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pptx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pptx(9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内 容,一、概述二、诊断三、外科治疗四、研究展望,一、概 述,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血管破裂而引发的脑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左右,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7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具有“三高”特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年185-219/10万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我国高血压病人数达1.6亿以上,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年50.6-80.7
2、/10万人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一、概 述,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发病机理,小动脉壁的脂质透明变性学说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学说微动脉瘤学说脑软化灶出血危险因素,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病理基础是高血压的动脉硬化。由于动脉硬化,内膜增厚,形成了粥样斑块,使管腔变窄,在微小动脉束支穿透支等中层弹力层的纤维化、玻璃样变及断裂,使管壁变脆,易破裂出血。,小动脉壁的脂质透明变性学说,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引起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皮质和髓质的中小动脉中层和外膜上沉积,从而损伤皮质和髓质血管的中层和外膜,使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和内弹力层断裂,进而引起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微动脉瘤形成,易破裂致出血
3、。,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学说,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直接发自大脑中动脉系统,且呈直角。一直处于高压力冲击状态,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动脉瘤破裂发生出血。,微动脉瘤学说,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痉挛,或粥样动脉硬化斑脱落产生脑梗死,使局部脑软化而血管壁坏死,高血压致血管破裂出血。,脑软化灶出血,危险因素,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情绪激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都可使其血压升高,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同样可诱发脑出血。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咳嗽、用力,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也可能
4、诱发脑出血。换季,气侯变化。,一、概 述,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止血机制凝血途径激活(凝血机制激活、血管收缩)血肿机械填塞压迫血肿扩大与3小时内CT检查相比,73%的患者在随后的CT检查中发现血肿扩大,其中有临床症状者为35%。水肿24小时,血肿周围水肿增加体积75%。5-6天达到高峰(2-3倍),持续至14天。,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出血对脑组织造成的即刻损害直接物理效应导致的脑组织破坏神经组织和纤维联系中断局部神经结构破坏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原发性脑损伤,血肿扩大,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临床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血肿可造成其周围脑组织移位变形、缺血、水肿。,继发性脑损伤,脑出血前,4h,1
5、4h,28h,73h,7d,血肿扩大及血肿周围水肿,血肿扩大(继续出血和再次出血),发生时间 绝大部分血肿扩大在3小时内,也可发生于12小时内,72小时后少见判定标准 V2-V112.5cm3 或V2/V11.4(V1、V2为别为第1、2次扫描体积),早期血肿扩大,超早期,151 min,232 min,308 min,CT增强“斑点征”提示血肿扩大,CT平扫,CTA,CT增强,1d CT平扫,增强CT,CTA,CT平扫,12h后CT平扫,CT增强“斑点征”提示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基础病变年龄较轻病变部位较深:丘脑壳核脑干血压过高200/120mmHg,急骤过度脱水治疗服用阿司匹林或
6、其他抗血小板药血肿不规则血管畸形、动脉瘤破入脑室内,引流者,糖尿病肝病饮酒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异常动脉硬化,血肿常在发病30分钟内形成,6小时后严重占位效应及血流的分解产物对周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害,使血肿周围的脑组织由近及远的发生水肿、变性、坏死,颅压增高,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血肿 颅压增高 脑血流下降 水肿 水肿 脑损害 脑疝,脑水肿引起继发性损伤病理生理变化,水肿形成的原因,脑缺血:血肿的压迫;血液中的一些缩血管成分和血肿溶解释放的缩血管物质。脑缺血血脑屏障破坏血管源性脑水肿脑缺血缺氧、细胞功能障碍细胞毒性脑水肿血液在凝固、溶解过程中产生的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对脑组织具有毒性作用,刺激
7、血肿周围脑组织造成脑水肿,血肿,神经元、胶质细胞机械性破坏,缺血,神经元、胶质细胞机械性压迫,凝血酶亚铁离子氯化血红素,谷氨酸释放,钙内流线粒体衰竭,钠潴留细胞毒性水肿坏死,小胶质细胞激活,自由基,MMP,补体,TNF-IL-1,AQ-4BBB连接破坏粘附分子表达,凋亡,血管源性水肿,PMNS巨噬细胞聚集,0-60min,4h-7d,0-4h,继发性脑水肿病理生理变化,继发性脑水肿,上述病理改变,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特别是早期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如能及时清除血肿,消除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受压移位脑组织缺血不严重,神经纤维尚未坏死,传导束功能尚可恢复,神经功能可望改善。,二、诊断
8、,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分级与分型,1、有高血压病史,多凌晨起床时、或在活动状 态下(如激动用力)起病。2、常以突然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失语、偏瘫、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3、出血量大和累及脑干者,瞳孔不等大,呼吸缓 慢、去脑强直等症状。4、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神经损害定位体征。5、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6、CT或MRI:显示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出 血周围脑水肿、脑室受压移位及脑室内出血。,诊断依据,二、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分级与分型,高血压脑出血为什么要进行临床鉴别?,与下列疾病鉴别:1.脑血管畸形 2.动脉瘤 3.烟雾病 4.出血性脑梗死 5.脑静脉血栓形成 6.脑肿
9、瘤卒中 7.血液病 8.肝功能异常,目的:上述几种出血都为自发性,出 血形态差距不大,各种疾病 治疗方案不一样,预后差别 大,家属期望值不一。,鉴别诊断病因,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动脉瘤Moyamoya(烟雾病)脑静脉血栓形成出血性脑梗死肿瘤卒中其它(血液病、肝功能异常),鉴别诊断提示继发性,临床证据既往病史以头痛为前驱症状影像学证据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圆形血肿初次影像学检查发现与出血不相称的水肿其它脑内异常结构DSA对于诊断继发出血是必须的,MRI+MRA、CTA也能用于继发出血的诊断。,二、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分级与分型,按意识状态分级,1级:意识清醒或模糊2级:嗜睡3级:
10、浅昏迷4级:中度昏迷或伴脑疝5级:深昏迷,依据脑受损征象分级,I级:清醒或嗜睡,不同程度失语和偏瘫;II级:朦胧或昏睡,不同程度失语和偏瘫,瞳 孔等大;III级:浅昏迷,不全或完全偏瘫,瞳孔等大 或轻度不等大;IV级:中度昏迷,单或双侧病理征(+),病灶 侧瞳孔散大;V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征(+)病 灶侧或双侧瞳孔散大。,高血压脑出血发生部位分型 1、壳核出血占61.2%4、小脑出血7.5%2、大脑皮层出血占18%5、脑干出血1.1%3、丘脑出血12.2%6、脑室出血:单纯很少,壳核出血 皮层出血,丘脑出血 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 脑室出血,壳核出血分型,I型:壳核局限型(血肿位于外囊
11、)II型:内囊前肢型(血肿扩展至内囊前肢)III型:内囊后肢型(血肿扩展至内囊后肢)IV型:内囊前后肢型(血肿扩展至内囊前后肢)V型:丘脑损害型(血肿扩展至丘脑)(未破入脑室为a亚型,破入脑室为b亚型),壳核局限型,内囊前肢型,内囊后肢型,内囊前后肢型,丘脑损害型,丘脑出血分型型:丘脑局限型(出血局限在丘脑)型:出血蔓延到内囊型:出血蔓延到中脑(未破入脑室为a亚型,破入脑室为b亚型),型:出血蔓延到内囊,型:出血蔓延到中脑,型:出血局限丘脑,小脑出血分型轻型:意识清楚或嗜睡但有好转倾向,脑干受压 症状,血肿直径3cm重型:昏迷、浅昏迷或虽然意识障碍较轻,进行 性加重趋势,血肿直径3cm极重型:
12、发病急当即呈深昏迷状,甚至呼吸停止。,脑干出血分型单侧被盖型:血肿位一侧被盖,体积明显小于其 他类型的出血基底被盖型:血肿位桥脑基底与双侧被盖之间 的连接部双侧被盖型:血肿只占据双侧被盖部大量出血型:血肿占据桥脑基底和双侧被盖部,脑室出血分型 型:壳核及丘脑出血20ml,破入侧脑室或其他 脑室,环池受压消失型:壳核及丘脑出血导致侧脑室或全脑室系统 铸型,环池积血或环池受压消失型:桥脑或小脑出血破入、脑室,出现梗 阻性脑积水,脑出血出血量的估算,多田公式根据CT影像估算出血量:1/6 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cm)简化公式:出血量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