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2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侯玉波社会心理学2版课后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章答案1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答:(1)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1.Freedman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D.Myers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么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国内学者沈德灿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常识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等。(3)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是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
2、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由于心理学研究从来就离不开价值观,不论是在选题、干预社会行为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所具有的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影响。2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谈谈社会心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广泛影响。答:(1)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社会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本身的特性,还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1.Freedman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D.Myers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么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国内学者沈德灿
3、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学习社会心理学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认识自己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的分类以及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人手a.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b.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非常强调从这一方面去认识他人,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认
4、识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形态常常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人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可能反应,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认识生活的价值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要想理解生活的意义,首先就必须知道人们最需要什么。KennonM.She1.don(2001)等人发现,自主,能力,关系和自尊是人们最需要的品质。3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怎样看待个体与社会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答:学派时期是心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流派有三个: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I)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a奥地
5、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从内在动力的思路对人类的人格与心理发展加以分析,影响广泛:b.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体系。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的因素,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阿德勒用补偿作用、权力意志、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等外部社会因素解释人格的成长与发展,被称为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a.强调广泛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看成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性能量。b.荣格认为无意识还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首先,个体无
6、意识指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生命早期被压抑的欲望;其次,集体无意识是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枳累起来的些特性,它从核心的层次上决定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可以看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荣格的心理学被称为分析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H.Hartmann和ErikSon强调自我发展对人的意义。在新精神分析学派中,社会文化学派的观点更是明确地指出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a.K.HOmey认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决定人格b.H.S.SUniVan则从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待人格发展c.A.Kardiner用人类的文化材料说明人格的形成,他指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
7、人格理论提供了背景。(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观点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他宣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框架之内,心理内容并不是其方法论中的必需成分,预测并控制行为才是心理学的真正目的。在斯金纳看来: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们本身都是由奖励和惩罚的历史来决定的。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解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概念,他认为人类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用积极强化来控制人类的行为,这种强化比由社会环境任意控制更为有效。3)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
8、究的终极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沦是影响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到高排成了一个阶梯,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物。4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答:(1)早期状况(18951934)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1908年两本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书出版:一本是麦独孤(MCDOUgan)撰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另一本是罗斯(E.A.Ross)撰写的社会心理学然而社
9、会心理学真正开始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924年,这一年F.AI1.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第三本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证明了实验方法能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重要的手段,社会心理学也必将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起步阶段(19351945)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1936年,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社会问题的组织:“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协会”(SocietyforthePsycho1.ogica1.StudyofSocia1.Issues,简称SPSSI),该研究会对包括政治、社会运动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种族主义在德国的兴起也引起了心理学
10、家的关注,像F.Heider,M.Sherif,K.1.eWin和T.Adorno等人开始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去理解人类的行为。(3)发展阶段(19461969)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在二战中,大批心理学家从欧洲移居到美国,从而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继承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即重视认知过程在人们解释社会行为的作用之外,也开始关注文化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入了对人际过程的分析,例如,利他行为、侵犯行为、人际吸引和爱情等问题。(4)反思阶段(70年代)二战以后社会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但是许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人类的自信产生
11、了危机,促使心理学家开始从更广泛的思路去分析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对行为的影响。(5)发展阶段(80年代之后)从80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心理学开始关注诸如环境、性别、偏见与政治生活、健康、司法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以及市场、消费、营销等所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影响开始受到全世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各种各样的理论也应运而生,在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中分析自己、取长补短将是今后社会心理学在全球发展的最重要的成就。2章答案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理论?一个好的理论有什么特点?答:(1)研究假设是一种清晰的,可被检验的预测,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
12、系的系统预测;(2)理论是指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3)一个好的理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的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广泛性:理论能够解释系列的现象,好的理论不能只解释某些特殊现象。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隶属于社会学范畴,用调查与观察的方法对团体或社会中的某些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进行描述的学科;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隶属于心理学范畴,主要采取实验
13、或调查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或人格等变量进行预测的学科。(2)两者的区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同样,来自社会学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来自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而来自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后者则不仅考虑到质的差异,而且也强调人们的反应在量上的不同。在研究的取向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也各有特色:前者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个体是被动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
14、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主动去适应环境。这种研究倾向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中居于主导地位。(3)联系:尽管两者有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者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的趋势。3社会心理学所取的研究层面有什么特点?答:人类的社会行为是许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信息学、经济学、政治科学以及心理学的许多分支的都对之感兴趣。但是,在看待与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同学科的取向层面却截然不同,归纳起来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时主要有三个层面:(1)社会层面社会层面也是社会学与
15、政治学多采用的研究层面,常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关注着人际层面,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情绪或者情境等。2)个人层面个人层面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思维、感受、行动或互相影响的典型方式。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社会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致力于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无论他们是否存在人格上的差异。社会心理学家则对不同情境如何导致不同的行为感兴趣。(3)人际层面人际层面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
16、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境包括环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4开展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要经过哪几步?答:总体来说,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主要经过以下几步:(1)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窕的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该理论。还可以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更多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是这一类。(2)如何查阅文献心理学文摘列出了在主流心理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的摘要,若要查找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已发表文章,
17、最好方法是搜索心理学方面的电子数据库。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对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从选择的变量、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做分析。3)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总体来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另一类是实验研究。其中实验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4)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和元分析方法等。(5)研究的设计与进行要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且考察这些操纵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作用。(6)研究中应
18、注意的问题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样本的代表性、实验者偏差、被试偏差和伦理问题等。(7)心理学论文的撰写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标题、摘要、引言、方法(被试、仪器设备与工具和程序步骤)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5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的代表性。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择的机会,样本尽量要异质化,即被试尽量要包括总体中各个层次的人。(2)实验者偏差。由于实验者的期望与暗示会对被试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单
19、盲或双盲实验,使实验者的影响减至最小。另外还要尽量使情境标准化,避免情境对结果的影响。(3)被试偏差。社会赞许倾向会使被试揣摩实验者的研究意图,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性,为了克服被试偏差,最好的方式是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4)伦理问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时会对被试造成身心伤害,如有关服从的研究,在研究中要尽量避免对被试的伤害。另外,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也涉及欺骗被试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隐瞒是允许的,但在实验之后,研究者有责任告诉被试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6社会心理学研究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答:(1)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完成之后,就要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了。论文写得好,就能够使他人更好地了
20、解研究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标题。论文的标题应该简单明了地指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尽量让读者能够从中一眼看出要研究什么问题。论文的标题般不要超过20个字。摘要。摘要是对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的简短总结,一般应在30()字以内。摘要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而是对所研究问题、所用方法以及主要结论的总结。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独立、简练而具体。引言。引言应该阐明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同一课题以前的研究文献,但它并非“文献综述”。引言部分应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目的和实际原因,并且说明先前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的动力,指出将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的问题。方法。方法部分应该详细地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
21、序,使读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可以重复这个研究。方法部分又包括三个方面:a.被试:包括数目、取样方法、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等);b.仪器设备与工具:包括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测量工具、问卷和量表等;c.程序步骤:包括研究的过程、指导语、变量的水平、被试分配、实验步骤等。结果。结果部分是利用有关的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所做的总结,它应该简明地说明每一个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应该全面地报告研究的发现,而不能只包括与假设一致的内容。在报告结果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一些图表,可以明确、简洁地报告大量的信息。另外,在作图时应该加上简短的解释,使读者能够看懂。讨论。这部分的内容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
22、价,应该说明结果是否支持研究的假设,并讨论研究的效度和理论及实际意义。讨论部分还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应该列出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的来源,包括资料作者、时间、文题、发表的刊物及页码等。参考文献的排列可以按照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以字母)顺序,也可以按照研究报告中引用的顺序。附录。附录包括研究所用的主要问卷或量表,以及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推导公式,有时也包括一些无法在结果部分列出的数据资料。(2)总之,一篇完整的心理学论文包括上述几个部分,但要成为-篇优秀的论文,细节性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注意引言部分对文献的总结,这是文章会不
23、会得到赞许的第一步。只有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善于梳理这些文献,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步工作。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理解学术期刊编委的偏好等等都是论文能否被接受并发表的重要前提。7生物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二者在解释人类行为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答:(1)生物理论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伦兹(K.1.orenz)等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生物理论的观点,人的许多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因素限制了人类能力的极限以及人所能接收到的刺激的范围。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本能。麦独孤和加洛伊德等人曾经提出
24、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的仇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劳伦兹发现的印刻现象,后来人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用关键期这一概念说明本能的影响。遗传差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的原因而较具攻击性,认为激素分布不平衡或大脑生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增加。(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认为在任何情境下每个人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在多次学习之后还会成为习惯。以后当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将会采取惯用的方式做出反应。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联结:又称经典条件作用,最早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巴甫洛夫在他的条件反射研
25、究中发现:狗之所以学会一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液的反应,是因为每次铃声都与食物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狗会将铃声与食物联结在一起,这时即使没有食物一起出现,狗也会对单独的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强化:这是学习论的核心,它是指人们学会一种特别的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经常伴随着愉快的结果、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后果。模仿:人们也可仅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及行为便学习到社会态度与行为。模仿的发生并不需外界的强化,只需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便可以产生。(3)两者侧重点不同总之,生物理论强调,所有行为,包括社会行为,可以用个体的生物本质,如遗传特性、本能以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加以解释,很显然本能论
26、的解释缺乏科学性;而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当时的情境细节,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它强调过去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期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显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8诱因理论有哪些形式?它们是如何看待人类行为的?答: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1)理性决策论理性决策论是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
27、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其中以EdWardS(1954)的预期价值论最具代表性。(2)交换理论将理性选择扩大到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时,便是交换理论。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视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因此社会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相对代价及利益,该理论在分析协商情境时很有价值。(3)需求满足论需求满足论也是一种诱因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当时”情境下各种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或损失,而
28、不是强调过去的习惯。也就是说它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诱因论关心个人内在状态,而不只是外部环境。9认知理论以及角色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答:(1)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种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认知。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a.分类。人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分类。b.注意。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之上,忽略背景的影响。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当中有两个理论特别重要:a.归因理论。这个理论包括H
29、eideI,KeHy以及Weiner等人提出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想说明人们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b.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是由FeStinger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使二者协调一致。(2)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与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最早由BiddIe和E.J.Thomas(1996)提出。角色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由于分类和主义的缘故,人们往往存在着按照某种方式对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并且这种将事物加以组织的倾
30、向非常强烈。比如你在在校园中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走在一起,你想把焦点几种在其中一个人的身上,并把每个人看成是一个体是很困难的,如果把他们看成是一对就很容易了;角色理论有助于人们了解为什么行为会随着自己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3章答案1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答: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也称作印象形成,指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I)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做第一印象。评定人或事物时的三个基本维度,其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评价:指对他人或事
31、物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力量: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活动性:指对他人或事物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2)整体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尽管很重要,但随着人们对他人认识的深入,逐渐会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信息,对于如何让组织这些信息,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几个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包括: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累加模型。该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平均。加权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相对前两个模型而言,加权平
32、均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更广,它是人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时最常使用的模型。(3)个人知觉中的偏差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偏差是知觉过程的特性。人们可以注意到它,并把它们的影响降低,但人们无法避免它的存在。这些偏差包括: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与晕轮效应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也称做扫帚星效应,主要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正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对于这种偏差发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a.由Mat1.in
33、提出的“极快乐原则”,它强调人们的美好经验对评价他人的影响,认为当人们被美好的事物包围的时候,便觉愉快。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人们依然会依照美好的经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有利的评价。b.仅仅限于人们对人的评价。SearS指出,人们对所评定的他人有一种相似感,因此人们对人的评价要比对其他物体的评价更宽容。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作较好的评价,所以对人作评价也比较高。2什么是晕轮效应?它对人们认识他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答:(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2)晕轮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在大多数方
34、面都被别人做出较高的评价,只有在做父母这个维度上有一点例外,人们认为长相中等的人较适合做父母。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外表吸引力的晕轮效应能类化到许多与外表无关的特性上。但是由外表引起的晕轮效应也有不是用的时候,若一位漂亮的被告所犯的罪直接与外表吸引力有关,将被判重刑。3人们通过哪些线索形成对他人的知觉?答:当人们刚刚认识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个人知觉涉及对他人的印象形成、采用什么线索以及在形成印象时可能的偏差。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以下线索来形成对他人的知觉:(1)情绪情绪是我们知觉他人的首要线索。达尔文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表情的跨文化特性
35、,表情的共通性对人类具有极大的生存价值,人们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状态。(2)非言语线索一般说来,人们使用三种信息通道来表达与自己有关的信息:a.言语沟通,即一个人谈话的内容。b.非言语的视觉线索: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C.超言语线索: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等。非言语的线索在交流上有许多功能,主要用途有:表达情绪、表达态度、表达个人特质和辅助言语沟通等。a.有些非言语线索能辅助人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b.另外,非言语线索也有可能跟你所说的话矛盾。c.非言语线索也可以代替语言信息。非言语线索一般包括:a人际距离。一般而言,当某人对另一个人
36、友善、亲密时,会选择较小的距离。而人们希望让他人觉得自己友善时,也会选择较小距离。因此,可以从别人选择的距离来了解他对自己的态度。但是,也应该考虑到文化因素对人际距离的影响。b.身体姿势。身体的不同姿势传递着不同的信息。c目光接触。人们也可以用目光传递特定的信息。目光接触的意义依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而超言语线索是指语言中除谈话内容以外的线索,表现为一句话有多种含义。比如同样的一句话,却会因为重音的不同、停顿的不同或者是语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思。心理学家发现,与语言线索相比,非言语的线索常常会泄漏一个人的真正企图。4人们怎样构建自我概念?答:个人知觉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它是指个体对
37、自己的形象、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的知觉,即构建自我概念。(1) MarkUS和WUrf用自我图式说明个体的自我概念,并用它指称一个人对自己的特殊信念。在他们看来,自我图式是人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2)个体的自我概念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就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现实自我。(3)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有关: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人们常由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自我概念:我做了什么,我就是什么样的人。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是人们了解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
38、我。通过与别人相比,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人们反省自己来了解自我。在理解个体自我概念建立过程的时候,(4)社会学家Mead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给人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按照Mead的观点,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了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自我就是个人通过行为展现自己时使用的符号,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用来定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5简述自我表演的策略。答:自我表演也称自我展示,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包括以下策略: 1)自我抬高: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2)显示: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正直和有价值,引起
39、他人内疚。(3)谦虚:故意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成就和贡献。(4)恳求: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不足与依赖,引起他人同情。(5)恫吓:用威胁的方法是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6)逢迎:说他人喜欢的话,俗称拍马屁。自我表演是印象管理的核心,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我们经常会使用上述的策略,并且还会使用自我服务、自我障碍等策略。6什么是图式,它可以分为哪几类?答:图式的概念是由Tay1.oy和CroCke1.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内容把图式分为:(1)个人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2
40、)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3)团体图式:是指人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称团体刻板印象。团体图式使得人们将某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4)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如教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5)剧本: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7社会认知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答:社会认知的许多方面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它对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这样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与寂寞研究表明,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如果人们只注意生活
41、中的消极方面,那么他就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寂寞。(2)社会认知与焦虑焦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心理学家BrOome和Wegner(1994)发现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就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指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之一。8试述Heider,Weiner,KeHy和Bem的归因理论。答:(I)Heider的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两种强烈的动机:a.形成对周
42、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b.控制环境的需要。两种事件的原因:a.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b.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两个原则:a.共变原则,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人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这就是共变原则。b.排除原则,指如果内外因中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人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2) Weiner的归因理论1972年,Weiner在Heider的归因理论和AI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Weiner认为,归因的两个
43、维度,并且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a.内因与外因;b.稳定与不稳定。Weinei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与失败归于内部一外部或稳定一不稳定的原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与认知反映(自豪或羞耻)。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Weiner在8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归因理论,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否在个人能力控制范围内,分为控制之内和控制之外。在Weiner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3) KeIIy的三维归因理论Keny借鉴了
44、Heider的共变原则,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独特性信息。Ke1.1.y还提出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即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4) Bem的自我知觉理论该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Bern认为人们自己的推论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自己态度的归因Bem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
45、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受的内省。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完成一件报酬高的工作时,常常使人们做外在归因,即之所以做工作是因为报酬高;而完成相同的工作却只有微薄的报酬时,人们往往内在归因,即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对自己情绪的归因最近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在性质上并无两样,人们能区分出高低不同的激起状态,但无法辨别出不同类型的情绪。Schachter(1962)认为,人们对自己情绪的知觉取决于人们所经历的生理上的激起程度和人们所使用的认知标签名称。9人们在归因中会犯什么样的偏差?答:(1)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
46、重要性,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而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具体来说: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的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外部的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2)归因中的自利偏差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
47、的失败倾向于归于外部因素。印象管理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归因中的自利偏差。按照这一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评价。4章答案1结合有关的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答:(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家关心的问题。行为主义学派过分强调外界环境因素的决定作用。但在心理学产生的早期,人们却对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看重,麦独孤强调了基于遗传的本能因素,弗洛伊德把本能理论推向了极端。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与遗传共同决定着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2)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学理论的观点a.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由于遗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bHami1.ton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74957.html