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化工片区道路工程(一期)给水工程设计说明.docx
《永川化工片区道路工程(一期)给水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川化工片区道路工程(一期)给水工程设计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O)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设计原则(1)城市给水管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2)给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给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3)新建给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给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给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地块使用的可能性、便利性。(4)给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5)给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
2、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4场地建设条件4.1 地形地貌勘察区地貌单元属丘陵地貌,现已经过回填处理,为填土坪,地形起伏小,整体较平整,勘察区地形总体呈中高、四侧较低,外业施工期间测得大部分钻孔高程在296.38316.08m,相对高差约197m,地形坡角一般为525。4.2 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TC,极端最高气温42C(2(X)6年8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2.5(1943年2月8日);多年无霜期314.9d,雾日平均3040d;区内多年平均域大口降雨量9
3、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2日,重庆),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口为168d,多年平均降雨量1050mm,近三年平均值IlOOmm,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79月。主导风为西北风,风速175ms20.5ms.给水工程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工程规模:本次设计2条道路总长2520.02m,其中纵四路全长912.422m,采用城市次干路标准,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30kmh;横五路全长1607.598m,采用城市次干路标准,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30kmh本册设计内容为永川化工片区道路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2设计依据2.
4、1 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道路实测地形图及纵横断面实测成果(2)道路沿线地勘资料(3)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有关资料和文件。2.2 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OO13-2O18)(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O332-2OO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I41:2002)(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
5、B50788-2012(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2014(2018年版)年限约5年,未完成白重固结。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地段,其厚度较小,该层揭露层厚为LOm(ZK107)8.3m(ZK40),平均厚度约3.6m。43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紫红色,切面较光滑,手感具砂质,呈可塑状,可搓成细氏土条,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表层含植物根系。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部分地段,层厚为04m(ZK3)-5.1m(ZK23),平均厚约2.7m。2.3 .3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Z-2X)主要由泥岩、泥质砂岩不等厚互层构成。泥岩(J1Z-2X):泥岩:红
6、褐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风化裂隙发育,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强风化泥岩:红褐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泥夹碎块状、短柱状,岩体破碎,质软,岩块手可折断。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0.54.4m(ZK1),平均厚度l7m中等风化泥岩:红褐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柱长540cm,层厚未揭穿。2)泥质砂岩(J1Z-2X):泥质砂岩:灰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岩屑,云母次之,中粒结构,泥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厚层状构造。按其风化程度可分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强风化
7、泥质砂岩:灰褐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风化裂隙很发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及砂上状,岩体破碎,质软,岩块敲击易碎。揭露钻孔个数10个,层厚0.82.6m(ZK3),平均厚度1.8m。中等风化泥质砂岩:灰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岩屑,云母次之,中粒结构,厚层构造,泥质胶结,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岩质较软,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550cm,拟建横五路KO+955.58OK1+025.580段为桥梁段,横跨永川河,勘察期间永川河水深约2.0m,水位标高为295.80m,最大洪水位为297.30m,水流量较大,下游汇入长江,主要由雨水补给,场地内未见其它地表水系。4.3
8、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位于东山背斜东侧,场地附近无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在场地周边岩石出露部位实测岩层倾向120,倾角11,层面平直、闭合,裂面较光滑,无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构造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图见图4.3.1。图4.3.1通过对场地内及周边基岩出露地段的调查,勘察区内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LX1:裂隙产状170oZ80o,裂隙面较平直,微张,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间距35m,延伸1.250m,属硬性结构而。LX2:产状为240/70,较平直,微张状,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延伸大约35m,裂隙间距大于5.0m
9、,无胶结,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X)9年版)附录A表AQ4判定岩体属块状结构。4.4 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d)、侏罗系中下统白流井组(J1Z-2X)泥岩、泥质砂岩灰岩。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4.4.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D素填土(Q4mD:杂色,主耍由粘性及砂泥岩碎块石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1525%,粒径一般为250cm,呈稍密状态,稍湿,均匀性差,系场地整平回填而成,经压实处理,回填理。PE管在车行道下或过街,采用
10、钢筋混凝上管做为套管,当套管覆上小于0.7米时套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处理。5.8 管道工作压力给水管管道设计工作压力LOMPa,试验压力为1.5Mpa.5.9 管道基础本工程管道遇地基上填松软及素填上时,采用30Cm级配砂砾石换填夯实,用中粗砂作基础材料,在岩石或半岩石层地基中,采用15Omm厚砂垫层基础(做成120。弧形砂基础)。6管道附属构筑物6.1 阀门及阀门井本次设计给水管道上管径为300mm的阀门均采用手动软密封闸闹,阀门的公称压力P=1.6MPa。若阀门井位于人行道或车行道上,井盖面与设计地面齐平;若阀门井位于绿化带内,井盖面应高出地面0.2米,阀门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立式闸阀井,图集07
11、MSIOI-2-66。6.2 自动复式排气阀在管道上容易积聚空气的制高点均设置自动复式排气阀,既可自动排气,又可在管道需要检修放空时进气。排气井规格应参考图集07MS101-2/62选用采用钢筋混凝I:排气阀井。6.3 泄水阀井在管网的低凹处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以在检修时泄水放空。泄水井规格应参考图集07MSloI-2选用,安装在泄水井内。排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泥闸阀井,井内设弹性座封闸阀,作法按图集07MSloI2-66,排泥湿井利用川级钢筋混凝上管排入周边雨水口内间接泄水,作法按图集O7MS1()1258.混凝土管采用1800砂石基础承插管相接,路基下到管顶上范围内需采用填筑C20混凝土
12、回填。6.4 消火栓本工程中配水管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室外消火栓按国标图集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T9页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安装图(SSFI50/65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3)灰岩(J1Z-2X):中等风化灰岩:灰白色,主耍成分为碳酸盐,隐晶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未发现有溶蚀现象,溶蚀现象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节长565cm,岩体较完整。根据钻探揭露,本次勘察仅ZK5ZK12钻孔有揭露,层厚2.56.8m(ZK9),平均厚度5.1m05给水工程设计5.1 给水管道现状概况本次设计给水接入点为三星路现状给水管DN30
13、0(PElOO)、内环路东段给水管DN300(球墨铸铁)。5.2 给水管网设计5.3 管线定位本次设计给水管主管管径为DN300,位于道路道路前进方向左侧人行道下方,距离道路中心线9.5m。管线按道路桩号及与路中线间距定位;特殊节点及道路交叉口节点根据坐标定位。在纵断面图中所示的设计高程为管中心高程。5.4 坐标及高程系统本次设计坐标系为永川独立坐标系,高程系为国家1956黄海高程基准。5.5 管径及管材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为DN300,公称压力1.6MPa,地块预埋支管及支路采用球墨储铁管,管径为DN200,公称压力1.6MPa。5.6 管道接口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
14、:球墨储铁管、阀门之间采用法兰连接。5.7 管道覆土要求本次设计给水土管管覆土按07m控制。若管顶覆土低于0.7或大于4.0m,管道应作加强处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沟槽开挖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1m,且高度不应超过1.5m。7.2 沟槽回填:(1)可参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表4632要求回填,回填土不得用建筑垃圾、有机土、淤泥等不合格土质,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2)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可先回填(沟槽回填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应逐层人工夯实,两侧压实面高差不得超过03m0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川 化工 道路 工程 一期 给水 工程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2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