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休息与体位(1)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于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2)如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匏苏抢救。2、饮食护理(1)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2)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3)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3、病情观察(1)测脉搏应数30秒,当脉搏不规则时连续测1分钟,同时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变化。(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吸入。如有肺水肿则按急性心力衰竭护理。(3)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络、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4、药物治疗护理应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
2、失常药物时,应按时按量给予,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卷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必须监测心率,并注意观察有无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黄视等,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5、皮肤护理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6、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卜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功能
3、分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H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In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力哀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2、饮食护理(1)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2)少量多餐,忌饱餐。3、病情观察(1)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
4、竭加重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2)加强护理观察,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抢救。4、药物治疗的护理(1)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12滴/分,不超过20滴/分。(2)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分钟),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3)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改变。(4)应用利尿药时应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凭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5)保
5、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防止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5、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4)育龄妇女注意避孕。(5)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指心尖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导致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异常。1、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软食。2、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吸氧。3、病情观察(1)持续心电监
6、护,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2)快速房颤病人要监护心率,脉搏变化,同时测量心率、脉搏1分钟以上。(3)发现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心律0次/分、120次/分等应通知医生,做好紧急电除颤的准备。(4)心搏骤停者按心肺竟苏抢救。4、药物治疗护理(1)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心率(律)调整速度,静脉注射时,需在严密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2)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强心药时注意不良反应,强心药剂量准确,混合均匀,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如出现脉搏60次/分,恶心呕吐等表现应立即停药,同时告知医生。5、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自测脉搏,进行自我病情监测;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
7、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2)如果有明显的心悸、头晕或一过性晕厥要及时就医。(3)服药要及时,剂量要准确。(4)定期复查。(5)要劳逸结合,避免劳累。(6)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烟、浓茶等。四、心肌病护理常规心肌病(cardiomyopathy)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原因不明者称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cardiomyopathy),已知原因或有相关因素者称特异性心肌病。按病理生理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未分型性心肌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最多见。近年来心肌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男性多见。1、休息与体位(1)症状明显者,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症状
8、轻者可参加轻体力劳动,避免劳累。(2)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体力劳动后有晕厥和猝死的危险,故应避免持重、屏气及剧烈体力活动。(3)有晕厥病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生意外。2、饮食护理(1)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宫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2)合并心力衰竭者进低盐饮食。(3)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3、病情观察(1)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2)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常规护理。4、疼疝发作时的护理(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注意血压、
9、心率、节律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2)疼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安慰病人,缓解紧张情绪。(3)持续吸氧,氧流量24L/分。5、健康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住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2)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竟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五、冠心病护理常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因此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常见因素有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目前有提前发病趋势;男性多见,女性绝经后发病率增高;高血压;血脂异常
10、;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体力活动过少等。近年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向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1、按心内科疾病护理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1)确诊冠心病病人,可适当减少体力活动,当心绞痛发作时则应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2)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有并发症时相对延长卧床时间。3、饮食护理(1)进食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盐饮食。(2)进食不宜过饱,少食多餐,禁烟、限酒。4、病情观察(1)注意心率、节律变化
11、,心律失常时测脉搏应数1分钟。(2)心绞痛发作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面色、表情及用药疗效,行床边心电监护,注意ST段的变化,如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加剧,立即告知医生做床边心电图,注意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处理。5、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情绪激动等。(2)指导病人掌握自我防护及自救知识。(一)心绞痛护理常规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典型心绞痛特点:诱发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后,也可发生在休息时;疼痛部位:胸骨后、心前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系统 疾病 护理 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1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