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检测方案.docx
《硬度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度检测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硬度检测方案1目的本方案用于指导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硬度检测工作。2适用范围2.1 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材料的硬度检测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制造、安装及使用中的材料硬度检测,也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合金材料焊缝及其零部件的硬度检测方法。2.2 本方案规定了硬度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2.3 检测依据委托方的委托来确定;检测时机:管材管件为安装前检测,焊缝硬度检测安排在焊后或热处理后。3编制依据卜.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发布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TSGG0001-2012锅炉安全
2、技术监察规程释义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L/T869-20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438-2016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715-2015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DL/T439-2018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T869-20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监督规程GB/T17394-2014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31.1-2018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2-201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231.3-201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
3、硬度块的标定P91、P92钢管道现场焊后热处理工艺导则P91、P92钢焊接质量检验导则4检测人员4.1 检测人员:从事硬度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参加机械性能检测专业培训班,并已取得机械性能检测中级以上资格证书,且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4.2 硬度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O(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5安全防护检测人员应遵守施工现场及公司的安全制度,注意防火、防毒,人员应合理使用各种防护用具。6设备及工具现场硬度检测宜采用数显式的里氏硬度计,见下表: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仪器、材料数量备注1里氏硬度仪THIlOo型装置1台2
4、标准硬度块若干3角磨机中IOO若干4细砂纸若干5铿刀若干6钢字码若干测量硬度值的准确程度,与硬度计的性能及准确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里氏硬度计在使用前应经过计量部门的计量检定合格,且在仪器上贴上检定合格的标签。6.1里氏硬度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6.1.1新仪器启用前;6.1.2超过检定有效期(有效期为一年);6.1.3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6.1.4经修理后的仪器,更换部件的仪品;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时。6.2里氏硬度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常规保养:6.2.1弹击超过2000次;6.2.2对检测值有怀疑时;用软、长的尼龙刷清理冲击装置的导管及冲击体,清洁导管时先将支承环旋
5、下,再将冲击体取出,将尼龙刷以逆时针方向旋入管内,到底后再轻轻拉出,如此反复56次,然后再装好冲击体及支撑环。导管和冲击体间严禁使用任何润滑剂。6.2.3常规保养后,应使用里氏硬度计所带的相应标准硬度块对里氏硬度计进行检验,如检验不合格,则应送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6.3.1根据硬度计与试件的不同,在测量300(12000次后;6. 3.2当用标准洛氏硬度块进行检定,误差均大于2HRC时。6.4硬度计使用完毕后,应将冲击体释放;用内部电源工作812小时,就应进行充电。6.5里氏硬度计应配有常用硬度范围的标准硬度块。用于现场检测钢材表面硬度的里氏硬度计,其冲击装置宜采用D型。每次进行硬度检测前要
6、在标准试块上测试3次,示值误差在12HLD范围内,数据分散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5HL。7检测工艺7. 1检测面7.1.1 检测面应为钢材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并应清洁、平整,检测部位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结疤、夹杂、折叠、拉裂等缺陷,不应有氧化皮及其他污物。7. 1.2工件检测前应清理检测表面部位的油污、铁锈等杂物,对检测部位宜采用机械方法磨制平整,并用砂布磨研,尽可能减小表面粗糙度或加工硬化的影响;实际操作时可以使用角磨机先粗磨,去除氧化层或加工硬化层,再将磨头装在手枪电钻上,用由粗到细的金相砂纸包在磨头上细磨,直到表面光洁度和局部平整度与标准试块近似。7. 1.3测区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2.
7、Om(见表1)。7.1.4检测构件的钢材厚度应不小于3mm,对于表面上凹、凸圆柱面等曲面的构件进行测试时,需使用与曲面相匹配的支撑环(大型工件除外),其表面曲率半径不应小于30mm(见表2)。7.1.5检测部位宜选在有垂直支撑的部位,应避免检测部位刚度不足而产生的振动。对于大面积板材、长杆、弯曲件等工件,在检测时应予适当的支撑及固定以保证冲击时不产生位移及弹动。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7.1.6对于需要耦合的工件,检测面应与支撑台面平行,工件背面和支撑台面必须平坦光滑,在耦合的平面上涂以适量的耦合剂,使工件与支撑台在垂直耦合面的方向上成为承受重力的刚性整体,检测时,冲击方向
8、必须垂直于耦合平面。7.2硬度测量7.2.1硬度测定前,表面硬度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用里氏硬度计所带标准块对仪器进行校,安装调整好仪器,在标准块测定硬度,当相邻两点读数小于12HL时,方可开始测定。7.2.2硬度测试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a)向下推动加载套或用其他方式锁住冲击体;b)将冲击装置支撑环紧压在试样表面上,冲击方向应与测试面垂直;c)平稳地按动冲击装置释放钮;d)读取硬度示值。7.2.3测点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对D型冲击装置,任意两压痕中心之间距离不小于3mm,任一压痕中心距工件边缘距离不小于5mm。7.2.4对于表面为曲面的试件,应使用适当的支撑环,以保证冲头冲击瞬间位置偏差在
9、0.5mm之内。7.2.5试件检测位置出现磁场或电场影响里氏硬度检测结果,应避免检测位置出现磁场或电场。7.3检测次数与数据处理7.3.1对一个测量部位至少进行三次测量,数据不应太分散,如果硬度值相互之差超过25HL,应增加测量次数。硬度值取三次测量的平均植,以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硬度检测值,做好现场记录。7. 3.2检测时,冲击装置尽可能垂直向下,对于其他冲击方向所测定的硬度值,如果硬度计没有修正功能,应按GB/T17394附录A进行修正。8. 3.3大型工件应分别在多个部位检测,取平均值。表1试件的质量和厚度的要求冲击装置类型最小质量最小厚度(未耦合)最小厚度(耦合)D,DC,DL5kg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硬度 检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