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第六章明代诗歌.docx
《第七编——第六章明代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编——第六章明代诗歌.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编一第六章明代诗歌明代诗歌的总体成就不及唐宋,而且与唐宋诗鲜明的时代特色相比,明诗也缺乏独特的个性色彩。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说:“宋诗近腐,元诗近纤,明诗其复古也。”其言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至少可以说,复古还是反复古,是明代诗人思考的主要问题。明代诗歌有三个比较活跃、成就相对较富的时期:一是立国之初,有一批由元入明的诗人,其中高启的成就最高;二是弘治、正德间,李梦阳、唐寅等人雄峙南北,开创了明代诗歌的新气象;三是万历后期,公安派力反复古,竟陵派折中于复变之间,明末党社成员则再揭复古派大旗,为明代诗歌发展画上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句号。第一节高启与明前期诗高启高启的诗各体兼工,尤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的
2、七言歌行最胜。最能代表他创作特点的,是表现自我个性、抒写生活志趣的诗。如青丘子歌。他不但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有明一代诗人之翘楚。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A.七言律诗B.七言绝句C.七言排律D.七言歌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高启的诗各体兼工,尤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的七言歌行最胜。他不但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有明一代诗人之翘楚。【考点】高启与明前期诗一一高启明前期的诗坛“台阁体”:畅土奇、杨荣、杨溥,追求雍容醇厚、平正典雅。茶陵诗派为明前期诗坛揭开新篇章,李东阳为代表。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李东阳(14471516),
3、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他的声名和影响虽至弘治年间臻于鼎盛,但他以台阁重臣的身份领袖文坛,其诗风与台阁体渊源颇深,习惯上仍将他视为明前期的诗人。他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认为诗应“贵情思而轻事实”,具备“陶写性情,感发志意,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有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怀麓堂诗话)的感染力,并主张宗法唐人,推崇李、杜、王、孟。这些观点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使他的诗歌格律谨严、声调宏畅。“台阁体”的风格特征是()。A.平正典雅B.雄放俊逸C.平易自然D.醇雅清丽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台阁体”杨土奇、杨荣、杨溥的作品用于歌功颂德、应酬交际。追求雍容
4、醉厚、平正典雅,缺乏个性风采。【考点】高启与明前诗一一明前期的诗坛第二节明中期的诗坛盛况李梦阳和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高举复古大旗,在当时和后来的诗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把李、何二人和徐祯卿、边贡并称“弘正四杰”,又把他们和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七子”,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密切的文学社团。“七子”主张复古,古诗必学汉魏,近体、歌行宗法盛唐。李梦阳(14731530),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直言敢谏,屡与外戚、宦官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一生四次入狱,”才思雄鹫,卓然以复古自命”(明史文苑二),贬抑宋诗“主理不主调”,“其词艰涩,不香色流动,如入神庙,坐土木骸”(缶音
5、序),提倡比兴,认为“真诗乃在民间”(诗集自序),认为诗应“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法古,无袭其辞”(驳何景明论文书)。他的诗主要学习杜甫,长处在于关怀现实,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感情激越,气势充沛,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他写得最好的是七言歌行,如石将军战场歌.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诗,咏叹的是发生在本朝的“土木之变”,且着重表现武将石亨的英勇杀敌、战功赫赫,结尾“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的慨叹,却是针对现实且充满忧患意识,也有批评今日将帅无能的意旨。诗歌情思纵横驰骋,感情跌宕起伏,深得杜甫七言古诗的神髓。李梦阳在歌行体上取得的较高的成就,彳七律也深得杜甫的神,如秋望写得雄浑流丽而又苍凉深沉:“黄河水绕
6、汉宫墙,河上秋风唯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在开阔深远的历史时空中发出对边防形势的忧思,并非貌袭杜诗。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他与李梦阳并为“前七子”领袖,但不同于梦阳的“刻意古范”而主张“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U与李空同论诗书)。他同样写了大量关怀现实的诗篇。如七律鲍鱼讽刺正德皇帝宠信宦官,七言歌行岁晏行截取岁暮时节“长官叫号吏驰突”、“贫家卖男富卖田”的催租场面,表现徭役和赋税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7、。何景明的诗也深受杜甫影响,但他更推崇初唐歌行的流转之调,他表现个人情怀的诗篇写得更美?.更能代表他俊逸朗秀”.的风格。如秋江词。李梦阳是“前七子”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诗歌形式是()。A.五言古诗B.五言律诗C.七言律诗D.七言歌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李梦阳,认为“真诗乃在民间”,他的诗主要学习杜甫,长处在于关怀现实,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感情激越,气势充沛,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写得最好的是七言歌行。【考点】明中期的诗坛盛况一一李梦阳和前七子唐寅和吴中诗人祝允明、唐寅、文徽明和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受到富庶繁华的江南地区市民文化和享乐风气的影响,反对伪道学,提倡真性情,且都兼擅书画,文采风流
8、震耀一时,为明中期的诗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间举乡试第一,受科场舞弊案牵连下狱,后一生不仕,卖诗画为生。有六如居士集。唐寅的诗抒情性很强,多涉及人生短暂、及时享乐的主题,能够真实地抒写自我性灵,在艺术上我现上则自由挥洒,不假外饰,无意于工拙。王世贞称其诗如“乞儿唱莲花落”,指其不避俚俗,节奏明快,韵脚流转的民歌特点。此虽与传统诗歌有异,却已开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先声。王世贞与“后七子”“后七子”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他们在嘉靖后期重揭复古的大旗,比“前七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第六 明代 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4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