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讲义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docx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讲义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讲义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学习目标1.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的视觉心理及其对画面构图的影响。2、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非线性效应和声音的定位机理。3、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4、了解传播的概念、类型和典型模式。5、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和过程,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及规律。3.1.1视感知规律1.人眼的视觉特性(1)视觉的光谱灵敏度光源的辐射功率是一个与视觉特性无关的客观物理量,但是人眼对辐射功率相同而波长不同光的敏感程度不同,如图31所示。由图中可知,人眼对波长为555nm(纳米)的绿光的灵敏度最高,在此两侧,随着波长的增加或减少,灵敏度逐渐下降至零,即在可见光谱范围之外,即使辐射能量再大,人眼也
2、是没有亮度感觉的。这是由于波长越短时人眼中的光学介质对光波的吸收作用越强,而波长越长时人眼感光细胞的敏感性越差。事实上,可见光是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的电磁波,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光不是一种波长的光,而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2)视觉范围人眼的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3)彩色视觉现代神经生理学证实,在人眼视网膜上存在红、绿、篮三种感色的锥状细胞,这是一类感光细胞,人眼的彩色视觉就是由这些感光细胞提供的三种彩色视觉合成的综合结果。(4)分辨力人眼的分辨力是人眼刚能分辨出被观察物体上相邻两点至人眼所张视角的倒数。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
3、力远比对高亮度细节的分辨力低,而且对于不同色调的细节,其分辨力也不一样,见表31所示。表31人眼对于彩色细节的分辨力细节色别黑白黑绿黑红黑篮红绿红篮绿篮相对分辨力100%94%90%26%40%23%19%由表中的数据看出,人眼分辨彩色细节的能力较差。因此,彩色电视系统在传送视频图像信号时,细节部分不传送彩色信息,而只传送黑白信息,即用它的亮度信息来代替,从而可以节省传输通道的频带。教学中黑板上应尽量书写白字或白板上书写黑字,以提高字体的清晰度,便于学生观看学习。(5)视觉惰性实验证明,人眼的主观亮度感觉是实际亮度出现后近似按指数规律上升的;当亮度突然消失后,人眼的亮度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近
4、似按指数规律下降。人眼的亮度感觉总是滞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称为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惰性早在电影技术中就得到应用。2人的视觉心理(1)心理趋合心理趋合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2)画面均衡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3)视觉重心人们习惯于从左边向右边观察画面,把注意力停留和集中在右边的物体上,这就是视觉中的右撇现象。3.视觉心理与构图构图是指在画面设计或电视拍摄过程中把被摄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摄像构图的造型元素主要有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视觉心理是画面构图的
5、基础,构图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心理。(1)线条线条是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任何画面都离不开线条。画面中线条的结构往往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线条结构与心理效应的关系如表3-2所示。表32线条的心理效应线条结构例子心理效应横线结构地平线、海平线给人以广阔、寂静、平衡和安定的感觉垂直结构林立的楼群、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经常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力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斜线结构倾斜的地平线、歪斜的旗杆给人以运动、变化、跳跃和不安定的感觉曲线结构人们的舞姿、蜿蜒的小道、山脉给人以柔和、优美、和谐和韵律的感觉圆形结构一轮圆月、飞驰的车轮给人以完整、圆满和圆润的感觉放射结构光芒四射的太阳给人以活
6、泼、奔放的感觉(2)色彩色彩是构成彩色画面的基本要素。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或联想,可把颜色分为冷色性和暖色性两大类。色彩的个性以及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体验,会使人们产生各种联想,并赋于色彩一定意义的象征,色彩的心理效应如表3-3所示。表33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类型联想物象征意义蓝色天空、海洋崇高和深远绿色田野、春天生命与和平红色血、火革命、危险与暴力黄色丰收的金秋富有、高贵与欢乐白色白云纯洁图像色彩鲜艳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美感,而色彩的和谐平衡和匹配更有利于形成知觉,增强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可见,为了达到和谐的色彩布局,也有诸多必须遵循的心理学因素
7、,如对象和背景的色相不能过近,视觉需要有相应的补色进行平衡等。(3)明暗明与暗是构成视觉材料的最基本因素。明暗在画面上可以形成黑、白、灰三种基本的色调形式。当画面中的色调以白、深灰、浅灰为主时,称为高调,若以暗灰、深暗灰、黑为主时,称为低调“,介于高调和低调之间,以深浅灰、中灰、淡暗灰为主的,则称为中间调。(4)视觉节奏画面的视觉节奏是指把画面中特征相近的物体和构图要素加以归类、结合,以各种形式不断重复,形成视觉上的节拍,取得和谐的效果。视觉节奏与自然界里各种周而复始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同样是一个有秩序的进程,提供可靠的格局。只要建立起一定的节奏,便能预见某种情形的连续出现,它能引起视
8、觉快感并激发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3.1. 2听感知规律L人耳的听觉特性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人的主观听感要素与声波的声压、频率和频谱成分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1)响度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声压相同而频率不同,感觉的响度也不一样。(2)音调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3)音色音色是人耳对声源发声特色的感受。2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前面讨论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均存在着人耳听感方面的非线性效应,除此之外,人耳还存在着对声音信号进行各种非线性加工的特殊功能,如在人耳受到强烈声音刺激时非线性加工能产生保护性的听感反应;不
9、同乐音的组合产生新的音乐形象即和声;对电声系统非线性畸变指标、环境噪声的影响都可降低要求;能把某些缺损的声信息在大脑中自动地完整化起来。下面主要讨论人耳听感方面的一些非线性效应。(1)人耳的掩蔽效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这种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鸡味酒会效应人耳对掩蔽声有相当的容忍能力。鸡味酒会效应(CockTai1Effect),就是在纷乱的酒会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3)颤音效应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这是构成配乐的生理心理基础。(4)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讲义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讲义 视听 传播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