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劳动课程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
2、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2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3 .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教育课
3、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氛围和条件。二、参考课时90课时三、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各级的生活态度。在强化基本技术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动手又动脑的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探究、反思与创造;着重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素养、初步的技术
4、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适时、适量、适度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精神。四、设计思路(一)在手脑结合的操作活动中促进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形成。(二)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三)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逐步增加技术含量。(四)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学习。五、内容纲要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技能目标建议课时项目一:技术基础1 .认识各种常用的材料及其仍不同的用途、性能及加工方法。2 .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设备。3 .具有初步的识图、制图能力,以便进行简单的科技创新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 .通过鉴赏、讨论、测试等
5、活动形成初步的评价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5 .了解简单的工业制作的基本过程和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体会技术的价值。1 .学会简单种植、养殖一般方法了解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和销害过程,丰富劳动体验。2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仔细、合作、卫生、安全、守纪的劳动习惯和品质。30项目二:家政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的锻炼,如烹饪、洗涤、家电的使用、保养和维修,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等,掌握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 .学习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形成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2 .学会使用家电,了解家电保养、维修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意识。303.通过调查、讨论、设计、
6、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勤俭持家的理财意识。项目三:职业引导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比较、测试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逐渐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志向和创业意识。1 .关注社会的职业分工和职业首先要求,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2 .通过社会调查、比较、讨论、测试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志向。30六、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1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技术课程的牲组织学习内容。2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要求,整全各类教育目标。4 .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得组织学习活动。5 .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注重各方面、各项目内容的联系与整合。6 .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拓
7、展性。7 .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多样、活泼,易于学生阅读理解。8 .注意安全教育。(二)教学建议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劳动教育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权利,它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的实施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掌握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学习能力。2 .实施过程的综合性注意劳动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校外社会
8、实践、家庭教育等腰三角形途径相沟通,相结合。3 .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劳动教育的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遵循劳动教育的基本规律,科学地设计劳动技术学习活动,突出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技术性和安全性。由于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三)评价建议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劳动教育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依据是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的
9、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设计与操作技能、学习的成果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更要关重视学生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的评价,尤其要加强发展性、激励性评价。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对评价的方式,本标准提出如下建议:1 .发展性评价劳动教育的学习评价并不着眼于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发展水平的区分,而是在于用评价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凡是参与者劳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都应当给予肯定。对那些设计与制作成果告别优秀,或有所创新、发明者,应给予特别鼓励。2 .整体性评价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是整体性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劳动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成果质量。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的方面的内容。3 .全程性评价在注意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评价,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3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