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
《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一)基本思路社会和企业调研是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的依据,是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的保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础。根据调研信息,适应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受益终生,使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满意。调研目的: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以便开设该专业时,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及制定授课计划,并制定2020级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时间:2019年10月9日至2021年4月20日调研范
2、围:轨道运输行业、相关铁路院校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调研地点: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海口综合维修段、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南高铁工务段、广州电务段、广州供电段、柳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业专家。调研主要参与人员:(二)调研方法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现场调研、访谈调研及网络调研等方式进行。现场调研:与海口综合维修段工务、电务、供电专业技术人员座谈,深入万宁综合维修车间与一线职工进行座谈,现场跟融合天窗作业。二、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一)产业现状与发展需求中国高速铁路全面实施了自主创新战略,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上下功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与中外
3、合作相结合,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实现了赶上世界铁路先进水平,使中国高铁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眼下,中国高铁正进入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实现高铁移动设备、基础设施,以及内外部环境间信息的全面感知、广泛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的智能高铁发展新阶段。在高铁基础设施维护领域,工务、电务、供电专业技术融合的趋势明显,大量一体化作业装备和和监测检测设备投入运用。如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方面,为强化技防安全能力,铁路部门积极运用物联网、感知系统技术,构建了“快速综合检测、实时定点监测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检测监测体
4、系,实现了检测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全面融合分析的体系;开发了工电供设备状态综合检测监测关键技术和作业平台,优化了综合检测列车的总体设计,实现多检测系统的集成、交互、集中监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性、扩展性;建立基础设施检测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加强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和综合应用,提升检测数据对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的指导作用。在这种趋势下,基础设施现场维修,越来越体现出岗位整合和多专业融合的需求,见图1。检测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高速综合检测综合巡检车载搭载专业检查固定监测便携设备(二)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需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高铁网,在运营管理方面我国高速铁路
5、列车运行安全性、舒适性、准时性达到世界领先,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是运营场景和外部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列车高速、安全、平稳、可靠运行需要靠先进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标准、高质量的养护维修给予支撑。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是列车高速、高密、安全、正点、平稳运行的保障。合理的基础设施维修组织是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对线路进行养护与维修的前提,是应急应变快速反应的基础。世界上一些国家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在维修体制方面,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管理、检测、维修”适度分离,并积极推行业务外包。在维修模式方面,普遍朝着集中
6、维修、综合维修、专业协同作业的方向发展。为满足我国铁路繁重运输任务的需要,适应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度高、养护维修标准高、专业协调要求高的特点,必须建立适应高铁技术先进可靠、多专业融合、应急处置高效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降低设备养护维修成本。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的合理设置是高质量、高效率、少用人、低成本对高速铁路进行养护与维修的前提,是应急应变快速反应的基础。综合维修体系必须与综合维修的管理体制相适应,从而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项目委托社会化、技术管理专业化、成本控制精益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维修作业机械化、检测综合现代化”的要求组建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管
7、理方案。2019年7月,国铁集团已经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在高铁进一步深化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设置高铁基础设施段,按照创新劳动组织、多专业融合的原则,在综合维修车间设立高铁综合维修工,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提高效率效益。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改革,对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需求,见图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铁基础设施检测中心路局集团公司图2综合维修管理体系与人才需求示意图()新增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分析根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到2030年高铁规模达到4.5万公里,新增1.6万公里。未来10年,国家高铁和国际铁路每年需要新增“高铁综合维修
8、工”约8748人。高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由于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相关铁路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综合维修技术相关专业,还是按照传统的线路工、桥隧工、信号工、接触网工进行培养,教学内容与高铁综合维修需求相差较远。因此,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的设立正逢其时。新增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三、培养方案目标制定2019年7月,国铁集团已经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在高铁进一步深化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设置高铁基础设施段,按照创新劳动组织、多专业融合的原则,在综合维修车间设立高铁综合维修工,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提高效率效益。综合维修管
9、理体系的改革,对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需求。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决定中国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后续将全面铺开。今年6月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在粤海铁路公司成立了高铁基础设施段,负责海南省内所有铁路的基础设施的日常巡视检查、检测监测、养护维修、故障应急、营业线施工管理、路外环境检查等工作。包括高铁线路、桥隧、信号、牵引供电、电力设备管理。按“技术+生产”重组了机构,设立生产技术中心,分专业维修技术中心和生产调度监控中心,在车间设置了综合维修车间、电力车间、车载设备车间和机修车间。列车高速、安全、平稳、可靠运行需要靠先进技术和装
10、备,以及高标准、高质量的养护维修给予支撑。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是列车高速、高密、安全、正点、平稳运行的保障。合理的基础设施维修组织是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对线路进行养护与维修的前提,是应急应变快速反应的基础。工务、电务、供电专业技术融合的趋势明显,大量一体化作业装备和和监测检测设备投入运用,这样势必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但相关铁路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综合维修技术相关专业,还是按照传统的线路工、桥隧工、信号工、接触网工进行培养,教学内容与高铁综合维修需求相差较远。海口综合维修段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试点单位,通过与段内专业技术人员及车间一线职工座谈,普遍
11、反映出该专业开展的迫切性,表明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工务、电务、供电三大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操作技能,需要熟练掌握线路基本构造、设备检查,能进行起道、拨道、改道等等线路单项作业等,能掌握道岔检查、工电联合整治、能熟练掌握线路小型机械化养路仪器设备使用及简单保养,能对轨道检查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制定维修相应的维修方案,能对线路进行精测精调作业,能掌握信号专业理论知识,运维二系统、CTC系统、电路基本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车间联锁,转辙机及轨道电路等知识,接触网构造理论知识及日常维修保养等最基本的工作。可设置工务、电务和供电三个方向,根据学生自身及喜好特点选择主攻精通一个方向,在某一个方向具备中级工
12、技能,其他两个方向具备初级工技能。现场目前为了解决当务之急,采取选择一些在线路维修、供电检修和信号检修工作中优秀的人员送培另外工种,鼓励一人多工种取证,实现一岗多能、一人多技能。在目前复合型人才没有取得前采用多工种人员同时上线作业,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但远没有达到期望的效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高速铁路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信号、接触网、电力等设备设施(以下简称高铁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一体化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和普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生产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为轨道交通施工及养护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维修 技术 专业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