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观念体系。当前中国的“马新观”主要源于马列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媒实践和当代中国现实需要;而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内生于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业的市场化运作。在主导观念上,“马新观”奉行的是党性原则观念,“新闻专业观”奉行的是自由主义观念;在功能价值取向上,“马新观”认定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专业观”认定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告知、服务公众;在新闻传播方法上,“马新观”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新闻专业观”坚持客观理念,以新闻价值
2、作为报道标准。在对新闻专业观的参照、吸纳、批判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追求是,在理论上“定性”中国特色新闻学,使中国特色新闻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整体统一上成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追求是,始终掌控中国新闻领域的运行方向,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整个新闻活动的精神灵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专业观;观念差异;学术追求;当前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下简称“马新观”)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形成的关于“新闻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新闻”的系统看法,它的核心构成包括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新闻规律观念
3、和正确舆论观念。新闻专业观念(以下简称“新闻专业观”)是形成于西方社会的、关于新闻工作的专业表述,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是关于中国新闻实践的一套话语、公共意识形态及专业社区控制模式,其核心构成包括独立自主观念、客观规范观念、公共服务观念和自律自洽观念。除了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当前中国新闻观念系统还包含其他观念,比如商业新闻观念、宣传新闻观念,以及正在崛起和形成中的民众新闻观念。其中,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是当前中国新闻观念系统中富有影响力的两种观念,也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观念体系。从地位上看,马新观占据主导地位,是当前中国新闻业运行的主导新闻观念、主导意识形态,新闻专业观则处于相对边缘、弱势的地位,但不
4、可否认,它在中国新闻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因而,很有必要就两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比较研究。本文将对两种观念的来源、差异做出分析和阐释,并就马新观应该如何对待新闻专业观这一问题提出初步看法。一、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来源新闻观念来源,即对某种新闻观念的溯源,审视其由来或生成过程。中国哲学家赵汀阳认为,观念(或思想)”并不限于历史文献中的思想和理论,也不仅仅是当事人的思想,还包括铸造在制度里的观念化为制度实践的观念兼具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现实力量,很可能是更重要的思想:因此,对新闻观念来源的考察应当兼具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下面我们将以此为参考,分析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一)当前中国语境
5、中马新观的来源在静态意义上,马新观是一个特定的观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认识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在动态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持续生成的社会历史范畴,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下面,我们将动静结合,分析阐释马新观的来源问题。第一,当前中国马新观来源于经典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传播现象、新闻生产、新闻规范等的认识或看法,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党报以及报刊使命、党报与党的关系、新闻本源、新闻本质、新闻真实、新闻规律等的论述。
6、这些报刊观念产生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革命与社会运动、德国报刊发展状况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思想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报刊与舆论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第一重理论来源。列宁等苏联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新闻论著与文献,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第二重理论来源,是俄国无产阶级运动和报刊实践的理论与思想总结,比如,列宁对党报建设、党报性质、党报功能,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倾向性等的论述。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是中国语境中马新观的直接思想来源、理论来源。第二,当前中国马新观来源于不断探索的中国共产党党媒实践及其理论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晚清,系统化的传播出现在20世纪初;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不仅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也送来了马列主义新闻思想与宣传思想。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活动,便以马列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随着革命活动的进行与新闻宣传活动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表述,对报刊性质、使命、功能、特性等形成了系统化、体系化的认知。其中最重要的是党报理论的形成。党报理论产生于革命斗争岁月,直接来自延安整风运动与解放日报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中国党报特色的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党报理论进一步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丰富了马新观的理论内涵,党报理论发展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或
8、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是马新观的实践来源,党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观念与理论则是马新观的部分理论来源。第三,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源于中国实际特别是新闻业的实际需求。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一方面,传统观念、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混合交融,多重利益矛盾交织,社会处于深层变革之中,亟需正确的思想指导与舆论引导,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成为重中之重,而舆论宣传工作必须以马新观为指导;另一方面,中国深度卷入全球化浪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解释中国特色、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至关重要,而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取决于马新观的贯彻与实施;同时
9、,中国同整个世界一样,正处于传播技术变革大潮之中,互联网舆论场声势浩大,形势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宣传工作亟待深入,需要马新观提供网络舆论工作的思想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在上述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新闻业需要正确合理的新闻观念指导。因此,“作为中国整体实际一部分的当前中国新闻业实际,以及这种实际与中国社会整体实际情况的紧密关系是当前马新观最为根本的来源。”总而言之,前两个来源是基础和前提,实际需要是中国马新观的最大根源。(二)当前中国语境中新闻专业观的来源不同于中国语境下马新观相对清晰明确的指涉,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念是个更富弹性和张力的范畴,指向中国的新闻专业化现象
10、,其来源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直接来源于西方专业新闻的理论与思想。西方新闻专业观念形成于美国,经历了一个较长形成期。19世纪3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与事实(而非政论观点),19世纪末,职业新闻(记者职业化、知识专业化、采访形式成熟、职业规范与伦理形成)崛起,“一战”后,客观中立等报道规范建立,20世纪40年代,大力强调媒体社会责任,作为理念、规范、惯例、策略性仪式的新闻专业观念基本成形。新闻专业观念的形成根源包括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范围的扩大、服务行业的专业化,以及资本主义新闻业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自主的传媒)。同时,客观性理念契合了当时盛行的科学主义理念和理性进步观。
11、除此之外,基督新教也是西方新闻专业观念的来源之一。西方新闻专业观形成后,围绕着新闻专业观念产生、发展的讨论、解读和批评,以教材、文献、见闻、随笔录等形式,开始影响中国新闻业,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这些形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观念,与其他一些经济、政治、文化观念一起,逐步进入中国,并进一步参与塑造了中国当代新闻业,成为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念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二,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来自国人对新闻专业观念的本土化探索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西方新闻专业观念大致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影响中国,专业意识、专业观念首次在中国出现,西方新闻专业观念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从中国近代报业先驱(王韬)到第一批学者报人(徐宝璜
12、、戈公振、邵飘萍、张季鸾等),他们普遍秉持并践行了新闻本位观、独立自由观、客观真实等专业报道规范,率先将新闻教育专业化、新闻人才职业化,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新闻专业观念不断成熟,这个阶段的专业观及其实践,成为后世中国新闻专业观的本土化来源。之后,新闻专业观因政治原因出现了几十年的断裂,直到改革开放后,新闻改革高扬新闻规律观念、引入信息概念、明确新闻业双重属性以及开展舆论监督、提倡调查性报道,丰富了中国新闻专业观念的理论内涵。总体上,中国新闻专业观念的实践历史和发展过程,为当前新闻专业观提供了直接的实践来源,以及部分理论来源。第三,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最重要的来源是中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运作
13、机制。西方新闻专业观念理论与其本土化探索是当前新闻专业观的重要资源,但归根到底取决于当前中国的新闻业环境,即新闻专业观得以存在与实践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这一机制提供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化机制对信息有着巨大需求,由此带来新闻业对事实和信息(而不只是观点和意见)的重视;再次,媒体的市场化运作使采编部与广告部分离,保障了新闻媒体作为职业机构应当实现的独立自主;最后,市场化机制使新闻职业共同体必须对事实真相、公共服务取向、实践规范、伦理原则负责,而不仅仅是对权力主体负责,从而保障了媒体的相对独立、自治、专业、公正。由此可见,市场化机制是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的内生动力,也是基础和前提。当然,目
14、前新闻专业观的制度基础并不稳定,在实践操作中时常碰壁,媒体的公共理念经常受到挤压。(三)来源差异决定观念差异由上可知,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均有西方理论背景,都经过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并在中国启蒙、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较为稳定的内涵,但二者的理论来源与实践来源存在鲜明差异。所谓来源差异,实际上是各自形成语境存在差异的表现。语境是连续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定而稳定的结构,它在时间中呈现出多层次情况的叠加,每个语境都包含了多个切片,每个切片都显现出各自的意义,因此,某个观念必须在其形成与存在的“语境切片”中才能得到理解。马新观的形成更多地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以及中国
15、共产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相关;新闻专业观则与西方的民主市场社会、西方新闻专业观的“理论旅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背景有关,可见,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具有各自的“语境切片”,语境构成了理解观念的坐标,因此,两种观念必须在各自的“语境切片”中加以解释。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形成语境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哲学基础、产生初衷、发生背景、演变过程、发展动力、主导力量等方面的不同。换句话说,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来源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实质差异。二、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差异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是当前中国语境中两种性质不同的观念系统,它们对中国现实新闻业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
16、分析二者的差异。(一)主导观念差异:党性原则观念与自由主义观念主导观念,即“第一原则”“第一观念”,是一种观念系统、观念体系的核心内涵和突出标识,主导观念的差异是旗帜鲜明的,是观念之间的标志性差异,彼此之间不可通约、难以让步。也就是说,所谓主导观念,对两种观念而言是独一无二、不可共享、无法替代的。可以说,当前中国语境中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之争,实际上主要是立足于各自主导观念前提下的争论,按照这个标准,当前中国马新观的主导观念是党性原则观念,新闻专业观的主导观念则是自由主义观念(或独立自治观念)。以下我们从媒体由谁领导、媒体的基本立场以及媒体如何工作三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具体差异。1 .“坚持党的领导
17、”与“追求独立自主”党性原则观念关于媒体由谁领导、对谁负责有着清晰的认识。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是全体人民的媒体,不是其他什么组织或个体的媒体;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新闻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不是其他什么组织或个体的事业。党和政府创办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须姓党,充当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和政府的新闻业要服从党的领导与管理。也就是说,各级各类媒体与整个中国新闻业要处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监管之下,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例外。在新媒介环境下,党和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对网络媒体的领导权,加强了网络舆论工作,确保新媒体也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展开新闻
18、舆论工作。新闻专业观大致认同媒体是个半自主的专业领域,媒体应当保持相对独立的姿态,新闻报道与媒体运作应该免受政治权威与资本力量的干扰。新闻媒体与国家、政治和市场的关系,应该是良性的,媒体不应当委身于国家力量、政府权力和经济势力,不应由任何局外势力领导,也不该对任何权力主体(包括任何政党、各级政府与媒体经济部门等)负责。新闻专业观念强调媒体作为职业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记者编辑享有选择、采写、编辑新闻的自由权利,服从行业自治条例与伦理原则。2 .“与党保持一致”与“实现行业自治”媒体是一个机构,具有自身的组织思想、工作原则与运作机制。党性原则观念认为,新闻媒体必须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行为实践上
19、与党保持一致,在基本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与党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党的基本目标就是党媒的工作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媒的指导思想;党的工作作风就是党媒的工作作风;党的宣传方针就是党媒的宣传方针,二者在原则上不可分离,必须高度一致。在党性原则看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观念和理论来源,媒体的思想观念、行为实践必须与党保持完全一致。自由主义新闻观念认为,新闻媒体是自由独立的专业性机构,有着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行业规范与运作机制,应当坚守行业自治的立场。媒体不需要与任何主体(尤其是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保持一致,也不需要依赖任何主体。作为组织机构,
20、媒体遵循行业规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责,即通过新闻传播实现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公众的基本目标,以此实现行业自治,建立自身合法性。3 .“舆论宣传引导”与“专业规范操作”在党性原则观念看来,新闻媒体的核心任务是始终与党保持一致,运用新闻宣传手段、新闻舆论方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公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践行“三贴近”的原则与方法,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新闻;新闻工作者还要贯彻“走转改”的要求,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方式,反映传递基层群众的声音
21、,养成接地气的作风,形成“短、新、实”的文风,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专业新闻观念要求,新闻媒体应当依据专业新闻规范、伦理原则与实践常规展开工作。在新闻选择中,以新闻价值作为核心标准,尽力传播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与公众兴趣相一致的新闻;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遵循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真实、全面)、价值原则(立场、公正)与方法原则(及时、公开、对话、透明),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法规、媒体机构章程与日常实践惯例。通过发挥自身的独特功能,展开舆论监督,促进社会的优良运行与健康发展。(二)功能价值差异:
22、社会舆论引导与信息公共服务新闻拥有自身的功能系统、价值体系,不同观念指导下的新闻活动拥有不同的功能追求和价值目标。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观,马新观和专业新闻观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马新观的功能价值取向是,在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基础上,更强调通过新闻方式、新闻手段实现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而新闻专业观则直接把提供新闻信息公共服务放在首位,特别强调新闻的信息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耳目喉舌与社会公器对新闻媒体性质的理解与对新闻媒体的功能要求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性质认知,就会要求媒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追求什么样的价值。从马新观的形成历史看,媒体是特定主体的工具性、手段性存在,比如,强调报
23、刊的阶级属性,把报刊看作阶级斗争工具、集体的宣传者、教育者、组织者和鼓动者等等。现阶段的马新观仍然将媒体看作党和政府的思想中心、舆论机构、意识形态阵地,看作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尽管新闻媒体的阶级性有所弱化,但党性、人民性、群众性和工具性依然强劲。在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上,马新观强调二者内在的统一,认为新闻媒体为党和政府服务,也为人民利益服务。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的基本工作观念,相应地,马新观也以人民中心观作为主导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马新观中所指的“人民”“人民性”,与新闻专业观中的“公民”“公共性”,含义是不同的。新闻专业观将媒体看作社会公器,依托于
24、西方舶来的公共性理念。现阶段,公共性理念、媒体公器观有两层指涉:第一,用于市场化导致的利益冲突的协调过程,处理媒体的娱乐化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根本上是媒体的公益化趋势与资本化趋势的博弈;第二,指媒体作为独立机构(即西方语境下的第四等级)对国家政治的参与、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即以专业化的事实报道揭露问题,以新闻制约权力,用新闻帮助弱者发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这个角度说,公共性理念、媒体公器观实际是民主政治的问题,不仅涉及对权威的态度,而且涉及如何实现良性的公共交往,如何构建公共生活的问题,而且,这种“公共生活”是“遵循基本的民主价值(如自由、开放、平等、包容、公正、相互尊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当前 中国 语境 中的 马克思主义 新闻 专业 当代中国 现实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1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