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pptx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ppt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公文写作及应用基本知识,一、公文种类二、行文规则三、常见文种特征及写作格式四、公文处理,目 录,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依据: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与1996年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相比,去掉了“指示”、“条例”、“规定”,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一、公文种类,企业公文:企
2、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等过程中所形成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企业战略部署、经营方针,发布规章制度,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和进行经营活动等的重要工具和历史资料。企业一般适用文种: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3、,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适用范围,近似文种异同辨析,请示与报告的区别1、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对某事宜给予批准或明确答复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向领导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要批准答复。2、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不受行文时限,事前、事中、事后皆可行文。3、请示内容单一,要求一文一事,以便上级及时处理;报告则一文一事,一文数事皆可。4、请示中可以反映有关情况,要有请示事项;报告中决不能夹
4、带请示事项。5、本单位难以解决或难以回答的问题用请示;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可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用报告。,近似文种异同辨析,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 两者虽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主要告知工作情况,以及共同执行遵守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2、目的要求不同 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有严格约束力,要求遵照执行;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交流、了解情况,或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3、行文时间不同 通知是事前;通报是事后。例如:集团公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对“9.19”一案责任追究的通报。,一、缺少文种二、使用非法定文种三、文种重叠四、生造文种
5、五、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六、文种混用 七、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八、错用文种,文种选用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报告和请示的错用 报告和请示同属上行文,但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文种。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以陈述情况为主,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以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为主,要求上级批复。2.公文内容不同。请示可围绕请求事项反映情况,说明理由,不排除含有一定的情况汇报,但报告中不能夹杂请示事项。目前,这两种文种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请示、报告混用 如关于请市领导出席XXXX活动的报告 关于申请XXXXXXXXXXXXXXXX的请示 关于上报XXXXXXXXXXXXXXXX的报告 b.请示、报告并用 如关于召开
6、第XX届党代会的请示报告,二、行文规则,行文关系是各级党政机关、各个机关和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一般可分为相互隶属关系,平行关系,不相隶属关系。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通告、通知、通报等。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组织关系上下级关系:省国资委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平 级 关 系:股份公司与置业公司隶 属 关 系:同一垂直组织关系中存在直接职能往来的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股份公司与各分厂非隶属关系:不是同一垂直组织关系中不发生直接职能往来的机关 之间的关系,(
7、一)行文总规则,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超过的机关。3、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越级行文的特殊情况:一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包括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等,主要是为了抢时间,不误事。二是直接的上级机关乱作为,或者违法违纪的,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越级行文。,(二)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2、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
8、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3、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4、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三)向下级机关行文的规则,1.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2.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机关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3.党委、政府的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
9、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机关行文。4.涉及多个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机关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5.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三、常见公文特征及写作格式,(一)通知(1)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或所属业务机关实施工作指导,不宜用命令、决定、意见等文种的,用指示性通知行文。具体讲,主要用于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对下级机关开展某项工作或活动作出具体部署;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向下级业务机关指导;一般基层单位布置某项工作。(2)批示性通知。包括批转性、转发性和印发性通知,三种通知都有一段或两段批语。批转性
10、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将下级来文直接批示给有关地方和机关贯彻执行。下级机关来文通常是指呈转性意见或报告,上级机关经审阅后如同意,予以批转。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和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转发性通知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地方和单位贯彻执行;二是通常由办公厅室根据领导授权,将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转发给有关地方和单位贯彻执行。印发性通知用于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印发法规、规章类公文,同时,也用于领导机关印发工作要点、计划、领导讲话以及其他需要用通知印发的非法定公文。(3)知照性通知。用于告知有关单位需要周知而不需要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如机
11、构设立、调整,机关单位变更作息时间等。(4)任免人员通知。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上级下达有关人员的任免或聘用的决定,用任免人员通知。(5)会议通知。会议通知用于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召开会议之前,将有关事项通知有关单位,使与会者有准备地参加会议。这种通知在各级各类机关的使用频率很高,学习通知的写作,首先要学会写会议通知。,通知撰写的格式和方法(1)批示性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被批示件等组成。标题:应使用完整式公文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被批示的文件如是法规、规章性公文或计划、纲要类文件,加书名号,其他文件不加书名号。主送机关:与公文的一般格式相同。正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文 种类 行文 规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