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妇科的临床应用.pptx
《中医在妇科的临床应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在妇科的临床应用.ppt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中的运用,中医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其中穴位敷贴技术,就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制 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患处,通过穴位的刺激、调节和药物的吸收,发挥调和脏腑、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消炎排脓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中医适宜技术,穴位敷贴药物制备及基本操作方法,将选取药物共研为细末(或散剂备用),配合赋形剂(水,姜汁,醋,油,蜂蜜等)共调为药膏药饼备用。,一,(一)药膏、药饼的制备,1体位选择: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2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 贴药定准穴位后,
2、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的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药。3贴敷药物的固定 一般可直接用胶布,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头面部,需外加绷带固定。以防止药物掉入眼内。此外,有专用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方便。4换药 用消毒干棉签蘸温水、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二)敷贴方法,(三)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依据患者所敷的药物及患者体质情况而定,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对体质偏虚者可缩短贴敷的时间,二.禁忌症,贴敷局部皮肤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颜面五官部位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功能。,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
3、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艾滋病。结核病等其他传染病者慎用。,注意事项,三,1.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2.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敷料。3.贴服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若出现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或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及时停止贴敷,对症处理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不宜用汽油或肥皂水等刺激性物品擦洗。5.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甲紫溶液,让自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采用消毒针从下端挑破
4、,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尽泡液,然后涂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处也可涂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有胧性分泌物或有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四.妇科常用 在哪里?,原发性痛经(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妇人腹痛)等疾病的治疗,(一)原发性痛经(痛经),适宜证型,2.寒凝血瘀证 经前或经期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暗有块。,1.气滞血瘀证 经前 期小 腹胀痛,胀甚于痛,拒按,或乳房胀痛 胸胁胀满,月 经量少,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除后痛减。,穴位,主穴 神阙,关元,次髎,水分,气海,膀胱俞,子宫,命门,腰阳关,辩证加
5、减 1气滞血瘀证 加膈俞,肝俞,血海,三阴交。2.寒凝血瘀证 加肾俞,关元俞,血海,三阴交。,方药,当归、川芎、小茴香、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按照2:1:1:1:1:1配药,研细末备用。,操作,取药细末,以黄酒或姜汁或蜂蜜调和成糊状。取适量药膏(每穴取2-3g),敷贴于患者穴位(每次选取4-6穴),胶布固定。敷贴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日换药一次,痛止为度。,(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妇人腹痛),适宜证型1.气滞血瘀证 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经前乳房胀痛。,2.湿热蕴结证 下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穴位,主穴 神阙,关元,次髎,水分,气海,膀胱俞,子宫,命门,腰阳关,辩证加减 1.气
6、滞血瘀证 加膈俞,肝俞,血海,三阴交。2.湿热蕴结证 加外陵,水道,腹结,三阴交。,方药,气滞血瘀证:当归、川芎、桃仁、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按照1:1:1:1:1:1配药,研细末备用。,湿热蕴结证:连翘、蒲公英、大黄、黄芩、黄连、黄柏按照1:1:1:1:1:1配药,研细末备用。,操作,取药细末,以黄酒或姜汁或蜂蜜调和成糊状。取适量药膏(每穴取2-3g),敷贴于患者穴位(每次选取4-6穴),胶布固定。敷贴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中 药,外 敷,(一)外阴湿疹,适宜证型 湿热浸淫证 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色黄量少。方
7、药湿热浸淫证 苦参30g,土茯苓30g,菊花30g,黄柏20g,金银花20g,蛇床子20g等,(二)外阴溃疡(阴疮),适宜证型 热毒证初起未溃型 发病急骤,外阴部红肿热痛,甚至脓水淋沥,伴身热。方药大黄15g,黄柏15g,姜黄15g,白芷15g、南星10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0g、甘草10g、天花粉20g。操作将中药粉碎,混合均匀制成外用散剂备用。使用时用凉开水将中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厚度0.5-1cm,面积大于病变部位,其上覆盖三层纱布,再用冷敷袋敷于纱布上以保持低温。其温度控制在-3-4。一次冰敷时间30分钟左右。,(三)外阴炎适宜证型 外阴瘙痒、疼痛或灼热感皮肤充血红肿,渗出
8、液增多,有抓痕。步骤/方法1、鹤虱30g苦参15g狼毒15g蛇床子15g归尾15g威灵仙15g,加水熬汤,每天外熏加清洗两次,每次二十分钟。2、艾叶15g白矾6g,加水熬汤,每天外熏加清洗两次,每次二十分钟3、苦参30g生百部30g蛇床子30g白头翁30g土茯苓30g黄柏30g 加水熬汤,每天外熏加清洗两次,每次二十分钟。,(二)外阴上皮内乳瘤样病变适宜证型为瘙痒、皮肤 破损、烧灼感、溃疡等。体征有时表现为丘疹或斑点,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红色;少数为略高出表面的色素沉着。方法地肤子30g、蛇床子30g、苦参30g、枯矾3g、羊合叶15g、银花15g.,我们科室正在发展中的项目,中医
9、体质辨识,耳穴,艾灸,中药封包,中药灌肠,6,中药沐足,1,2,3,4,5,中 医 体 质 辨 识,辩证望:形态、神气、面色、舌象、眼睛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二便、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切:脉象施治1、妇女的产后(怀孕期、产后保养)2、病后的康复阶段3、幼年的喂养阶段4、时令和节气(阳虚气质关键期间是三伏天)5、更年期6、青春发育期(小孩子性机能刚发育时期,尤其女孩子月经刚来前后的保养),体质: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心理特征:性
10、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适应能力: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中医辨体描述: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饮食应有节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体质:阳虚质(B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中医辨体描述:阳
11、虚体质易患肥胖、骨质疏松、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水肿、痛经、月经延后、闭经、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等疾病。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药物可酌情服用金匮肾气丸等。,体质:阴虚质(C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偏瘦。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12、,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中医辨体描述:阴虚体质易患高血压、心律失常、脑中风、咽炎、肺结核、糖尿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饮食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鸭肉、百合、豆浆、银耳、木耳、梨等。少吃狗肉、虾、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药物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等。,体质:气虚质(D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
13、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时气短懒语,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病,病后康复缓慢。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中医辨体描述:气虚体质易患感冒、疲劳综合症、肺不张、贫血、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下垂、直肠脱垂,神经性尿频,女性易患生殖脱垂等。饮食宜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粳米、小米、大麦、白扁豆、土豆、白薯、红薯、山药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以预
14、防,体质: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口粘或甜,舌苔白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中医辨体描述:痰湿体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饮食宜清淡为原则,多吃葱、蒜、海藻、海带、海蜇、胖头鱼、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吃海参、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妇科 临床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