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x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x(6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一、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一、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失业与充分就业,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率=,失 业 人 数劳动力总数,失 业 人 数 1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的种类,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
2、yment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是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自然失业率的具体数值,各国政府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国特定时期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以美
3、国这个现代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为例:20世纪50、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3.54.5%,即95.596.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7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4.55.5%,即94.595.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5.56.5%,即93.594.5%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状态。,失业的影响,失业的代价与收益之比较:收益:个人效率的最大发挥和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代价:社会产量的减少和个人收入的减少。奥肯定理Okuns Law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4、:中级宏观经济学,我国失业统计数据,我国失业统计图,物价稳定衡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GDP折算指数GDP deflator,中国历年的CPI涨幅,1987 7.3%1988 18.8%1989 18.0%1990 3.1%1991 3.4%1992 6.4%1993 14.7%1994 24.1%1995 17.1%1996 8.3%1997 2.8%1998-0.8%1999-1.4%,2000 0.4%2001 0.7%2002-0.8%2003 1.2%2004 3.9%2005
5、1.8%2006 1.5%2007 4.8%2008 5.9%2009-0.7%2010 3.3%2011 5.4%,物价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Inflation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过程。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奔腾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恶性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or Runaway Inflation,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雇工受损,雇主受益;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6、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可预见影响小,不可预见影响大。,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适应: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不适应:经济增长对劳动需求相对下降。,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 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主要目标。,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主要内容: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
7、导致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的水平。,“相机抉择”方法,需求管理通过“相机抉择”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相机抉择”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
8、总需求。,1、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B.稳定的实际GDP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 D.政府预算盈余2、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二、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四、赤字财政与公债,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
9、);政府购买(政府消费);转移支付。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和其他税收;公债,中国的财政支出占GDP比例目前为23%左右;2011年GDP为471564亿元,财政收入为103740亿元,财政支出为108930亿元,财政赤字为5190亿元;2011年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税收的分类,按课税对象分: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按扣除比例分:累退税、累进税、比例税,财产税又称财产课税,指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者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财产税的征税对象
10、一般可以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大类,不动产包括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动产包括有形资产(如耐用消费品、家具、车辆等)和无形资产(如股票、债券、现金、银行存款等)。目前世界各国对财产征收的税收主要有:房产税、土地税、固定资产税、流动资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所得税1799年创始于英国。从性质上看,对所得收益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类: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人所得税等;利得税资本利得(资本活动带来的);收益税土地收益,房产收益;社会保险税(对个人所得的一种扣除)。,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
11、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流转税附加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公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央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短期债、中期债、长期债,财政政策的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失 业,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增加总需求,减少总需求,经济繁荣 总需求总供给 通货膨胀,二、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 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税收: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所得税
12、增加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政府转移支付:经济萧条转移支付增加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转移支付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价格下降,政府收购维持价格 维持农民收入;经济繁荣价格上升,政府抛售抑制农民收入增加。,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或收入来稳定总需求,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两个不确定性:乘数的大小 发挥作用的时间,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
13、的旧信条。因为,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四、赤字财政与公债,公债的借债对象:一、中央银行(货币筹资)二、国内公众或国外(债务筹资)债务-收入比=债务/GDP,美国人债务收入比差距日益扩大,据CNN报道,美国富者愈富,其他人则陷入更深的债务负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由于收入下降导致加深对信贷的依赖,收入最低的95%美国人债务与收入之比在过去20多年急剧膨胀。1983年,收入最低的95%美国人一美元收入对应62美分债务,如今则为1美元收入对应1.48美元债务。算上资本收益,这类人群在2007年的年收入大约为16
14、万美元。反观高高在上的属于5%群体的富人,其债务收入比从1983年的76美分/1美元降至2007年的64美分/1美元。专家称这一局面自2007年来没有多大变化。债务收入比差距扩大,是最富有者与其它人群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结果。5%最富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1983年为22%,2007年为34%。这一统计不包括资本收益,考虑到资本收益数字将更可观。,“公债哲学”,有人认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当代人身上,而且也加在后代的身上,是“爷爷花了孙子的钱”;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政策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