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章答案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人类活动的特点主要包括:目的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理想。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步的。依存性。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3)知识性。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
2、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2 .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任何组织的目标,都包含两方面的要求:a.“效率”,即“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b.“效果”,即“做正确的事”,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实践中,效率和效果有时可能是矛盾的,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协调使两者统一起来,在统一过程中绝不应使客户的需求受到损害。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任何管
3、理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进行的,并且对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有特定的时空要求。做何事、在何地做、何时开始与结束。任何管理如果没有时空要求,就没有任何意义。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组织目标必须分解为许多具体工作,通过相关人员的实际行为去实现。所以,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的行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通过管理的各项职能来实现的,决策是协调的前提,组织是协调的手段,领导是协调的责任人,控制是协调的保证,创新是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管理者必须掌握更高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协调的任务。可见,协调将永远是管理的本质。(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劳
4、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是生产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管理又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具有目标性。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管理具有组织性。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往往具有同一-性;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往往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管理具有创新性。管理的创新性首先来源于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同时,也来源于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化及更新。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5、什么?答(1)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或基层)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虽然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战略,但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为其工作小组制定经营计划,以便为组织作出贡献。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支配和协调他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且在计划过程中必须进行决策。决策是计划和修正计划的前提,而计划又是实施决策的保证,计划与决策密不可分。计划是为决策服务的,是实施决策的工具和保证。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
6、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反过来,组织工作的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组织各自的工作效率和活力,组织工作的优劣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成败。任何社会组织是否具有自适应机制、自组织机制、自激励机制和自约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该组织结构的状态。因此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领导。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
7、,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门非常奥妙的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在中国,领导者的概念十分广泛,不仅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要实施领导职能,基层领导也要实施领导职能,而担负领导职能的人都要重视工作中人的因素的作用。控制。控制的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管理者既要有预防下属和事态失控的充分措施,防患于未然,又必须及时取得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与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充分重视控制职能,越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
8、,控制的时效性要求越弱,控制的综合性越强。横向看,对于各项管理活动、各个管理对象都要进行控制。创新。迄今为止,很多研究者没有把创新列为一种管理职能。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位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无法应付新形势的挑战,也就无法完成肩负的任务。现在已经到了不创新就无法维持的地步,所以,创新自然就成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2)管理各基本职能的相互关系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如图1-1所示。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开始新轮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
9、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决策职能组织职能通过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及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行动的实施表现出来的配备表现出来创新职能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图1-1管理职能循环图I.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答: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客观存在。管理之所以具有自然属性,是因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
10、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管理理论揭示了这些规律,并创造了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活动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生产等各种组织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如果没有管理,一切生产、交换、分配活动都不可能正常进行,社会劳动过程会发生混乱和中断,社会文明不能继续。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寓于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所以说它是一般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其生产力是否发达,都取
11、决于它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取决于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两者都有赖于管理。(2)管理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与管理的社会属性有关的基本变化包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使管理的复杂性增强;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使企业经营权和终极所有权分离。整个社会普遍出现中产阶级,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财富占有结构正在取代工业化初期的金字塔形结构。几
12、乎所有国家都己进入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都在使用市场、计划、行政、法律的手段以及大数据技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3)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由此,企业管理就具有了二重性。(4)管理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相互联系: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
13、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管理的二重性互相制约: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1.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1)根据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关系角色。人际关系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即在扮演人际角色。其主要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管理者要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
14、成工作。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其主要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决策制定角色。在决策制定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作出组织的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其主要包括: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2)有效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即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在教学方面的造诣
15、,一个财务总监对财务知识的掌握等,都属于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即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组织内外部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之间关系的能力。管理者特别要注意提高自己与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以便树立团队精神。管理者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首先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上。概念技能。即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单位之间、个人之间以及工作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了解组织中任何行动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使
16、五种管理职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拟谈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3)各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如图1-2所示。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图1-2各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2.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答(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学是现代化、社会化和各门学科日益发展的产物,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管理学关系图如图1-3所示。图1-
17、3管理学关系图普通原理专门原理社会组织(2)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又称为实证研究。由于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影响管理活动的相关因素极多,并且相互交叉,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综合结果,很难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分解出来,所以大量的管理问题都只能用归纳法进行实证研窕。试验法。即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
18、果关系。如果做过多次试验,而且总是得到相同结果,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这里存在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性。试验法可以得到接近真理的结论。但是,管理中也有许多问题,特别是高层的、宏观的管理问题,由于问题的性质特别更杂,影响因素很多,不少因素又是协同作用的,所以很难逐个因素孤立地进行试验。并且此类管理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特别复杂,要想进行人为的重复也是不可能的。演绎法。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所反
19、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它是从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所以这种方法称为演绎法。演绎法中的模型主要有:a.解释性模型,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例如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概念基础之上的。b.经济计量模型,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例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以及建立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的各种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c.描述性模型,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例如现金流量模型、库存储蓄量模型、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变动量模型等。2章答案1 .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答: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
20、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其基本思想要点包括:(1)顺“道”即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社会活动,如从事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顺道”就是说管理必须顺从自然的客观规律,一切违反客观
21、规律的行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这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经营要顺应社会客嬲律。(1)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大悦而将归己”等。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和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称为“
22、德以合人”,“人以德使”。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重视人才的作用。(2)求和“求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管子说:“上卜不和,虽安必危”“上下和同”“和t辑睦”,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管子提出“那者容众”,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营要培养团结和谐的包坟化。(3)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
23、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他对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治生亦然。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自古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因此,现代企业要诚信经营。(4)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吕氏春秋任地篇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24、,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升。(5)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切不可不顾主观条件的“妄行”,“强进”,“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土挫”。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毋与不可,毋强不能”。综上,现代企业要实事求是进行经营
25、。(6)对策我国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即预测与运筹。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注重战略,对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谋划。(7)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黜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荀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司马迁说:“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纤尚筋力,治生之正道也。”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注重成木管理。(
26、8)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 .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答(1)斯密是西方最早对经济思想进行论述的学者,他在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斯密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实行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的益处在于: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劳动
27、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他的上述分析和主张,不仅符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成了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0在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劳动分工理论,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巴贝奇认为劳动分工的益处在于:节省学习所需的时间;节省学习中所耗材料:节省工序转换所需时间;节省更换工具所耗时间;由于重复操作,技术容易熟练,可以加快工作速度;由于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创新,改进工具等。巴贝奇赞同斯密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
28、,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O斯密与巴贝奇的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了当时的工厂制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3 .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答(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人们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
29、概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管理。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废除黑奴制,为开发西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1862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筹资形式有限责任联合股份公司。1890年封闭边境,国内人口趋于稳定,资本主义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a工业革命的种种结果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大陆,使得美国的商品经济、劳动分配、工厂制度得到了发展,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b“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承认存在无情竞争的制度,结果是“适者生存”;c工会运动的兴起,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管理课题劳资关系;d.宗教改革,承认教徒可以拥有个人财产,鼓励个人从事工商活动;e.企
30、业、公司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经营的分散化,小规模条件下独裁类型的管理,逐渐被专业类型的管理所代替;f.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管理思想与哲学的巨大变化寻求借助技术之力增强人类活动力的适当方法,即管理。当时的企业管理非常落后,工厂工作时间长、效率低、工资也低,工人缺乏训练,雇主不懂得如何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总之,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在上述几大原因的推动下,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在美国爆发了三次规模浩大的管理运动,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2)泰罗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
31、论的原因泰罗当时在米德瓦尔钢铁厂工作,他感到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这些都大大地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3)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主要内容有: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泰罗认为,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达到富裕的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泰罗确定科学管理原理的基础。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
32、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泰罗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c.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彻底变革。通过精神变革,可使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数量上来。当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更加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使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a为每项工作开发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具体做法是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人,把
33、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在其最紧张劳动时,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然后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分析研究,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进或省去,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h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泰罗曾经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按照作业标准工作,以改变过去凭个人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及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养工人的落后做法。d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
34、作称为计划职能,把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从工人的工作内容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从事计划职能的人员被称为管理者,负责执行计划职能的人被称为劳动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必须互相呼应、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发科学合理制定职工的日工作量。对于加工制造业企业来说,不同工种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效率,不能一条标准要求所有人。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来说,一般倾向于招收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专业化训练的农村劳动力,这种职工进入工厂后一般跟随老职工学习一段时间再独立工作,工作方式都是以一传一的方
35、式延续,缺乏系统培训和规范,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激励制度不够合理。差别计件工资制则根据完成工作量的不同给出不同级别的工资,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科学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科学生产观念的引入,它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依靠经验决定一切的做法,重视科学技术和规范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是对工厂管理的一种大的突破。但是科学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效率的追求使其忽视了对人的关怀。管理是管人与管事的结合,忽视对人的关怀,仅仅把人作为生产线的一部分,会造成员工的抵抗情绪。在我国,运用科学管理必须把提高效率与关怀员工
36、结合起来。4 .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答: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继泰罗制之后形成的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1)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2)法约尔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
37、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劳动与分工专业化是组织前进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劳动的专业化使实行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有了可能。同时,每个工人工作范围的缩小,也可使工人的培训费用大为减少。权力与责任。管理者必须有职有权,职权相当。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纪律。纪律的实质是遵守公司各方达成的协议,要维护纪律就应做到:对协议详细说明,使协议明确而公正;各级领导要称职;在纪律遭到破坏时,要采取惩罚措施,但制裁要公正。统一指挥。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统一方向。组织必须有统一的方向。为达到同一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应由一位首脑根据一项计划开展,这是统一行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的重要条件。个人服从整体
38、。法约尔认为,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协调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键是领导阶层要具备坚定性并作出良好的榜样。协调要尽可能公正,并经常进行监督。报酬。报酬必须公平合理,及时支付,尽可能使职工和公司双方满意。对贡献大、活动方向正确的职工要给予奖赏。集权。集权就是降低下级的作用。集权的程度应该视管理人员的个性、道德品质、下级人员的可靠性以及企业的规模、条件等情况而定。等级链。即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结构,用以贯彻执行统一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秩序。即人和物必须各尽其能。公平。即以亲切、友好、公正的态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雇员们受到平等的对待后,会以忠诚和献身的精神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39、稳定性。人员任期和替补应有清晰的规则。最高层管理人员应采取措施,鼓励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长期为公司服务。主动性。给人以发挥主动性的机会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必须大力提倡、鼓励雇员们认真思考问题和创新的精神,也应使员工的主动性受到等级链和纪律的限制。团队精神。实现集体精神最有效的手段是统一命令。在安排工作、实行奖励时不要引起嫉妒,以避免破坏融洽的关系。此外,还应尽可能直接地交流意见等。1 .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答:林德尔厄威克把法约尔、穆尼和泰罗的思想加以归纳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厄威克所综合的管理理论的概念结构如图2-2所示。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各项职
40、能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确定以下原则1.计划2 .组织(1)等级层次(2)授权(3)确定任务3 .控制(1)配备人员(2)选择和安置人员(3)惩罚1.2.3.(2)(3)指挥(1)(3)权力领导 专业化集权 报酬 平等结果是1.秩序2 .稳定3 .主动性4 .集体精神图2-2厄威克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从图2-2中可以看出,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厄威克强调,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一预测、协调和指挥。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他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履行职
41、责时注意贯彻相应的原则,这四项目标是能够达到的。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径(1)梅奥等人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工作条件和工资报酬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他们不仅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
42、只要正确地确定工作内容,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霍桑实验则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态度的改变,即工作士气的提高。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高低取决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
43、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同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能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提高效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地合作。(2)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a.生理的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疗等生存的基本条件。b.安全的需要。随着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继而就
44、会产生高一层的需要安全的需要。c.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敬。e.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的,使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作激励因素,后者称作保健因素。a.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该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
45、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h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该因素可以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重用和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和Y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a.X理论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
46、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以及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a.Y理论主要观点: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份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c.二者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
47、,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d.超Y理论。由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的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Z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提出了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按照Z理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c.实行个人负责制;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f.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g.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5 .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答(1)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行动方案能以总体的最少消耗获得总体的最大经济效益。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