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口腔修复学.docx
《第九章口腔修复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口腔修复学.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九章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是口腔科目里比较难以理解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要利用一定的学习技巧,对比表格中的知识点,牢固掌握和区分各种修复体的适应证、禁忌证等重点。考试中病例分析题较多,应注意在反复记忆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多和各学科交叉记忆学习。考点一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L开口度及开口型:开口度是指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可用双脚规或游标尺测量,正常人的开口度为3.74.5cm;正常的开口型下颌向下后方,左右无偏斜,正面观直向下。2 .下颌侧方运动: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正常情况下约为12mm。3 .一般拔牙1个月后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拔牙3个月后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固定义
2、齿修复。4 .口腔修复前的一般处理(1)处理急性症状。(2)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3)拆除不良修复体。(4)治疗和控制踽病及牙周病。5 .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m度者应拔除。6 .根分叉受累的程度根据临床指标可分为以下四类:分类根分叉处探诊X线第一类水平横向探诊可测得1mm深度无明显骨吸收第二类水平方向可探入Imm以上,但尚不能穿通到对侧骨吸收比较明显第三类可穿透到对侧(如从颊侧穿到舌腭侧),但穿通的隧道为龈组织所充填,肉眼观无贯通现象骨吸收比较明显第四类根分叉完全暴露,水平方向的穿通凭肉眼可看到明显骨丧失7.口腔软组织处理(1)治疗口腔黏膜疾患。(2)唇
3、、舌系带的修整。(3)瘢痕组织的修整。(4)对松动软组织的修整。8 .牙槽骨的处理: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9 .对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上颌结节,解决妨碍义齿就位的问题即可。考点二牙体缺损L牙体缺损的病因:最常见的原因是龈病,其次是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等。2 .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1)轴面形态:正常牙冠的轴面有一定的凸度,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维持牙颈部龈组织的张力和正常接触关系。牙颈1/3突度起到扩展牙龈、维持正常龈隙的作用。保证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流对于牙龈的生理刺激作用。如果突度过大时,缺少食物刺激使牙龈萎缩;突度过小时,食物直接冲压在龈隙沟内
4、,引起过强刺激和牙龈附着的破坏,导致牙龈炎。利于修复体的自洁。(2)外展隙和邻间隙:外展隙是围绕邻接区向四周展开的空隙,是由牙冠轴面的正常突度形成的。外展隙可作为食物的溢出道,在咀嚼时有利于食物排溢,(3)面与咬合关系:正确地恢复面形态和咬合关系是有效地恢复咀嚼功能的基本条件之一。3 .设计龈下边缘时,要注意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抛光,防止形成悬突,而且冠边缘不要到达龈沟底,一般要求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4 .抗力形是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兔体和患牙均能抵抗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增加患牙抗力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2)牙体预备时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
5、坡,修整尖锐的边缘崎及轴面角。(3)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如采用钉、桩加固后充填,或做成桩核结构。5 .固位形:是指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可在患牙上制备成一定的面、洞、沟等几何形状,这种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6 .修复体的主要固位力来自于约束力、摩擦力和粘结力。7 .为了利用摩擦力和约束力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在预备患牙牙体时可采用以下措施:(1)修复:体与制备牙越密合越好。(2)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3)各轴面越平行,固位也越好。但为了便于修复体的取戴,各轴面可向切方稍许聚合,以2。5为宜。(4)点角、线角要清楚以增
6、大摩擦力,否则修复体受力后易移位或脱落。(5)设计各种固位形状,以增大摩擦力,并加强抵抗侧向外力,如设计箱状、鸠尾、针道、沟形等。8 .影响黏着力大小的因素(1)黏着力与黏着面积成正比。(2)黏着力与黏固剂的厚度成反比。(3)黏固剂的稠度应适当,过稀过稠都影响黏着力。(4)修复体或制备牙的黏着面上有水分、氧化物、油质残渣等异物,都会影响黏着力。9 .嵌体修复的禁忌证(1)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因其髓角位置高不宜作嵌体,以免损伤牙髓。(2)面缺损范围小而且表浅,前牙邻、唇面缺损未涉及切角者,不宜用嵌体修更。(3)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者。10 .全冠修复的禁忌证(1)
7、青少年恒牙因尚未发育完全,牙髓腔较大者。(2)牙体过小无法取得足够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者。(3)严重深覆、咬合紧,而无法预备出足够的空间者。11 .桩核冠修复的适应证(1)牙冠大部分缺损无法充填治疗或做全冠修复固位不良者。(2)牙冠缺损至龈下,牙周健康,牙根有足够的长度,经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术后能暴露出断面以下最少1.5mm者。(3)错位牙、扭转牙而非正畸治疗适应证者。(4)作固定义齿的固位体的残冠残根。12 .根管充填后选择桩核冠修复的时间,参考治疗情况和全身状况而定。(1)有根尖周炎的患者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可以开始修复。(2)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观察
8、时间可短,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3)有瘦管的患牙需在治疗愈合后进行修更。(4)如果根尖病变较广泛者,需在治疗后观察较长时间,待根尖病变明显缩小,形成骨硬板后才能修更。13 .关于金瓷结合的机制有四种结合方式:化学结合;机械结合;压应力结合;范德华力结合。其中化学结合被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金瓷结合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结合机制。14 .金属嵌体的牙体预备要求(1)洞形无倒凹:外展25。(2)洞缘有斜面:一般在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的斜面,斜面宽度约为0.5lmm.15 .洞固位一般深度应大于2mm。16 .高嵌体的固位主要靠钉洞或嵌体箱状洞形固位,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17 .钉洞分
9、散于近远中窝及颊舌沟内,深度超过釉牙本质界,一般为2mm,直径为Imm。预备时沿牙长轴方向进行,钉洞之间必须相互平行。18 .前牙3/4冠的牙体预备(1)邻面预备:要求两邻面在切龈方向上相互平行或在切端方向稍聚合25。(2)切斜面预备:切斜面预备的要求是上前牙切斜面由唇侧斜向舌侧,下前牙由舌侧斜向唇侧。(3)邻轴沟预备:预备时应从邻切线角的中点开始,方向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以保证沟的舌侧壁有足够抗力形。(4)邻轴沟的深度为1mm,由切端向龈端逐渐变浅。两邻沟应相互平行,或稍向切端聚合。(5)切端沟预备:在切斜面舌1/3处,做一顶角为90的沟。19 .铸造金
10、属全冠的牙体预备(1)面预备:其目的是为铸造金属全冠提供面间隙,一般为Lomm.(2)颊舌面预备:其目的是消除倒凹,轴壁正常聚合度一般为2。5。(3)邻面预备:采用间断磨切手法,防止因磨切产热而损伤牙髓,同时应不断校正片切方向,避免邻面上形成肩台。(4)颈缘线的位置:平龈;龈下0.5lmm;龈上Imm。20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设计与牙体预备(1)金瓷衔接处应避开咬合功能区。(2)金属基底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厚度一般为0.30.5mm.(3)前牙预备要求切缘:均匀磨除2mn唇面:均匀磨除lL5mm0邻面:去除倒凹,且控制轴面切向聚拢25为宜。舌侧:如果舌侧金属背板可同铸造冠,如果烤瓷应均
11、匀磨除l1.5mm.各轴壁无倒凹,光滑无锐边,轴面角处圆钝。上前牙切斜面斜向舌侧,下前牙切斜面斜向唇侧。其余步骤同铸造金属全冠。(4)后牙预备同铸造金属全冠,应按照金瓷厚度预备牙体外形。(5)牙体颈缘预备要求:一般在龈缘下0.50.8mm.舌侧或邻面颈部如以金属为冠边缘者,颈缘可预备成羽状、凹槽形或直角斜面形。唇颊侧或全冠边缘为烤瓷者,应将牙体颈缘预备成直角或135凹面,以保证颈缘瓷的强度和美观。肩台宽度一般为l0mm。21 .桩核冠(1)桩的长度:为确保根管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4mm的充填材料,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对于根比较短的情况,应尽量保证让桩的长度大于等于临床冠
12、的长度,并且保证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内的总长度的1/2。(2)理想的桩直径应为根径的1/3,最好不要超过1/2O(3)冠边缘以上的大于1.5mm的牙本质称为牙本质肩领。22 .印模的分类制取次数一次印模法:只取一次印模,要求技术娴熟,做肌功能整塑二次印模法:分为初印模和终印模,第一次取印模后,均匀刮除0.5mm,再取终印模有无功能性压力解剖式印模:承托义齿的软硬组织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取得的印模,为无压力印模功能性印模:在取得解剖外形的同时,取得缺牙区黏膜在功能性压力作用下取得的印模,又称压力印模是否开口开口印模:正常印模局部义齿修复或固定修免,不用闭口,术者固定闭口印模:有咬合的时
13、候制取的印模(推荐使用,功能整塑和压力合适)分区印模法适用小口畸形、张口受限、唇组织弹性差分层印模法用于颌骨缺损修复,分几次,几次可以对合在一起23.托盘的选择(1)盘内面与组织面之间有34mm间隙。(2)托盘边缘止于黏膜皱裳2mm。24 .冠就位的标志(1)冠的龈边缘到达设计的位置,有肩台预备的颈缘应与冠边缘密合,无明显缝隙。(2)制备良好的人造冠就位后,咬合应基本合适,或稍加修整即合适。(3)人造冠在患牙上就位后不出现翘动现象。25 .冠龈边缘要求(1)人造冠龈边缘长短合适,冠完全就位后,到达设计的位置。(2)人造冠边缘与牙体组织间无明显缝隙,允许的微小间隙不超过50mo(3)外形与牙体一
14、致。26 .粘固剂厚度:其最大厚度一般不得超过30m,否则会增加厚度而使修复体粘固后加高咬合。27 .若修兔体与牙体十分密合,可在粘固前将粘固面预备出一纵向小沟,以利于多余的粘固剂排溢,防止加高咬合。若修兔体过薄,也可在牙体轴壁上磨出一条纵行粘固剂溢出沟。28 .若粘固后牙长时间持续疼痛,说明牙髓受激惹严重,或可发展为牙髓炎。29 .修复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过敏性疼痛:(1)继发性斜:(2)牙龈退缩;(3)粘固剂脱落或溶解。30 .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出现咬合痛,多是由咬合创伤引起.31 .修复体粘固后出现龈缘炎的原因(1)修复体轴面外形不良,如短冠修亚体轴面突度不足,食物冲击牙龈。(2)冠边
15、缘过长,边缘不密合、抛光不良、悬突。(3)试冠、戴冠时对牙龈损伤。(4)嵌塞食物压迫。(5)倾斜牙、异位牙修友体未能恢更正常排列和外形。32 .修复体松动、脱落的原因(1)修复:体固位不足,如轴壁聚合度过大,龈距太短,修更体不密合,桩过短,固位型不良。(2)咬合创伤、力过大,力集中,侧向力过大。(3)粘固失败。如粘固时,材料选用不当,粘固剂失效,牙面及修复体粘固面未清洗干净,干燥不彻底,油剂、唾液污染,粘固剂尚未完全粘固时,患者咀嚼破坏了粘固等。33 .修复体损坏的原因(1)外伤,如受外力、咬硬物,以瓷修复体和前牙多见。(2)材料因素,如瓷的脆性较大,树脂强度较低,特别是在薄弱处。(3)制作因
16、素,如局部棱角锐边,应力集中处易折断以及铸造修夏体表面砂眼等。(4)力过大,在深覆、咬合紧,存在咬合创伤时,容易出现折断。(5)调磨改过多,由于牙体预备不足,或患牙预备后伸长,戴牙时已经将面磨得过薄。(6)磨耗过多,如咀嚼硬物、磨牙症等。考点三牙列缺失1 .当牙齿缺失后,上下颌骨的改变主要是牙槽喳的萎缩。牙槽崎的吸收速率在牙齿缺失后前3个月最快,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率显著下降,拔牙后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然而,剩余牙槽喳的吸收将终生持续。2 .上颌牙槽崎吸收的方向是向上、向内,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颌牙槽喳的吸收方向是向下、向外,结果使下牙弓外形逐渐变大,上下颌间距离减短,面下1/3距离也随之
17、变短。3 .全口义齿是黏膜支持式义齿。4 .上下颌牙槽崎将整个口腔分为内、外两部分,即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5 .口腔前庭(1)唇系带。(2)颊系带。(3)颤突。(4)上颌结节。(5)颊侧翼缘区。(6)远中颊角区。6 .口腔本部(1)切牙乳突。(2)腭皱。(3)上颌硬区。(4)腭小凹: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5)颤动线:前后颤动线之间称后堤区。此区宽212mm,平均8.2mm,有一定的弹性,能起到边缘封闭作用。(6)腭穹隆:腭中缝区为上颌隆突。(7)翼上颌切迹:为上颌全口义齿后缘的界限。(8)舌系带。(9)舌下腺。(10)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前磨牙根部的舌侧,向舌侧隆起。表面
18、覆盖的黏膜较薄。与之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11)下颌舌骨崎:覆盖此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免产生压痛。(12)舌侧翼缘区: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13)磨牙后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磨牙后垫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后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平面的位置。下颌第一磨牙的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7 .无牙颌的分区分区功能部位主承托区是承担义齿咀嚼压力的主
19、要区域上下颌牙槽崎顶的区域副承托区不能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上下颌牙槽峭的唇颊和舌腭侧斜面边缘封闭区不能承受咀嚼压力,边缘封闭作用口腔前庭沟底、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后堤区、下颌磨牙后垫缓冲区不能承受咀嚼压力,缓冲处理,以免压痛无牙颌的骨性隆突部分,上颌隆突、颔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喳及牙槽喳上的骨尖骨崎8.义齿表面:义齿有三个表面,对义齿的稳定和舒适有很大的影响。名称作用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与口腔黏膜组织紧密贴合,两者之间才能形成大气负压和吸附力,使全口义齿在口腔中获得固位面:是上下颌牙齿咬合接触的面力应均匀分布在支持组织上,而使义
20、齿有良好的固位磨光面:是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磨光面的倾斜度、义齿周围边缘的宽度和人工牙齿的颊舌位置正常时,舌和颊才有帮助义齿固位和抵抗侧向压力的作用9.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固位原理定义关系吸附力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附着力是指不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内聚力是指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接触面枳越大越密合;唾液的黏稠度高,流动性小,其吸附力也就越大表面张力基托与黏膜表面之间防止空气进入,要靠唾液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外层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产生向液体内部的趋势,而使表面形成半月形的液体表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所造成的(两块玻璃有水拿不开)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
21、间隙越小,所形成的半月形液体表面越完全,表面张力也就越大大气压力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基托与黏膜之间。当义齿受到脱位力时,在基托与黏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边缘越紧密,大气压力越大。大气压力在全口义齿固位力中有重要作用10.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患者的口腔解剖形态,唾液的质量,基托面积大小、边缘伸展等因素均与义齿固位有关。11 .黏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黏膜易于密合。12 .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2)合理的排牙。(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
22、态。13 .模型边缘厚度以35mm为宜,模型最薄处也不能少于IOmm。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Iomm。模型形成的方法有围模灌注法和二次灌注法两种。14 .模型后堤区的处理:如果在取终印模时未做后堤区加压完成边缘修整者,可在模型上用刮除石膏的方法形成后堤区。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颤动线处切一深度11.5mm的切迹,沿此切迹向前约5mm的范围内,将石膏模型轻轻刮去一层,越向前刮除得越少,与上腭的黏膜面移行。15 .确定垂直颌位关系的方法(1)息止颌位法。(2)面部外形观察法。(3)面部垂直距离等分法。(4)拔牙前垂直距离的记录。(5)旧义齿垂直距离的
23、记录。16 .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1)哥特式弓描记法。(2)卷舌后舔法。(3)吞咽咬合法。(4)后牙咬合法。(5)肌肉疲劳法。(6)肌监控仪法。17 .上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要达到此要求有以下几点可作参考:(1)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一般810mn(2)年轻人,上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乳突中点,而老年人上尖牙顶连线与切牙乳突后缘平齐。(3)上尖牙的唇面通常与腭皱的侧面相距10.51mm。(4)上前牙切缘在唇下露出2mm,年老者露的较少。18 .牙的排列牙位和平面距离牙位和平面距离11在平面上(倾斜角第三)22切缘高于平面约1mm(倾斜角最大)33牙尖顶接触平面(倾斜角第二)44舌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口腔 修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