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19骨转移癌核素的治疗.docx
《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19骨转移癌核素的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19骨转移癌核素的治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九章骨转移癌核素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常伴发骨转移,约50%以上骨转移患者会出现日益加重的剧烈骨痛。广泛性的骨转移,顽固性的骨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目前骨转移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外放射治疗、激素疗法、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其中放射性核素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疗效较好的一种新方法,并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一、原理骨转移癌是由于原发肿瘤经由血管、淋巴系统等途径,侵犯到骨骼的不同部位所致。肿瘤转移性骨痛原因复杂,肿瘤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肿瘤浸润并篁延到神经支配丰富的骨膜、肿瘤的机械性压迫引起
2、骨组织变薄、肿瘤从骨组织扩散至神经组织均可引起疼痛。巨大转移灶则是由于骨皮质张力改变而致骨痛。治疗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具有很好的趋骨性,由于骨肿瘤病灶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的修复作用活跃,所以浓聚大量的放射性药物。这是一种间接的浓聚机制,而不是肿瘤细胞直接浓聚放射性药物。静脉注入趋骨性放射性药物后,在骨肿瘤(包括原发性与转移性骨癌)部位出现较高的浓集。利用放射性药物发射的B射线与肿瘤组织作用产生辐射生物效应,引起肿瘤组织内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细胞结构不清;核染色淡或固缩,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核消失或空泡形成,最后导致坏死或纤维化。实验观察和临床资料都说明,体内辐射作用能致死肿瘤细胞而发挥治疗作
3、用,达到持久的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确切机制还未阐明,其机制可能为:癌变骨组织受B粒子辐射后体积缩小,减轻了骨组织间及受累骨膜的压力;射线对细胞作用影响和抑制分泌传递疼痛的痛感化学物质;抑制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炎性物质的产生;瞬酸盐类化合物沉积在成骨细胞活跃区对缓解疼痛也起一定的作用。二、放射性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理想的放射性药物应为肿瘤的吸收剂量高,骨髓毒性反应低。一般要求:物理半衰期接近放射性药物在肿瘤中的生物半衰期;放射性药物选择性被转移灶所摄取,且有很高的病灶与正常骨组织摄取比;能迅速从软组织和正常骨组织清除;B射线的能量以在ObLOMeV之间较为理想,如
4、能量太高,B粒子在组织内射程过大,可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造成较大损害;伴随有合适能量的发射V光子的放射性药物在治疗同时可进行显像,利于观察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和病灶的浓聚情况;制备简单,运输方便,稳定性好。下面具体介绍临床常用放射性药物的一般特性。(一)氯化锢(89SrCI2)89sr为一种发射纯B射线的放射性核素,B射线的最大能量为1.46MeV,物理半衰期为50.5d,组织内的射程约为6.7mm,由加速器生产,价格较贵。锢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钙同族,代谢相似,注射后迅速被骨骼所摄取而身体其他部位摄取的量较少。89sr进入体内后o%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经胆道排泄,静注后48h尿中排泄量少于10
5、%,骨转移灶浓聚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89%的半衰期比较长,注射后90天,在转移灶内的滞留量仍可达20%88%,可持久的维持药效。89sr还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PEG)水平,有利于减轻骨质溶解,修复骨质,达到止痛和降低血钙的作用。89Sr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应用较多的一种放射性药物。(二彤。53Sm).乙二胺四甲撑嶙酸。53Sm-EDTMP)153Sm系镯系元素,物理半衰期为46.3h,射线能量为0805MeV(20%)07:IOMeV(50%)和0.640MeV(30%),在组织内的射程约为3.4mm,同时还发射能量为103keV(29.8%
6、)的Y射线,在用于治疗的同时可进行显像,观察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53Sm与EDTMP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标记率可达到95%以上。注射后3h,骨组织吸收剂量达到最高,生物学分布与99mfc-MDP一样,也是通过肾脏排泄,病灶与正常骨组织摄取量比值为4:117:1。153Sm-EDTMP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骨转移癌治疗药物之(三)铢(188Re)-羟乙二瞬酸(188Re-HEDP)Re的物理半衰期为“h,发射能量为2.12MeV的射线,同时发射能量为155keV的V射线,可通过铝-锌发生器获得,也可以由反应堆生产。目前临床上188Re较多以无载体形式从】88wJ88Re发生器淋洗得到,免除了运
7、输和储存等带来的问题,因此使用方便,价格低。Re的化学性质类似于周期表中的同族元素铝,可以用来标记多种化合物,能与HEDP形成稳定的螯合物。项Re-HEDP与99mTc-MDP一样,迅速为骨组织摄取,24h滞留量可达注射量的50%。i88ReHEDP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在肝、甲状腺和肺中摄取可以忽略。188Re-HEDP既可用于治疗,也可进行显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骨转移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由于半衰期短,外辐射影响少,使用时可适当增大剂量,也有利于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与化疗结合亦可增加疗效,而长半衰期的核素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四严6R/HEDPRe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放射性核素,化
8、学性质与188Re相同。物理半衰期为91.2h,发射的射线能量为1.07MeV(76.6%)和0.934MeV(23.4%),组织中射程约为4.7mm,发射的V射线能量为137keV,适合显像。(五)锡-二乙三氨五乙酸(Iomsn-DTPA)iumsn的物理半衰期为i3.6d,以内转换电子的形式发射能量,为127keV和156keV,伴随158.6keV的V射线。】”msn的生产比】53Sm和186Re困难,需要在反应堆照射富集靶Sn获得。动物实验表明,骨骼是主要摄取LSn-DTPA的器官,7msn-DTPA的排泄比153Sm-EDTMP慢,排泄时间为3d。117mSn-DTPA的骨表面剂量/
9、骨髓剂量比值,在所有趋骨性放射性药物中最高,这是因为相对较低的内转换电子的能量所致。骨表面/红骨髓的剂量比,男为8.98,女为10.9。umsn在软组织中的射程为o.3mm,足以对肿瘤组织产生有效的影响。显像证实JDmsn-DTPA和99rnc-MDP在骨转移癌病人中的分布相同,能清晰显示转移病灶。目前正在试用之中。(六产P-磷酸盐32p的物理半衰期为14.3d,发射纯B射线,能量为1.7MeV,组织内平均射程为23mm,最大达8mm。32p以磷酸钠和正磷酸钠的形式作为骨转移癌治疗药物。由于物理半衰期较长,骨髓毒性危险度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三、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判标准(一)病人准备1 .停用化
10、疗或放疗至少24周。2 .治疗前应做的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射线检查,病理学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和酶学检查。3 .测定病人对放射性药物的骨摄取率。(二)治疗前患者状况的分级1 .食欲分为四级I级为正常;II级为食量减少1/3;m级为减少1/2;IV级为减少2/3或无食欲。2 .唾眠分为四级I级为正常;级为睡眠略差,无需服用安眠药物;In级为服药后方能入睡;IV级为服用药物也难入睡。3 .疼痛分为四级I级无疼痛;级为轻度疼痛,能忍受,睡眠不受干扰,不需服用止痛剂;In级为中度疼痛,正常生活和睡眠受到干扰,要求服用止痛剂;IV级为重度疼痛,正常生活和睡眠受严
11、重干扰,须用较大用量止痛剂治疗。4 .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分为五级I级:活动能力正常,与其发病前活动能力无差异;级:能自由走动,能从事轻度体力劳动(包括一般家务或办公室工作),但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In级:能走动,生活能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一半时间可以起床活动;IV级: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时间卧床或坐轮椅;V级:卧床难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三)疗效的评价标准和随访观察指标1 .骨痛反应的评价标准工级:所有部位的骨痛完全消失;级:至少有25%以上部位的骨痛消失,或者骨痛明显减轻,必要时服用少量的止痛剂;m级:骨痛减轻不明显,或无任何改善及加重。2 .疗效评价标准I级(显效):X
12、射线或骨显像检查证实所有部位的转移灶出现钙化或消失;II级(有效):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50%,或者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50%以上;In级(好转):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25%,或者骨显像检查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IV级(无效):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体积减小或其钙化25%,或无变化,或者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25%或无变化。3 .观察和记录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和治疗前比较。4 .血像检查:治疗后一月内每周检查一次,以后2月内每两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5 .生化检查:治疗后一月内检查一次,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6 .X线检查:每3月一次。7 .骨显像检查
13、:治疗后每2月一次。(四)治疗剂量的确定1.153Sm-EDTMP治疗剂量的确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红骨髓吸收剂量为基准,剂量个体化。有人根据体重确定剂量,以每千克体重18.537MBq(0.5L0mCi)计算。有的学者使用固定剂量法,每次给予患者IIIO2220MBq(3060mCi)卫生部颁发的核医学诊断和治疗规范推荐的方法为:如仅以止痛为目的,则一次静脉注射i53smEDTMP7401110MBq(2030mCi)即可;如以骨转移病灶缩小或消失为目的,同时达到止痛的效果,则应以病人对i53smEDTMP的骨摄取率为依据,以红骨髓吸收剂量在100150cGy之间为基准计算治疗用剂量。具体计算
14、方法如下:骨累积活性:A=A0BuTp/0.693式中Al为骨累积活性;Aol为注射时153Sm-EDTMP的活性;Bu(boneuptake)为骨吸收率,可从尿排率算出,即BU=I-尿排率;Tp为153Sm的物理半衰期(46.3小时);根据骨累积活性计算红骨髓吸收剂量DRM要分别考虑骨小梁和骨皮质的S因子,即:Drm=O.5AS+0.5ASc=0.5A(S+Sc)ST为骨小梁S因子,SC为骨皮质S因子根据文献:(S+Sc)=0.0353mGyMBqh由于S因子是以70kg体重的体模为基础得出的,对不同体重的病人须作校正。故Drm=0.5Ai(St+Sc)70W(W为病人以kg为单位的实际体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核医学 讲义 19 转移 核素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2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