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概论第六讲.ppt
《自动化概论第六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概论第六讲.ppt(8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6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001,本章内容,6.1 自动控制的基本形式6.2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控制方法PID控制6.3最热门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002,什么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与自动化的关系和区别:自动控制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化强调的是代替人完成任务,而自动控制强调的则是控制,通过控制使某些变量(如温度、速度、压力、位置、运动轨迹等)按要求变化。,自动控制就是无须人的直接参与,通过控制装置去自动操纵机器、设备等,使其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完成要求的任务。,003,6.1 自动控制的基本形式,004,例:电加热炉的炉温控制,外部扰动:电源电压波动,环境温度变化等内部扰动:元器件老化、参数
2、改变,工件体积和质量变化等,给定电位器,给定电压,加热炉,+,-,交流电源,工件,6.1.1 最简单的控制开环控制,005,特点:没有反馈,结构简单,但抗扰性差,控制精度低,原理图:,方块图:,功率放大器,加热炉,控制输入,(给定电压),(电功率),输出量,(炉温),控制装置,受控对象,扰动量,扰动量,给定电位器,给定电压,加热炉,+,-,交流电源,工件,006,6.1.2 自动控制的精髓反馈控制,例:电加热炉的炉温反馈控制(人作为控制器),给定电位器,给定电压,加热炉,+,-,交流电源,工件,温度检测,根据炉温的高低调节给定电压,从而调节温度,007,给定电位器,控制量,加热炉,控制器,误差
3、 e,温度变送器,变换电压 uf,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功率放大器,温度信号,+,-,交流电源,给定电压ur,u,输出量 y(炉温),+,-,工件,注:反馈控制又称为“闭环控制”,电加热炉的炉温反馈控制(自动控制),008,方块图:,原理图:,给定电位器,控制量,加热炉,控制器,误差 e,温度变送器,变换电压 uf,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功率放大器,温度信号,+,-,交流电源,给定电压 ur,u,输出量 y(炉温),+,-,工件,009,反馈控制的特点:有反馈信息(信号传递形成闭合回路),抗扰性好,控制精度高,反馈形式:负反馈(广泛应用),正反馈(很少用),010,反馈系统的相关术语:,受控对象,
4、反馈信号,温度:被控量,给定信号,比较环节,-,01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012,反馈控制系统举例:水箱的水位控制,+,-,水位 y,出水,阀门,误差,进水,水箱,放大器,M,电机,给定电位计,方块图?,013,反馈控制举例:全自动燃气热水器,手动调节,全自动反馈调节:自动根据水温调节火力,014,反馈控制举例:电冰箱的温度控制,015,反馈控制举例:楼房恒压供水,016,其他反馈控制的例子:,人走路、骑车、驾车等 数控机床自动加工零件 交通信号反馈控制 雷达火炮系统自动跟踪飞机 人的体温、呼吸、心跳等 教学过程、人才培养过程 人口控制、经济控制,还有哪些你知道的反馈控制系统例子?,0
5、17,6.1.3 即时纠偏补偿控制,例:电加热炉对电源电压波动的补偿控制,电源电压输出电压,但补偿调节器使控制电压 输出电压基本不变温度基本不变,补偿控制的特点:提供一个控制作用来尽量抵消扰 动对系统的影响,抑制扰动比反馈控制更及时。,018,补偿控制属于开环控制,补偿效果取决于设计是否准确,而且仅对特定可测扰动有效,一般扰动要靠反馈控制来抑制。,019,复合控制系统例:水箱的水位反馈控制+针对出水流量变化的补偿控制,比单纯的反馈调节更快、更及时!,020,补偿控制可更快地及时抑制可测扰动对输出的影响(对其他扰动没有抑制作用);反馈控制可抑制一般扰动对输出的影响;两者的结合可改善抗扰性,提高控
6、制精度;缺点是结构较复杂。,复合控制的一般结构及特点,021,6.2 最基本的控制方法PID控制,022,控制器,受控对象,检测装置,给定输入,反馈信号,控制量,误差,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常见结构,与人作对比:检测装置人的感觉器官;控制器人的大脑;执行机构人的四肢。决定系统性能的最关键部分:控制器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开关控制最常用控制方式:PID控制,执行机构,023,什么是PID控制?,PID:Proportional-Integre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原理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PID控制的历史悠久,产生于20世纪初,先后有机械式、液动式、气动式、电子式等;
7、PID控制的适应面广,生命力强,至今仍为工程应用的主流(80)。,024,PID控制的结构,比例、积分、微分作用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组合,如 P控制、PI控制、PD控制、PID控制。,025,例:水温调节系统,控制输入:进水口的热水流量与冷水流量之比受控变量:出水口的水温控制目标:保持出水温度基本恒定各种扰动:进水口水温和水压的波动、环境温度变化、用户的用水量变化等,026,水温反馈控制系统,总的控制思路:若水温偏低,则增大控制输入,即增大热/冷水流量的比值;反之,若水温偏高,则减小控制输入。,027,水温调节的比例控制作用,若水温偏低,则水温低得越多,就使控制输入增大得越多;反之,若水温偏高,
8、则水温高得越多,就使控制输入减小得越多。即控制量的大小大致与偏差成比例。,028,比例控制的特点,比例控制的结构最简单,只有一个比例系数,可以使输出在有扰动的情况下基本恒定。比例系数的设置应适当,过小会调节作用太弱,系统变化过于缓慢,并产生较大误差;过大就会调节过头,偏差的一点点变化会对应产生很大的控制作用,容易引起系统输出上下波动,即发生振荡。比例系数的确定是在响应的快速性与平稳性之间进行折衷。比例调节基于偏差,不可能完全消除偏差。,029,水温调节的积分控制作用,若水温低于期望值,则将输入增大一些,如果还没有达到,就再增大一些,这样一点一点地调节,直到水温合适为止;控制输入包含对偏差的积分
9、,即偏差在时间上的累积,可以最终消除偏差。,030,积分控制的特点,只要偏差不为零,偏差就不断累积,从而使控制量不断增大或减小,直到偏差为零为止。积分作用一般和比例作用配合组成PI调节器,并不单独使用,原因是积分控制作用比较缓慢。例如,水温很低,也就是偏差很大,本应该大幅度增大输入量,使水温尽快上升,但若只有积分控制,则输入量只能逐渐增大,水温上升缓慢;而比例作用则是误差越大,控制作用越强。比例控制是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控制作用,积分控制只是配合比例控制起作用。,031,水温调节的微分控制作用,若扰动使水温开始升高,则应降低热/冷水比值,且升温速度越快,降低越多;反之若水温要降低,则应增大热/
10、冷水比值,且降低速度越快,增大越多。即控制作用与水温的变化率成正比。,032,微分控制的特点,微分控制是基于偏差的变化率,水温还没有变,刚有变化的趋势,调节作用就开始了,所以微分控制具有“超前”或“预测”的性质,可以及时地抑制水温的变化。微分控制只在系统的动态过程中起作用,系统达到稳态后微分作用对控制量没有影响,所以不能单独使用,一般是和比例、积分作用一起构成PD 或PID调节器。微分会放大高频噪声信号,且频率越高,放大得越厉害,因此通常要配置一个能够过滤掉高频信号的低通滤波器。,033,PID控制的优、缺点,PID控制简单实用,工作原理简单,物理意义清楚,一线的工程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PID
11、控制的设计和调节参数少,且调整方针明确。PID控制是一种通用控制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且不断改进和完善,如偏差小到一定程度才投入积分作用的“积分分离”控制、能自动计算控制参数的参数自整定PID控制、能随时根据系统状态调整控制参数的自适应或智能型PID控制等。PID控制是以简单的控制结构来获得相对满意的控制性能,控制效果有限,且对时变、大时滞、多变量系统等常常无能为力。,034,6.3 最热门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035,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专家控制(Expert Control)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神经网络控制(Neural Network Control)对智能控制的一些展
12、望,036,6.3.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智能”?什么是“智能控制”?,人的智能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记忆、学习、模仿、适应、联想、语言表达、文字识别、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综合决策等各种能力。,当自动控制方式明显地具有这些智能特征时,就称其为“智能控制”。,037,人与智能控制,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智能控制系统,人脑及神经系统相当于智能控制器,对通过感官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和决策,并利用手和脚等执行机构作出相应的反应,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完成难度很大的任务。,038,传统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广义地讲,几乎所有的自动控制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的控制方式,或多或少地具
13、有“智能”,但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智能控制”仍然有别于传统的自动控制方式,两者虽无明确的界限,但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基于数学模型、以定量分析为主;而智能控制则更多地基于知识,利用专家经验、逻辑推理、学习功能、遗传和进化机制等来进行控制,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039,智能控制的主要特点,体现了人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思想,拥有受控对象及环境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能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控制。,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等,在系统的实现上
14、则必须依托计算机技术。基本上属于“方法”范畴,理论分析困难,理论体系尚未建立。,040,萌芽期(60年代),形成期(70年代),发展期(80年代),高潮期(90年代至今),智能控制的发展阶段:,041,智能控制的主要类型,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学习控制基于规则的仿人控制,042,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控制?,6.3.2 专家控制(Expert Control),“专家”是具有某一领域专门知识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而“专家系统”则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存储有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并用推理的方式针对问题给出结论。,“专家控制”是将专家或现场操作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成知识库,形成很多条规则,并利用计算机、
15、通过推理来实施控制。,043,专家系统、专家控制的产生及发展,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1965年提出,最初用于化学质谱分析,后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瑞典的strm于1983年首次将专家系统用于常规控制器参数的自动整定,并于1984年正式提出了专家控制的概念,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飞机的操纵控制、故障诊断、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等。,044,常见的两类专家控制系统,直接型专家控制 用于取代常规的控制器,直接控制受控对象或生产过程。,间控型专家控制 和常规控制器相结合,组成对受控对象或生产过程进行间接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通常利用偏差和偏差变化率来调节常规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化 概论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