XX亮点深化金融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加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金融支持力度,区域金融资源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法治、人才、舆论等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生态明显改善,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健全,银行
14、业信用风险总体平稳可控,企业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风险、非法金融活动等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全省较低水平,守住兜牢金融安全底线。三、推进金融组织壮大工程,加快金融产业发展(一)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深化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三会一层”履职尽责,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支持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新型资本工具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高资本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XX市商业银行深化与地方发展的融合互动,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稳妥开展综合经营,适时启动“A+H”战略布局,巩固全省城商行“标杆
15、行”地位,争取“十四五”末,全行资产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督促引导XX蓝海银行坚守特色定位,实施“深耕普惠、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银行,站稳全国民营银行“第一方阵统筹推进农商行体制改革和风险化解,坚定支农支小,下沉服务重心,优化股权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有效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支持村镇银行坚守定位、专攻主业,推动风险机构或发展缓慢机构通过改革化解风险。加强跨行业金融合作。引导银行与保险、担保机构深化合作,优化风险评估和分担机制,有效扩大小微企业、涉农贷款规模。探索“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模式,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与证券、
16、基金等机构合作,发展“投+贷+债+顾问咨询等衍生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推动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持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科学高效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金融资产监管体系。支持地方国有金融企业深化改革,推动做大做强做优。(二)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推动小额贷款公司高质量发展。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围绕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等领域守正创新,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普惠服务能力,争取“十四五”时期,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超过IOO亿元。支持具备条件有意转型为小额
17、贷款公司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转型发展。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对接省投融资担保集团,有效整合串联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资源。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回归本源主业,提高主动获客和风险控制能力,健全风险补偿和降费奖补政策,适当降低担保门槛,适度弱化反担保要求,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优化政策服务,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扩面增量降本,稳步提升在保余额。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督导监管,持续规范典当、融资租赁等行业发展。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推动一批业务经营状况良好、风险控制水平较高的地方金融组织拓宽融资渠道、补充资本实力,通过细分市场、全程风
18、控、开发运用大数据征信等手段,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逐步淘汰出清一批经营不合规、业务实质性停滞的机构。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强化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日常监管措施,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做好“互联网+监管”、网上政务能力提升等工作,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地方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扎实做好省级行政权力下放事项承接工作。发挥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作用,维护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持续优化金融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金融“双招双引按照立足XX、辐射周边、面向全省”的定位,加
19、快区域性金融集聚板块建设。支持各类资本发起或参股设立法人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机构,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功能总部、专业化子公司或分公司。丰富金融业态门类,结合实际培育和引进支付清算、信托、货币经纪、基金管理、保险资产管理等机构,发展保险代理、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专业化金融中介组织。推动区域金融创新发展。支持各区市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海洋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开展创新,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出台金融业优惠政策,发展以资本运作、财富管理和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总部经济。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程,落实胶东五市金融工作联
20、席会议制度,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同城化,逐步实现区域内企业授信标准统一、信贷产品通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积极跟进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在金融领域的转化应用。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拥抱和应用金融科技,开展业务流程再造、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能力提升。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发展线上非接触式业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度。鼓励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组改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金融监管科技创新,提高监管效能。四、推进资本市场提升工程,拓宽
21、直接融资渠道(一)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加快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深化与沪、深、京、港交易所及全国股转公司合作,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开展丰富实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训培育活动。完善上市挂牌后备资源梯次培育和扶持机制,以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中的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企业冲击新目标和创新型企业“双百工程”为重点,多渠道筛选发掘优质后备资源,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和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推进高区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建设。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公司债、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实施再融资,支持优势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外并
22、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转型,引导传统企业、绩差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等方式进入新产业。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提高国资证券化率。(二)加大债券融资力度加强与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债券发行平台合作,通过补偿奖励、宣传推介等措施,积极培育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大力拓展企业债、公司债、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双创债、蓝色债券等创新券种。支持有条件的区市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服务。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营企业通过集合注册发行等方式进行债券融资。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化债券投向结构,引导扩大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金融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