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篇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 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 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 习做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促进学生 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爰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 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 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学 道德与法治课的
2、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 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一、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由于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 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道德与法治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 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 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道德与法 治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一般不 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 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2、教学思想陈旧,教
3、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 动,新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 有的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 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 为了简单操作,把道德与法治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 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 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 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
4、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 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 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道德与 法治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 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 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 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 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 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目标的实
5、现。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 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 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 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 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 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一、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 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6、与道德与法治 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 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 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 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工作让道德与法治课,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 让道德与法治课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在道 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
7、 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 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 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 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 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 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 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 同
8、,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 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 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 的结论一 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一你会怎么做? 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 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 要作用。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 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 放
9、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 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 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 方面:(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 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 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 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 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 经验,结合
10、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 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 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 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 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 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 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 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 的效果。(3)、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 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
11、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 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 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上匕较自然地主动发展, 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 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 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 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 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
12、学生高尚 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 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 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 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 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 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 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 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县教研室对道德与法治也进行备课、听课、教研、反 思。教育教学
13、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 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可见,弘扬人的实践性,是时代的呼唤, 是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德育的明智选择。【篇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放性教学摘要:在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一道 德与法治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 弊端,那就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造成学生知 行脱节、 说 做不一。其实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 合的学科,作者旨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教
14、学内 容,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形式四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 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注重导课的开放性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 的兴趣”。品社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 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1.音乐渲染。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 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 学生的求
15、知欲望。如劳动光荣一课,教师可播放劳动光荣的歌曲 让学生欣赏并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教祠顺势揭示课 题。2、实验操作。运用实验操作法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中, 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3、趣味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学 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讲述故事、实物演 示、小品表演、猜测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 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 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 替地运用,
16、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开放性教学预 期的教学效果。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 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 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 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 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事实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 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只有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 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才能促进学
17、 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 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说明只有让学生不断地 进行实践活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此我本着让学生走进生 活、走近社会的思想进行教学。三、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品社课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 育人、以情感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 生间应有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为此,笔者 认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 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坦露一切,把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18、,让孩子自 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要实施开放化、 活动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 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台上台下”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 发挥。不妨改为“茶馆式”,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团 团围坐,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推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活动成果;也 可改成组与组竞赛的“对垒”式。2、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让每个孩子 的思维都被激活,让每个孩子的情感都受到激发,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茶馆式”教
19、学模式就为人人参与教学提供 了充分的空间。四、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进行评价是品社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特别是如何提高 道德与法治的测试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在评价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通过尝试“开放性” 的品德评价机制,明显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1.调整评价目标教师对学生在思品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 几个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 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2、充实评价内容在思品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
20、”再认、再现 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 思维;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态 度、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3、尝试开放性品德成绩测试所谓“开放性”是相对于闭卷测试或开卷测试而言的,即测试内 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都开放。它无须教师或其他人员监考,不要求学 生在教室或统一地点答题,测试时间长达一天。一天内若因调查、了解或 实践活动影响了答题,时间还可延长,直到做完为止。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性,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 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化,从而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这种单一的 教学形式,真正实现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道德 法治 教学 论文 集合

文档标签
- 道德与法治
- 立足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道德课例认识居民身份证教学设计1
- 浅谈全景式教学的几点感悟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
- 2023版道德与法治练习题第一章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测试卷真题及答案2022版
- 九上道德与法治富强与创新单元教学设计27页
- 一下道德与法治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教案
- 开放性教具游戏性教学
-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
- 以言立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发掘
- 生活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源头活水
-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第8课
-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
- 生活让学生爱上习作
- 新时代下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