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系统.pptx
《生理学循环系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循环系统.pptx(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IRCULATION,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第三节 血管生理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活动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NE cAMP L-Ca2+通道激活正性变时作用 心率增快If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加快Ca2+0期上升、幅度正性变力作用 收缩增强Ca2+2期Ca2+内流 肌浆网释放、摄取 Ca2+Na+-Ca2+交换 ATP 传
2、导加快,收缩同步,ACh 激活G蛋白 K+外流 超极化 cAMPCa2+负性变时作用 心率减慢 K+,4期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速度负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减慢 Ca2+0期去极速度,幅度负性变力作用 收缩减弱。细胞内的cAMP 平台期缩短 Ca2+,K+Ca2+,心交感和心迷走的相互关系相互拮抗正常成年人,以心迷走紧张占优势;对血管紧张性则以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占优势突触前调制,肽能神经元 释放的递质: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VIP等 递质共存:单胺和Ach 参与对心肌和冠脉的调节,2.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Vasoconstrictor fiber)人体大多数血管仅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
3、单一神经支配 密度分布不同,密度最大的是皮肤血管,其次是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密度最小的是冠脉和脑血管。同一器官中,动脉中的分布密度高于静脉,微动脉的分布最密。舒血管神经纤维(Vasodilator fiber)交感舒血管(人类中尚未肯定)副交感舒血管(仅少数器官)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见于伤害性刺激)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VIP)与ACh共存,Nervous Regulation,心血管中枢神经元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多个水平(二)心血管中枢 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CNS神经元集中的部位1.脊髓 胸腰段灰质中间外侧柱 传出信息的最后公路2.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缩血管区/舒血管区/传入神经接
4、替站/心抑制区,多条传入途径的接替站,(二)心血管中枢1.脊髓2.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3.脑干以上心血管中枢 复杂的整合下丘脑体温调节、摄食、水平衡和防御反应边缘系统与情绪激动相配合皮层与随意运动有协调的相关效应,(三)心血管反射 1.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2.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Cardiopulmonary Receptor),Baroreceptor Reflex,1.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反射弧感受器(高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适宜刺激是血管壁的被动扩张)传入神经
5、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经中枢 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 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效应器 心脏和血管在血压的短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1.压力感受性反射 特征机械/牵张感受器范围:传入冲动与动脉血压(60180mmHg)成正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搏动性变化非搏动性变化兔有独立的减压神经,Baroreceptor Reflex,不同动脉血压时窦神经纤维和主动脉弓神经纤维的放电,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1、负反馈调节机制,且具有双向调节的能力。2、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3、使心率减慢的传出效应十分明显4、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反射可发生重调定,即反射的调
6、定点上移所致生理意义:在于调节短时间内发生的动脉血压的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稳态。急性出血或由平卧位起立时思考:从卧位到站位,人体的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血压突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兴奋性孤束核交感缩血管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中枢 下丘脑视上核、中枢紧张性 紧张性 紧张性 视旁核(-)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血管升压素 阻力血管舒张 容量血管舒张 心脏活动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静脉回流量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血压,、,Baroreceptor Reflex,Baroreceptor Reflex,Baroreceptor Reflex,Baroreceptor Reflex
7、,Baroreceptor Reflex,Baroreceptor Resetting,Chemoreceptor reflex,2.化学感受性反射:在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时,能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 反射弧感受器 颈动脉体(更为重要)主动脉体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中枢 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等效应器 呼吸肌、气道肌,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延髓孤束核)呼吸运动神经元 阻力运动神经元(脊髓)(延髓)呼吸肌 气道肌(膈肌、肋间肌、腹肌)(气道平滑肌、咽喉肌、舌肌)肺通气呼吸加深加快PaO2、PaCO2、pH,心血管活动,PO2,BP,H+,2.化学感受性反
8、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效应主要效应:使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HR,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BP。正常时此反射对心血管活动和血压调节作用不大。生理意义不在于调高血压水平,而是在缺氧、窒息或脑血供不足而可能危及生命时增加循环系统的总外周阻力,使全身血量发生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故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急反应,Cardiopulmonary Receptor,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低压力感受器)感受器: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大部分)交感神经(少数)中枢 心血管延髓?传出神经 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循环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