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皮肤性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人民医院医院资料仅供参考第1章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第二节皮肤免疫荧光检查.一、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二、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三、补体结合法.第三节皮肤试验.一、斑贴试验二、划破试验.三、皮内试验.四、挥发性变应原(空气播散)试验.五、变应原检测体外试验第四节玻片压诊法.第五节皮肤划痕试验第六节皮肤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第七节滤过紫外线检查第八节真菌检查.一、真菌直接镜检二、真菌培养第九节疥蛾检查第十节蠕形蛾检查.第十一节阴虱检查.第十二节麻风杆菌及麻风相关检查一、皮肤切刮涂片检查二、组胺试验三、出汗试验四、立毛肌试验第十三节淋球菌检
2、查.第十四节衣原体检查.第十五节解胭服原体检查.第十六节梅毒螺旋体检查.一、梅毒螺旋体检查二、梅毒血清学检查第十七节醋酸白(甲苯胺蓝)试验第十八节叶咻检查.第十九节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第2章治疔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电疗法.一、电解法二、电干燥术和电凝固术.三、电烙术第二节光疗法.一、红外线疗法二、紫外线疗法三、光化学疗法四、激光疗法第三节药浴.第四节冷冻疗法.第五节放射疗法.X线疗法二、放射性核素治疗第六节皮肤外科治疗.一、磨削术二、切割术三、体表小外科手术四、腋臭手术第1章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时可以协助临床确定诊断。由于皮肤位于体表,活检操作较为简单,
3、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有时组织学改变呈非特异性,为明确诊断必须反复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适应证】按皮肤病理诊断的价值依次为:1.皮肤肿瘤、癌前期病变、病毒性皮肤病、角化性及萎缩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等有高度诊断价值。2 .大疱性皮肤病、肉芽肿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血管性皮肤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黏膜疾病等有诊断价值。3 .某些深部真菌病、皮肤黑热病、猪囊尾蜘病(囊虫病)等感染性皮肤病可找到病原体。【禁忌证】严重瘢痕体质者(尤其是特殊部位)应慎重,需要征求患者同意。【操作方法及程序】1.活检取材方法。常规消毒。(2)局部麻醉。(3用手术
4、方法或钻孔器取材刀切法:用手术刀可取较大较深组织,适用于各种皮肤病变,尤其是结节、肿瘤等。钻孔法:较方便,但应用受一定限制。适用较小损害,或病变局限于表浅处,或手术切除有困难者。削除法:用刀削除病变组织,适用于表浅增生组织,如疣状物等。2 .将所取组织按常规固定、脱水、包埋、制片。必要时做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等检查。【注意事项】1.皮损选择一般选择充分发育的典型皮损,须取原发病变。水疮、脓疱宜取早期皮损。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分别取材。必要时从皮损边缘取材,半病损皮肤,一半正常皮肤,以便对比观察、如考虑肿瘤和结节性皮肤病,取材应尽量包括皮下脂肪组织。3 .麻醉尽可能在病变周围进行,避
5、免在拟取皮损内直接注入麻醉药。4 .取材取材要根据实际情况,宽、长足够,应包括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皮下结节须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较小皮损沿其边缘全部取下即可;较大斑块、环状皮损应取活动性边缘;溃疡性病变应取活动性边缘。色素痣切口应稍宽,切口至皮损边缘的距离根据部位不同而定,最好在0.5cm以上。要防止水疱、脓疱破损。活检组织应避免挤压。5 .固定一般用4%甲醛溶液(10%福尔马林溶液)立即固定。固定液与组织体积之比为5:Io6 .术后处理术后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持创清洁,选择适当时机拆线。第二节皮肤免疫荧光检查该项检查技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采用荧光染料(目前应用较
6、普遍的是异硫氟酸荧光素,其异硫甑基在水溶液中与免疫球蛋白的自由氨基经碳酰胺化而形成硫碳氨基键,成为标记的免疫球蛋白,即荧光素标记抗体)标记的已知抗原或抗体,通过荧光光源检查,以发现未知的抗体或抗原。免疫荧光检查实际上是血清学方法与显微示踪技术相结合。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不同,分述如下免疫荧光检查方法。一、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适应证】1.非感染性大疤性皮肤病如各型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7 .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等。8 .各种血管炎9 .某些感染性皮肤病10 皮肤肿瘤等【禁忌证】同本章第一节“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操作方法及程序】1.从患者
7、受累或可能受累的皮肤组织黏膜组织处切取活检标本,做冷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特殊方法)。2 .将一定浓度的荧光素标记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抗原共同孵育,设定适宜的孵育温度和时间,使组织抗原与抗体充分结合。3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反应部位显示相应荧光,即为阳性反应,根据荧光分布和形态确定抗原部位和性质。【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的基本改变】1.基底膜荧光(1)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基底膜带呈线状、颗粒状或团块状荧光。(2)疱疹样皮炎:真皮乳头内基底膜带颗粒状IgA沉积。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线状IgG及C3沉积。(4)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基底膜带线状IgA
8、沉积。(5)扁平苔解:真皮乳头层内弥漫性或灶性、球状IgM和C3沉积。2 .表皮细胞间荧光寻常型、红斑型、落叶型、增殖型天疱疮及疱疹样天疱疮等,可见表皮细胞间IgG沉积。3 .血管壁荧光多种血管性皮肤病,如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显示管壁及管周荧光。【注意事项】1.原则上,每次实验应该设有阳性和阴性对照。4 .取材部位:在水疱性皮肤病中,应尽量取最早期水疱损害,保持疱的完整性,或取初发的红斑性损害;在红斑狼疮中,取充分发展的皮损处组织;系统性红斑狼疮,亦可取未受累或避光处的皮肤组织,如果为阳性则更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5 .标本应及时检查,并且应避光保存,否则荧光会淬灭。二、皮肤间
9、接免疫荧光检查用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某种特异抗体或自身抗体。反应中有两对抗原抗体相继发生结合反应,第一抗体与抗原是相对应的特异结合,而第二抗体(即荧光素标记抗体)则是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适应证】1 .血清中各种抗微生物抗体的测定,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如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疱疹病毒等。2 .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的测定,可用于结缔组织病、大庖性皮肤病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的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等:有不同类型的抗核抗体。(2)大疱性皮肤病:如抗天疱疮抗体等。糖尿病:抗胰岛细胞抗体等。【禁忌证】无特殊禁忌。【操作方法
10、及程序】1.抽取患者血液,分离出血清。2 .将该血清与含有相关抗原的标本共同孵育,使第一抗体与抗原相结合。3 .加入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抗自身抗体或抗病原体抗体结合,共同孵育。4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如果出现荧光反应即为阳性。【注意事项】1.血清中抗体、第二抗体和抗原的浓度之比应适宜,必要时予以适当稀释。若采用组织抗原标本,则应尽可能暴露该抗原。5 .余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三、补体结合法在间接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即在抗原抗体反应时加入补体,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补体抗体进行示踪。检查妊娠性疱疹患者的自身抗体时,须采用此法。第三节皮肤试验皮肤变应原检测是通过皮肤反应来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致敏
11、物质,有助于指导患者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特别是对明确职业性皮肤病的致病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变应原检测方法包括:斑贴试验、划破试验、皮内试验和变应原检测体外试验等。一、斑贴试验斑贴试验(PatChteSt)用于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适应证】1.接触性皮炎。6 .职业性皮肤病。7 .化妆品皮炎。8 .湿疹等。【禁忌证】1.皮炎急性期。9 .孕妇。【操作方法及程序】1.受试部位一般取上背部脊柱两侧的正常皮肤。若皮脂过多,可用75%乙醇轻轻擦拭,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待干。2 .去除斑试器的保护纸,将变应原按顺序置于惰性聚乙烯塑料或铝制斑试器内。排列顺序为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并做标记。3 .将加有变
12、应原的斑试器胶带自上至下贴敷在受试部位,并用手掌轻压,以排除空气。4 .观察结果。于48h去除斑试器,待30mm后观察结果,贴敷后72h再次观察结果,必要时于贴敷后1周进行第3次观察。【结果判定】1 .(-)阴性(无反应)2 .(土可疑阳性(仅有轻度红斑)3 .(+)弱阳性(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4 .(+)中阳性(红斑、浸润、丘疹、水疱)5 .(+)强阳性(红斑、浸润、丘疹、大疱)【注意事项】1.须嘱受试者,如发生强烈剌激反应,应及时去除斑试器。2 .受试前2周和受试期间不要内服皮质类固醉,受试前3d和受试期间应停用抗组胺类药物。3 .受试期间不宜洗澡、饮酒,避免搔抓斑试部位,尽量减少出
13、汗,减少日光照射。4 .应保持斑试器在皮肤上48h,尽量不要过早去除斑试器。受试部位要有标记。贴敷牢固、紧密,避免出现假阴性。5 .应对患者的实际接触致敏物进行斑贴试验。6 .如果在贴敷后72h至贴敷后1周内斑试部位出现红斑、瘙痒等情况,应及时来医院检查。7 .注意区分变态反应与刺激反应,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二、划破试验划破试验(SCratChtest)用于测试速发型变态反应。【适应证】1 .各型尊麻疹2 .特应性皮炎3药疹4 .过敏性鼻炎5 .哮喘等【禁忌证】1.高敏体质者6 .有过敏性休克史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 .一般选择前臂屈侧为受试部位,局部清洁消毒。2 .用消毒的种痘刀或针尖,轻轻
14、划数条长0.3-0.5Cm的划痕,两个受试部位间要有4-5Cm距离,深度以无明显出血为宜。3 .在划痕上滴生理盐水1滴,然后将受试物涂于划痕上,混合均匀,留一划痕仅滴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4 .2Omin后,用消毒蒸储水洗净划痕上受试物,观察反应变化。【结果判定】1 .(-)阴性(无变化,与阴性对照一致)2 .()可疑阳性(红斑或风团直径V5rmn,与阴性对照稍有差别)3 .(+)弱阳性(红斑或风团直径=5mm,与阴性对照有明显差别)4 .(+)阳性(红斑或风团直径510mm,并有明显红晕)5 .(+)强阳性(红斑或风团直径10mm,有明显红晕及伪足)【注意事项】1.必须先测定受试者皮肤有无皮
15、肤划痕症。6 .所用的受试物应清洁、无刺激性。7 .结果为阴性时,应继续观察34d。必要时,34周后重复试验。8 .应排除由原发性刺激引起的假阳性反应。9 .应准备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可能发生的过敏性休克。10 受试前2d应停用抗组胺类药物。三、皮内试验皮内试验(intracutaneoustest)主要用于测试速发型变态反应。原理同划破试验,反应结果较划破试验阳性率高,较准确,但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适应证】1.各型尊麻疹。11 特应性皮炎。12 药疹。13 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禁忌证】1.高敏体质者。2.有过敏性休克史者。3.5岁以下儿童。【操作方法及步骤】1.一般选择前臂屈侧为受试部位
16、,局部清洁消毒。2 .将欲试抗原以无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以皮试注射器分别吸取0Im1.注射于受试部位皮内。同时注射多种抗原时,应在注射部位做标记。3 .另取一注射器吸取0.Im1.无菌生理盐水,注射于对侧前臂屈侧相应注射部位,或同臂原注射部位的下方45cm处,作为阴性对照。4 .注射后20-30min观察速发型反应2448h后观察迟发型反应,必要时连续观察1周。【结果判定】1.速发型反应注射后2030min,局部出现直径11.5cm的红斑或风团为阳性。5 .迟发型反应注射后开始出现红斑或凤团,至24h达最高峰,或24-48h或更长时间后开始出现此种反应。麻风菌素的迟发反应可达21do6 .阴性
17、反应局部无变化,与阴性对照一致。【注意事项】1.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1.立即吸氧,静滴皮质类固醇,并根据情况采取其他急救措施。2 .阴性对照处应无变化,否则应重做。若结果为阴性而有可疑者,可增加欲试抗原浓度,重复试验。3 .观察结果时,应注意假阳性及假阴性反应。四、挥发性变应原(空气播散)试验用于检测挥发性变应原。【适应证】漆性皮炎等【操作方法及步骤】1.将受试物质的原液或稀释于不同浓度挥发性溶媒中的稀释液,盛于小瓶或试管中。2 .试验时用管口或瓶口接触受试者皮肤,以胶布固定。3 .经过IOS20min去除小瓶或试管,观察结果。【结果判定】1.阳性反应受试处
18、皮肤有红肿现象。4 .阴性反应受试处皮肤无明显变化。【注意事项】1.避免受试液沾染皮肤。5 .观察结果时,应注意假阳性及假阴性反应。6 .应注意由原发性刺激引起的假阳性反应。五、变应原检测体外试验于体外对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较上述在体试验安全、痛苦小、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通过放射性免疫吸附法、酶免疫分析法和金标法检测受试者血液中的特异性IgE抗体。【适应证】1.各型尊麻疹。7 .特应性皮炎。8 .药疹。9 .过敏性鼻炎。10 哮喘等。【操作方法及步骤】1.标本的收集和预处理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或血浆。11 严格按照所选用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进行加样、反应和显色。1
19、2 根据显色的速度和强度观察结果。【结果判定】颜色从浅到深的变化速度与颜色的深度和患者血清标本中IgE抗体或免疫球蛋白的滴度成比例。1.强变态反应在5min内很快出现较深的颜色。2 .弱变态反应出现颜色变化的时间5min03 .阴性反应颜色同阴性对照。【注意事项】1.不能使用大量溶血和严重高血脂的血液标木。避免标本中有颗粒性物质。4 .不能凭任何单个实验结果作出最终临床诊断,只有临床医师在所有的临床特征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最后的诊断。5 .患者摄人胆固醇后可影响血清抗体的测定水平。6 .寄生虫病患者可产生IgE抗体,使血清中的滴度升高,出现假阳性。7 .本试验为筛选试验,阴性结果并不能排
20、除受试者对其他变应原的敏感性。第四节玻片压诊法【适应证】1.区别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红斑、血管瘤与皮下出血。寻常狼疮。8 .区别色素脱失斑与贫血痣。【禁忌证】无特殊禁忌。【操作方法及程序】1.将玻片用力压在皮疹上10-20So2.观察受压皮疹。(1)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红斑或血管瘤压诊后消失,而皮下出血不变。寻常狼疮结节压诊后呈苹果酱颜色。(3)贫血痣压诊后白斑消失,而色素脱失斑不变。第五节皮肤划痕试验【适应证】1.尊麻疹。2 .皮肤划痕症。3 .痒疹等。【禁忌证】无特殊禁忌。【操作方法及程序】1.用钝器用力划过皮肤。2.观察划过处皮肤反应,出现三联反应者为阳性。(1)第一反应i划后15s,划过处
21、产生红色线条。(2)第二反应:划后30s,红色线条两侧发生红斑。(3)第三反应:划后1.3min,划过处发生隆起,苍白色的条状风团。第六节皮肤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最小红斑量(minima1.erythema1.dose,MED)测定指能产生肉眼所见最弱红斑所需要的紫外线照射时间或剂量,它有助于了解皮肤对所接受的紫外线的敏感程度。【适应证】1.对紫外线敏感的皮肤病患者,如光敏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2.了解皮肤对日光照晒的耐受程度,以选用合适的防晒护肤制剂,测定闩光保护指数(SPF)值。【禁忌证】不合作或不能进行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光砰高压汞灯、金属卤素灯和荧光灯管灯。发射
22、光源应以中波紫外线(290320nm)为主峰,功率500W。2 .照射部位应在非曝光区域皮肤照射,如背部、前胸或前臂屈侧,事先准备好一块具有6个长方形小孔格的布,孔格约0.8CmX1.5cm,间距约0.8cm。3 .照射方法灯源垂直于实验区皮肤,相距约25cm,把具有6个小孔格的布平整铺在照射部位皮肤上并固定好,按阶梯式递增的时间或剂量照射各孔,照射最短时间一般为15so4 .结果判断照射后24h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观察,以肉眼所见与孔格一致、轮廓清楚、色泽均匀的最弱红斑所需的照射时间或剂量为最小红斑量。【注意事项】1.最小红斑量随个体差异、皮肤色泽、照射部位、试验季节及光源的光谱和强度等不同有
23、较多差异,临床上应以正常人数据为对照。2 .对紫外线敏感的程度差异较大,异常敏感者照射时间较长皮肤上会出现红肿,甚至水疱,或可遗留色素沉着,经处理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第七节滤过紫外线检查【适应证】1.头癣。3 .花斑癣。4 .细菌性皮肤病如红癣等。5 .色素性皮肤病。6 .吓咻类物质的检查等。【禁忌证】无特殊禁忌。【操作方法及程序】1 .在紫外线灯上装上一种含氧化银的紫色石英玻璃,获得320八40Onm的长波紫外线。2 .在暗室中用这种光线照射某些皮肤病患者的头发、皮损等处,可以产生特殊的荧光,有助于这些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判定】1.头癣的诊断与疗效观察黄癣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 临床 技术 操作 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