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docx
《康复医学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康复医学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病名:脑梗死(ICD-10编码:163)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
2、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1.)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神经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第二版)。(1)联合反应:不随意运动,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由脊髓控制,偏瘫早期出现,中后期逐渐减弱。(2)共同运动:半随意动作,上肢以屈肌共同运动为主,下肢以伸肌共同运动为主。(3)肌张力异常:肌张力低下逐渐恢复正常;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
3、(4)平衡功能异常:表现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5)伴有症状:偏身感觉障碍,言语认知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6)影像学检查有责任病灶。(二)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3 .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三)证候诊断1 .中经络(1)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2)气虚血瘀证:面色晓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滤,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4)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
4、侧弦滑而大。2 .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经络(1)痰瘀阻络证治法:熄风化痰通络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半夏9g、天麻12g、枳壳15g、白附子6g、全蝎6g
5、、竹茹30g加减,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兼有舌苔黄腻、烦躁不安等热象者,加黄苓9g、山桅子6g以清热泻火;头晕头痛者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平肝熄风。饮食疗法:适食玫瑰花、山楂、橘皮、黑木耳等。忌食羊肉、狗肉、油炸食品及酒。(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芭60g、当归6g、赤芍6g、川茸6g、桃仁6g、红花6g、地龙6g加减,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气虚明显者,加党参30g以益气通络,心悸喘息者;加桂枝12g、炙甘草12g以温经通阳;上肢偏废者,加桂枝9g以通络;下肢无力者,加杜仲12g、桑寄生15g以强壮筋骨;血瘀明显者,加水蛭6
6、g、鸡血藤15g以破血通络。饮食疗法:常服党参膏、山药膏、蕙茂仁粉等,忌食肥甘厚味。(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熄风方药:地黄饮子加减:龟板15g、白芍30g、生龙牡各30g、代赭石9g、钩藤30g(后入)加减,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夹有痰热者,加浙贝15g、竹茹30g以清热化痰;头痛重者,加石决明30g、夏枯草9g以清肝息风。饮食疗法:常服百合粥、黑芝麻、木耳等。忌食羊肉、狗肉、油炸、辛辣等食品及酒类。(4)痰热腑实证治法:化痰通腑方药:星萎承气汤加减:瓜萎9g、胆南星6g、大黄(后入)9g、芒硝6g加减,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热象明显者,加黄苓9g、山
7、桅子6g;体弱津亏者,加麦冬20g、玄参9g。饮食疗法:适食慈及仁、莲子粥、萝卜、荷叶等。忌食羊肉、狗肉、酒类、油炸等食品。2 .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茸、丹皮、半夏、陈皮、桅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痰蒙清窍证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8、(包括中药注射剂)。(3)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方药为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二)中医特色治疗1 .手指点穴(宗筋疗法)(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一般每秒23次。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
9、部损伤。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点法有轻、中、重之分。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实证”的患者。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珞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此手法可用于中风早期或痰热腹实等证患者。(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具体循经如下:痰瘀阻络证:循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点穴。气虚血瘀证:循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医学 优势 中医 诊疗 方案 中风 脑梗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