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眶部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的各种肿瘤。2 .眼肌疾病,如格氏眼病等。3 .血管性病变,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屡等。4 .外伤5 .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6 .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嘱病人检查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2)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
2、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成像范围:扫描范围上F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险至眶尖。推荐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适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WI、T=W1.冠状面T3WI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成像序列。如脂肪抑制技术等。成像野(FoV):18-25cmo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范围。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o成像层厚:25mm。矩阵1128X256或256X5
3、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1.程序相同,可加扫T1.WI-FS序列。常规做横断面、斜状面及冠状面T1.WI(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IWI。二、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2 .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3 .鼻窦肿瘤、囊肿、鼻窦炎症、息肉及黏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取头先进,仰卧在检查床上,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
4、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做咽部扫描时,嘱病人检查中避免吞咽动作。(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平面至上齿槽平面,前后从上额窦前壁至鼻咽腔后部。推荐成像序列:采用常规SE序列或快速序列,行横断面TI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
5、像序列。成像野(FOV):18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O成像层厚:35mm。矩阵:1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三、耳、颗骨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听神经瘤,尤其是局限于内听道的小肿瘤。2 .颈静脉球体瘤。3 .耳、颗骨部同时累及颅底和颅内的病变。4
6、.乳突胆脂瘤。5 .耳部和颗部的其他良恶性肿瘤。6 .颗骨骨折及中耳炎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成像范围:二侧颍骨部。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
7、I、T2WI、冠状面T1.W1.如磁共振内耳膜迷路成像,一般采用长T2W1.或3DSISS序列。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血管神经交互压迫一般采用3DTOF序列。成像野(FC)V)J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O成像层厚:25mn矩阵:1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程序相同,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2)磁共振往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程序相同,常规行横断面
8、、矢状面及冠状面TIWI。四、颍颌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颍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颗颌关节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头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选用7-8mm环形表面线圈一对,一次固定,左右对比成像。体位同颅脑磁共振技术。将环形TMJ线圈中心对准外耳孔前12mm处之颗颌关节,线圈尽量贴近TMJ。移动床面位置,开定位灯,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磁室 五官 颈部 磁共振 检查 技术 操作 规范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6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