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科学技术史编史学部分讲义07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docx
《武汉理工科学技术史编史学部分讲义07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科学技术史编史学部分讲义07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易系辞传上在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研究方法的发展,即不断地把新方法应用于科学史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科学史家们自己的创造之外,借鉴和“移植”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是丰富科学史自身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科学史家们把刚刚在社会人类学领域中出现的格/群分析(grid/groupanalysis)理论用于科学史研窕的尝试,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较新的发展方向。I、格/群分析方法的来源及其主要内容格/群分析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女人类学家道格拉斯(M.DoUgIaS)在70年代前后创立的。道格拉斯著
2、述甚丰,她曾著有拉塞河流域的莱莱族人(1963),暗含的意义:人类学论文集(1975)和埃文斯普里查德(1980),与人合著有商品的世界(1979),风险与文化(1982)等。至于对格/群分析理论的提出与完善,主要是体现在她的纯洁与危险:对亵渎与禁忌概念的分析(1966),自然符号:对世界观的探索(1970)和文化的倾向(1978)这三部著作中。就格/群分析理论的历史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到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DUrkheiIn)的工作。涂尔干这位对知识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来的社会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社会学家,非常强调“分类”的问题。他在对原始人的研究中提出,原始
3、人最先进行的“分类”是对人的分类,他们对于自然界事物的分类则是已经确立的社会分类的延伸。因而,“概念和其他分类思想是在集体中形成的,是在集体中表达出来的,有意义的经验首先是以社会关系为中介的,这种关系对于思想和知识的特点是有影响的”。更明确地讲,即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事物的分类再现了人类自身的分类。在本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人类学家萨皮尔(E.SaPir),沃夫(B.LWhorf)等人在对人们的世界观与其语言结构的关系的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此外,像30年代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BenediC。对“文化模式”的研究等,在某种意义上也都可以视为是道格拉斯理论的先声。然而,对格/群分析理
4、论的提出有着直接影响的,是曾与道格拉斯在伦敦大学共事的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B.Berstein)。在伯恩斯坦于60年代对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与社会不同阶层相关的语言风格等)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就已出现了根据双变量来区分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分析方法。在方法上,这可以说是道格拉斯后来在其格/群分析理论中四种基本社会文化范畴分类方案的雏型。与伯恩斯坦等人不同的是,道格拉斯不再局限于像语言的风格特征等具体问题,而是试图以更一般的观点,对最基本的社会构成进行范畴分类,并刻画出其特征,从而在社会控制的角度上,表明基本的社会构成类型同人类文化及世界观的关联。这里讲的世界观(COSmOlOgy)是人类学中
5、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人类学上,通常把各个社会创造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称作世界观世界观意味着关于所有事物是怎么样的看法,意味着把存在的东西作为整体来把握。道格拉斯本人也谈到她用“世界观”来包括那些根本性的、被证明有道理的观点,并尤为强调这些观点“显然根本就不是自然的,而在严格的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道格拉斯在其1966年出版的纯洁与危险一书已孕育了格/群分析理论的某些初步的、不甚明确的观点。1970年,她在考察人们使用符号来表示文化中的偏爱与排斥,或者说表示社会控制模式的自然符号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格”(grid)和“群(group)这两个概念。但在此书中,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仍不十分明
6、确,前后论述也不够致。1978年,道格拉斯在文化的倾向这本书中使格/群分析理论进一步完善化,并尝试用此理论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就了解格/群分析理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对“格”和“群”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的了解。道格拉斯虽然在文化的倾向一书中,把格定义为“个体化的维度”,把群定义为“社会整合的维度”,但遗憾的是,像这种过于抽象的定义,仍使人们难于准确地把握这两个概念。于是就出现了如下的局面:不同的学者在讨论或应用格/群分析理论时,都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对这两基本的概念提出了彼此不完全相同的定义表述。例如,爱丁堡大学的哲学家布卢尔(D.Bloor)认为,格的边界是“在一群体内部将不同的角色、阶层、地位和
7、职责分隔开”,而群的边界是“将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分隔开”。美国科学史家卡内瓦(K.LCaneVa)提出,“格指人际角色差异的程度”,“群指人的行为受到其他被承认的权威的影响的程度”。美国人类学家奥斯特兰德(D.OStrander)认为,格规定了“在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行为举止的选择”,而群规定了“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选择”。在澳大利亚科学史家奥尔德罗伊德(D.OIdroyd)的理解中,格是人们“由于在他们作为成员的社会之中所获得的社会范畴及相伴的角色的缘故,而受到的社会控制的强度”,群是人们“对他们所属的、并塑造和决定了其行为的社会群体承担义务的程度”。如此等等,还有其它许多种种不同的定义,这里不
8、再一一列举。虽然有上述这些在对格和群这两个概念在确切定义上的分歧,但我们还是可以按得到比较多的人承认的看法,把格和群粗略地理解为在一个社会群体内部和在这个社会群体与其它社会群休之间外部的边界。这种边界的强度是可变的。进而,我们可以通过对它们在几种极端情况下的具体特征的分析来理解其含义。(这里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在这一理论发展相对而言比较完善的后期,卡内瓦对格/群变量的解释)因为人们总是生活和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按此群体中存在的不同角色对自己分类,并受到种以格的名义施加的社会控制,以使个人的行为适合于给定的角色。极端地讲,高格,就意味着在群体中存在有差异明显的角色分类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
9、在这种群体中,人们之间角色的差异被认为是天然地赋予的。例如,一个在官僚机构中工作的官僚,或军队中的一个士兵,就是生活在典型的高格环境中。在另一个极端,低格,则意味着在群体中人们的角色不是十分明确地被限定,而且从原则上讲是可以协商的。低格的意识形态表现为,在人们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与社会相关的定性差异,社会在本质上被认为是人为的、可改变的。例如,大学中的教师,就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低格环境中。另一方面。人们所属的社会群体又具有强度不等的外部边界,即群的边界。这样,高群,意味着群体中的个人对于安全的内部(“我们”)和危险的外部(“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并倾向干把这种差异作为在道义上对
10、正确与错误的区分。在高群的环境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首先是要对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负责,群体中他人的利益要高于个人自身的利益,要证明某一特定的行为或观点是否正确或有道理,个人的考虑不是最重要的基础。群体对于外界是倾向于封闭的。例如,在日本公司中的工人,就倾向于是高群的。与之相反,低群,则意味着在群体中一个人的行为较少受困部压力的制约,可以根据个人的利益来证明某一行动或观点的正确。这种群体对于外界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例如商业企业家即较典型地属于这种情况0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按格和群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画出i张表征不同社会环境的格/群图来(见图)。相应于高格、低格、高群和低群的四种不同情况,将社会环境区分为
11、低格低群(A区)、高格低群(B区)、高格高群(C区)和低格高群(D区)四种基本的类型。在这四种基本的社会类型中,分别体现了高格、低格、高群和低群各自特征的组合。例如,低格高群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个人被包括在一个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内部组织性不强的群体中,这个群体有着明确规定的外部边界。在群体中,个人对群体的忠诚是首要的美德,人们可以通过认为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或观点的正确,如此等等。上述这种以格/群变量对社会环境类型进行的分类,是格/群分析理论的重要基础,但决不是全部。道格拉斯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核心目的所在,是要把这四种基本的社会环境类型同与之相对应的“世界观”相联系起来。也
12、就是说,重要的是将此理论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的手段,把它用于具体问题(既包括对原始社会问题也包括对更为复杂的现代社会的问题)的研究。道格拉斯本人就是这样做的。她在文化的倾向一书中根据格/群分析理论讨论了人们对旅行、园艺、烹调、医药与健康、青年、老年、空间之时间、人际关系、惩罚等许多方面问题的不同态度;在与伊舍伍德(B.Isherwood)合著的商品的世界一书中,解释了人们对于消费的不同态度;在与怀尔达夫斯基(A.Wildavsky)合著的风险与文化一书中,讨论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不同态度。将格/群分析方法应用于科学史的策略格/群分析理论提出以后,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的兴趣。除了前面提到的道格拉斯本
13、人的工作之外,其他的学者还应用这一理论分析解释诸如18世纪法国文人的文化、节日庆祝与表演的不同形式,印度塞勒姆(SaIenl)地区的巫术,尼泊尔的夏尔巴人(SherPa)的文化,早期的基督教禁欲主义,反对巫术的法律,政府对化学工业的调控,风险评价,对奴隶制的态度等范围极其广泛的间题。甚至有人用它来研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中国在战争状态中的政治文化。我们这里所感兴趣的,是这一理论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而道格拉斯也认为:“格/群方法在观念史中的实用性,似乎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发展J然而,要把格/群分析理论应用于科学史的研究,首要的问题是要结合科学史的具体特点,在这两者间找到联系,或者说要找到一个关
14、键性的切入点。实际上,甚至在文化的倾向一书出版之前,布卢尔就于1978年在一篇题为“多面体与利未记的厌恶:数学中的认识风格”的文章中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布卢尔首先注意到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一部在其去世后出版的重要著作:证明与反驳:数学发现的逻辑。这是一部数学哲学方面的著作。但布卢尔关心的是,拉卡托斯谈到了反例(COUntereXamPIe)在数学中的意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数学中的定理,总会有反例(也就是反常)存在。“拉卡托斯的工作真正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使控制对反常作出反应的力量成为数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在数学史中,数学家欧拉(LEular)曾提出一个有关多面体的定理,即多面体的面(F
15、)、边(E)和顶角(V)有如下关系:VE+F=2拉卡托斯根据一些历史材料,设想一群学生在教室中讨论不符合欧拉定理的反例的情况(其中有的学生甚至于把对于欧拉定理的反例称为“怪物”(monster),并由此区分了对于反常的五种不同的反应态度。一种他称之为“排斥怪物”,这种反应是把反常的图形排斥在外,不予考虑,认为它们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多面体。第二种态度是“调整怪物”,对应于学会以新的方式来看待反常,并使之适应于已有的定理,例如,可以试图发现在构成发例的“多面体”中隐藏着的边。第三种态度是“排斥例外”,如认为可以设想存在有不同种类的多面体,原来的定理仍然是正确的,但它只在某种范围之内才是正确的。第四种
16、态度是“朴素的排斥例外”,相应于不在乎反常,只是简单地让定理和反常共存而已。第五种态度拉卡托斯称之为“辩证的策略”,这也是拉卡托斯本人所欣赏的策略。它相应于机会主义,反常事物受到欢迎,并被视为是证明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之有道理的理由。不过,在布卢尔看来,”调整怪物”和“排斥例外”,本质上是同一种策略还可再采取后者。这样,他就把拉卡托斯对反常态度的分类化简为四类。另一方面,布卢尔注意到道格拉斯在其早期著作纯洁与危险中对禁忌(taboo)的研究。道格拉斯讨论了圣经旧约全书利未记中提到的一些被禁止食用的动物。例如,按利未记的规定,只有反刍且偶蹄的动物才可食用,如牛、羊等,由于猪是偶蹄而不反当的,所以被
17、认为不洁。又如,道格拉斯早期曾对非洲的莱莱族做过研究,穿山甲在莱莱族中被看作神秘的动物,因为它有鳞而不居于水中,从而具有在分类上的反常和暖昧性。这就是说,正是由于这些动物被认为是愚蠢地跨在上帝划定的边界线的两端,所以就附着在这种分类方案上的社会意义而言,便可以理解人们对这些动物的反常态度,如为什么犹太人不吃猪肉了。(当然,这仅仅是在对禁忌的人类学研究中众多观点里的一种)正是在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工作和道格拉斯对禁忌的人类学研究这两个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之间,布卢尔看到了内在的联系,即它们都涉及到了人们对反常的态度。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布卢尔文章初看上去颇令人费解的标题了。但是,在拉卡托斯的讨
18、论中,人们对反常持不同的态度,似乎只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或个人智力的需要,而道格拉斯的理论所要求的,则是把这些不同的“世界观”置于一定的社会框架之中。也就是说,认为在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之间存在有结构上的同一性。于是,布卢尔抓住了对反常的态度这个突破口,把格/群分析理论同数学史的研究结合起来。经过一些论证,他提出,“排斥怪物”的群体,是属于低格高群(D区)的。而“调整怪物”和“排斥例外”则表现了高格高群(C区)的属性,这种群体更加稳定,更加复杂。“朴素的排斥例外”只让反常与定理共存,而不去努力进行综合,表明存在高度隔离的边界而群体压力不大,从而属于高格低群(B区)。至于低格低群(A区),由于是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理工 科学技术 史学 部分 讲义 07 分析 理论 科学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2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