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脑积水患儿“一病一品”.docx
《儿科脑积水患儿“一病一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脑积水患儿“一病一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脑积水患儿“一病一品”护理框架二、脑积水患儿“一病一品”护理方案脑积水是指颅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的脑脊液异常积聚,使其一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单纯脑室扩大者称为脑内积水,单纯颅内蛛网膜下腔扩大者称为脑外积水。形成脑积水的原因主要有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脑积水按流体动力学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按时限进展分为先天性脑积水和后天性脑积水,急性脑积水和慢性脑积水,进行性脑积水和静止性脑积水;按影像学分为单纯性脑积水、继发性脑积水和代偿性脑积水;按病理生理分为高压力性脑积水、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萎缩性脑积水;按年龄分为儿童脑积水和成人脑积水。本节主要介绍儿童脑积水。
2、(一)脑积水患儿入院时【热心接】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热心接待患儿及家长。(1)入院介绍:告知患者如下内容:1)工作人员:责任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病友。2)病房环境:护士工作站、医师办公室、污物间、消防安全通道、开水间。3)设施使用:呼叫器、床头灯、病床、床头柜、储物柜、空调、卫生间。4)规章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作息制度、订餐制度、外出请假制度。5)告知提醒:患者权利及义务,不得在病房内吸烟及使用电器和明火,不在病房打电话,保持安静、妥善保管个人财物。(2)基础评估1)病史及用药评估: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责任护士通过与患儿家长交谈,简单了解患儿基本患病史及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
3、间。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在评估中发现的患儿家长焦虑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树立患儿家长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指导患儿家长所服药物的相关知识。2)跌倒、压疮评估评估方法:责任护士采用压疮评估表、人院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并记录,儿科视全部患者为跌倒高危患者,进行跌倒的预防指导和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悬挂提示牌并告知防范措施,压疮高危患者悬挂提示牌并告知防范措施,留置管路患者告知管路滑脱的防范措施。专科评估1)意识评估评估方法:责任护士通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和倾听主诉的方法,判断患儿的意识,并记录在入院护理评估单内。护理措施: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责任护士指导家长预防跌倒/坠床的护
4、理措施,并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2)头围评估评估方法:责任护士用软尺自患儿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1周测量患儿的头围。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增长67cm,1岁时约46cmo2岁时约48cm,15岁时5458Cmo护理措施:若患者头围过大,则头部的重量偏重,身体的重心不稳,容易发生跌倒。同时,患儿头围增加,皮肤变薄,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对于头围过大的患者,责任护士需指导家长预防患儿跌倒及压疮的护理措施,并使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对菲薄的头皮及耳郭进行保护;对头围过大且头皮血管扩张患儿,使用造口护肤粉及无水保护膜保护皮肤。3)肢体活动度评估评估方法:观察患儿独立
5、行走及活动的能力(婴幼儿除外)。护理措施:疾病影响患儿的活动能力,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时,可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责任护士应指导患儿及家长保持患儿肢体处于功能位,每天进行四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并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症状护理1)呕吐:护理措施:责任护士要检查患儿卤门情况,初步判断患儿呕吐的原因。如颅内压增高导致患儿呕吐,应立即停止喂养,嘱患儿禁食,并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治疗;如小婴儿吃奶后呕吐,责任护士指导脑积水患儿及家长在患儿呕吐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呕吐后协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儿家长避免患儿剧烈咳嗽和便秘,以免颅内压升高,导致再次呕吐或发生脑疝
6、。需要时遵医嘱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的药物。2)头痛:护理措施:头痛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当患儿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头痛加重。因此,指导患儿尽量避免上述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以减少患儿头痛的发生。(二)脑积水患儿手术前【耐心讲】责任护士结合“健康教育图册”中的图片向患儿及家长耐心讲解脑积水疾病知识和术前准备。病因1)先天畸形:大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侧孔闭锁、小脑扁桃体下疝。2)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不当,多见于第四脑室孔。3)外伤:外伤引起颅内出血,造成脑室开口粘连,阻碍脑脊液的流通。4)肿瘤。(2)临床表现:患儿头围增大,使前额前突、头
7、皮变薄、头皮静脉曲张;前后囱增宽、隆起且张力增高,面颅明显小于头颅,头颅叩诊呈破罐音;晚期眼眶受压,眼球下旋、上部巩膜外露,呈落日状;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脑组织受压引起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表现(智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3)治疗方式: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辅助。(4)手术方式的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V-P)是现在常用的分流手术,适合于大多类型的脑积水;脑室一心房分流术(V-A)适用于有腹部疾病而不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脑室膀胱分流术:适用于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不适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瘦术:适用于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及裂隙脑室综合征,
8、禁用于交通性脑积水(婴儿蛛网膜下腔未发育成熟,第三脑室造口术成功率较低)。本科室常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SP)和脑室.膀胱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即通过手术的方式把一组带有单向阀门的分流管装置置入体内,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至腹腔或膀胱中吸收,从而缓解脑积水对脑组织的压迫。(5)术前准备1)术前备皮和皮试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需进行皮肤准备:术前1日下午或晚上洗澡、剃头、洗头,特别清洁脐部及避免头皮划伤。备皮范围:头部备皮范围是全部头颈部;腹部备皮范围是由锁骨上部到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上1/3和腋窝部。术前交叉配血,抗生素皮试等。2)麻醉相关注意事项术前8h禁固体食物,术前6h禁食清淡的流食,
9、禁水2h,婴幼儿禁食奶类饮品6h,禁食母乳4h,以预防术中及术后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3)术前要避免颅内压增高,责任护士指导患儿家长术前避免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打喷嚏、便秘等。4)呼吸功能训练除婴幼儿外,手术患儿术前均进行呼吸训练,以帮助肺部的扩张及肺功能的恢复,避免痰液积聚导致肺炎。深呼吸方法:吸气时气体由鼻吸人,把气体深缓地吸入肺底部,保持3s,然后缓缓呼出。有效咳痰方法:采用半坐卧位或坐位,身体略前倾。双手从伤口两侧压紧伤口,然后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即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后
10、屏气35s,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5)术后由于手术及麻醉的因素,患儿需卧床一段时间,责任护士要在术前指导患儿练习床上大小便(婴幼儿除外)。6)对于术前应用脱水药的患儿,责任护士需告知患儿家长应用脱水药治疗的目的,脱水药使用过程中不能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使用脱水药可使钠、钾等排除增多,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药治疗期间记录24h出入液量,遵医嘱合理输液。7)心理护理:责任护士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给患儿及家长讲解手术的过程、意义及治疗效果,让患儿及家长熟悉手术的整个流程,缓解其焦虑、紧张的心情;此外,责任护士耐心地给患儿家长讲解手术安
11、全性和其他患儿成功恢复的案例耐心倾听患儿及患儿家长的疑问,解答顾虑,使其消除疑虑,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8)静脉通路的选择:患儿术后需要监测电解质情况,静脉输液多为高渗液体,为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科室根据患儿血管情况,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患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CVC)O(三)脑积水患儿手术后【耐心讲】责任护士结合“健康教育图册”中的图片向患者耐心讲解如下内容:(1)神志及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无语言表达能力,责任护士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抓挠头部、哭闹不止等头部不适的表现。(2
12、)术后伤口的管理1)伤口的观察:术后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头部和腹部伤口,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有无发红、肿胀等现象,敷料渗湿及时更换,并标记渗出量,及时告知医师。2)伤口一般术后IOd拆线,拆线后伤口可不包扎,但要告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汗水浸湿,术后1个月内伤口应避免沾水。3)如果伤口局部出现红肿、渗液、渗血、肿胀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少数患儿会出现皮下线头排异,发现线头外露,需立即处理。4)伤口要避免受压,分流管路径全程应避免摩擦和外伤以避免分流管外露或断裂。5)不可让孩子用手去抓挠伤口,以防伤口感染。6)小婴儿应多翻身,避免压迫分流泵(头部伤口附近凸出的部位),如果皮肤破损感染,导致分流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脑积水 一病一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