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监测与管理.pptx
《糖尿病监测与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监测与管理.ppt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糖尿病监测与管理,目录,糖尿病的流行特点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方法及控制目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治疗策略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中国糖尿病现状流行特点,1、发病率增高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我国已超过印度成糖尿病第一大国,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在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Yang WY,et al.NEJM 2010;362:1090-101,糖尿病患病率
2、,糖尿病前期患病率,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课题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披露我国9,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1.48亿,1.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1%仍然是传统的“因症状就医发现糖尿病”,38%通过查体发现,20%在诊疗其它疾病时发现,仅有1%是社区筛查发现的。2.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2、诊断率低,1.血糖达标率定义为:T2DM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控制达标情况,2.达标:FPG4.4-6.1(mmol/L)、P2hPG4.4-8.1(mmol/
3、L)、HbALc6.5(%);尚可:FPG6.2-7(mmol/L)、P2hPG8.2-10(mmol/L)、HbALc6.5-7.5(%);差:FPG7.0(mmol/L)、P2hPG10(mmol/L)、HbALc7.5(%)3.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6.5%),3、达标率低,WHO估计2005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4、经济负担重,总结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特点:,1、T2DM为主(90%),T1DM约占5;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GDM患病率接近5%(城市)
4、。2、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3、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4、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5、表型特点:我国T2DM患者的平均BMI约在25kg/m2左右,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近50%。6、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录,糖尿病的流行特点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方法及控制目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治疗策略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高危人群,有糖调
5、节受损史;年龄40岁;超重、肥胖(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00 mg/dL(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BMI30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 医药费高
6、,心血管疾病,中风,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眼睛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风险评估,社区预防2型糖尿病的初级方案应包括:1.针对社会中高危人群(如IGR活代谢综合征)的方案 2.一般人群的方案,并重点筛查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1.FPG5.6-6.9mmol/L,2.PGTT试验中2小时PG7.8-11.0mmol/L,3.HbA1c5.7-6.1%,目录,糖尿病的流行特点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方法及控制目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治疗策略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
7、其危险因素的管理,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注意:随机血糖不能用来诊断IFG或IGT*只有相对应的2小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小时血糖12.2 mmol/L(220mg/dl);IGT:2小时8.9 mmol/L(160mg/dl)且12.2 mmol/L(220 mg/dl)。,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新诊断标准,注意:随机血糖不能用来诊断IFG或IGT*只有相对应的2小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小时血糖12.2 mmol/L(220mg
8、/dl);IGT:2小时8.9 mmol/L(160mg/dl)且12.2 mmol/L(220 mg/dl)。,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新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a)免疫介导自身免疫性1型临床表现变化大轻度非特异性症状、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或昏迷自身抗体阳性b)特发性起病急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减退甚至衰竭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酮症甚至酸中毒但病程中B细胞功能可能好转以至于一段时期无需继续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分型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常40岁以后起病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进行性的胰岛素缺乏所致很少出现DKA,在感染等应
9、激情况下也可发生DKA病程早期可不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分型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即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若干年后发生T2DM的危险性增高产后6周复查,确定分型,糖尿病的分型 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病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感染所致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注意: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应激状态下,饥饿时和慢性疾病患者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等,以及一些内分泌性疾病均可带来血糖升高,如去掉这些因素,血糖
10、便可恢复正常。因此,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一定要排除引起血糖升高的上述因素,确诊为糖尿病后,方可有针对性地口服降糖药物,目录,糖尿病的流行特点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方法及控制目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治疗策略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技术,28,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体检常用,门诊常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筛查注意事项,1.仅检测空腹血糖会有漏诊的可能性。2.推荐OGTT,但该试验繁琐、时间久,影响其他需要 空腹的检
11、查。3.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4.对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例行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5.妊娠妇女应在妊娠24-28周进行OGTT筛查。,五、目前体检中心可用于糖尿病筛查技术,概念,一级预防预防尚未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个体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三级预防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一)2型糖尿病的干预策略1.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让社区人群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2.提倡和鼓励社区人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3.限于资源的限制,预防2
12、型糖尿病应采取分级干预和高危人群优先干预的策略。(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2型糖尿病的初级方案应包括:1)针对社会中高危人群(如IGR或肥胖患者)的方案;2)一般人群的方案。并重点筛查高危人群。,1)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药物干预为辅2)使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10%3)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 kcal4)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5)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2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策略,1)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脂;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病人自我管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力求糖尿病治疗的全面达标。2)降少慢性并发症发生,降低糖尿病残
13、疾率、死亡率。,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的策略,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和减肥药奥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目录,糖尿病的流行特点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方法及控制目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治疗策略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血糖监测对于判断血糖控制水平及其与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能有效地监控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所有的糖
14、尿病患者都可以从血糖监测中获益,故建议有下列情况者一定要监测血糖水平:1.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者;2.正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者;3.妊娠期;4.血糖控制不佳者 5.有严重低血糖者;6.血糖水平很高导致糖尿病痛症者;7.没有明显症状的低血糖者。,血糖检测的方法,目前临床用于检测血糖的指标主要:1.瞬间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3.糖化血红蛋白(HbA1c)4.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5.尿糖6.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血糖控制的目标,血糖理想的综合控
15、制目标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不同而异,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病人都将有益,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如HbA1c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的减少密切相关。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尿蛋白1g/24h的糖尿病患者,血压125/75mmhg:#毛细血管血糖,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选择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血糖监测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高血糖和低血糖,评估药物、饮食、运动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是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的依据。1.餐前血糖(包
16、括空腹血糖)监测 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时,或有低血糖风险人群进行监测,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2.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 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达标者;另外,需要了解饮食、运动和治疗对血糖影响的情况者。3.睡前血糖监测 适用于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应进行(晚上10点左右)血糖监测。4.夜间血糖监测 适用于若进行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已接近治疗目标,但空腹血糖仍然较高或经常发生夜间低血糖时,应检测凌晨3点左右的血糖情况。5.其他情况 如出现低血糖时应及时检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应检测血糖;改变饮食、不能规律进食、情绪波动、自我
17、感觉不适等情况,都需要自我血糖检测。,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目标和方式 1.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2.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即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血糖,每月复诊1
18、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3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强化血糖监测方案:每周3天每天5到7点血糖监测,主要在药物调整期间使用。4.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低强度血糖监测方案:每周三天每天一餐前后或每周三天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监测,以此既掌握血糖控制趋势又能了解进餐对血糖的影响,如疑有无症状低血糖则应重点监测餐前血糖,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检测前应检查血糖仪、试纸、采血针头等,
19、操作前用温水洗手,擦干待采手指,用酒精消毒,酒精完全挥发后采血。2。采血过程中,一次性吸好足够的血量,将试纸条吸血或将血滴滴在测试区进行操作,不要挤压或是移动血糖仪、试纸等,以免影响检测数据。3.及时记录检测结果,并对每次检测血糖的日期、时间及饮食、运动情况都做好记录,不要事后靠回忆补录。,目录,糖尿病的流行特点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方法及控制目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治疗策略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治策略,针对社区人群相对集中、固定、便于管理的优点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监测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