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ppt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ppt(1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规划实例,规划编制主要内容,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编制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目标(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乡)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2)建立科学的城乡规划体系。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合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形成从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的五级城镇规划体系以及从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的四级城镇规划体系,为下一
2、步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村镇体系规划提供依据,使这些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相互协调。2.明确规划区范围 以行政辖区范围的村镇为研究对象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以乡镇域范围(包括林场、农场)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考虑。,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确定编制主要依据 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村庄布局的相关文件 省域、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各乡镇总体规划;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他已编制批准相关专项规划;各相关部门如交通、电力、水利、教育等“十一五”规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
3、与标准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4.深入调查研究 进行全面调研和重点调研相结合,摸清镇域内城镇、村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构想。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2)镇(乡)域土地利用现状;(3)镇(乡)域现状人口规模与分布;(4)镇(乡)域现状公共设施分布;(5)镇(乡)域现状基础设施及管网;(6)镇(乡)域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资料;(7)镇(乡)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8)镇(乡)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1/5000。,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5.确定村庄布点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4、。(2)合理集聚,节约用地。(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5)设施配套,适度超前。,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6.村庄建设类型划分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新建型和保护型三类。(1)改造扩建型村庄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2)新建型村庄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
5、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或者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3)保护型村庄 主要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7.按城乡统筹原则进行规划布局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合理布局,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协调统筹发展。重点是中心村的选址、布局并对基层村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确定村庄个数、位置,框算规模,并列表说明村庄合并方案。村庄布点规划原则村庄布点应
6、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地方习俗,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1)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合理安排生产建筑用地,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发展空间。原则上村庄不得布局工业,现有工业应逐步向镇(乡)以上工业区集中,以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村庄现有工业已经形成规模并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应结合镇(乡)级工业集中区统一考虑。(2)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所有集中改建
7、和新建的村庄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4)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5)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6)村庄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7)村庄建设用地应避免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路展开布局。(8)充分考虑丘陵、山地、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布置,突出地方特色。(9)村庄选址应考虑历史文化的要求。(10)村庄
8、选址应考虑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11)公共设施集中布局,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8.确定村庄功能与规模(1)村庄功能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2)村庄人口规模村庄集聚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考虑地形地貌、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耕作半径;村庄人口规模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给的经济合理性。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淮北地区不低于200户,江淮之间地区不低于100户,皖南地区不低于50户为宜。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
9、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人均村庄用地指标新建村庄的规划,其人均村庄用地指标宜按表中第三级确定,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庄,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村庄用地指标。,(4)人均村庄用地指标允许调整幅度对已有的村庄进行规划时,其人均村庄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村庄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9.重视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行共享共建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配套相应的
10、文化、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等公益型公共设施和日用百货、集贸市场等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中、小学应按规划村庄布点,并与县(市、区)教育部门等相关规划协调。基础设施(1)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应按照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公路网,考虑规划村庄与城镇以及村庄之间的联系,细化镇(乡)村道路规划。(2)给水工程规划适时推行区域供水,明确水源、供水方式、增压泵站和输水管网走向。(3)排水工程规划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
11、施进行污水处理,或经污水干管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4)供电工程规划根据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电力设施布局,控制高压走廊通道,确定村庄供电电源和至村庄的10KV主干线路走向。(5)电信工程规划邮政服务网点、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至村庄的通信线路结合镇(乡)村主要道路敷设。(6)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至村庄的广播电视线路沿镇村主要道路敷设,原则上与村庄综合通信管线统一规划布置。(7)能源利用规划明确燃气气源、种类、供气方式,鼓励使用秸秆制气,鼓励利用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采用
12、管道气的要明确调压站位置、规模、进村管线的走向和位置。(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按照“村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要求,合理确定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中转站的位置。,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0.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建设模式(1)按照村镇规划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集约利用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拓展用地空间。(2)在以县城、中心镇为核心的城镇周边,在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详细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村新貌,节约使用土地,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地区延伸,激发农村自身发展的活力,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3)在边远
13、农村地区,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整理村容村貌,改水改厕改路(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三清),完善农村卫生、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4)特色产业引导村庄发展。应该根据城镇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现状与特色积极引导村庄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11.确定规划建设标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2.制定政策措施建议(1)建设引导(2)资金筹措城镇化拉动,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引导、村庄整治、土地整理项目应提倡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以社会化集资为主体,加大市场化运作,不加重农民负担,通过多条渠道来筹资。其次,还要遵循量力而行原则,从实际出发,既要按照新农村的
14、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不盲目求好求大求全,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新农村建设不能依赖国家的投入,当然更不能完全由农民来买单,要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公”与“私”相结合。“公”一般指的是国家投入,社会上的捐助等等,而“私”一般指的是农民自己的投入。“公”、“私”投入领域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是作用于基础建设、农村科教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后者主要用于村容村貌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投入。(3)政策支持(4)分期建设时序,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3.完成规划编制成果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说明书、图纸、专题研究、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12.1规划说明书概要(1)总
15、 则1.1 编制目的1.2 基本任务1.3 规划编制依据1.4 规划范围(2)现状概况2.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2.2 经济社会概况2.3 土地利用概况2.4 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村庄概况2.5 行政村、村民组基本情况2.6 村庄分布与建设用地概况2.7 村庄现状配套设施概况,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村庄布点规划3.1 村庄建设类型划分3.2 村庄规模和功能确定3.3 村庄布局规划3.4 生产建设用地规划3.5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配套设施规划4.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2 基础设施规划(5)规划实施的措施建议5.1建设引导5.2资金筹措5.3政策支持5.4分期建设时序,规划编制的
16、主要内容,12.2规划图纸(1)村庄分布现状图标明现状村庄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主要道路、公共设施的分布,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0。图例:,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2)村庄布点规划图 标明规划村庄布点、镇(乡)村建设用地以及规划主要道路、公共设施的布局,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0。图例,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图 标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地下管廊、架空管线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生态敏感区等,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0。,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图例,(4)不同类型中心村规划指引图12.3专题研究12.4基础资料
17、汇编,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黄山汤口镇村庄布点规划实例,一.现状概况,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1.1.1现状概况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市内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1km。,1.1.2基本特征(1)汤口镇地处黄山风景区的缓冲区,镇区拥有黄山世界
18、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汤口与黄山风景区唇齿相依;(2)五镇一场之中汤口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3)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4)黄山风景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区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5)黄山风景区旅游交通换乘中心;(6)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7)城镇形态: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可建设用地空间狭长;(8)汤口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9)新农村建设,传承徽派文化,地方特色鲜明;(10生态环境压力、设施压力日益增强。,二、规划目标,总目标将汤口镇建设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部具有皖南山水特色,
19、具备良好接待条件的旅游型城镇,培育以大众旅游为核心,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为辅助的五个旅游板块,保持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在黄山率先实现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旅游城镇目标。经济目标近期(2005-2010):接待游客数量占黄山旅客的85%,约为158万人次/年。2010年规划期末,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48000万元,争取实现翻一番的目标:5:10:85,基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远期(2011-2020):接待游客数量占黄山游客总数的78%,约为184万人次/年。2020年规划期末,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05000万元,三次产业调整为3:8:89。,自
20、然生态目标近期(2005-2010):建立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教好的保存、恢复和维持;在大众旅游为核心的同时,注意发展生态旅游,并成为除大众游外,游客选择的另一旅游方式。远期(2010-2020):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与科研体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存、恢复和维持;旅游形式多样化;城镇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社会文化目标近期(2005-2010):挖掘黄山世界遗产的文化内涵,使汤口镇的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环境氛围得到初步的保存、恢复和维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职能,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城镇和旅游发展促进精
21、神文明建设,本地优秀文化得到发扬。远期(2010-2020):丰富黄山世界遗产的文化内涵,使汤口镇的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环境氛围得到充分有效的保存、恢复和维持。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职能完备,汤口镇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部高品质、高品位的旅游服务基地,成为世界级旅游城镇。城镇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社区目标近期(2005-2010):当地社区参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社区利益得到保障;公众获得教育及参与决策的机会;镇域旅游经营活动规范健康地发展。远期(2011-2020):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镇域内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当地社区在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中公平地得到利益
22、,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公众获得较好的教育,积极参与决策;镇域旅游经营活动得到优化整合。,三.指导思想(1)“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3)汤口镇小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效率管理,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用最短内时间把汤口镇建设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重镇。,四.规划原则 汤口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安排村庄规划布局
23、,引导村庄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建设水平,改善环境面貌,推动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本次规划中将注意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3)事实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4)城乡互动的原则(5)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6)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7)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五.镇域村镇体系规划,5.1村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1)城镇整体等级结构的演化缺乏外生动力。居民点的过于分散布局使中心镇的辐射功能减弱,缺乏管理及各自为政的发展第三产业,既导致恶性竞争,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缺乏,难以
24、满足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2)城镇职能分工较为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5.2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域总人口预测2010年全镇居民人口约为12130人2020年全镇居民人口约为12630人(2)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4,5.3村镇体系规划5.3.1村镇体系发展战略(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积极谋求汤口与大黄山的协调发展与整体促销,达到全方位联动。(2)加强中心镇区的辐射作用,完善中心镇区的职能。提升城镇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引领地方发展。(3)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完善旅游服务
25、基地功能。(4)适度推动城镇化进程,不以人口空间集聚为唯一形式,鼓励旅游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减少对农业的依赖。(5)整合村镇体系和旅游体系结构,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关系。,5.3.2村镇合并调整建议(1)推选方案中,将山岔纳入镇区;(2)将大岭下并入寨西和冈村。,5.3.4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在规划期内,村镇体系将呈现“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结构特征。一级:镇区1个汤口镇区。二级:中心村2个分别为冈村、芳村(比选方案为3个,含山岔村)。三级:基层村,镇域内分散布置。5.3.5村镇体系职能结构(1)镇区汤口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山南大门,是风景区保护、利用的重要部分。重点发展旅游及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村庄 布点 规划 建设 专题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