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pptx
《农村社会保障.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保障.ppt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农村社会保障,本讲的主要内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弱化趋势,家庭保障弱化的一个根本特点:家庭规模缩小,土地保障弱化:中国耕地持续减少,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126位,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集体保障的弱化:一个解释。,在中国,集体保障是和集体经济组织联系在一起的。集体保障的弱化源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和集体经济的瓦解。传统上,集体保障的实现是与合作化经营模式紧密相连的。在合作化时期,集体拥有强大的经济分配权力,农村的一切劳动成果全部收归集体,根据公分进行按劳分配,农民生、老、病、死、医全部基于家庭依靠集体来解决,集体保
2、障功能很强。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经济趋于瓦解,集体保障能力也大幅下降。特别是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村提留等没有了,大多集体经济组织自保甚至都成问题,更别说保障本区农民的生活了。同时乡镇经济也逐渐衰弱,农村集体组织的收入就更少。目前除了一些乡镇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集体组织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外,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集体保障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世界其他国家的耕地拥有情况:,世界前五位耕地面积的排序为:美国,印度,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倒数3位是:古巴,新西兰,新加坡 美国国土总面积为96291万公顷,其中耕地达19745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
3、积(150151万公顷)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均耕地0.7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顷)的2.9倍)。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且,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加。35年后将变成一个年轻人负担两个老人。到2040年,中国老人总数将达到3亿9700万人,超过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和地区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前20-30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人口流动加剧: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1980年世界各国或平均城市化率,其他国家城市化率:韩国:1990年,74.4%
4、前苏联:1981年,65%其他东欧国家,如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城市人口的比例都超过50。中国:2007年,44.9%;2009年,达到46%,计划到2030年左右,达到70%左右。城市化的贡献:1%,1300万人,养老观念的变化:独立养老与养儿防老,资料来源:2009年“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调查问卷。面向东中西部地区,1032份的农户调查。从表2的统计来看,同意养儿防老的比例,为64.6%,占绝大多数,没有同意的占比为35.4%。但是,与过去90%以上的家庭养老比例相比,养老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生育观念的变化:超生游击队与独生子女,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
5、样调查数据推算,2000年中国农村5-30岁的独生子女已经超过4400万,独生子女父母人数已接近9000万,其中40岁以上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人数已经超过1500万。如果考虑5岁以下3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人数,目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估计已经超过一亿。,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国际经验,建立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参考的几个主要经济指标:(1)农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在15%以下;(2)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在40%以下;(3)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社会保障建立的时间指标,一般是城市先于农村30-50年:例如,德国1883年建立社会保险,1957年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6、制度;日本1941年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71年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目前的条件:经济条件基本具备;时间条件已经充分具备。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正当其时。,从农民贡献看农村社保建立的必要性,中国农民在党领导下的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在土地方面给国家做出的贡献。各种建设,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8000万亩左右。估计贡献1.6万亿元。二是,在提供农产品方面做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农产品计划种植,统一确定价格,实行统购统销,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国家为工业发展从农业积累了近1万亿的资金。特别
7、是三年自然灾害中,包括其他农产品短缺时期,农民竭尽全力保障了城市人口农产品的需要。使城市居民安心于工业化推进。从价值计算,30年前的2.6万亿,按5%的收益率,现值为11万亿元之巨。,从农民贡献看农村社保建立的必要性,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农民工的贡献。从改革开放算起,到2006年,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10%左右,2006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1元;而农民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则只有3%,2006年平均工资不到1万元。为经济发展节省了1万亿元工资成本。到2006年,农民工参加社保的不到6%,社保成本节约也变成了便宜劳动力要素的一部分,估计累计最少也有3万亿元。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
8、工资差额和社保上的少支,为经济发展积累的资金,最少也大10万亿元。四是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体系将县乡区域农村的储蓄抽往城市和工业,总规模至少也在5万亿元。四项总计达到30万亿。,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试点阶段(1986-1992年)1986年10月,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贫困地区,搞好社会救济;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兴办福利工厂,举办福利设施;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则要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二、推广阶段(1992-1998年),1991年6月,民政部原农
9、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以县级为单位,贯彻“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原则,养老资金实行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原则,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原则,社会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原则以及各类人员养老保险一体化原则”,并规定了缴费的对象、费率、支付标准、基金的管理以及个人能获得的养老保险金等等。1997年底,参保人数达到8200多万人。,三、停滞阶段(1998-2009年),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
10、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了停滞状态。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因此,官方决定停止接受新业务,并清理整顿已有的业务,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四、重建阶段(2009-),2009年国家明确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当年以覆盖10%的农村为目标,到2020年达到基本全覆盖。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只有5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和投资情况确定。参保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参保。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可以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但所有家庭成员必须参
11、保。缴费标准分为五档: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新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区别:,资金来源:旧农保基本上是来自于个人;新农保: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农民。保障水平:旧农保缴费水平是,2元;4元;6元;8元;20元,10个档次。但是很多农民选择了2元等较低档次,因此,到60岁,农民大概能够领取5元/月左右的养老金;新农保养老金=基础养老金(55元)+个人账户基金总额/120或139。保障模式:旧农保个人账户;新农保“统账结合”。管理资金:旧农保,从保险基金中提取3%;新型农保,由政府买单。,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12、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从大的方面来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阶段;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阶段。二者的时间分界点是2002年。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情况,我将以四个英文PPT进行比较说明。,Chart 1:The information of the old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Why?,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成就:,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社会保障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