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觉醒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docx
《睡眠觉醒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睡眠觉醒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睡眠觉醒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睡眠是保持健康和觉醒的积极生理过程,是人类基本的行为-生物学需要,其主要作用包括:生态或环境裨益:睡眠提供了规律的行为静息期,使之与自然环境的昼夜交替节律相匹配。生理性复原:睡眠剥夺会导致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并改变免疫功能。反之,睡眠有助于这些功能恢复。优化觉醒期的神经认知及情绪功能: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机敏性、警觉性、判断力明显下降。学习:操作能力、视觉学习等能力在睡眠后获提高。健康与生存:长期睡眠剥夺会导致死亡。睡眠持续时间短与肥胖、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关性。睡眠-觉醒障碍包括:失眠障碍、过度嗜睡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
2、运动障碍、异态睡眠障碍等。本章仅围绕临床最常见的失眠障碍来探讨。第一节失眠障碍失眠障碍GnSOmniadiSorder)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和/或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缺失,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加之对睡眠所持心态的影响,导致白天瞌睡、萎靡等一系列症状。失眠的年患病率占普通人群的30%40%影响失眠的高危因素包括老年、女性、离异或单身、无业、存在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社会应激会诱发失眠并导致症状迁延不愈,而长期的失眠也会增加抑郁症、焦虑症及物质滥用的风险。【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慢性失眠是指患者在有足够睡眠条件和
3、环境的情况下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患者主诉对睡眠不满或导致某种形式的日间功能障碍。白天的症状通常包括疲乏、情绪低落或易激惹、全身不适和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和相关的白天症状每周至少发生几次,并且持续存在几个月以上。一些患有慢性失眠的患者可呈发作性的病程,周期性出现持续数周的睡眠/觉醒困难,持续数年以上。对具有睡眠相关症状,但不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的个体,不能诊断为失眠症。如果失眠是继发于其他睡眠-觉醒障碍、精神疾病、其他疾病状态或者是由某种物质和药物引起的,此时只有在失眠症状是临床上独立关注的重点时,方可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治疗】注重睡眠卫生,明确失眠的原因,对因治疗,然后再考虑对
4、症处理,可遵循心理、行为和药物相结合的原则。(-)睡眠卫生睡眠卫生教育在失眠治疗中非常重要,包括定时作息,卧室舒适,床勿作他用,适当运动,傍晚以后忌烟、酒、茶、咖啡,睡前忌大吃大喝,尽量避免午睡。(一)心理治疗解释、疏导等一般心理技术的运用让患者了解睡眠基本知识,减少焦虑反应,改善睡眠。行为治疗与心理治疗旨在通过改变干扰睡眠的行为、习惯及认知,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强睡眠的稳定性。具体干预措施包括:限制卧床时间,尽量与实际睡眠时间相匹配;每天定时起床;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觉醒后尽快离床等。()药物治疗理想的镇静催眠药物应具备下列条件:快速诱导睡眠、对睡眠结构无影响、无次日残留作用、不影响记忆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睡眠 觉醒 障碍 诊疗 规范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6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