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pptx
《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ppt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结合IS-LM模型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目录,IS-LM模型简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IS-LM模型简介,什么是 IS?什么是 LM?什么是 IS-LM 模型?,什么是 I S?,顾名思义-I=投资;S=储蓄。那么What is IS?IS曲线代表了在价格不变 的条件下,产品市场达到 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之间的 函数关系。,什么是 I S?,投资需求变动储蓄函数变动政府支出及税收变动净出口额变动,SO,如何使 IS 曲线移动呢?,返回,什么是 L M?,顾名思义-L=货币需求;M=货币供给那么What is LM?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 均衡条
2、件下,r 和 y 的 关系,返回,什么是 IS-LM 模型?,ISLM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的模型。一般认为是高度概括了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的标准解释。ISLM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7年的一篇论文中(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种解释)提出来的,后来经过了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等人的发展。因此又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IS-LM模型达到均衡的条件:IS=LM,返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变化,经济在增长的同时也在围绕某一个值上下波动,有顶峰,也有谷底,而这些波动政府又该如何面对呢?,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中国宏观
3、经济管理大致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此时政府主要依靠行政和计划手段来实现,虽然财政、信贷手段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财政、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几次比较明显的大幅波动运行,与中国经济大幅波动相伴随的是历届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并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六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重点发展经济,全国各地“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情和冲动导致宏观经济出现经济过热:一是当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二是投资过热和
4、投资品价格上涨。当年投资率为38.2%,由于投资超出了计划,计划之外的产品供给相当一部分是高于计划价格的议价产品,从而抬高了物价指数。三是财政出现赤字。迅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1978年财政节余10.1亿元,而1979年财政赤字207亿元。四是外贸出现较为严重的赤字。为了满足国内投资需要,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扩大进口,1979年外贸赤字为11.4亿美元。五是消费增长和物价上涨。为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政府增发了工资、奖金和补贴,促使社会购买力快速增长,以致供不应求的状况更加严重。国家因此调高了多种产品的价格,1980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达6%。投资和消费增长导致通货膨胀
5、严重,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的第一个高峰。,第一次:1979-1981年,背景,1979年,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宏观调控。1980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等部门以计划手段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计划指标,减少政府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以行政手段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压缩国防经费和行政管理费用;以行政手段加强银行的信贷管理,冻结企业存款,向企业推销国库券48亿元。这些宏观调控措施较快地压缩了总需求,遏制了通货膨胀,使1981年经济增长率较快地回落到5.2%。,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一次:1979-1
6、981年,宏观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点发展经济,以上背景中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提高,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与LM 曲线新的交点处利率上升,导致通货膨胀。计划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使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至均衡点。如右图:,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一次:1979-1981年,分析,19841985年宏观经济形势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和改革向城市的推进,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的情况,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现象。1984年,中国决定把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并把部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即“拨改贷”。在基本建设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
7、后,便发生了银行竞发贷款、基本建设规模迅速扩大、货币发行失控、工资奖金增长过快、社会消费需求膨胀的情况。1984 年GDP 增长率达到15.2%,为建国以来最高,当年通货膨胀率高达9.3%。,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二次:1985-1986年,背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出现的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这期间,人民银行已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84年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大力组织货币回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控制信贷投放。198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有效控
8、制和管理,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1985年4月的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通知,1985 年4 月国务院批转人民银行关于控制1985 年贷款规模的若干规定,7 月国办的关于加强银行金融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10 月关于全面开展信贷检查的报告。但1985年这一年经济过热局面并没有控制住,许多地方和单位仍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为此,1986年3月通过的“七五”计划,分为前两年和后三年两个阶段。前两年进行调整,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然而,在1986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回落之后,许多人认
9、为经济增长出现滑坡,强烈要求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加之1986年时“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在各种压力之下,原计划用3年时间进行调整的计划没有得以继续,所以1986年进行的宏观调控过程中,扔潜伏着进一步引发新的过热的可能。虽然1985年实施了“双紧”式宏观调控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宏观调控的思路开始形成,使得1986年经济增长率下降到8.8%,通货膨胀率下降到6.2%,经济形势有所缓和,但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仍然较高,经济再次膨胀和过热的风险并未根本消除。,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二次:1985-1986年,措施及效果,下面分别
10、通过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二次:1985-1986年,分析,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提高税率,加大税收,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和提高在贴现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图1所示,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假定LM曲线保持不变),从而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同时下降,但是财政政策的效果要取决于IS曲线的斜率。假设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此时利率水平为r0,产出水平为y0。由于政府采取相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IS1和IS2曲线同时水平移动相同的距离。此时IS1*
11、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y1,利率水平为r1,IS2*与LM曲线相交于y2,利率水平为r2,可见不同斜率的IS曲线的效果是不一样的。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好,IS曲线的斜率越小,效果越不明显。(接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二次:1985-1986年,分析,图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同时还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越小,政策效果越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政策效果越不明显,如图2所示,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二次:1985-1986年,分析,图2,返回,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图3所示,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LM曲线的左移,从
12、而导致产出水平下降,利率水平上升。货币政策的效果同样要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大小和IS曲线的斜率大小(LM曲线的斜率),如图所示假设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产出水平为Y0,利率水平为RO,此时在IS曲线不变的条件下,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政策的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明显,斜率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同时货币政策的下效果还取决于IS曲线的大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越不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二次:1985-1986年,分析,图3,返回,第三次宏观调控针对的是19871988年的经济过热而出
13、现的通货膨胀。1986年1987年的调控成功之后,未来经济政策如何又成了众人争论的焦点。1988年,当时一位领导人发表讲话认为,鉴于1986年1987年宏观调控的成功,中国已经摸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又可以不发生通货膨胀的路子。这一论断很容易使人放松了对经济重新过热的警惕。与此同时,有人提出,要更快发展中国经济,可以更大力度地推进开放,实行“大进大出”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个提议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这样,经济一向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终于可以充分舒展自己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再次风起云涌。导致宏观调控后的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在1988年出现了反弹。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所
14、进行的比较重要的一次宏观经济调控。由于实行改革开放,长期被压抑的潜在生产力获得了解放,我国经济实现了差不多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但经济中积累的不协调、不平衡因素也越来越多。加上1988年初,在大量商品仍然供不应求、通货膨胀率客观还比较高的条件下,就过早地作出决定,要进行全面的价格改革“攻关”;极少数重要商品的价格继续由国家宏观控制,并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完全开放,由市场调节。接着又放开了高价烟、酒的价格,市场销售价一举提高了好几倍甚至上十倍,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也上升到了两位数,而银行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率还只有7.2%。这些商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成十倍地上涨,使普通百姓产生了一种
15、心理暗示,认为所有商品都会大规模涨价,因此在1988年8月9月份就出现了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抢购,银行储蓄存款大幅下滑。与此同时,跃然当时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得到一定控制,但预算外投资规模的膨胀远远没有控制住,而且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三次:1989-1990年,背景,在此情况下,中央紧急作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坚决进行宏观调控,全面压缩需求,控制物价,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严格控制银行贷款增加,并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利率被调整到了14%以上,随即又推出了保值储蓄的办法,也就是说,储蓄利率按照物价浮动而浮动,下发指令性文件,派检查组下去检查
16、,严禁一些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开工,这样到10月以后,抢购风潮才基本过去。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用3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至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国民经济调整才得以有效地进行。由于这次经济失控的范围宽、来势猛、影响大,因而调控的步伐也就比较急,采取的措施与力度也比较大。可以说基本上是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进行“急刹车”的。这样仅仅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经济就重新达到了基本平衡。但这次宏观调控,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有着某些不足。现在一般将这次宏观调控形容为“硬着陆”,虽然没有“机毁人亡”,但机体已受到了某些不可避免的
17、损伤。,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三次:1989-1990年,措施,导致这次经济过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对形势估计有错误;第二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普遍供不应求,还不宜进行所谓的“价格攻关”;第三是对于通货膨胀和利率倒挂的解决办法意见不统一,错过了调整的最佳时期。如果当时早一些提高利率,很可能不会发生抢购风潮。这次宏观调控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一是对需求压缩过多,由于这次调控力度过大,导致了随后三年中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按可比价格计算几乎没有增长;二是导致中国整个经济三年低速增长;三是劳动失业率大幅上升,市场商品供大于求,当时曾出现大幅压缩农民进城打工人数的情况,致使大
18、量农民失业;四是当时调控压缩了投资,使资金多余出来,其实多余的资金,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但是当时政府做出错误决定,提出要发挥商业部门“蓄水池”的作用,即用资金来大量增加商品库存,结果导致了大量积压。加之严格控制贷款后导致了很多工厂的资金周转不灵,拖欠问题严重,三角债、多角债大量增加,而由此使社会诚信大幅降低。可以说,这次调控基本是经济的“硬着陆”。,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三次:1989-1990年,分析及影响,从1991年开始,为了解决上一轮宏观调控的后遗症,中央政府实行了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等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开始回升。1992年
19、到1993年上半年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四热”、“四高”、“四紧”、“一乱”等现象。“四热”即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即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即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一乱”即经济秩序混乱,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越来越快,通货膨胀呈加速之势,通货膨胀率在1993年和1994年达到13.2%和21.7%,是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的第四个高峰,也是建国以来物价上涨的最高峰。与此同时,外贸赤字为679.4亿美元,也创历史新高。,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第四次:1992-1997年,背景,此次宏观调控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ISLM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