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安全培训.pptx
《脚手架安全培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手架安全培训.pptx(9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目录一.脚手架材料二.脚手架构造三.安全防护四.常见事故原因及案例分析,二、脚手架材料,A区南侧,一、脚手架材料,1.底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有锻铸铁制(a)与焊接底座,(b)底座形式有内插式和外套式两种,内插式的外径D比立杆内径小2mm,外套式的内径D比立杆外径大2mm,且壁厚不小于3.5mm。底座可采用厚8mm,边长150200mm的钢板作底板,上焊高度不小于150mm的钢管。底座的承载力不应小于40kN。,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底座(a)可锻铸铁标准底座(b)焊接底座1承插或外套钢管;2钢板底座,2.垫板,垫板宜采用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木垫板长度不少于2跨、宽度
2、为20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槽钢垫板应当仰铺,规格1216号。,3.钢管,脚手架钢管应采用3号普通焊接钢管。脚手架钢管的尺寸应按表3-1采用。脚手架钢管尺寸(m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1)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2)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3)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规定;4)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2)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锈蚀深度应不大于0.18mm。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
3、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2)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规定。3)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有孔时不得使用。,4.扣件,直角扣件重量13.2N,旋转扣件14.6N,对接扣件18.4N。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现阶段暂不推荐钢板冲压扣件,其原因是这种扣件尚无标准,难以检查验收,而且盖板受力后又易变形,重复使用次数比可锻铸铁扣件少。锻铸铁扣件的形式有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三种。,扣件形式(a)直角扣件(b)旋转扣件(c)对接扣件,扣件平面图(a)直角扣件(b)旋转扣件(c)对接扣件1-螺母;2-垫圈;3-盖板;4-螺栓;5-立杆;6-水平杆,扣件应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
4、8牌号的可段铸铁制作。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扣件材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扣件各部位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砂眼或其他影响使用的铸造缺陷。(2)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距离应小于5mm。(3)扣件表面大于10mm2的砂眼不应超过3处,且累计面积不应大于50mm2。(4)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mm2。(5)扣件表面凸(或凹)的高(或深)值不应大于1mm。(6)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其他部位氧化皮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mm2。(7)铆接处应牢固,不应有裂纹。(8)T型螺栓和螺母不得滑丝。(9)活动部位应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
5、于1mm。(10)产品的型号、商标、生产年号应在醒目处铸出,字迹、图案应清晰完整。(11)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油漆应均匀美观,不应有堆漆或露铁。,5.可调托撑,可调托撑螺杆直径应为36mm以上,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300mm;伸出端长度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U形托钢板应为5mm以上,板底与螺杆周边满焊;托板长宽为100 x100mm,翼缘板应有足够高度。可调托撑材质的要求。图示调节螺母因为与螺杆的啮合长度不足而发生断裂。,可调托撑抗压试验值:破坏荷载不小于50KN,设计承载力为40KN.,6.脚手板,脚手
6、板种类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木脚手板 一般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杉木或松板。宽约200300mm,长约26m,凡有扭纹、破裂及大横透节者均不能使用。为防止腐朽及脚手板在使用搬运过程中端头开裂。应用沥青对脚手板端头进行防腐处理,在距板端80mm处,应用直径为 4mm镀锌钢丝各绑扎两道,并用爬钉钉牢。,二、脚手架构造,1.尺寸,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基本构造形式有双排和单排两种,如图所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a)立面(b)侧面(双排)(c)侧面(单排)1立杆;2大横杆;3小横杆;4脚手板;5栏杆;6抛撑;7斜撑(剪刀撑);8墙体,2.基础脚手架基础应符合以下构造要
7、求,脚手架基础(a)垫板垂直墙面(b)垫板平行墙面(c)高层脚手架基底1垫板;2排水沟;3槽钢12#16#;4混凝土垫层,(1)脚手架立杆基础做法: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1)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可素土夯实找平,上面铺5cm厚木板,长度为2m时垂直于墙面放置;长度大于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2)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作法或 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时,可用枕木支垫,或在地基上加铺 20cm厚道碴,其上铺设混凝土板,再仰铺1216号槽钢。3)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进行计
8、算并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或于地 面下lm深处采用灰土地基,或浇注50cm厚混凝土基础,其上采用槽钢 支垫。(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有可锻铸铁制造与焊接底座两种,搭设时应将 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插入底座,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 上,否则将改变垫板受力状态。底座下设置垫板有利于荷载传递,试验表明:标准底座下加设木垫板(板厚5cm,板长200cm),可将 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提高5倍以上。当木板长度大于2跨时,将有助于克服两立杆间 的不均匀沉陷。(3)离地面20cm处,设置纵向及横向扫地杆。设置扫地杆的做法与大横杆及小横杆 相同,其作用以固定立杆底部,约束立杆水平位移及沉陷,从试验中看
9、,不设置 扫地杆的脚手架承载能力也有下降。(4)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脚手架基础应考虑排水措施,设置排水沟。,3.杆件,(1)立杆:是脚手架的关键部件,主要受力杆件,负责传递和承受力的部件。立杆间距应均匀设置,不能大于设计间距,否则降低立杆承载能力。立杆的搭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竖立杆时,要注意杆件的长短搭配使用。单排脚手架高度在24m以内。2)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3)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 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可 提高承载能力,一个对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比 搭接的承载能力大2.14倍。4)立杆上部应始终高出操作层1.5m,并进行
10、安全防护。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lm,高出檐口上皮1.5m。,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对接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立杆搭接接头形式,(2)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的主要作用是,用以固定立杆底部,约束立杆水平位移及沉陷,提高脚手架的整体刚度。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
11、下方的立杆上,扫地杆设置(正立面),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3)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8m;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a.对接时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纵
12、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l00mm,纵向水平杆搭接接头形式,c.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采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a)侧立面图(b)正立面图,d.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布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采用竹笆脚手板(a)侧立面图(b)正立面图,3)横向水平杆:
13、在立杆与纵向水平杆的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 杆应紧靠立杆用扣件与纵向水平扣牢。设置横向水平杆的作用:一是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二是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三是约束双排脚手架里外两排立杆的侧向变形,与纵向水平杆组成一个刚性平面,缩小立杆的长细比,提高立杆的承载能力。当遇作业层时,应在两立杆中间再增加一道横向水平杆,以缩小脚手板的跨度,当作业层转入其他层时,中间处横向水平杆可以随脚手板一同拆除,但交点处横向水平杆不应拆除。,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不应大干0.4Lb,且不
14、应大于500mm。,横向水平杆在主节点处设置1-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杆,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4.扣件,扣件用于钢管之间的连接,其主要作用是依靠摩擦力传递各种施工荷载。(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
15、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5.脚手板,脚手板是工人施工操作和堆放物料的平台,它主要承受施工荷载。(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干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
16、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l00mm。,脚手板对接、搭接构造(a)脚手板对接示意图(b)脚手板搭接示意图,(3)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凡脚手板伸出小横杆以外大于200mm的称为探头板。脚手板如果不与脚手架绑扎、固定牢固,若遇探头板有可能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禁探头板出现。可采用定型工具式扁钢固定卡固定。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长度满铺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脚手板固定卡示意图,6.连墙件,连墙件的作用:一是防止因水
17、平外力,如风荷载作用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二是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减小立杆的计算长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连墙件设置数量不足构造不符合要求或被任意拆卸,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必须保证连墙件的设置构造符合要求。(1)连墙件的布置要求1)连墙件将立杆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可用钢管、型钢等,其间距一般为两步三跨或三步三跨2)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只有连墙件的主节点附近方能有效的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弯刚度较差,将会由于立杆产生局部弯曲,减弱甚至起不到约束脚手架横向变形的作用。工程中发现,许多连墙件设置在立杆
18、步距的1/2附近,这对脚手架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必须给与纠正。,3)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4)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5)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连墙件的布置(a)正立面图(b)剖面图,7.剪刀撑,单排、双排、悬挑脚手架不论多高外面都必须满设剪刀撑。(1)剪刀撑:是设在脚手架外侧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剪刀撑还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根据实验统计,设置剪刀撑能够提高脚手架承载能力12以上。所以,
19、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剪刀撑的设置要求: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按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应符合表3-6的规定。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杆件接长及固定点示意图1-搭接段固定(共三个);2-搭接段与立杆固定;3-交叉点固定
20、;4-斜杆与立杆固定;5-底部端点与立杆或小横杆固定,(2)斜撑:是紧贴脚手架外侧与地面约成45角的斜杆,上下连续设置呈“之”字形。主要是为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少于4根立杆的立面可作“之”字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从底到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腹杆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2)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当必须接长时,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构造同立杆要求;3)一字型、开口型
21、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4)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3)抛撑:是设在脚手架周围,横向撑住脚手架,与地面约成60夹角的斜杆。脚手架搭设高度在7步以下时,可采用抛撑方法保持稳定。抛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2)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8.斜道,斜道或称马道,是作为人员上下通行用的通道。各类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在专门设置的人行通道(斜道)行走,不准攀爬脚手架,通道可附着在
22、脚手架设置,也可靠近建筑物独立设置。(1)斜道处立杆的荷载往往最大,因为层层有脚手架板及挡脚板等重量,因此斜道处的立杆要验算其稳定性,若不足时,可采取增加钢管立杆的方法或局部卸荷的措施。(2)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斜道的型式按下列要求确定:1)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一字型斜道,斜道构造实物图,(3)斜道的构造要求:1)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2)斜道两侧、端部及平台外围,必须设置剪刀撑。宽度大于2米的斜道,在脚手板下的小横杆下,应设置之字形横向支撑。3)运料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6(高:长);人行斜道宽度不宜
23、小于lmm,坡度宜采用1:3;4)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5)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拦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6)运料斜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连墙件的规定设置连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及剪刀撑和横向斜撑。(4)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2)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三、安全防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脚手架 安全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