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生神经科学见习指导手册.docx
《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生神经科学见习指导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生神经科学见习指导手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神经科学临床见习指导手册医学教务处第一章神经系统体格检查1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7第三章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9第四章脑血管疾病13第五章脊髓疾病16第六章多发性硬化20第七章周围神经病23第八章癫痫25第九章偏头痛26第十章帕金森病27第十一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28第一章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步骤、内容、手法及其体征的临床意义。2、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3、认真细致,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4、按头一脚,前一后,最后为立姿、步态原则。5、检查时注意左右两侧体征对比。指导方法与内容:1、老师先示范检查的正确手法及讲授要点和注意事项。2、观看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2、的教学录象。3、分组领工具互相检查操作。老师巡回纠正指导。4、检查工具:叩诊锤、电筒、圆规/圆头针、音叉、棉签、压舌板、软尺等。见习方法:*一般情况:参照内科学检查(发育营养、皮肤粘膜淋巴结、气管甲状腺、心肺及腹腔脏器视触叩听、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等),注意测量T、P/HP、R、BP等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皮肤结节及色素斑,注意头颅五官发育情况(小儿应注意卤门颅缝闭合情况及测量头围),注意颈项活动及两侧颈动脉搏动情况,有无大血管病理性杂音,注意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压痛及叩痛,骨关节有无活动异常,有无龈椎裂、弓形足、断掌等。*专科情况:一、高级神经活动1、意识:按意识觉醒水平可相对区分为清醒、嗜睡、昏睡、
3、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按意1识内容改变为主可分为意识模糊和海妄。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分为去皮层综合征、无动型缄默症、植物状态。2、精神:有无认知、行为、情感障碍,有无妄想、幻觉、有无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计算力等智能障碍,必要时可做智力测验。3、语言:有无失语或构音障碍。二、脑神经1、嗅神经(I)自觉嗅觉有无异常,如有,则可用有气味的东西进行检查(不宜用强刺激性的氨水、酒精等),在无鼻腔疾病情况下,一侧嗅觉障碍比两侧更有临床意义,叶海马回刺激灶可产生幻嗅。2、视神经(II)视力:可用远/近视力表检查,视力减退到0.1以下者(注意排除眼科疾患)根据损害程度轻重可记录为多少距离指数,手动,或仅存
4、光感,甚至失明。视野:用手试法,即患者面对检查者相距约60cm,眼球不动正视前方,嘱患者用一眼注视检查者相对的眼,两人分别遮住各自另一眼,检查用食指或棉签在两人中间从视野外围自上下左右向中心移动,嘱患者一见到即说出并与检查者比较,如有异常可做视野计精确测定。眼底:眼底镜检查:注意视乳头形状、色泽、边界,有无水肿、苍白,视网膜血管有无充血、出血、压迹,动静脉管径比例等。(要求在眼科见习)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III、IV、VI)外观:观察眼裂、眼睑、眼球位置情况眼球运动:有无活动受限、眼球震颤及复视。瞳孔:自然光下观察其形状、大小、直径。对光反射:检查者用手在两眼间遮挡,从一侧照射瞳孑1.感
5、光瞳孔缩小为直接对光反射,未感光瞳孔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注意两侧瞳孔对照比较。光反射径路:光照一视网膜一视神经一中脑顶盖前区一ESW核一动眼神经一睫状神经节一节后纤维一瞳孔括约肌一缩瞳调节辐辕反射:嘱患者平视远处,然后注视突然放于眼前的物体,正常反应为双眼球内收,瞳孔缩小。4、三叉神经(V)面部感觉: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注意周围型和核性节段型感觉障碍分布的区别,2后者为同心型洋葱皮样分离性痛、温觉障碍。咀嚼肌群运动:检查者双手分别按在患者两侧肌、咬肌上,并嘱其做咀嚼运动,注意肌营养、肌张力及肌力情况,以门齿中缝为基准,观察张口下颌有无偏歪(一侧损害,健侧翼肌把下颌推向患侧)。 角膜反射:用捻
6、细的棉花轻触角膜外缘引起双侧闭眼,同侧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为间接角膜反射。类似的有结合膜反射。 角膜反射弧:触觉刺激一角膜一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一两侧面神经核f面神经一眼轮匝肌一闭眼下颌反射:口略张开,检查者用叩诊锤叩击置于下颌中央的拇指,引起下颌上提,正常一般引不出。5、面神经(VII)外观:注意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情况。运动:皱额、闭眼、鼓腮、吹哨、露齿完成情况,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的比较,前者仅有对侧眼眶以下面肌瘫痪,而后者为同侧面肌全瘫。味觉:舌前2/3。5、位听神经(ti1.1.)蜗神经:用耳语或音叉粗测听力,音叉试验(C皿w)用于鉴别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RinndS试验:用振动的音叉
7、分别放于耳旁及用音叉柄端置于乳突部直至听不到音响,分别测试气导(AC)和骨导(BC)时间,正常为(AOBC),传导性聋为BoAC,神经性聋虽为AOBC,但两者均缩短。WeberY试验:用振动的音叉柄端置于前额中线,正常为音响居中,传导性聋时偏向患侧,神经性聋时偏向健侧。前庭神经:有无眩晕、呕吐、失衡、眼震等。6、舌咽、迷走神经(IX、X)运动:有无讲话声嘶、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张口“啊”时观察咽肌有无萎缩、软腭位置,提升及腭垂偏歪情况。感觉及咽反射:用压舌板触及咽后壁并观察作呕反应情况,舌后1/3味觉。7、副神经(VI):两侧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营养情况及耸肩(斜方肌)、转颈(胸锁乳突肌)
8、是否对称有力。8、舌下神经(VU):伸舌是否居中,舌肌有无萎缩、震颤。三、运动系统(注意两侧比较)1、肌肉营养:有无萎缩及假性肥大(肥大硬实但无力),可用软尺在两侧肢体对称部位测量周径进行比较。2、肌张力:肢体放松做被动运动时感受的阻力,降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小脑损害,增高有折刀样(锥体束损害)、铅管样和齿轮样(锥体外系损害)。3、肌力:以关节为中心肌群主动收缩的力量(除屈、伸外,肩、髓关节还有展、收运动),按OS5六级记录发:完全瘫痪为0级,肌肉小范围收缩但无肢体运动为1级,肢体能水平移动为2级,肢体能抬起但不能抵抗外来阻力为3级,能抗一定阻力但较差为4级,正常肌力为5级。如肢体瘫痪不明
9、显但主诉无力,可做轻瘫试验。4、共济运动:观察日常生活动作是否协调,可进一步做:指鼻试验:患者伸直手臂,用食指以下同方向、速度、先睁眼后闭眼指鼻尖,小脑病变可出现意向性震颤及辩距不良。快复轮替试验:前臂快速旋前旋后或两手快速交替拍打手背,观察动作是否笨拙。跟膝胫试验:仰卧位,抬高一侧下肢,用其足跟碰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下滑,小脑病变抬腿触膝可出现意向性震颤及辩距不良,下滑时摇晃不稳。ROmberg飞征:为平衡性共济检查,患者并足直立,双手向前平举,闭眼,如为前庭小脑损害,睁闭眼均站立不稳,半球损害向患侧倾倒,蚓部损害向后倒,深感觉障碍所致感觉性共济失调则睁眼能站稔,闭眼就倾倒。 反击征:也称
10、HO1.meS反跳试验。嘱患者收肩屈肘,前臂旋后、握掌、肘关节放于桌子上或悬空靠近身体,检查者用力拉其腕部,受试者屈肘抵抗,检查者突然松手。正常情况下屈肘动作立即停止,不会击中自己。小脑疾病患者失去迅速调整能力,屈肘力量使前臂或掌部碰击自己的肩膀或面部。起坐试验:取仰卧位,双手交叉于胸前,不用支撑设法坐起。正常人躯干屈曲并双腿下压,小脑病变患者髓部与躯干屈曲,双下肢向上抬离床面,起坐困难,称联合屈曲征。5、不自主运动:有无抽搐、震颤、扭转痉挛、手足徐动、偏侧投掷、舞蹈样等动作。6、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脑卒中)、痉挛性截瘫步态(脑瘫、截瘫)、小脑步态(小脑损害)、慌张步态(帕金森病)、摇摆步态
1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跨阈步态(腓神经麻痹)。四、感觉系统(注意两侧及远近对比,一般从感觉障碍处检查至正常部位,并要求患者始终闭眼接受检查,对可疑的应反复多次检查。感觉障碍的部位及类型应绘图表示)。1、浅感觉:用圆头针试痛觉,棉签试触觉,如痛触觉有异常,可进一步用盛有冷(510。C)热(4050。C)水的试管查温度觉。2、深感觉: 关节位置觉:上下运动患者指/趾,让其说出运动部位及方向。 音叉震动觉:用振动的音叉柄端置于身体各骨突处,让患者说出震动部位及时间。皮层复合觉:(1) 定位觉:用棉签触点患者皮肤,让其指出刺激部位,正常误差不超过ICm。(2) 图形觉:让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圆、交叉或写
12、1、2、3等数字,让其说出所划图形。(3) 两点辨别觉:用圆规两脚触点皮肤,两点间距逐渐缩小,直至感觉成一点,将此间距与正常比较。(4) 实体觉:患者闭目,令其用单手触摸常用物品,说出物品形状和名称,注意两手对比。五、反射(检查时嘱患者应尽量放松,姿势保持最舒适位置,叩击力量要均匀,并注意两侧对比O1、浅反射上、中、下腹壁反射(胸肋间神经、骼腹下神经):患者仰卧屈膝,腹壁放松,用棉签分别沿肋弓缘下、脐水平、腹股沟上皮肤由外向内平行轻划,正常反应为划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处偏移。提睾反射(腰骼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用棉签自上而下轻划大腿内侧近阴囊皮肤正常见同侧睾丸上提。 肛门反射(颈痔下神经):
13、用棉签轻划肛周皮肤,正常见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跖反射:由S1.-2支配,经胫神经传导。用竹签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反射为足趾跖屈。2、深(腱)反射:记录为消失、减弱、正常、增强(有亢进、阵挛,如反射增高但无反射区扩大,称反射活跃)。肱二头肌反射(颈梯神经):检查者手工式上臂,使其外展半屈,叩击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的检查者的拇指(坐位)或中指(卧位,对侧用拇指),正常反应为屈肘,检查者感指下肢腱收缩。肱三头肌反射(颈心趣神经):前臂呈半屈半旋前位,叩击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前臂外展。趣骨膜反射(颈仲梯神经):前臂呈半屈半旋前位,叩击模骨下端,正常反应为屈肘及前臂旋
14、前。 膝反射(腰言股神经):坐位时小腿自然下垂或卧位时检查者托膝关节使之稍屈状,叩击膝盖下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 跟腱反射(育旨2神经):仰卧位时屈膝近90。并使足背屈,或跪位,或俯卧屈膝90。并按住足跖,叩击跟腱,正常反应为足跖屈。St阵挛:仰卧位伸直下肢,检查者用拇食指按住艘骨上缘并向下推动不松手,反射极亢进者出现震骨连续节律性上下颤动。踝阵挛:较易引出,托住胭窝,握其足并背屈且压住足跖不松手,反射亢进者跟腱出现在特续节律性收缩颤动。六、病理反射1、上肢1、HOffman飞征:检查者用食、中指夹住患者中指中节并使腕略背屈,用拇指弹拨中指指甲,阳性反应为拇指及其他各指屈曲。2、RO
15、SSOIimO飞征:检查者用手握持患者25指第一指节并便腕略背屈,再用手指向上弹拨其手指掌面指端,阳性反应为拇指及其他各指屈曲。3、掌颌反射:用棉签划手掌鱼际肌区皮肤,可引起同侧下颌部口轮匝肌收缩。以上各征在少部分正常人也可以引出,但往往两侧对称出现,若不对称即有临床意义。2、下肢BabinSki飞征:在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跟再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屈,其他各趾扇形散开。Babinski等位征:(阳性反应同Babinski征)PUSSeP飞征:划足背外侧缘,此征较灵敏。PPenheim飞征:拇食指沿胫骨前缘从上而下加压擦过。 ChaddOcks征:划过足外踝。 Gordons征:挤压腓肠
16、肌。SChaeffer1.S征:挤压跟腱。 GOnda飞征:紧压4、5趾数秒钟后放手。七、脑膜刺激征1、屈颈有无抵抗,强硬,亥页胸有几横指距离。2、Kerning飞征:仰卧位,将下肢膝关节屈曲成90。并伸展膝关节,阳性反应为病人疼痛,关节伸直受阻,可出现另侧下肢膝关节屈曲缩起。3、BrUdZinSkrS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屈颈,阳性反应为双下肢膝关节屈曲缩起。八、植物神经:观察皮肤、粘膜、毛发、指/趾甲等色泽、营养情况,出汗情况,大小便等括约肌功能,皮肤划纹试验:用棉签在胸腹部皮肤两侧对称划直线,正常为数秒钟后出现白线条,然后变红,持续白色或很快变红并增宽隆起说明有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功能素舌
17、1.。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及临床思维方法。2、要求复习有关脑、脑神经、脊髓、周围神经的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方法内容:1、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一般和专科情况)、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定位、定性分析,作出初步诊断。2、再经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反复体格检查对比、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及必要的诊断性治疗手段,争取作出临床确诊。一、定位诊断:即解剖部位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运用神经解剖生理知识来确定。首发症状常常启示病变的主要部位,也有助于说明病变的性质。判断原则:1、首先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2、明确病变损害水平,是中枢性(脑、脊髓)或周围
18、性(脑神经核、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肌接头、肌肉),如有脑或脊髓损害的表现,则为中枢性,否则,为周围性。3、明确病变为局灶性、多灶性或弥漫性、系统性,原则上尽量以一个局灶解释,如不合理,才考虑多灶性或弥漫性。特点: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近端肌无力为主,无感觉障碍。周围神经:支配区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感觉障碍及植神经障碍。神经根: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根性疼痛,后根损害呈节段性感觉障碍。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可有肌束颤动,无感觉障碍。脊髓:横贯性、传导束型、系统选择性损害,病变以下部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可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A、高颈髓(CiO:四肢中
19、枢性瘫,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B、颈膨大(G-T2):两上肢周围性瘫,两下肢中枢性瘫,可有Horner飞征(GS!侧角),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C、胸髓(T:,颁:截瘫,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D、腰膨大(1.&):双下肢周围性瘫,神经根痛。E、圆锥(S:X尾节):鞍状感觉障碍,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马尾:不对称性下肢周围性瘫,神经根痛。F、髓内、髓外:见脊髓压迫症。G、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脑干病变:病变同侧的周围性脑神经损害和对侧的
20、中枢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交叉性)小脑病变:病变同侧为主的共济失调、呐吃、眼震等。大脑病变: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如意识、精神障碍和失语等,癫痫,三偏(内囊),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改变、不自主运动等)。注意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及真性、假性球麻痹的鉴别诊断。二、定性诊断:决定病变性质,即病因、病理诊断。判断原则:1、病急缓和病程特点,如其病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程进行性、阶段性、周围性、逐渐好转、缓解复发或发作性。2、对怀疑为继发的神经系统病变,要进一步排除一些有关的基础疾病和病因。3、重视选择辅助检查结果。神经系统疾病性质特点:感染性疾病:急性亚急性起病,数日内达高峰,有发
21、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感染征象,抗炎治疗有效,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伤:有明确外伤史,外伤后即达高峰,但有部分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发病,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癫痫等。血管性疾病:发病多急骤,症状符合受累血管供血区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脑血管意夕卜,注意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炎等。肿瘤:起病多缓慢,进行性加重,颅高压及局灶体征,以肿瘤多见。脱髓鞘性疾病:起病急,典型经过为复发-缓解交替,多灶性白质损害为主,如多发性硬化。变性疾病:起病缓慢进展,有好发年龄,选择性侵犯某一神经系统,如A1.S、ADo遗传性疾病:多侵犯神经组织某一系统,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多见,可有阳性家族史(两代以上或同胞中有两个
22、以上在相似年龄出现类似症状者高度提示遗传病)。如DMD,结节性硬化等。中毒性疾病:急性或慢性发病,其原因有化学品。毒气、生物毒素、食物、药物中毒等。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基础上出现比较固定的神经症状,原发病得到控制后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好转,如糖尿病并发多发性神经病。第三章腰椎穿刺及脑眷液检查目的要求:1、见习腰椎穿刺。2、了解手术适应证、禁忌证。3、了解脑脊液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内容:1、老师带教病区见习腰穿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2、讲授其适应证和禁忌证。3、讲述操作技巧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4、讲授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细菌学、免疫学等改
23、变的意义。一、腰穿方法:体位,选穿刺点,消毒,操作,取脑脊液,术后医嘱。取左侧卧位,低头弯腰屈髓抱膝,双侧骼崎上缘连线与脊柱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间歇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带手套铺孔巾,广2%普鲁卡因(皮试)或0.25-0.5利多可因约2m1.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及韧带浸润麻醉,取相应型号穿刺针刺入皮下(针尖切面口朝上),使针身垂直脊背平面并略向患者头端方向缓缓进针,当针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落空感,再进少许,逆时针轻轻转动针身9()。,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如无液体滴出,放回针芯调整深度,或遇低颅压者可用注射器轻轻回抽。伸展躯体并嘱患者尽量放松,按测压表测量初压(可压腹或嘱患者咳嗽以观察针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五年制 医学 神经 科学 见习 指导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