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用临床诊疗技术2023版.docx
《外科常用临床诊疗技术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常用临床诊疗技术2023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外科常用临床诊疗技术一、静脉切开术二、深静脉置管术三、腹腔穿刺术四、腹腔灌洗术五、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的使用六、植入式、自控式给药系统的使用七、外科输血八、三腔二囊管使用术九、鼻胃管引流术十、导尿术一、静脉切开术【适应证】1 .严重脱水、休克及周围静脉塌陷致静脉穿刺困难者。2 .重大手术前为保证术中输液及输血的量和速度者。3 .危重或休克病人需保持静脉开放72小时以上者。4 .需静脉切开置管监测者。【操作要点】(一)切开静脉选择一般选择内踝前上方的大隐静脉,必要时也可选择卵圆窝处大隐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等。(二)切开操作1 .适当标记静脉,以2%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2 .直接在静脉之上做纵
2、行或横向切开,以蚊式钳分开皮下组织,找到静脉并使其与周围组织分离。3 .穿过两条丝线后,结扎远心端丝线。提起静脉结扎线,用剪刀将静脉横剪一小口,将静脉导管插入。一般需插入IOCm以上。4 .结扎近心端丝线,使静脉与导管密固,连接输液管开始输液。5 .确认导管输注通畅后缝合皮肤切口并固定导管。【注意事项】1 .静脉切开输液一般可连续使用57天。2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导管留置期间每天应用2.5%碘伏和酒精涂敷,局部更换敷料。一旦发现小腿肿胀、静脉呈红线炎症,应即刻拔除输液管停止输液,予抬高患肢、局部热敷并应用抗生素治疗。3 .输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二、深静脉置管术【
3、适应证】1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2 .重大手术前为保证术中输液及输血的量和速度。3 .需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已无法利用者。4 .需经深静脉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者。5 .监测中心静脉压。6 .用于肺动脉插管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及安置心内电极、心脏临时起搏器等特殊目的。【置管操作】(一)插管途径插管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其中以锁骨下静脉最为常用。(二)穿刺针及导管1 .针内管:导管经穿刺针内腔插入。使用此类穿刺针时,一般先用细针穿刺确定静脉的位置和方向,再改用56cm长的大口径薄壁穿刺针按细针定位方向进针。穿刺成功后,即由针腔内插入相应粗细
4、的导管入静脉。注意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绝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穿刺针头割裂甚至割断导管,造成导管碎片栓塞。2 .管内针:又称外套管穿刺针,套管尖端与穿刺针严密封固,从而保证静脉刺破口的大小与外套管的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成人一般用外径为12mm、针杆长16-17cm的管内针,外套管内径为14mm、外径1820mm。()操作方法1 .锁骨下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为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外缘,成人长约34cm0因左侧有胸导管,临床多选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成人送入导管约需12cmo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易固定、可长期置管的优点。穿刺径路分经锁骨下和锁骨上两种进路,目前以锁骨
5、上径路为常用。(1)锁骨上径路(图1-1、图1-2):病人肩部抬高,头尽量转向对侧并挺露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Icm处为进针点。针杆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在冠状面针杆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o,指向胸锁关节。通常进针1520cm即可进入静脉。进针过程中针尖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膜中行进,不易损伤锁骨下动脉与胸膜,成功率高。(2)锁骨下径路:患者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保持锁骨略向前,使锁肋间隙张开以便于进针。在锁骨中点下一横指处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紧靠锁骨下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切迹或甲状软骨下缘,穿刺时尽可能保持针杆与胸壁平行,避免进针过深刺破胸膜和肺。
6、2 .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解剖位置固定,较少变异,且不因年龄、胖瘦而改变,穿刺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径路。因右侧颈内静脉较左侧粗,与无名静脉所成角度小(几乎为一直线),而左侧颈根部有胸导管,左侧胸膜顶亦较高,故多选用右颈内静脉插管。依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以中路途径较不易伤及胸膜及颈总动脉。下面以颈内静脉中路穿刺为例,略述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一般方法。(1)病人仰卧,头低15020。,使静脉充盈。颈短患者及婴幼儿可在肩下垫薄枕。头转向对侧,使颈部伸展。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2)消毒铺巾后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
7、所形成的三角(胸锁乳突肌三角),确认三角形的顶部作为皮肤定点,并做皮下浸润麻醉。(3)试穿:针杆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o-45o指向尾端进针。在进针过程中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以能及时确认针尖已进入静脉,成功即拔出试探针。(4)进针点皮肤用三刃针戳一小口直达皮下。(5)将连接注射器的外套管穿刺针沿前试探途径穿刺,预计针尖达到静脉浅面,一手持针杆,另一手持注射器并保持适当的负压徐徐进针,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感,回抽血流通畅。(6)继续进针23mm,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腔,固定内针,捻转推进外套管。(7)拔除内针,外套管针座连接输液测压装置。(8)缝线固定针座。3 .颈外静脉穿刺:由于颈外
8、静脉在入锁骨下静脉处呈锐角,且有静脉瓣,患者呼吸及头颈位置的改变均可影响其血流,故导管的插入可在进入锁骨下静脉处受阻。必要时可先插入导引钢丝,然后沿钢丝导入导管。【注意事项】1 .皮肤戳口要够大够深,使外套管通过皮肤和皮下组织时无阻力。2 .外套管推进有困难时,穿刺针尖可能偏于血管的一侧或内针进入过深顶于血管的对侧壁,遇此情况可拔除内针,将外套管针座连接注射器,慢慢地边抽边退出导管,直至回血通畅,然后较大幅度地捻转外套管,利用导管的自然弯度改变管尖的方向,使导管前进。3 .用外导管穿刺针穿刺时,从皮肤至针尖进入静脉的距离常较用细针试探时为长,当针尖已达预计深度时可边吸边退针,常可获得畅通回血。
9、4 .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之间的关系。掌握多种径路亦属必要,以便一种径路失败时能及时改做另一径路。5 .有条件者及有必要时,穿刺完毕后可立即拍摄胸部X线片以证实导管位置。【并发症】1.心脏压塞:多由心脏穿孔引起,与导管过硬、置入过深有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6 .气胸、血胸、水胸:气胸发生率为2%10%o术后应常规做胸部体检,必要时摄X线胸片,以及时发现气胸。呼吸困难及同侧呼吸音减低均提示气胸的可能。一旦确诊,及早做胸腔闭式引流。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或锁骨下动脉壁撕破或穿透,同时乂将胸膜刺破,血液流入胸腔则形成血胸。如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上述部位就可引起水胸或水纵隔
10、。插管后应常规将输液瓶降低至心脏水平之下.观察回血是否通畅,以确认导管前端是否位于血管腔内。此类并发症确诊后立应即拔除导管,必要时开胸止血并放置闭式引流。7 .空气栓塞: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内,多发生在经针孔插入导管时。取头低位穿刺及采用外套管针穿刺,常可避免此种意外。8 .局部血肿:多发生于使用管内针穿刺及误伤动脉时。9 .感染:强调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过大及血肿形成。导管留置期间每天用2.5%碘伏和酒精涂敷,局部更换敷料亦可预防感染。注意,如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加、局部压痛和红肿,即应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附: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CV
11、P)为接近右心房的腔静脉压,亦可视为右心室充盈压。正常为0.581.17kPa(612cmHQ),主要决定于心肌收缩力、血容量和静脉张力。【测定方法】静脉导管置入腔静脉后,通过“Y”形管或三通开关将水压力计、输液器及静脉导管连为一体。测压时先开放水压力计输液器通路、阻断输液器静脉导管通路,使水压力计的液面上升至2.94kPa(30cmHO2);再阻断水压力计输液器通路、开放水压力计静脉导管通路,观察水压力计液面下降至仅随呼吸而轻微上下波动时记录为CVP值。非测压时阻断水压力计输液器通路、开放输液器静脉导管通路,持续输注,保持管路通畅。亦可将导管与电子换能器相连接,如此可在监测示波屏上显示压力数
12、据并可自动记录。【注意事项】1 .水压力计零点定位于右心房水平,相当于平卧位腋中线水平。2 .连接导管不宜过细,每日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2次。3 .导管一定要放置在右心房附近大静脉内,最好不以大隐静脉为入路,因为外科腹内压改变对CVP影响大。【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用CVP作为补充血容量的依据(表1-1),但应注意,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和胸腔压力等因素均可影响CVPo必要时应试做补液试验:于510分钟内输入等渗盐水250m1.,若血压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升高达0.290.49kPa(3-ScmHP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三、腹腔穿刺术【适应证】1 .诊断性穿刺(1)腹
13、部创伤疑有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或胃肠等空腔脏器破裂者,特别是对受伤史不明或伤后昏迷者,以及休克难以用其他部位创伤解释者,均具鉴别诊断价值。(2)急性腹膜炎,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急性重型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肝癌破裂、宫外孕等诊断不清时。慢性腹腔积液、腹腔积脓需明确其性质及细胞成分者。2 .治疗性穿刺:对有膈下、盆腔及肠间积液或积脓者应予反复穿刺抽除;经腹腔穿刺向腹腔注入抗生素、抗癌药及防止肠管粘连药物等。【操作要点】1 .穿刺点:脐与爵前上棘连线的中、夕卜1/3交界点之稍外方处最为常用。但此处并不是腹腔最低位处。因此,对出血量不多的肝、脾破裂,选择脐水平线与腋前线相交处穿
14、刺,抽获结肠旁沟积血的阳性率较高。女性则自阴道后穹隆对腹腔最低位的盆腔穿刺最为理想。2 .穿刺针:最简便的为视腹壁厚薄选用普通79号注射针。Potter针带有针芯,且在针刃之后有一侧孔,进入腹腔后拔去针芯,可避免组织块堵塞针尖。套管针则具有可经套管置入导管而扩大抽吸范围的长处。3 .穿刺方法:排空膀胱(必要时导尿)。向穿刺侧侧卧5分钟,使腹腔内液体沉积于该侧。穿刺手法要求稳而慢,手感分明地穿过腹壁各层,猛力一下穿入易损伤肠管,获脱空感后回抽。回抽无内容物时,可将穿刺针退至腹壁,改变方向、深度或变换体位后再次穿刺。仍为阴性时,可更换穿刺点或易侧穿刺。一般以双侧3处穿刺为限。穿刺所获内容物不能凭肉
15、眼做出判断时应做细胞计数与分类、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淀粉酶测定、胆色素定性或尿素定性试验等检查。【注意事项】1 .腹部疾患诊断已明确者不宜盲目地滥用腹腔穿刺术。腹内广泛粘连和重度鼓肠应列为禁忌证。2 .诊断性腹腔穿刺简便易行,腹腔积血500m1.以上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但可有10%20%的假阳性率及20%3 0%的假阴性率,因此,在参照此项检查结果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高度疑有假阴性结果时,可进一步做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四、腹腔灌洗术【适应证】1 .诊断性腹腔灌洗术(1)用一般诊断方法及腹腔穿刺后诊断仍未明确的疑难急腹症。(2)症状和体征不甚明显的腹部创伤病例,临床
16、仍疑有内脏损伤,或经短期观察症状和体征仍持续存在者;特别是神志不清或陷于昏迷的腹部创伤者。2 .治疗性腹腔灌洗术:用抗生素肝素溶液持续腹腔灌洗治疗就诊晚、污染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以预防腹腔脓肿形成。【操作要点】1 .排空膀胱:仰卧位。无菌条件下于脐周戳孔,插人套管针。导管置入后即进行抽吸。若有不凝血IOmI以上或有胆汁样液、含食物残渣的胃肠内容物抽出时,无灌洗之必要,立即改行剖腹探查;反之则经导管以输液的方法向腹腔快速(56分钟)注入等渗晶体液1000m1.(1020m1.kg),协助病人转动体位或按摩腹部,使灌洗液到达腹腔各处。然后,将灌洗液空瓶置于低位,借虹吸作用使腹腔内液体回流。一般应能
17、回收500m1.左右。取三管标本,每管IOmI左右,分别送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淀粉酶测定及沉渣涂片镜检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尚可做血细胞比容和氨、尿素及其他有关酶类的测定。一次灌洗阴性时,视需要可将导管留置腹腔,短时观察后重复灌洗。2.结果判定:回流液阳性指标如下:(1)肉眼观察为血性(25m1.全血可染红IOOOmI灌洗液)。(2)浑浊,含消化液或食物残渣。红细胞计数大于0.1x10/1或血细胞比容大于0.01。(4)白细胞计数大于0.5X1091.o但此项需注意排除盆腔妇科感染性疾病。(5)胰淀粉酶测定大于IOoU1.(苏氏法)判定为阳性。(6)镜检发现食物残渣或大量细菌。(7)第二次灌洗某
18、项指标较第一次明显升高。凡具以上1项阳性者即有临床诊断价值。【注意事项】1 .腹腔灌洗对腹内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积血3050m1.即可获阳性结果。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低于2%。2 .腹腔灌洗必须在必要的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之后进行,以免残留灌洗液混淆腹腔积血、积液。3 .有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多次手术者忌做腹腔灌洗。一是穿刺易误伤粘连于腹壁的肠管;二是粘连间隔影响灌洗液的扩散与回流。妊娠和极度肥胖者亦忌用。4 .判断灌洗结果时需结合临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灌洗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必要时留置导管,反复灌洗及检验对比。5.单凭腹腔灌洗的阳性结果做出剖腹探查的决定,势必带来过高的阴性剖腹探查率,
19、原因如下:灌洗技术上的错误即置管过程中腹壁损伤所致的少量出血漏入腹腔,特别以床边施行的闭合式置管法为多。(2)腹膜后血肿血液成分经破裂或完整的后腹膜渗入腹腔。(3)腹内脏器或组织的不需手术处理的轻微损伤。(4)某些不宜手术治疗的腹腔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影响灌洗液的白细胞计数。五、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的使用【输注泵类型】1 .转压式输注泵:又称蠕动泵。电机带动转子滚压泵管使输注液沿挤压方向注入。输注速率可在O至400m1.min之间调节,并有数字显示器随时提供输注液体的量及速率,有的还附有各种报警装置。此种输注泵常用于血液透析。肠内营养灌注泵也属于这一类型。2 .容量输液泵:此类输液
20、泵由微电脑自动控制,有固定和自选程序,可据临床需要准确地自动控制输液速率及容量,并具备各种安全控制监测报警系统。3 .微量注射泵:由注射器槽(可放置2050m1.注射器)、电控推液装置、流量数字调节、报警系统及开关组成。可精确地持续输注药物,尤其是各种剂量依赖性药物,如抗凝血制剂、肿瘤化疗药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其通用单位要求可达到微克/(千克分)Ag(kgmin)3o【注意事项】1 .各种自动输注泵的结构特点、操作及注意事项不尽相同,在操作前一定要详细阅读操作手册。2 .要熟悉操作程序,按要求步骤进行操作。电源电压应符合输注泵电源要求,使用环境温度要适宜(1540摄氏度)。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和
21、有关专业人员联系修理或调整。3,熟悉各种警报信号的特点、提示的意义及调整措施。如有液体溅在泵装置及传感器上,应及时清除。4 .启动泵前要检查管道安装连接是否正确,是否有扭曲、接口松动、渗漏等情况。5 .尽管自动输注泵具有自动控制及报警功能,多加巡视、密切观察仍是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六、植入式、自控式给药系统的使用【植入式给药系统】1 .植入式给药系统的结构及原理:用于临床的全植入式给药系统有两种类型:全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tota1.1.yimp1.antab1.edruginfusionsystem)和植入式注射室系统(imp1.antab1.einjectionportsystem)0由于
22、此类产品目前多用于肿瘤的化疗,多称为“化疗泵”。全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重约200g,3cmx9cm大小,圆盘状,其基本结构为美国人B1.ackshear于1972年设计,主体为由钛板分隔的内、外室,内室供储存药液,容量约50m1.,其上方有自封膜(se1.fsea1.edmembrane),可由此反复注射给药。自动注药原理为借助于外室中的氟利昂气、液态转换所产生的钛板运动。向内室注药时,钛板向下移动,外室中的气态氟利昂受压液化;嗣后,在体温的作用下,液态氟利昂渐次气化,推动钛板上移,使药液从阻逆毛细导管中恒量释放。某些型号还增加了与导管直接相通的侧孔,可供间歇性多次注药,亦可经此冲洗导管。植入式
23、注射室系统重约620g,底盘直径3cm左右,圆柱状,由钛金属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图1-8),主体为一储药室,容量约0.8m1.,其上方的自封膜可供注射2000-10000次。此系统无连续释放药液功能。植入式给药系统的血管导管有动脉型及静脉型,动脉型导管的前端带有防止动脉血逆流的装置,而静脉型导管则无。近期产品多在导管上设置多个环形突起(防滑瓣),以防导管自血管结扎线滑脱。2 .植入式给药系统的置入(1)灌注血管的选择原则:响需灌注器官的血液供应;需灌注器官的完全灌,特别是化疗药应注;与动脉血(肝脏灌注也可经门静脉)充分混合,以免造成血管壁的损伤。(2)操作:式给药系统的准备包括确认其型号、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常用 临床 诊疗 技术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