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半岛青创业创新集聚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开展半岛青创业创新集聚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半岛青创业创新集聚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开展半岛青年创业创新集聚行动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和城市未来核心竞争力,抢抓发展机遇期,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象留象创业创新,为做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好“海上两山”实践地、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提供人才支撑、贡献青年力量。根据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县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瞄准我县九大产业链和新业态人才创业创新需求,重点招引一批青年人来象创业创新,其中“凤栖山海”主要是招引非象籍青年
2、人才来象,“家燕归巢”主要是聚焦籍学子回归,通过实行更加精准、开放、有效的工作举措,广开“引才门”、造优“生态圈”,全力做大人才基本盘,让各类人才在安心创业、安居乐业。(二)基本原则1 ,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协同。把招引青年人才放在人才工作优先位置,整合人才政策,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引才聚才、有为有位的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及时调整人才政策的取向导向,加强人才政策兑现落实,营造拴心留人、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2 .坚持市场引导,开放揽才。紧扣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引才聚才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相互融合;强化政府职能,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推动人才管理职能向服
3、务型转变。3 .坚持聚焦重点,注重成效。既要重视引进个人,瞄准重点引才高校,围绕我县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需求,因企因人分类精准施策;又要重视引进团队,提供高品质的平台载体、帮扶政策和贴心服务,营造青年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4 .坚持闭环服务,系统推进。妥善解决人才的“关键小事”,优化交通补贴、见习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全领域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全流程闭环人才服务。(三)工作目标深入贯彻人才强县战略,开发一批高质量就业岗位,落实落细10项载体和服务,整合优化10条政策,力争到2026年,全县新招引青年人才6万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5%以上,全面推动我县人才工作赶超发展
4、。二、工作举措(一)开发一批高质量就业岗位1 释放企业主体引才用才潜力。聚焦重点产业构建全链条引才体系,重点以“123”百亿产业集群建设为导向,支持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深入合作,与院校开展冠名班、订单班等模式合作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产业引才、中介引才作用,每年挖掘发布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开展校企订单班5个。2 .发挥各行业系统招才引智作用。加强与银行、保险等在象金融机构,电力、邮政、通信、运输、能源等在象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等服务业单位的联动招才,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以上。3 .提升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承载力。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增加专业人才招考数量,在编制、岗位职数不足时,经
5、组织、编办、人社部门核准,可使用周转编制予以解决,同时进一步充实基层教育、卫生两支人才队伍,每年定向培养一批中小学及学前教师和基层卫生人才,行动期内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4 .开发国企和基层公共管理服务岗位。县属国有企业根据发展需求,每年发布就业岗位不少于100个;加强社区工作者岗位统一招聘,每年发布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个;开发一批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文化科技、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并利用县特色产业和资源,深化“政府资助+市场化运行”模式,开发一批乡镇和村级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引更多大学生来象就业。5 .开发青年创业创新岗位。创建大目湾海洋青创城,突出发展海
6、洋、文创、科创等青年友好型业态,支持河姆渡公司、京东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基地、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技园等平台企业建设,行动期内集聚青年人才1人,打造青年创业创新活力之城。建立县级创业示范基地评估认定制度,深化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小创园、合作创业示范社区(村)。充分发挥新海洋科技创业园、科创中心等主要平台孵化作用,加大青年创业创新扶持力度,每年新增创业个体120个以上。6挖掘新就业形态岗位。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组织的力量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推动网络主播、电商新零售、移动出行、远程办公、数字文旅、在线娱乐等发展,为居家就业、兼职就业、共享员工创造条件。加大新
7、业态人才在社会保障、安居落户、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创设五大引才载体1 .开展“阿拉”宣讲活动。在高校开展“阿拉”宣讲,组织县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企业家、校友代表等走进高校,以县情、特色产业、重点企业、人才政策为主题,每年定期面向10个重点引才城市的50所重点引才高校开展巡回宣讲,加强源头宣传。在县内高中开设“阿拉”课堂,组织政府领导、企业家、乡贤走进县内各高中,每年开设不低于三课时特色教育课,加强源头引导。支持中学在沪宁杭等校友集中地建设联合校友会,发挥“吸铁石”效应,宣传推介,帮助引荐人才。实施新乡贤培育“青蓝行动”,每年选培5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成为“青
8、蓝学子”,全程关心关注求学、就业、创业等过程,增强籍学子对家乡的归属感。2 .打造高校引才联盟。建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教育卫生部门常态化联系高校院所机制,1个成员单位对接联系1-2家高校院所,持续积累大学生信息和人脉资源。筛选30家政校企合作紧密的高校院所,设立一批引才工作站,聘请一批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优秀学子等担任引才使者,每年定期举办2次引才使者行活动。3 .做实“心象事成引才品牌。加强人才招聘活动统筹和布局,积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常态化开展一站式高校巡回招聘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日、人才科技周、“毕洽会”等市级以上重点引才活动,组织籍学子进名企、进名村、进景区等活动,
9、每年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20场次以上。将每年5月20日定为招聘日,吸引500名以上大学生来象参加对接交流和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大学生提供精准高效的人才供需对接服务。4 .打造“青年与海”创业创新品牌。加强全县创业活动统筹布局,围绕海洋经济和青年主题,择机择地举办创业大赛、海洋论坛、项目对接推介、创业培训等活动,打造“青年与海”创业创新品牌。完善全流程创业创新扶持体系,健全“青年创业贷”“微创保”等信贷担保服务机制,实施重点人才项目资助和薪酬补贴制度,强化创业创新兜底保障。5 .办好高层次人才行活动。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行活动,组织在外籍优秀人才“家燕归巢”系列活动,发挥海内外人才工作站、引才联络
10、点、校友会、同乡会等作用,推动人才项目合作、智力回归等。建好用好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探索青年人才康养休闲基地建设,组织专家、博士行活动,增强专家、博士与的粘度。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服务活动4场次以上。(三)夯实五大服务保障1 建好用好“人才码”。围绕青年人需求,持续扩充“人才码”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打造“学子码”,由高中学校引导籍学子申领“家燕归巢学子码”,由联盟高校和企业引导来象学子申领“凤栖山海学子码”,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高校学子资源归集,为来象大学生提供“一码游”“一码知政策”“一码促就业”等服务,并可凭码享受景点、交通等方面优惠。2 .深化“青年之家”建设。建立县乡两级“青年之家”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开展 半岛 创业 创新 集聚 行动 实施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