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分析(一)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十一五”发展状况1、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显着成绩“十一五”期间,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价值观,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1)公路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公路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4.7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72%,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4.9%,乡镇公路通达率达到9
2、9.9%,通畅率达到96.6%,建制村通达率达到99.2%,通畅率达到81.7%。H一五”期间,全国公路优良路率平均每年增长1%。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9.2%,国道优良路率达到79%,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o(2)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更趋规范。“十一五”期间,各地进一步完善养护技术体系,修订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规范,颁布实施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和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实施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约8011亿元,完成路网改建工程55万公里、公路大修工程16.7万公里、公路中
3、修工程36.4万公里。同时还完成危桥改造11296座/87万延米,完成了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工作并累计整治安全隐患路段36万处/12万公里,处治公路灾害路段10283公里。全国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与责任,建立健全了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强。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列养里程已经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4.3%,其中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4、。(4)公路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建立了覆盖全国40万公里公路的路况信息报送系统并有效运行;公路与气象部门全面开展合作,共同加强公路气象预测预报和恶劣气象预警等工作;部分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了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发布公路路况以及公路交通气象信息;建立了我国自有产权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进一步推广实施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国共27个省(区、市)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ETC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末,全国开通了2000多条ETC车道,ETC用户达到150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5、此外,修订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等技术规范,组织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与标志标牌更换工作。(5)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应对处置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以及汛期防洪与冬季强降雪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部省应急会商机制,完善了应急信息报送等制度,探索建立高速公路跨区联动协调等应急运行机制。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警地联合公路应急
6、演练。此外,部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各地启动了部省两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平台建设,现已实现部与17个省区市的公路视频数据接入共享。(6)公路法制和路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公路保护条例、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等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的公路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公路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会同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集中治超工作,严重违法超载超限运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建成一批设置规范、标识统一的治超检测站点,逐步推进治超信息系统联网。加强路政管理,完善并执行公路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制度
7、和执法公示监督制度,实现全国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7)燃油税费改革平稳实施。2009年年初,国务院正式实施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取消了公路养路费等六项交通规费,基本完成了44万多名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同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十一五”期间全国18个省区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总体上,“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目标基本实现,全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增强,公路服务水平得到改善,公路交通防灾抗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
8、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重建轻养、以建代养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公路养护投入不足。燃油税费改革后,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2
9、)路网结构有待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断头路依然存在;一些主要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不足且可替代路线少,部分重要省际通道相邻省区市的公路技术等级不匹配的问题突出,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部分公路交通拥堵较为严重;少数普通国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低。(3)公路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公路网尤其是普通公路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公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况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路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特别是普通公路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的服务功能与水
10、平还有待提高。(4)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偏低;重载货车和船舶压垮、撞毁桥梁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桥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路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路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依然不足,有效的公路跨区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尚未形成。(5)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公路管理体制不适应公路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公路养护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和科学决
11、策体系尚待完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公路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二)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行业主管部门机构调整看,交通运输部“大部制”改革已经完成,整合了除铁路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大交通”的管理框架也已成型。2009年,交通运输部在公路司的基础上,新组建了公路局,高度整合了公路建设管理力量,加强了市场准入、标
12、准规范、路网管理、道路养护等方面的管理。可以看出,行业内职能管理部门,将工作重心已经从建设,逐渐转移至管理和养护上来。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国内养护行业将会迎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从养护任务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加之公路交通流量特别是重载交通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公路将面临集中大修和改造的压力,养护任务极为艰巨;从资金保障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随着普通公路融资难度加大,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而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程序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13、,这将对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规模和养护管理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从服务需求和安全保障角度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机动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公众对公路交通出行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不断高涨,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日益被高度关注并逐步成为社会问题。加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持续加大,这对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此外,我国已进入资源环境矛盾的凸显期,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养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因此,“十二
14、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不断提高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好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2、“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急需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并继续贯彻“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念,和“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坚持“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确保优质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夯实公路养护管理基础,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切实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
15、、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3、“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二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路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始终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养护优先。强化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大养护投入,加强公路养护和保护,充分发挥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依法治路。
16、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地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进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强化环保意识,推行绿色养护,发展预防性养护、再生利用、安全监测等技术,提高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人、车、路、自然和谐发展。体制创新。本着“层级清晰、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原则,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事权关系,建立适应燃油税费改革需要和公路网管理特性的公路管理体制。4、“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
17、全国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网络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路网的协调管理能力、通行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路政管理法治化的目标,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需要。主要发展指标如下: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以上,消除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断头路、等外路,同一省际通道
18、相邻省区市公路技术等级基本匹配;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5%以上,总体技术状况MQI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l大于90,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除外)平均PQI大于80,且PQI值小于70的比重下降至12%以内;国道平均运行速度达到60公里/小时;国省干线公路现有危桥改造率100%,当年新发现危桥处治率100%。基本完成县乡公路中桥及以上现有危桥改造任务。农村公路危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重不少于17%;全国公路养护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40%,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
19、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基本建立覆盖国家高速公路和主要国省干线公路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平台体系,各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平台基本建成并与部级平台联网互通。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东中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运行监测覆盖率达60%;-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e)的平均覆盖率达到60%,建成ETC车道6000条以上,ETC用户超过500万个;现实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建成具备24小时内预报、6小时内预警的国省干线公路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三)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发展现状
20、及趋势分析1、公路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GDP将年均增长7%,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L5%。预计到“十二五”末,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以及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变,以投资为主的公路建设将很难再现往日辉煌,届时庞大的公路网势必增加对公路养护的需求。国家公路事业的战略重点也将由“以建为主”逐步
21、过渡到“建养并重二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国家“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中就包括实施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确保全国每年对不少于17%的国省道实施大中修工程。可以肯定的是,公路养护、检测、加固等业务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2.公路养护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随着公路大规模建设的谢幕,势必将迎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国内公路养护、检测、加固市场,业务需求旺盛,公路养护投入也将大幅度增加。重点工程及大型工程越来越重视预防性养护工作。我国养护市场一直较为开放,众多公路、铁路、港航、林业、煤炭等行业各级别设计单位均开始重视公路养护市场,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并且一旦传统设计单位不能依靠国家基础建设
22、投资来拉动新建勘察设计市场,必将力量投入公路养护市场,产能完全释放,则公路养护市场会快速形成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目前来看,我国公路养护事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不协调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公路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从硬件条件上看,公路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通达深度不足,等级标准较低,路况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规模和效率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偏低;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通行能力、耐久性、抗灾能力仍较弱。路网中还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桥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全国桥梁中
23、大约有12万座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桥梁,约占全国桥梁的38.2%,目前,这些桥梁处于超荷载运营状态,有的已经出现了严重病害,随时可能转变为危桥;而且,80%的危桥都分布在养护力量较为薄弱的县乡公路上。从软件条件上看,随着公众出行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的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全国统一联动的公路应急反应机制尚未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公路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出行服务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实用性有待提高,公众信息服务的范围和形式有待进一步拓展;高等级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日显不足,基层基础设施日益老化;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速性亟待提高。二是科技的主导作用仍显不足。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公路管理信
24、息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还较为薄弱;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不足,许多重大工程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如公路安全保障、绿色交通、快速养护、超限治理等技术的研发相对滞后;养护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仍显不足,成果有效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水平还要提高。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三是制约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与公路基础性、网络性、功能层次性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这已经成为影响公路网总体效益有效发挥的最大障碍;部分高速公路游离于交通部门行业管理之外;收费公路管理不顺,养护监管薄弱,信息渠
25、道不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路网的日益完善,二级收费公路的收费收入下降,债务偿还出现问题、贷款难度加大、设站收费越来越不被社会接受等问题使其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尚未形成;路政管理体制还不顺畅;深化改革的观念和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观念转变不够到位,系统谋划改革的机制和政策不完善。四是制约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一些不全面、不协调因素依然存在。养护资金不足依然是制约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受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影响,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方也没有把建养并重的方针落到实处,“重建轻养”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公路养护的理念与模式亟需转变,目前,矫正性、被动性、突击性养护,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等粗放、单一的养护模式还相当普遍,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区域间发展不协调,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有些国家法规出台后,配套性实施细则未能及时制订,法规层次也有待提高。规费征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公路养护的发展,是我公司进入养护市场的障碍,但同时也是机遇和发展的契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1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