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设计基础》1.ppt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机械设计基础》1.ppt(4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绪 论,0.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0.2 课程的内容、地位和任务0.3 学习方法,0.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一、概念 机械是人们用以代替或减轻体力(脑力)劳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把具体的机械叫做机器。如汽车、飞机、摩托车、起重机、挖掘机、电风扇、缝纫机、洗衣机等。,0.1 机器的组成及特例1:图1-1,单缸内燃机由:缸体1、活塞2、连杆3、曲轴4、齿轮5和6、凸轮轴7、进气门顶杆8、排气门顶杆9、进气门10、排气门11等组成。,图 1-1 单缸内燃机,0.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例1,1,2,2,5,7,8,9,10,11,当燃气在气缸内推动活塞作往复移动时,
2、通过连杆使曲轴作连续转动,经进气压缩爆燃排气的循环过程,将燃气热能不断地转换为机械能。,0.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例2图1-2,颚式破碎机:在电动机1的轴上安装V带轮2,通过V带3驱动带轮4,偏心轴5随之转动,使动颚6(动颚连在肘板8上)产生摆动,从而破碎置于动颚6与定颚7之间的物料,完成有用的机械功。,图 1-2 颚式破碎机,内燃机、破碎机都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以代替人的劳动。尽管它们的形态、性能、结构各异,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是一种人为实体的组合;2.各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进行能量、物料或信息的变换与传递,并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二、构件
3、与零件、部件什么是构件?构件就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从运动角度看,构件是一个具有独立运动的单元体,机构由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构件组成。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连接组成的。从制造的角度看,机器是由若干零件组成的,零件是最小的制造单元。较复杂的机器是先由零件组装成部件,再由零件和部件组装成机器。,例:图1-3 内燃机连杆就是由单独加工的连杆体1、连杆头2、轴套3、轴瓦4、螺栓5和螺母6等零件组成的。,图 1-3 内燃机连杆,从制造的角度看,机器是由若干零件组成的,零件是最小的制造单元。较复杂的机器是先由零件组装成部件,再由零件和部件组装成机器。,0.2 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
4、务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主干技术基础课。要综合应用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知识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较之以往的先行课更接近工程实际,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必修的课程之一。,二、课程的内容和任务 本课程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功能及应用等基本知识;二是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0.3 课程学习特点 在本课程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摸清规律,系统学习。本课程内容以篇、章划分,各篇内容联系密切,共性突出,自成系统;各章内容特点明确
5、,知识点突出。2)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重要的是如何综合运用诸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注重实践,举一反三。本课程学习中要多练习,多实践,多做简单设计及模拟练习,并要举一反三,加深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中学,在学中用,努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4)主次分明,灵活应用。机械设计中许多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教材中会介绍很多经验公式、参数表格及简单计算,学习中要分清主次,注重应用,灵活掌握。,(5)注意综合归纳,提高实践能力。学习中要克服重视理论计算而忽视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的倾向,注意综合归纳分析,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求得最佳效果。,第1章 机械设计概论,1.
6、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1.4 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1.1.1、设计机械零件的基本要求,零件工作可靠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对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成本低廉1.合理选择材料,降低材料费用;2.保证良好的工艺性,减少制造费用;3.尽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设计、简化设计过程从而降低成本。,1.1.2、设计机械的基本要求,1实现预定功能2满足可靠性要求3满足经济性要求4操作方便、工作安全5推行标准化要6造型美观、减少污染,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1.2.1、机
7、械设计的内容理论设计、经验设计和模型设计,1.2.2、机械设计的步骤,1.产品规划,机械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提出的。此时,对所要设计的机械只是个模糊的概念。,1.产品规划阶段,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2.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包括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和其他辅助系统设计。,2.方案设计阶段,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3.技术设计阶段,机械的结构和技术设计是根据机构运动简图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的总体结构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及绘制全部生产图纸,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使用说明书、标准件明细表等技术文件。,3.技术设计阶段,1.2 机
8、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4.施工、设计、文件编制,在完成产品基本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审查、决策,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计,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4.施工、设计、文件编制阶段,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零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什么?表明机械零件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满足机械零件使用功能要求的计算准则包含了哪些内容?请你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机械零件丧失预定功能或预定功能指标降低至许用值以下的现象,称为机械零件的失效,强度不够所引起的破坏是最常见的零件失效形式,但不是零件失效的唯一形式。设计零件所依据的计算准则,是与零件
9、的失效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针对不同的失效形式,提出不同的计算准则。,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
10、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
11、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1、失效分析,表面压溃,过量塑性变形,打滑,磨损,疲劳点蚀,胶合,断裂,振动失效,过量弹性变形,零件失效,表面失效,1强度准则:2刚度计算准则3耐磨准则4振动稳定性准则5散热性准则6可靠性准则,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及设计计算准则,1.3.2、设计计算准则,零件抵抗失效的安全工作限度称为零件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同一种零件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失效
12、形式,对应于各种失效形式,就会有不同的工作能力。根据不同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称为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1强度准则:强度是衡量机械零件工作能力最基本的计算准则,它是指零件受载后抵抗断裂、塑性变形及表面失效的应力。强度可分为整体强度和表面强度(接触与挤压强度)。,2刚度计算准则: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其刚度条件为: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应小于或等于机器工作性能允许的极限值。,3耐磨准则设计时应使零件在预定使用期内的磨损量不超过允许值,采用限制零件相对运动表面间的压强P不超过许用值P。即:PP,4振动稳定性准则:为避免共振,在设计高速机械中,应进行振动
13、分析和计算,使零件和系统的自振频率与周期性载荷的作用频率错开一定的范围,以确保零件及机械系统的振动稳定性。,5散热性准则:零件工作时如果温度过高,将导致润滑剂失去作用,材料强度极限下降,引起热变形及附加热应力等,从而使零件不能正常工作。散热性准则为:根据热平衡条件,工作温度t不应超过许用工作温度t,即tt。,6可靠性准则:零件的可靠度用零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来表示,即用在规定的寿命时间内连续工作的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比表示。如有NT个零件在预期寿命内只有NS个零件能连续正常工作,则其系统的可靠度为:R=NS/NT,1.4 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按规
14、定标准生产的零件称为标准件。标准化给机械制造带来的好处是:通用化是指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或不同类产品中采用同一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以减少零部件的种类,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2.1约束与约束反力2.2 平面机构的组成 2.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第2章 平面机构分析,2.1 约束与约束反力2.1.1 柔索约束 由绳索、链条、胶带等柔性物体所构成的约束称为柔索约束。柔索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柔索伸长的方向运动,而不能限制其他方向的运动,所以柔索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沿柔索中心线且背离被约束物体,即为拉力,通常用符号FT表示,如图2-1所示。,图 2-1,2.1
15、.2 光滑接触面约束 当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则构成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接触面对被约束物体在过接触点处的公切面内任意方向的运动不加限制,同时也不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处的公法线脱离接触面,但阻碍物体沿该公法线方向进入约束内部,因此,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反力必沿接触面处的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物体,即为压力,用符号FN表示,如图2-2所示。,图2-2,2.1.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1.中间铰约束,图 2-3,2.固定铰链支座约束,图 2-4,3.活动铰链支座约束,图 2-5,2.1.4 固定端约束 固定端约束又称为插入端约束,是工程实际中常见的一种约束类型,如插入墙体的外伸凉台、固定在
16、车床卡盘上的车刀、立于路边的电线杆等,如图2-6(a)、(b)、(c)所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构件一端被固定,既不允许固定端的任意移动,又不允许绕固定端随意转动,这种约束就是固定端约束。平面问题中通常用简图2-6(d)、(e)表示,其约束反力在外力作用面内可用简化了的两个正交分力Fx、Fy和力偶矩M来表示,如图2-6(f)所示。,图 2-6,2.2.1、运动副 使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例如,轴承中的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滚道、滑块与导槽,如图2-7(a)、(b)所示。它们之间既保持了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都构成了运动副。,2.2平面机构的组成,图
17、 2-7 运动副,1.低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根据低副构件间相对运动的形式不同,又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1)转动副:若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只能在一个平面内做相对转动,则称为转动副,也称铰链。如图2-8所示,构件1与构件2圆柱面接触,构件1可相对构件2转动,两者组成转动副。两构件中如有一个构件固定不动,则称为固定铰链,如图2 8(a)所示;二者均能转动,则称为活动铰链,如图2 8(b)所示。,图 2-8 转动副(a)固定铰链;(b)活动铰链,(2)移动副:若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只能沿轴线相对移动,则称为移动副。如图2-9所示,构件1和构件2以棱柱面接触,构件1可相对构件2沿轴
18、线移动,两者组成移动副。,图 2-9 移动副,转动副、移动副实例,2.高副 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所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图2-10(a)中的车轮1与钢轨2,图2-10(b)中的凸轮1与顶杆2,图2-10(c)中的齿轮1与齿轮2皆为点或线接触,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为接触处切线t-t方向的相对移动和在平面内的相对转动。构件1与构件2在直接接触处组成高副。,图 2-10 高副,齿轮副实例,2.2.2、运动链 两个以上构件以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称为运动链。若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形成首尾封闭的系统,则称为封闭运动链,简称闭链,如图2-11(a)、(b)所示;若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未形成首尾封闭的系统,则称为
19、开式运动链,简称开链,如图2-11(c)所示。,图 2-11 运动链,2.2.3、机构的组成 在运动链中,若将某一构件加以固定,且当一个或几个可动构件按照给定的规律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也随之做一定的运动,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机构中固定不动的构件称为机架,它用来支承机构中的可动构件;按照给定的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称为原动件或主动件,它是机构中输入运动或动力的构件,又称为输入构件。,2.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3.1、平面机构的表示方法 1.运动副的表示方法 1)转动副 两构件组成转动副的表示方法如图2-12(a)、(b)、(c)所示。圆圈用来表示转动副,其圆心代表相对转动轴线。若组成转动副的
20、两个构件都是活动件,则用图(a)表示;若其中一个为机架,则在代表机架的构件上加上斜线,如图2-12(b)、(c)所示。,图 2-12 转动副的表示方法,转动副实例,2)移动副 两构件组成移动副的表示方法如图2-13(a)、(b)、(c)所示。移动副的导路必须与相对移动方向一致。3)平面高副 两构件组成高副的表示方法如图2-14所示。其运动简图中应画出两构件接触处的曲线轮廓。,图 2-13 移动副的表示方法,图 2-14 高副的表示方法,2.构件的表示方法 构件的表示方法如图2-15所示。构件可用直线、三角形或方块等图形表示。图2-15(a)表示参与组成两个转动副的构件;图2-15(b)表示参与
21、组成一个转动副和一个移动副的构件;图2-15(c)表示参与组成三个转动副的构件,它一般用三角形表示,在三角形内加剖面线或在三个内角上涂上焊缝标记,表明三角形为一个构件;若三个转动副在同一直线上,则可用跨越半圆符号来连接直线,如图2-15(d)所示。,图 2-15,2.3.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步骤(1)分析机械的工作情况:找出机架,确定原动件和从动件(包括执行件和传动件)。(2)分析机械运动情况:从原动件开始,沿着运动传递路线逐一分析各构件间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3)合理选择视图平面:选择多数构件所在的运动平面或平行于运动平面的平面
22、作为视图平面。(4)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测量构件尺寸,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用规定的简单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机架上加上阴影线,在原动件上标上箭头,按传动路线给各构件依次标上构件号1,2,3,给各运动副标上A,B,C,(表示方法详见图2-16)。,比例尺L=,构件的实际长度(mm),构件的图形长度(mm),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举例 例 2-1 绘制图1-1所示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解(1)分析、确定构件类型。内燃机内包括三个机构,其运动平面平行,故可视为一个平面机构。活塞2为原动件,缸体1为机架,连杆3、曲轴4、齿轮5、齿轮6、凸轮轴7、进气门顶杆8、排气门顶杆9均为
23、从动件(其中顶杆8、9为执行件,连杆3、曲轴4、齿轮5、齿轮6、凸轮轴7为传动件)。,(2)确定运动副类型。曲柄滑块机构中活塞2与缸体1组成移动副,活塞2与连杆3、连杆3与曲轴4、曲轴4与缸体1分别组成转动副。齿轮机构中齿轮5与缸体1、齿轮6与缸体1分别组成转动副,齿轮5与齿轮6组成高副。凸轮机构中凸轮轴7与缸体1组成转动副,顶杆8与缸体1组成移动副,凸轮轴7与顶杆8组成高副。,(3)定视图方向。连杆运动平面为视图方向。(4)选择比例尺,绘制简图。先画出滑块导路中心线及曲轴中心位置,然后根据构件尺寸和运动副之间的尺寸,按选定的比例尺和规定符号绘出,如图2-16所示。,图 2-16 内燃机的机构
24、运动简图,2.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2.4.1、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做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三个独立运动的可能性。如图2-17所示,在xOy坐标系中,构件M可随其上任一点沿x轴、y轴方向移动,也可在xOy平面(绕垂直于xOy平面的轴线z)转动,这三个独立的运动称为该构件的自由度。,图 2-17 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2.4.2、构件的约束 平面机构的每个活动构件在未构成运动副之前都是三个自由度。当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运动副之后,它们的相对运动就受到限制,自由度随之减少。运动副对构件的独立运动所加的限制称为约束。不同类型的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不同。每引入一个约束,构件就减少一个自由度。,图2 18(a
25、)所示的转动副约束了x、y两个方向的移动,只保留一个转动;,图2 18(a),图2 18(b)所示的移动副约束了沿y轴方向的移动和在xOy平面内的转动,只保留沿x轴方向的移动;,图2 18(b),图2 18(c)所示的高副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n-n方向的移动。,图2 18(c),2.4.3、构件系统自由度的计算 1.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机构的自由度就是机构具有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自由度取决于运动链中构件的数目及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设一个平面运动链由k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构件为机架,则有n=k-1个活动构件。未构成运动副之前,这些活动构件应有3n个自由度。假设构成PL个低副和PH个高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基础 高职 机械设计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