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参考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参考版本).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分类分级1. 4适用范围1.5工作原则1. 6应急预案体系2组织体系2. 1领导机构2.2办事机构2.3工作机构2. 4基层机构2. 5专家组3运行机制3. 1预测与预警预测与预警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4. 2应急处置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应急联动区域合作应急结束3. 3恢复与重建善后处置社会救助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3.4信息发布4应急保障4.1人力保障4.2财力保障4. 3物资保障4 .4基本生活保障5 .5医疗卫生保障4. 6交通运输保障4. 7治安维护4. 8人员防护4. 9通信保障4. 10公共设施4. 科技
2、支撑4. 12法制保障4. 13气象水文信息服务5监督管理5. 1预案演练5.2宣教培训5. 3考核奖惩6附则6. 1预案管理6.2发布实施7附件7.1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7.2 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7. 3县级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7.4 专项应急预案构成7.5 部门应急预案目录7. 6分级响应级别1总则1. 1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突发事件总
3、体应急预案、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XX实际,制定本预案。1.3 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场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植物疫情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饮用水
4、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1级(特别重大)、级(重大)、111级(较大)和1V级(一般)。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分级标准,见附件7.1),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全县行政区划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对全县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起指导作用。1.5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把
5、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
6、置队伍建设,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动员和依靠公众力量,发挥镇街、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急志愿者队伍和每位公民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XX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7)公开透明,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客观、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6应急预案体系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
7、系包括:(1)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全县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县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见附件7.2.(2)县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县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牵头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应急预案构成见附件7.4.(3)县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县部门应急预案是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县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单位)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制订印发,报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部门应急
8、预案目录见附件7.5.(4)突发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制订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镇街、县属重点园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县政府备案。(5)社区(居)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主办单位为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制订的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化,按照有关规定,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成种类要及时补充、完善。2组织体系2. 1领导机构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全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组长由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县
9、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县政府及其他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县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1)对全县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2)指导编制、修订、发布本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决定和部署全县应急工作重大事项。副县长按照工作分工和在县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中兼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县专门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3. 2办事机构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政府应急办),是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职责,发挥运转枢
10、纽作用。承担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的日常值班工作,负责接收和办理向县政府及XX市政府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承办县政府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督促落实县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决定事项XX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指导全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应急平台建设;组织编制、修订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负责组织应急管理专家组的日常工作;协调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4. 3工作机构县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自然灾害类由县民政局牵头;事故
11、灾难类由县应急局和相关部门依据其职责牵头;公共卫生事件类由县卫健局牵头,其中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事件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由县应急局牵头;社会安全事件类由县公安局牵头)。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县政府有关决定事项;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指导和协助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单位)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5. 4基层机构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
12、作,要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承担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2.5专家组县政府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咨询,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3运行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要XX县直有关部门整合各类XX,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指挥水平。县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见附件7.3.6. 1预测与预警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县政府
13、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常规数据监测、风险评估与分级等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测预警系统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县政府应急办XX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数据库。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县政府应急办XX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整合监测信息XX,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1)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发展势态
14、和区域范围,从高到低可划分为1级(特别严重)、级(严重)、1n级(较重)和W级(一般)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予以表示。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的界定,由县级各专项预案按照国家标准予以规定。(2)预警信息的发布。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XX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县政府报告一般及以上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县政府应急办向XX市政府报告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县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3)预警通告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通告发布后,
15、预警内容需变更或解除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通告或解除通告。(4)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建立应急机构、灾情预测预报单位与人民防空等部门的联系,明确灾情警报发布的权限和程序。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通告,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通告方式。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要根据需要,升级改造手机短信平台,提高预警信息发送效率,并提供优先发布权限。(5)县政府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和应急机制的准备。3.2应急处置
16、信息报告报告责任主体:突发事件发生所在地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或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是受理报告和向县政府报告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立即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及县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县政府应急办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和情况,同时将县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镇
17、街、县属重点园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XX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不受分级标准限制。突发事件涉及XXX、外籍人员,或者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国家、地区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由县外事侨务局或县有关部门办理。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单位)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突发事件,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
18、主要负责同志要迅速赶赴现场,视情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动员当地有关专业应急力量和人民群众进行先期处置,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办理;当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办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应急响应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县政府协调处置的突发事件,经县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后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必要时提请县突发事件应急管
19、理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分级响应级别见附件7.6.指挥与协调需要县政府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县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县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镇街、县属重点园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主要包括:(1)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并向XX市政府报告,县政府有关领导、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事发现场指挥;属于一般突发事件,对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提出具体明确的处置、应对要求,责XX政府有关部门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需要由县政府组织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事发地进行指导和协调,调集应急队伍和应
20、急物资开展应急处置。(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3)协调有关镇街、县属重点园区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事发地驻乐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调度各方应急XX等。(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稳定工作。(5)及时、准确向县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县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县政府工作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县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需要多个县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单位)牵头,其他部门(
21、单位)予以协助。应急联动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可成立若干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1)技术专家组:由相关部门(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鉴定和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2)抢险救援组:由有关主管部门(单位)XX公安、安监、消防等部门(单位)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县卫健、市场监督管理、畜牧等部门(单位)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心理援助和人畜共患疫情控制工作。(4)治安警戒组:由公安部门负责,实施现场警戒,保护事件现场,加强交通管制,确
22、保应急运输畅通,维护治安秩序。(5)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县民政、公安、住建、交通、商务、人防、地震等部门(单位)组成,负责有关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采取强制疏散措施,并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6)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负责,动员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参与应急处置及家属的思想安抚工作。(7)物资、经费和生活保障组:由县发改、工信、财政、民政、商务等部门(单位)组成,负责调集应急物资,必要时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适时动用粮食等储备物资,保证应急需要、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由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
23、重点园区管委会组织做好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8)应急通信、气象、电力供应组:由通信管理、工信、人防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气象部门负责做好事发地的气象监测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必要时设立移动气象X,为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供电部门负责做好事发地电力应急供应,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电力保障。(9)综合信息、新闻发布组:由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新闻报道应急协调指挥机构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现场应急指挥机构适时向社会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识。(10)涉外工作组:由县外侨
24、、X办、公安、商务等部门(单位)组成,负责接待XXX及境外新闻媒体,处理涉及XXX和外籍人员的有关事宜。(H)特种应急组:由县公安、金融、网络办、环保、卫健等部门(单位)组成,负责处置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环境事故、金融风险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12)综合组:综合协调以上各组的工作,作为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办公室。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县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驻乐单位等应服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需要和上级命令,以及县政府的要求,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区域合作县政府加强与毗邻县(县、区)应急管理交流合作,建立联动机制,为应对区域性
25、突发事件提供合作与联动保障。各镇街、县属重点区要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与联动。应急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或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管委会在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并确认危害因素消除后,向县政府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状态的报告。县政府综合各方面情况和建议,作出终止执行相关应急响应的决定,宣布应急状态解除。3.3恢复与重建善后处置(1)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或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2)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或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突发事件损害调
26、查核定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的各类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保险监管机构应当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保险责任内损失的理赔工作。(3)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或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所需救灾资金和物资由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安排,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规定及时给予补助,必要时申请XX市政府和XX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予以支持。社会救助县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援助。工会、共X团、妇联、红十字会及慈善团体要积极开展捐赠、心理
27、援助等社会救助活动。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分配、调拨、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调查与评估(1)县政府或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单位)XX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组成调查组,及时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对应急事件的受害者、救助者心理损伤进行评估与调查,提出善后处理措施。(2)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善后处置工作结束
28、后15天内,以书面形式报县政府。(3)县政府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于每年年初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其应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和评估,向县政府和XX市政府办公室报告。恢复重建一般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由县政府负责;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由XX市政府统筹安排,有关部门(单位)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规划,提出恢复重建的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由县政府组织实施;需要国家支持的,由县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向XX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单位)提出请求。3.4信息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适时发
29、布初步核实情况、事态进展、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县政府或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由县政府办公室或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XX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信息发布形式按省、XX市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相关应急预案执行。4应急保障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供电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4.1人力保障
30、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分别是:依托公安消防队伍组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配备专业装备器材并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社区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由各行业、各领域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人才组成的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由共X团、红十字会以及其他组织建立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等。要加强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并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XX险,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2财力保障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
31、则,多渠道筹集,分级负担,简化财政资金的审批和划拨程序,保证应急处置所需资金,确保应急需要。对县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等所需财政经费,由县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经县财政局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列入年度县级预算。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财XX审计部门要对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4.3物资保障县发改、工信、商务、民政、林业等职能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定期组织提供应急物资储备目录,XX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
32、备库,并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采取商业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方式,与有关企业签订合同,保障处置与救援所需物资的生产供给。专业应急部门负责储备处置突发事件专业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重要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更新、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要鼓励和引导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县政府依法实施应急征用,被征用的财产使用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人。财产被征用或者被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按照当时当地的市场平均价格给予补偿。4. 4基本生活保障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单位)XX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
33、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5. 5医疗卫生保障县卫健局负责组建县级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救援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的请求,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医疗卫生物资和设备。必要时,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6. 6交通运输保障县公安、交通、公路部门应当确保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救灾物资、救援设备优先运输。处置突发事件期间配备有县政府制发的应急标志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和交通工具可以优先通行,免缴相关路桥通行费,事后应当及时收回应急标志。交
34、通设施受损时,相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抢修。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要按照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的规定,征用必要的交通工具,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事发地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7. 7治安维护公安部门、武警部队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制定不同类别、级别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维护治安、交通秩序的行动方案,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事发地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积极主动配合
35、做好治安维护工作。8. 8人员防护县政府要结合城市、农村人口密度,利用人防工程、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要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地转移、疏散。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施救人员安全。9. 9通信保障县工信、文旅、各通信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县政府应急办组织协调有
36、关部门构建互通互联的通信平台,建立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网络通讯录,确保应急工作联络畅通。10. 10公共设施保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确保应急状态下事发地居民和重要用户用电、用油、用气、用煤、用水的基本要求。11. 1科技支撑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将应急科学研究工作纳入全县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科技水平。要加强县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应急平台基础数据要实时更新。12. 12法制保障县政府法制办要组织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规
37、范性文件,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应急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及时为受灾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4. 13气象水文信息服务县气象局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和预报,及时提供气象分析,为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县水利局要及时提供河流、水库水情的实报和预报,为应急处置提供水文资料和信息服务。5监督管理13. 1预案演练县政府应急办协助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单位)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指导应急演练。各镇街(重点园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专项、部门应急预案演练前的计划安排和演练后的总结报告,要报县政府应急办。应急预案应当每
38、两年至少举行一次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按照有关规定适时修订完善。13.2 教培训县政府应急办XX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培训规划。各镇街(重点园区)及有关部门(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应急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确定教育内容、考核标准,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处置能力。13.3 核奖惩县政府应急办XX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定期组织对X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部
39、门和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县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有关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处罚或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追究刑事责任。6附则14. 1预案管理本预案由县政府制定,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政府(街办)、县属重点园区管委会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县
40、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15. 2发布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0年5月17日县政府印发的U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乐政发2010)20号)同时废止。7附件16. 1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文中数据“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一自然灾害类(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 .黄河花园口发生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或运用东XX分洪;2 .黄河堤防、险工、涵闸工程多处发生重大险情;3 .黄河滩区发生极度漫滩;4 .主要河湖发生超标准洪水或决口或恩县洼滞洪区运用;5 .某设区的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或数县
41、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6 .大中型水库垮坝或数座大型水库同时出现重大险情;7 .我省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8 .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9 .某设区的县发生特大干旱或数县同时发生严重干旱;10 .某座大型城市或数座中型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 .黄河花园口发生6000ToOOo(不含100oO)立方米每秒的洪水;2 .黄河某处堤防、险工、涵闸工程发生重大险情;3 .黄河滩区发生重大漫滩;4 .数条(座)主要河湖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某条中型河道发生决口漫溢;5 .某设区县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或数县同时发生较大洪涝
42、灾害;6 .数座中型水库同时发生重大险情,或某座大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或数座大型水库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7 .我省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8 .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9 .某设区的县发生严重干旱或数县同时发生中度干旱;10 .某座中型城市发生极度干旱或数座大中型城市同时发生重度干旱。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 .黄河花园口发生4000-6000(不含6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滩区部分漫滩或防洪工程出现重大险情;2 .黄河疏导工程发生重大险情;3 .黄河滩区发生中度漫滩;4 .数条(座)主要河湖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某条(座)主要河湖发生超警
43、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数条中型河道发生重大险情,或主要河湖的重要支流发生决口漫溢;5 .某设区的县发生较大洪涝灾害或数设区的县同时发生一般洪涝灾害;6 .小(一)型水库垮坝,或某座中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或某座大型水库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数座中型水库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7 .我省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8 .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9 .某设区的县发生中度干旱或数县同时发生轻度干旱;10 .某座中型城市发生重度干旱或数座大中型城市同时发生中度干旱。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台风、暴
44、雨、暴雪、强对流天气、沙尘暴等极X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或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 .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县)范围内出现极X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 .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24小时以上的。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台风、暴雨、暴雪、强对流天气、沙尘暴等极X天气气候事件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4 .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县)范围内出现较强灾
45、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5 .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较大气象灾害包括:1.台风、暴雨、暴雪、强对流天气、沙尘暴等极X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5千人以上,或较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 .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县)范围内出现明显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 .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6小时以上的。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气象灾害为一般气象灾害。(三)地震灾害。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1 .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25.0级
46、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2 .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27.0级以上地震,可初步判定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包括:1 .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2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上、1万间以下;2 .本省内陆地区发生6.0WM7.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包括:1 .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2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O.3万
47、间以下;2 .本省内陆地区发生5.0WM6.O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包括:1 .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标准,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2 .本省内陆地区发生4.0WM5.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一般地震灾害。(四)地质灾害。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O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重大地质灾害包括: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o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O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灾害险情。较大地质灾害包括: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