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知识考点.docx
《7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知识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知识考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考点一:人类的管理活动(见表1-1)表1-1人类的管理活动要点主要内容特点包括: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的必要性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用和利用,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通过有效的管理,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协调各种关系。通过有效的管现,使成员的分力组成方向一致的合力。通过有效的管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物质文明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掰考点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见表1-2)表1-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要点具体内容蜒决策决策是计划和修正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实施决策的保
2、证组组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领导领导者通过指导人们的行为,增进理解,统一认识和行动,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控制控制的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掂创新创新职能在其他管现职能创新所取褥的效果中表现白身的存在与价值性质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齐观需要,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是生产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我国管理的社会属性我国的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芬的.管理的预期目的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考点三:管理者的角色
3、、技能及其面临的新发展趋势(见表1-3)表13管理者的角色、技能及其面临的新发展趋势要点具体内容媒人际关系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篌牛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包括:监督音角色.传播并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制定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混乱药取再角色.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僚色技术技能即运用管理苕监督的专业傻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即成功地,别人打交道并与其沟通的能力假念技能即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犬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化人们通过电联网可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实时信息交流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信息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知识资源化知识资源化是信息网络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信
4、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乂是知识资源化的传播途径管理人本化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者的头等大事考点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见表1-4)表1-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要点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方法通过对客观事物(或经莪)进行观察,分析因果关系,找出事物交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人为地为某一试毅创造一定条件,格共结果与对照组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脸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演绛法针对更杂的管理问理,从概念或统计规律出发,或采用实证研究及归缈法.建立起能反映某种JS料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考点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见表2-1)表2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
5、点主要内容形成的背景掇植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的传家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包括:顺道;人;求和;守信;器;求实;对策;节孤法治考点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见表2-2o表2-2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亚当斯雷代表作1力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乂国富论)理论观点包括:3劳动价值论及熨叫工理论;“经济人观点查尔斯巴贝奇代表作1832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现论观点包括:j发斐继”原则;利润分配制度;技熙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制度罗伯特欧文重视人
6、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提高工厂利润2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如下:(1)泰罗泰罗显丽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是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其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彻底变革。(2)甘特甘特的代表作是1916年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的工作组织,其创造了“甘特图”,并提出“计件奖励工资制”。(3)机械师杰布蕾斯夫
7、妇杰布蕾斯夫妇的代表作是1911年的动作研究,主要贡献在于“动作研究”。(4)福特福特的主要观点包括: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及工具专用化;f乍业专门化。(5)法约尔法约尔的主要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组织理论、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为1925年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主要观点如下:六大职能:a.技术职能;b.经营职能;a财务职能;d.安全职能;e.会计职能;f.管理职能。十四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方向;f.个人服从整体;g.报酬;h.集权;i.等级链;j.秩序;k.公平;1.稳定性;m.主动性
8、;n.团队精神。(1)厄威克厄威克的主要贡献是把法约尔、穆尼和泰罗的思想加以归纳并使之有机结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考点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形成(见表2-3)表2-3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形成要点具体内容形成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求和平、民主和独立的浪潮南卷全球。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国际化及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科学技术急速发展,新兴工业出现,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变化对企
9、业管理的新要求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2行为科学学派(1)早期理论一人群关系论人群关系论由埃尔顿梅奥提出,他参与了霍桑实验,目的是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其主要观点有: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布拉罕马斯洛,其主要观点是:人的行为由一定的动机引起,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共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
10、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健因素。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激励因素以工作为中心;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4) X、Y理论X理论和Y理论由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超Y理论由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主要观点如下:X理论:a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b.一般人
11、通常满足于平稳地完成工作,不喜欢创造性的困难工作。Y理论:a.人并不懒惰,其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份工作对自己是满足还是惩罚;b.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c人们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超Y理论: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5) Z理论Z理论的提出者是威廉大内,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1.管理科学学派(1)管理科学学派特点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2)数学模型分类图(见图2-1)图2-1数学模型分类图(3)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系统管
12、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企业系统的六要素包括: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2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与企业再造理论(见表2d)表24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与企业再造理论要点主要内容.篁理造定逆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主要观点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每个经理都在执行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职能企业再造理论代表人物哈默和钱皮实施过程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设计流程改进的方案;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实施组织流程改进方案
13、考点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见表2-5)表2-5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要点具体内容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简政放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利改税。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第三阶段(1992年至2013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
14、针对性的措施。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考点一:管理原理的特征及研究意义(见表3-1)表3-1管理原理的特征及研究意义要点主要内容概念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特征包括:客观性;j;稳定性;系统性研究意义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肓目性;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考点二:系统原理*1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按组成要素的性质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2 .系
15、统的特征(1)集合性。集合性即系统是由各个要素集合而成的,它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3 .系统原理要点0)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动态性原理。系统内部的联系、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一种运动。0开放性原理。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任何有机系统都要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维持其生存;并且使其外部获得量大于内部消耗量,不断发展壮大。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
16、事物发生各种联系。考点三:人本原理与责任原理(见表3-2)表3-2人本原理与责任原理要点主要内容人本原理主要观点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螃然;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走向完美;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包括: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要落实到每个人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能否做到完全负责,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权限、利益和能力奖惩要分明、公正、及时包括:奖惩要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布成绩才贡献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维持其积极行为;及时、公正的惩罚;建立健全如织的奖惩制度考点四:适度原理(见表3-3)表3-3适度原理
17、要点主要内容内涵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国和管理幅度的选择以及权力的分配上,必须进行道虞篁理,实现适度组合缘由适度管理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管理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以及与这种不确定性相关的管理实践的艺术性带征启示艺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作出适度或适当的选择,重视直觉能力的培养和应用。以经验为基础的真耍在管理活动的组织中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考点一: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1 .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1)西方文化的伦理与道德伦理的原初形态或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道德是指在一定的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2)中国文
18、化的伦理与道德伦理是指关于“伦”的理性和原理;伦理走出思维与意识并具有意志与行为的意义时,便是“道”;“得道”,便具有了“伦理上的造诣”,也就有了“德”O(3)管理道德的两个基本课题(见图4-1)个体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图4-1管理道德的两个基本课题2.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相关理论(见表4-1)表4-1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相关理论理论主要内容理想类型论德国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期数!缪上嬖车至m芟维济是现代资本主义乃至现代文明的“理想类型”文化矛盾论美国丹尼尔贝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文化矛盾的核心是经济冲动力与宗教冲动力或道德冲动力的分离与背离最强动力一最好动力论德国彼得科斯
19、洛夫斯基于20世纪末期提出。在社会、企业、个人身上,存在两种动力:谋利或经济活动的最强的动力”;道德的“最好的动力”。两者往往处于矛盾之中竞争力论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企业伦理是一种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考点二:几种相关的道德观(见表4-2)表4-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观主要内容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基本权利即人权.每个人都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
20、歧视员工,要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推己及人道德观我所追求的结果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无怨”的“和为贵二即“合作和谐F双赢”的结果考点三: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 .道德管理的特征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0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O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O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
21、就;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0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的三个层次为:一惯例层次;惯例层次;一则层次1(2)个人特性,即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其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3)组织结构: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是否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及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上级管理行为的丞迤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4)组织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即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其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考点四: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 方法 知识 考点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