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基础.docx
《形式逻辑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逻辑基础.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形式逻辑基础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二大基本规律逻辑三大基本规律: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
2、:1)随表达豳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2 )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3 )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
3、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 )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
4、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 )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其;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即如果辩题抽象为P而非Q,vsQ而非P”则,当A时、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而当B时、用B的眼光去
5、看,Q而非P成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o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
6、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论辩)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某相概念,就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讨论什么论题,就讨论什么论题,不能偏题、跑题,不能在讨论某个论题的名义下实际讨论别的论题。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斐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
7、价格的价,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上述答话的姑娘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比如,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霜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下述这样一段话: 我以为中
8、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下面再举两例说明。 苏格拉底领了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这个智者为了显
9、示自己的本领,给了这个青年一个下马威.他劈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这个青年当然回答说,学习的是不知道的东西。于是这个智者就向这个青年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认识字母么?我认识。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是的。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是的。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他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吗?是的。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只是那些不识字母的人在学吧!不,我也在学。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就是学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是的。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这个青年就这样被智者欧底姆斯搞晕了,于是承认自己的失败,而甘心拜欧底姆斯为师。分析:其实,在这个典故里,智者
10、欧底姆斯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把这个青年弄得昏头昏脑的。 物理老师出一道题当堂考学生,题目是:“一炉铁水凝结成铁块,它的体积缩小了三十四分之一。后来,铁块又熔化成铁水,体积增加多少?学生甲经过计算,回答道:熔化后的铁水的体积比铁块增加了三十三分之一。乙马上反对说:不对。同是一块铁。缩小的是三十四分之一,增加的是三十三分之一,不是自相矛盾吗?甲又说:不是我自相矛盾,而是你混淆了概念”。请分析甲、乙两人谁是谁非。分析:甲的说法是对的,乙的说法是错的。因为增加和缩小都是相对的概念。缩小三十四分之一,是相对于铁水凝结成铁块来说的;增加三十三分之一,是相对于铁块熔化为铁水说的。这样甲的说法并不自相矛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式逻辑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