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师岗位认证课程课件.pptx
《中医健康管理师岗位认证课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健康管理师岗位认证课程课件.ppt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健康管理师,目录,第一章 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第三章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 第四章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 第五章 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与健康服务营销,第一章 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健康管理的理论概述 第二节 养生、治未病与中医健康管理,第一节 健康管理的理论概述一、关于健康的认知 健康是所有人的追求,但对健康的定义和解读却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认知而发展和演化的。中国古人对于健康的认知是基于其对自然界和自然的观察,从宏观层次上形成了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健康的认识,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平阳秘”三个方面。,二、现代健康管理的演变 健康管理一
2、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近年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健康管理异军突起。因其具有独特的养生文 化理念、丰富的调理治疗手段和卓越的效果,使健康管理理念和 应用的本土文化更为脚踏实地。,三、中医药政策的大力支持与促进 1.积极服务于大健康的中医药服务政策 2.积极服务于大健康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 3.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和技术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纲要(2013-2020年),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1.服务提供平台 2.服务技术支撑建设 3.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节 养生、治未病与中医健康管理中医的生命观 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
3、之法成”。精与气,形与神二者相结合,才会有一个生命体的产生和存在。1.正与邪的认知 中医学中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在自然界中,机体对致病因子是不断斗争的。中医认为,正气就代指人体的生理机能,包括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康复能力。,所谓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外伤、寄生虫、七情内伤等。2.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者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机体水液的总称,3.藏象学说 即是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这种“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4、相互关系。是一种“司外揣内”的思维方法。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主要负责化生和贮藏精气,因而是藏而不泄,满而不实。六腑(大肠、胆、小肠、三焦、胃、膀胱),主要负责受纳和传化水谷糟粕,故实而不满,泻而不藏。,4.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连接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其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到感应,调整虚实。,5.体质学说 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九种体质包括平和型
5、、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第二章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第一节 健康状况一般信息采集 第二节 主要影响健康因素的信息采集 第三节 中医特色信息收集 第四节 健康信息收集综合管理,第一节 健康状况一般信息采集一、健康状况信息采集的要求与获得途径 准确性、完整性、针对性、时效性、隐私保护二、健康状况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 1.个人基本健康状况信息 2.家庭健康信息 3.中医对人体健康状态信息收集 4.现代医学对身体健康状态信息收集 5.传统医学和现代研究的结合查法,第二节 主要影响健康因素的信息采集一、自然环境 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
6、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天阴阳二气交感,万物化生。二、社会环境信息 人不仅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社会性。三、生活方式信息 生活方式大多涉及每个人必须的日常活动,第三节 中医特色信息收集一、望诊 1.全身望诊(1)望神(2)望色(3)望形 2.局部望诊,3.舌诊(1)舌诊的方法 体位和姿势;顺序(2)舌诊注意事项 光线的影响;饮食或药品的影响;口腔对舌象的影响;伸舌姿势的影响(3)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4)望舌下络脉,二、中医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三、中医问诊 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注意事项 3.问诊内容 4.问现在症,四、中医切诊 脉诊 常规取寸口(1)浮(2)沉(3)迟
7、(4)数(5)滑(6)涩(7)弦(8)紧(9)细(10)洪(11)结(12)带,五、面诊 通过诊察人体面部整体或特定部位色泽、形态变化,以测之全身疾病的方法。1.理论基础 青-肝-木-左颊 赤-心-火-额 黄-脾-土-鼻子 白-肺-金-右颊 黑-肾-水-颏 2.诊察方法(1)首重光泽(2)注重比较,(3)动态观察(4)结合色部3.运用方法(1)定位诊断(2)定性诊断(3)预测判断(4)预后诊断,六、耳诊 1.理论解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2.观察方法(1)色泽变化(2)形态变化(3)耳分泌物(4)气味变化(5)听声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健康 管理 岗位 认证 课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