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2生长发育.docx
《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2生长发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2生长发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上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总的规律性有助于儿科医生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与指导。1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
2、身长在生后第1年,尤其前3个月增加很快,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2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图21)。这种各系统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3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3、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的影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4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认识事物的过程:先会看、听、感觉事物,逐渐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细胞染色体所载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在异常情况下,严重影响生长的遗传
4、代谢性疾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二、环境因素1 .营养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宫内胎儿生长发育,需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当营养素供给充足且比例恰当,加之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使生长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宫内营养不良不仅使胎儿体格生长落后,严重时还影响脑的发育;生后营养不良,特别是第12年的严重营养不良,可影响体重、身高及智能的发育。2 .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阻扰作用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可造成生长迟缓。3 .母亲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生
5、活环境、营养、情绪、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体格生长以及脑的发育迟缓;妊娠早期受到某些药物、X线照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均可影响胎儿的发育。4 .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易被家长和儿科医生忽视。成人疾病胎儿起源学说(developmentalorginalhealthanddiseases,DOHaD)意指“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是今年提出的关于人类疾病起源的新概念。该学说认为,胎儿在宫内发育中受到遗传、宫内环境的影响,不仅会影响胎儿期的生长发育,而且可能引起持续的结构功能改变,导致将来一
6、系列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孕期营养缺乏将对后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肥胖和血脂异常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综上所述,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与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因此,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节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格生长应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表示。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的增长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
7、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儿科临床中用体重计算药带和静脉输液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我国200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3kg0.39kg,女婴为3.24kg0.39kg,与世界卫生组织(MK)的参考值相近(男3.3kg,女3.2kg)。出生后体重增长应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曲线的延续。生后1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的
8、幅度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若生后及时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出生时体重受宫内因素的影响大,生后的体重与喂养、营养以及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附录一);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长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长值,即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IO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o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医务人员计算小儿用药量和液体
9、量,可用以下公式估计体重(表2-1):(二)身材的增长1 .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上儿童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l2cm。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ll13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2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12cm,即2岁时身长约87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0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身高(长)
10、的增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2 .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的值称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3 .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三)头围的增长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的长度称为头围。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334cu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nI)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cm
11、,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婴幼儿期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测量更重要。头围大小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头围V均值一2SD常提示有脑发育不良的可能,V均吐3SD以上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四)胸围的增长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绕胸一周为胸围。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胸围32cm,略小于头围l2cm0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ICn1)。(五)上臂围的增长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肩一周即为上臂围。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l
12、2cm因此,有人认为在无条件测体重和身高的场合,可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Cnl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V12.5cm为营养不良。(六)皮下脂肪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反映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腹壁皮下脂肪;背部皮下脂肪。要用皮下脂肪测量工具(测皮褶下卡钳)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数据。(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生长有一定规律1 .头与身长比例在宫内与婴幼儿期头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生长则较晚,生长时间也较长。因此,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新生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图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第八 讲义 02 生长发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