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酶.pptx
《《生物化学》——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酶.ppt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物化学酶,一、酶的概念,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二、酶的催化特点,1.高效性: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1061013倍。,1mol过氧化氢酶 5106molH2O21mol离子铁 610-4molH2O2,2.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3.敏感性: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4.可调性: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速度的调节
2、。,三、酶的分类,酶,单纯酶,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因子,辅因子,辅酶,: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辅基,: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金属激活剂,: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2.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结合。,3.多酶复合物(multienzyme s
3、ystem):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物。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四、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必需基团,活性部位,维持酶的空间结构,结合基团,催化基团,专一性,催化性质,(二)酶原的激活,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过程。,在组织细胞中,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可保护分泌这种酶的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三)同工酶(isoenzyme),能催化相同的化
4、学反应,但在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五、酶的作用机理,(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化学反应自由能方程式G=H-TS,(G是总自由能的变化,H 是总热能的变化,S是熵的变化),当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G0,反应能自发进行。,活化能: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mol 反应物全部进入活化状态所需的自由能。,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途径:用加热或光照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二)中间产物学说,E+S,ES,E+P,中
5、间产物存在的证据:1.同位素32P标记底物法(磷酸化酶与葡萄糖结合);2.吸收光谱法(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结合)。,(三)诱导嵌合学说,“锁钥学说”(Fischer,1890):酶的活性中心结构与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紧密结合成中间络合物。,诱导嵌合学说(Koshland,1958):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定的灵活性,当底物(激活剂或抑制剂)与酶分子结合时,酶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使反应所需的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正确地排列和定向,转入有效的作用位置,这样才能使酶与底物完全吻合,结合成中间产物。,(四)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酶分子为酶的催化提供各种功能基团和形成特定的活性中心,酶
6、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使分子间的催化反应转变为分子内的催化反应。,1.邻近定向效应:酶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过程中,底物分子从稀溶液中密集到活性中心区,并使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正确定向排列所产生的效应。,2.“张力”与“形变”:酶与底物的结合,不仅酶分子发生构象变化,同样底物分子也会发生扭曲变形,使底物分子的某些键的键能减弱,产生键扭曲,降低了反应活化能。,3.酸碱催化:通过想反应物(作为碱)提供质子或从反应物(作为酸)夺取质子来达到加速反应的一类催化。(广义酸碱催化),蛋白质中起酸或碱催化的功能基团有氨基、羧基、咪唑基、巯基和酚基。,4.共价催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与酶分子上的
7、活性基团间通过共价结合而形成的中间物,快速完成反应。,六、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 反应速度的因素,(一)酶反应速度的测量,用一定时间内底物减少或产物生成的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测定反应的初速度。,(二)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在有足够底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v=k E,(三)底物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1.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一级反应 v=k S,零级反应 v=k E,用中间产物学说解释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曲线的二相现象:,当底物浓度很低时,有多余的酶没与底物结合,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中间络合物的浓度不断增高。,当底物浓度较高时,溶液中的酶全部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虽增加底物浓度也不
8、会有更多的中间产物生成。,2.米氏方程式(Michaelis-Menten equation),k1,k2,k3,(kmS,v=kS;km S,v=Vmax),3.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测定,v=Vmax/2,则:km=S,意义:,(1)km是酶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常数。其大小与酶的浓度无关,而与具体的底物有关,且随着温度、pH和离子强度而改变。,(2)从km可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最小的底物,通常就是该酶的最适底物,也就是天然底物。,(3)当k2k3时,km的大小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性。,(四)pH对酶作用的影响,pH,最适pH(optimum pH),1.最适pH,2.pH稳定性,表现出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