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术规程.docx
《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术规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65.020CCSB15H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XXXX-XXXX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术规程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DB53TXXXX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术规程、DB53/T634薇甘菊调查技术规程、DB53/T635薇甘菊监测及评估技术规程与DB53/T636薇甘菊农地防治技术规程共同构成支撑云南薇甘菊防治的地方标准体系。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
2、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昆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付斗、杨韶松、温丽娜、徐高峰、申时才、郑凤萍、徐云、杨艳鲜、金桂梅、李迪宇、刘树芳。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对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的生态调控与修复的原则和策略、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效果调查与评价、生态修复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薇甘菊入侵果园的生态调控与修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
3、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NY/T2151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SN/T2961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技术SN/T4981外来杂草监测技术指南DB53/T635薇甘菊监测及评估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原产于中南美洲,为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成为热带、亚热
4、带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重大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及其多样性严重丧失和生态系统破坏。3.2植物入侵plantinvasion通过人为或自然传播途径扩散到其非自然分布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给入侵地域的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经济和生态损失的过程。3.3入侵生境invasiveinhabitat指入侵物种的个体或种群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它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3.4生态调控ecologicalreguIation通过入侵地域或生境的种植结构调整与植被结构调整,发挥入侵生态系统的种间竞争、群落抵御和环境胁迫作用,调节到限制入侵杂草种群发生危害的最佳状态,实
5、现以生态控制为基础的可持续防控。3.5生态修复ecologicalrestoration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其它技术措施,修复入侵生境被破坏的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度及其多样性等,提高对外来植物的生态抵御能力。3.6生物替代biologicalreplacement指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利用与入侵物种存在相近生态位的本地生物,并可通过种间竞争作用将其从所占据的生态位中排挤出去,达到替代控制入侵生物种群的目的。4原则和策略4. 1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4.2策略生物替代、耕作栽培和群落结构改造等防控策略。5生态调控技术5.1种植结构调整5.1.1 薇甘菊盖
6、度小于30%的果园,通过清除薇甘菊等恶性杂草,选留固氮性、浅耕性或覆盖性的植物做植被结构调整。5.1.2 薇甘菊盖度30%60%的果园,适时(混、套)种植红薯、花生、萝卜、绿肥或牧草等作物。5.1.3 薇甘菊盖度大于60%的果园,改种甘蔗、麻竹、橡胶或乔木等其它经济作物(林木)。5.2耕作措施5.2.1 耕作措施5. 2.1.1间隔2年3年进行一次深翻耕。5. 2.1.2采取深浅交替轮耕,深耕15cm20cm,浅耕5cm10cm。5. 2.2栽培措施5. 2.2.1果树修剪至下枝距离地面20cm以上,郁闭度达0.7以上。5. 2.2.2郁闭度小于0.2的幼龄果园,应套种生长速度快、植株矮、覆盖
7、性强、根系浅的红薯和绿肥等作物。5. 2.2.3郁闭度0.20.7的成龄果园,结合果园植被保留有益植物,通过生草、覆草等措施提高覆盖度和郁闭度。5.3生物替代5. 3.1替代作物及种植要求参见附录A06. 3.24月下旬至5月中旬薇甘菊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即可开始替代种植。7. 3.3替代植物栽种前应先通过物理或化学措施清除生境中的薇甘菊,使其盖度在30%以下。5. 3.4所清除的薇甘菊残株应集中晒干或堆捂腐熟,不应随意丢弃或堆放。5.4群落结构改造5. 4.1幼龄果园,结合5.1.1和5.3.1改变作物单一种植模式,通过间、混、套作模式建立果园生物多样性的群落结构。6. 4.2成龄果园,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果园 甘菊 生态 调控 修复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2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