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docx
《临沂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沂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根据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农业农村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2.26亿元,比2015年增长2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8元,增长47.0%,年均增长率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增幅。“十三五”期间,全市1275个贫困村摘帽,累计减贫4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
2、底的4.85%到2018年底基本“归零”,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一)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良种良法等配套技术推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8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65万亩,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965.96万亩,总产416.48万吨。农机研发创新和政策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及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o(三)农业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三五”期间,不断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农业+”模式的发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
3、807家;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4个,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67个。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1067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493家。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106个、省级旅游强镇4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6个。临沂市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市”称号。(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着力使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核心优势和战略优势。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十三五”末已有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
4、40项。培育价值过10亿的区域公用品牌11个,企业产品品牌7个。“产自临沂”荣获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十强、年度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共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个。(五)循环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在兰陵县、平邑县、郑城县、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临沐县和蒙阴县实施了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62%o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7%,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实施科技展翅行动,提升农业科技创
5、新和推广能力。2020年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完成县域村庄优化布局,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规划应编尽编。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全覆盖。累计解决了556.8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造林面积近79万亩、改厕100多万户。培育省级美丽乡村134个、市级300个,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9个。二、发展环境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本框架建立,全社会关心农
6、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牢牢把握“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路径。2020年6月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作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三步走”的部署安排,逐步把临沂打造成为长三角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
7、“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展望“十四五”,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我市“三农”发展已进入“四期叠加”的发展阶段,乡村发展活力和动能将进一步释放,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将更加明显,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进程加快,乡村发展形态和格局更趋多元化。但就目前看,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一是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能力较弱,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度低,农产品品牌国内影响力有待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亟需全面提升。二是加快乡村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农村生态环境
8、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依然很重,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需不断提升,满足农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城乡融合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城乡间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流动不顺畅,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融合共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需要加快补上各项短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为总抓手,以全面对接
9、深度融入长三角发展为总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为路径,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真正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探索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临沂实践,着力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沂蒙新乡村。(一)基本原则规划引领,优先发展。深入对接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编制工作,高标准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程与各项规划有效衔接。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干部配备
10、、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农村一二三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要素制约,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一农民主体,共创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
11、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平衡和农产品安全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底线,牢固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一一改革驱动,创新引领。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激发乡村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三)发展定位1.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走在前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等,强化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增强农
12、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2.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全面落实“三步走”路径,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思路,推动现代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探索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争取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率先突破。(四)发展目标到2025年,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夯实,乡村治理能力大幅提升,3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农业全
13、产业链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过55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到2025年,1/3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左右,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至2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45:1以内。农产品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农产品质量全链条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营销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
14、、监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到55%以上,建制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表1“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20年基准值2025年目标值属性农粮食综合生产416.5418约业高质高效能力(万吨)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898预期性畜禽规模养殖比重(%)7480预期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7075预期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15、(万亩)548650期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9.592预期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547.75600预期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265预期性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4050.642预期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6.788预期性农作物秸秆综93.6295预乡村宜居宜业合利用率(%)期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IOO100预期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55预期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98.5预期性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占比()96100期性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8085预期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6568预期性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居
16、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7预期性农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0513.05预期性占比(%)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占比(%)3060预期性四、发展布局立足临沂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规划布局“一核三廊一带四区多园”的现代高效农业空间布局。到2025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一)“一核”即都市农业核心圈。包括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以保障供应、生态宜居、休闲观光三大主体功能为载体,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二)“三廊”即沂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
17、沐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防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1.沂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包括沂水县、沂南县、兰山区、河东区、临沐县、郑城县。改造、提升现有的农业设施,形成一批蔬菜瓜果、苗木花卉、果品林木、现代渔业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信誉良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将沂河沿岸打造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休闲观光农业样板带和现代农业发展隆起带。2 .沐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包括莒南县、河东区、临沐县、郑城县。沐河北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杞柳、花卉苗木等产业;沐河中段,做大做强杞柳与沐马古道旅游业,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文化长廊;郑城沐
18、河沿岸,建设集观赏、银杏叶采摘、中药提取、苗木繁育、培训、展示与示范为一体的银杏文化中心,打造银杏产业园。3 .祐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包括平邑县、费县、兰山区。充分发挥金银花、林果产业优势,突出沿河两岸农业标准化、基地化和品牌化特色,建设山东中药材物流城、水果罐头生产基地等,打造集生态、观光、展示、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长廊,推进沿岸生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三)“一带”即环蒙山生态经济发展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蒙山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立足蒙山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推广立体种养型林业循环经济,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及其品牌影响力,同时依托优势景观
19、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特色鲜明、种养循环、生态良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四区”即南部粮食蔬菜设施农业区、北部果蔬畜牧循环农业区、西部林果药材特色农业区和东部粮油果茶高效农业区。1.南部粮食蔬菜设施农业区。包括郑城县、兰陵县。巩固粮食大县地位,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粮食产能建设,打造“姜湖贡米”品牌;打响“郑城银杏”品牌,建设重坊镇中华银杏品种园、新村万亩银杏园,建成国家级银杏品种园、古银杏观赏森林公园,建设银杏产业集群;做大苗木花卉产业,建设1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万亩杞柳种植加工基地;实施高产创建,抓好农田基地建设,加强粮食产能建设;强化蔬菜优势,
20、发展设施农业,加强产品推介,打响“苍山蔬菜”“苍山大蒜”“苍山牛茅”品牌,建设蔬菜产业集群。4 .北部果蔬畜牧循环农业区。包括蒙阴县、沂水县和沂南县。壮大果品产业,重点发展蜜桃、苹果,发展贮藏加工,打响蒙阴蜜桃、蒙阴苹果、沂水苹果品牌,建设蜜桃、苹果产业集群;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设施蔬菜,打造沂南黄瓜、沂水生姜等品牌;提升沂南鸭产业专业化水平,采用先进营销模式,实现鸭产品精细加工,开拓市场,打响沂南肉鸭品牌,建设肉鸭产业集群;扩大环保养猪规模,打响沂水环保养猪品牌;扶持长毛兔产业发展,建设集长毛兔养殖、皮毛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际皮革城。5 .西部林果药材特色农业区。包括费县、平邑县。提升水果生产
21、加工水平,加强适合水果罐头加工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壮大平邑地方镇罐头加工产业集群,打响“平邑罐头”品牌;加强干果标准化技术推广,提高干果产量,打造蒙山板栗、费县核桃等品牌;实施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完善金银花等相关中药材深加工,建设中药材物流与电子交易配送基地,打造金银花产业集群,打响“平邑金银花”品牌;挖掘林业产业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板材品牌,建设费县板材加工集群;深入开发黑山羊产业,研发临沂绿色、生态黑山羊产品,打造“沂蒙黑山羊”品牌。6 .东部粮油果茶高效农业区。包括莒南县、临沐县和河东区。强化花生产业优势,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整合现有粮油企业,组成企业联盟,建设
22、粮油产业集群,打造“莒南花生”“临沐花生”品牌,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产品品牌;扩大茶叶基地面积,研发茶叶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整合品牌,全力打造沂蒙绿茶品牌,培育有影响力的茶叶产品品牌;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建设临沐、临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推广环保养猪技术,建设从良种繁育饲养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五)“多园”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园两体一区”建设,每个县区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一批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基地、优质花生生产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优
23、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壮大蔬菜、果品、粮油、中药材、畜禽、食用菌、柳编及花卉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产业集群;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推进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建设优质安全的饲料兽药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农牧循环体系。优化渔业可持续发展布局,发展生态渔业,建立沂蒙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渔业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流通重要节点城市和城市消费终端,率先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中心,打造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五、十大重点任务(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24、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1.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各项强农稳粮政策,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吨粮县、吨粮镇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强化技术和模式攻关,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粮食新品种,推进粮食绿色生产。到2025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18万吨。(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等配合)2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强化耕地管控,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控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和非耕地,严控非农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沂市 十四 推进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